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和相关因素,了解多重耐药菌(MDROs)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分布状况及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1~1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菌菌株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4031株(已剔除重复菌株),其中多重耐药菌株471株,占11.68%,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CRABA)居多,共分离出178株,占37.79%;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共分离出156株,占33.12%;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多数分布在ICU中,占全部菌株的28.45%;多重耐药菌前3位标本来源分别为呼吸道、伤口分泌物和血液标本;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首,占73.42%。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广泛,应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防控应用多学科协作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6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患者为观察组(345例),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选取2019年6—12月本院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345例),采用常规防控措施,回顾性分析防控数据.两组患者均进行MDRO检测,比较两组的MDRO检出率、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医院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对提高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s,MDROs)感染防控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12月实施常规管理的1 946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协作前组,另选取2020年1月—12月行MDT...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讨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消毒隔离措施.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2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消毒隔离措施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24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患者好转出院.结论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有效隔离,开展多重耐药菌监测,制定科学、规范、操作规则和操作制度,可防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患者有效护理管理方法,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社区多重耐药感染患者8例,采取标准预防、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加强抗菌素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的管理等管理方法。结果:8例社区多重耐药患者康复出院,无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对社区多重耐药患者实施标准预防、严格手卫生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医院环境卫生的管理以及医务人员的培训,能有效控制多重耐药患者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MDR)是指一种细菌对两类或两类以上的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现已遍布全球,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的发病率更是逐年增高。它对婴幼儿、免疫缺陷和老年人的威胁尤大。我科2012年9月就收治了10例多重耐药菌的患者,有7例为其他科室带入。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2例、阴沟杆菌3例、鲍曼不动杆菌1例。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我院的传播,保障患者安全,我科除加强护理管理,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护理手段外,还对病房进行了封闭消毒,切断了耐药菌在医院和病室内的传播,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指南》2019,(32)
目的针对N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分析其护理体会。方法本研究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选取我院N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70例,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组别包括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实施全面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继发性感染出现情况及家属对于护理满意度。结果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继发性感染出现数量比对照组的少,且研究组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要比对照组的高,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具有明显差异。结论对N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取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其应用价值良好,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与防控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隔离干预防控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持续质量改进防控措施,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人员执行防控措施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和对护理人员执行防控措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过程中,给予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防控措施的执行率,避免爆发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2.
《抗感染药学》2016,(3):577-579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间ICU收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1月医院实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措施,选取2014年1—12月间收治的患者120例为观察组,以其病原培养标本为依据;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院感防控措施防治,观察组患者均给予强化院感防控措施防治,分析多重耐药菌种类、数量、来源,以及评价两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前后的感染率和患者对防控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为12.50%(P<0.05);患者对防控的满意度评分值为(95.6±3.1)分,高于对照组为(85.4±3.3)分(P<0.05)。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为院感的主要病原菌,针对感染患者给予院感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率,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意识,提高了患者对防控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医院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感染监测以及耐药性分析,了解MDRO临床分布情况,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我院住院患者的痰液、脓液、血液、尿液等标本检测资料,分离出其中MDRO菌株,并对MDRO感染者一般资料进行观察,分析MDRO临床分布特点及临床耐药情况。结果:MDRO菌种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医院普外科(25.00%)、肛肠科(21.67%)、泌尿科(16.67%);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敏感性高;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对阳性菌种敏感性较高。结论:MDRO感染多出现在有创治疗和操作较多的外科、肛肠科、泌尿科,MDRO菌种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较多见,病菌对常规抗菌药耐药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因素,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方法:分析综合ICU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情况及感染的原因,提出防控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结果:ICU患者多为病情较重、免疫力低下、接受的侵入性操作较多,医务人员感控意识不足,导致患者易被多重耐药菌所侵袭。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较大的经济负担,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做好手卫生,认真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强化培训与学习,加强耐药菌的监测与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现状及流行趋势,为治疗和预防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住院肿瘤患者的各类标本进行耐药菌监测分析。结果338株病原菌中发生MDRO医院感染48株,占分离菌株的14.2%;检出率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21株(43.75%)、肺炎克雷伯菌16株(33.33%)、MRSA 11株(22.91%);感染高危科室为肿瘤内科(47.9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50%)为主。结论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应加强监测,正确、合理实施个性化抗菌药物应用,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及蔓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工作,保证医疗安全。方法依据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法规,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实施质量监控。结果医院感染工作走向了监控管理为一体的模式。结论充分发挥培训、监督、指导、控制职能,保护患者就医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ABC分类控制法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的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治疗的多重耐药菌感患者70例,采用ABC分类控制法进行确认,统计本组病原学标本基本情况、临床分布、患者的年龄分布、管理类别、病原菌的分布与分类、以及需要进行重点管理的科室.结果 采用ABC分类控制法确定多重耐药菌重点控制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25 618例临床感染标本分离株培养鉴定后,监测常见分离菌的多重耐药菌株(MDRO).结果 1 087株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925株为主,革兰阳性菌162株.革兰阴性菌中分离率前5位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菌中分离率前5位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的检出率分别为75.53%、37.14%;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78.2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84.60%.13株屎肠球菌中发现3株万古霉素耐药株(VRE).结论 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分布主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革兰氏阳性球菌.MDRO的增多是医院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临床上应改进治疗手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MDRO的产生和播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