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血清TBA与ALT联合检测在肝癌、肝硬化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联合测定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 (TBA)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的含量 .结果 肝癌、肝硬化与慢性肝脏疾患间的两五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联合测定上述指标 ,能提高肝癌、肝硬化诊断的完整性及符合率  相似文献   

2.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总胆汁酸(TBA)、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对67例PHC患者、42例肝硬化患者、93例乙型肝炎患者和71名健康人,进行AFP、TBA、GGT和ALT指标联合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HC组、肝硬化组的AFP、T...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清TBA与ALT联合检测在肝癌、肝硬化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联合测定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结果肝癌、肝硬化与慢性肝脏疾患间的两五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联合测定上述指标,能提高肝癌、肝硬化诊断的完整性及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前S1(Pre-S1)抗原,探讨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27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Pre-S1抗原;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 27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中ALT异常检出率为91.1%,AST异常检出率为93.0%,Pre-S1抗原中阴性中ALT异常检出率为28.3%,AST异常检出率为35.4%,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Pre-S1抗原可作为判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复制及对肝细胞损伤的另一个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HBsAg(+)、HBeAg(+)、HBcAb(+)(简称"大三阳")及HBsAg(+)、HBeAb(+)、HBcAb(+)(简称"小三阳")乙型肝炎患者病毒DNA(HBV-DNA)和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类(AST)的相关性.方法 酶联免疫方法 检测乙型肝炎表面血清标记物,将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分2组:大三阳组138例,小三阳组362例.实时荧光定量(FQ)PCR法定量检测HBV-DNA水平.酶耦联速率法检测AST水平,并对检测结果 行分析比较.结果 大三阳组和小三阳组HBV-DNA[(1.30±0.48)x107、(3.87±3.12)×102 copies/ml]和AST[(46±8)、(27±5)U/L]含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大三阳组HBV-DNA异常率(92.03%)和AST异常率(43.48%)显著高于小三阳组(22.10%,21.27%)(均为P<0.01),但两组的HBV-DNA含量与AST并无相关性(P>0.05).结论 大三阳患者HBV-DNA含量及肝损伤程度高于小三阳患者,但HBV-DNA与AST未发现明显相关性.检测HBV-DNA与AST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患者体内病毒感染情况,对于乙型肝炎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星花 《医学信息》2010,23(18):3444-3445
目的探讨矿工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水平状况,了解矿工肝功受损状况以及原因分析。方法用东芝-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体检者血清ALT、AST、GGT。结果肝功异常人数高达462人,占总人数的18.69%。结论多数由于长期饮酒和不健康的饮食结构而引起酒精肝和脂肪肝,只有极少数是由乙肝病毒引起。建议,丰富矿工生活,改善饮食结构,增强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血清miR-134及miR-301表达水平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丙肝病毒载量(hepatitis C virus-RNA,HCV-RN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5例CHC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目的 观察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老年患者,在阿德福韦酯(ADV)初始抗病毒治疗3年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对初治的老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31例应用ADV治疗3年,治疗前及治疗后查生化指标:总胆红素、白蛋白、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转移酶、肌酸激酶、尿氮、肌酐、尿酸、钾、钠、氯、钙;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HBV DNA等病毒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HBV DNA载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V治疗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CD14~+HLA-DR~(-/low)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频数以及与患者生化特征、病毒载量和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6例乙型肝炎患者和20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D14~+HLA-DR-/lowMDSC的频数,同时对9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肝穿组织分别进行生化特征、病毒载量和病理分析。各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14~+HLA-DR-/lowMDSC的频数为(6.03±0.09)%,明显高于20名健康体检者的频数(1.87±0.05)%,且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外周血CD14~+HLA-DR-/lowMDSC的频数显著高于HBe Ag阴性患者。外周血CD14~+HLA-DR-/lowMDSC的频数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呈负相关,而与病毒载量无相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14~+HLA-DR-/lowMDSC的频数随着肝脏炎症分级增高而逐步降低,而与肝脏纤维化分期并无明显关系。结论 CD14~+HLA-DR-/lowMDSC频数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症反应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病毒RNA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临床上,诊断丙型肝炎多采用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标志物抗HCV抗体及非特异性标志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而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HCV RNA),则是诊断HCV感染最直接、最可靠的指标。随着定量PCR的出现,人们将其用于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中。我们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了HCV RNA,并与血清性标志物(抗HCV抗体、ALT)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单核巨噬细胞的数量与功能变化。方法:随机选择51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轻中度20 例,重度31 例)以及正常对照13 例。采用Percoll 分层液分离PBMCs,以CD14 标记单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s 表面分子CD80、CD86、HLA-DR、CD163 的表达;ELISA 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0、IL-12 与IL-23 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68 在肝脏的分布。结果: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组、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CD80 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86 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其中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LA-DR 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其中轻中度组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间HLA-DR 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163 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汇管区CD68 阳性细胞浸润增加,汇管区增大(P<0.05)。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组、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与对照组血清IL-10 表达水平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巨噬细胞参与肝脏病变的发生,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存在M1 型/ M2 型平衡失调,向M2 型极化的现象,可能参与其慢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时肝脏酶的变化关系.方法采用速率法,测定113例肝病患者空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胆碱酯酶(CHE),并与32例正常体检者作对照组比较.结果各型肝病患者的血清ALT、急性黄疸肝炎组的血清GGT及慢性肝炎重度组血清AS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患者CHE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ALT、AST、GGT、CHE是肝病较为敏感指标,作为肝功能检测组合.有助于肝病的鉴别诊断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活化Th细胞(CD4^+HLA-DR^+)及HBeAg与慢性乙型肝炎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的关系。方法检测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8例既往感染患者(HBsAg阴性而HBcAb阳性者)CD4^+抗原和HLA-DR抗原双阳性淋巴细胞,血小板(PLT)数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度,计算AST/PLT比值。结果既往感染患者、HBeAg阴性及阳性慢性乙肝患者活化CD4^+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者(P〈0.05),且呈显著递减(P〈0.05),HBeAg阴性及阳性者AST,ALT以及AST/PLT值明显高于对照者(p〈0.02)和既往感染者(P〈0.02),且HBeAg阳性患者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5),此二组活化CD4^+细胞与ALT,AST和AST/PLT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活化Th细胞降低可以作为慢性乙肝患者预测肝脏损伤进展的有用指标,HBeAg可以辅助评价肝损伤和纤维化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丙肝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B)、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胆碱酯酶(CHE)检测与临床常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我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联合开展慢性丙肝患者的相关研究,从2011年5月30日开始组织8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赴北京佑安医院人工肝中心行全面检查。结果80例丙肝感染者中,男38例,平均年龄(53±5.5)岁,女42例,平均年龄(51±4.6)岁。年龄及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例患者中ALT>40U/L者23例,TBIL>20umol/L者3例,LAP<30U/L者48例,PAB<200mg/L者46例,CHE升高者0例,ALB降低者0例;LAP与ALT比较=15.83,<0.01,LAP与TBIL比较=58.28,<0.01,PAB与ALT比较=13.48,<0.01,PAB与TBIL比较=54.39,<0.01,LAP+PAB与ALT+TBIL比较=72.43,<0.01;HCV-RNA>1.0e+03IU/ml者67例。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血清白蛋白尚无下降时血清前白蛋白(PAB)已经出现明显下降,可作为筛选慢性丙型肝炎的敏感指标之一。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亦可作为筛选慢性丙型肝炎的敏感指标之一。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碱脂酶(CHE)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临床观察中并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6(β4galt6)在炎症条件下调节淋巴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CRISPR/Cas9敲除小鼠胰岛血管内皮细胞MS1上的β4galt6基因;黏附试验比较淋巴细胞与野生细胞株和基因敲除细胞株的黏附能力;RT-PCR及流式细胞术比较野生细胞株和基因敲除细胞株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情况;Transwell模型比较淋巴细胞穿过野生细胞株和基因敲除细胞株的迁移能力。结果:基因敲除细胞株β4galt6 KO构建成功;淋巴细胞在炎症条件下与野生细胞株MS1的黏附显著高于与基因敲除细胞株β4galt6 KO;野生细胞株MS1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P-selectin的表达显著高于基因敲除细胞株β4galt6 KO;淋巴细胞穿过野生细胞株MS1的能力显著高于基因敲除细胞株β4galt6 KO。结论:在炎症条件下,β4galt6能够促进淋巴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值与并发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进行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25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有肝功能异常,将患儿分为肝功能异常组(250例)和肝功能正常组(2330例)。收集所有患儿的病原检测结果以及临床资料,通过对比法以及双变量Pearson进行分析。结果 病原体检测结果显示,TORCH检查主要为巨细胞病毒感染(90株,71.43%);呼吸道九项检查主要为副流感病毒(10株,7.94%)、流感病毒A型(9株,7.14%)、流感病毒B型(7株,5.56%)感染。呼吸道感染患儿肝功能异常的发生概率为9.69%(250/2580)。ALT/AST值与TBIL以及R-GT均呈负相关性(P<0.05),即ALT/AST比值越小患儿的肝功能越差。通过ROC曲线评价结果表明,AUC为0.806,灵敏度为95.53%,特异度为64.82%,表明诊断价值尚可。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个月~6岁、有肺外表现、有被动吸烟史、重度感染、联合用药、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阿德福韦酯联合双环醇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91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2组接受试验.试验组,46例,每日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同时每日服用双环醇片150 mg;对照组,45例,仅给予每日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2组均连续用药4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及病毒学标志方面的改变.结果 2组血清氨基转移酶均得到明显下降,试验组更为显著(P<0.05).试验组HBV DNA阴转率(47.8%)显著高于对照组(31.1%),P<0.05,试验组HBeAg阴转率(32.6%)及HBeAg血清转换率(24.4%)虽高于对照组(19.6%、1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阿德福韦酯与双环醇片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肝功能及病毒学方面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6 (Interleukin 6 ,IL 6 )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关系及其在肝脏病理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对 6 6例不同类型的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患者及不同程度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 6水平进行检测 ,同时检测HBV复制标志物———多聚人血清白蛋白受体 (polymerizedhumanserumalbuminreceptor,PHSA R)。结果 HBV携带组及轻度慢性乙型肝炎组中PHSA R阳性患者血清IL 6水平高于PHSA R阴性患者 (P <0 .0 1) ;38份PHSA R阳性患者PHSA R检测吸光度A值与血清IL 6水平显著相关 ,r =0 .6 94(P <0 .0 1) ;血清IL 6水平按乙型肝炎病情严重程度依次增高。结论 血清IL 6水平与HBV复制及肝脏损伤程度相关 ,血清IL 6水平检测作为指示乙型肝炎患者HBV的复制及辅助病情和疗效的判定 ,可能是一个新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PCR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重要原因为细菌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AMEs)。根据AMEs的修饰活性可分 3类 ,即乙酰转移酶 (aac基因编码 )、磷酸转移酶 (aph基因编码 )和核苷转移酶 (ant基因编码 )。目前从美国GenBank核酸库已能检索到AMEs 30余个基因型 ,但在革兰阴性菌中以aac(3) Ⅰ、aac(3) Ⅱ、aac(6′) Ⅰ、aac (6′) Ⅱ、ant (3″) Ⅰ、ant(2″) Ⅰ等基因型为常见 ,革兰阳性菌中以aac(6′) aph(2″)、aph(3′) Ⅲ、ant(4′ ,4″)、ant (6 ) Ⅰ等基因型为常见。本文报告PCR法检测上述 1 0种AMEs基因。革兰阴性菌 1 3株 ,其中铜绿假…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α-2b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LAM)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病毒载量的影响程度,探索抗病毒治疗新途径。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全自动生化分析及酶免疫技术对57例CHB血样本进行检测,所得数据用t、u和χ2检验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α-2b干扰素联合LAM)与对照组(单用α-2b干扰素或LAM)疗程前后病毒载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单用LAM组比较,HBVDNA转阴例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前后相比仅观察组HBeAg阴转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观察组与单用LAM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α-2b干扰素、LAM均能显著降低CHB病毒载量,二者联合效果更佳。α-2b干扰素联合LAM对CHBHBeAg阴转及ALT的复常优于单一干预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