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在常规西药抑酸抗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自拟消溃汤(黄芪、白术、陈皮、香附、丹参、延胡索、乌贼骨、白芍、甘草等)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西药抑酸抗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清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间收治的8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病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清溃汤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40/42),对照组总有救率73.8%(31/42)。结论自拟清胃健中汤治疗湿热型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4.
养胃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舒肝和胃类中药配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8例给予养胃消疡汤(党参、茯苓、黄芪、白术、柴胡、枳实等)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9.17,总有效率为95.83,HP清除率为88.64,1年后复发率为8.33;对照组治愈率为57.14;总有效率为83.33,HP清除率为65.79,1年后复发率为59.5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养胃消疡汤具有益气健脾、舒肝和胃、化湿清热、活血祛瘀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消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消化性溃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5例用消溃汤治疗,对照组45例用奥美拉唑、硫糖铝、阿莫西林等治疗,均治疗3个月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消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较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愈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设立对照组,在应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79例同时服用愈溃汤.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愈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见效快,特别是一年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观察自拟消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拟消溃汤治疗 ,对照组采用口服法莫替丁、甲硝唑治疗 ,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0% ,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Ridit分析 ,u=1.64P>0.05) ,但两组治疗后复发率比较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χ2=16.47 ,P<0.01)。结论 :中药治疗组在减少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拟平溃汤治疗消化性溃汤 90例 ,并与单独服用甲氰咪呱和乐得胃治疗的相比较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自拟平溃汤治疗 90例 ,其中男 77例 ,女 13例 ;年龄 2 2~6 0岁 ,平均 4 4 .8岁 ,其中胃溃疡 33例 ,占总数的 36 .7% ,十二指肠溃疡 5 7例 ,占总数的 6 3.3%。对照组 85例 ,其中男 77例 ,女 8例 ;年龄 2 3~ 5 8岁 ,平均 4 1.8岁 ;其中胃溃疡 32例 ,占 37.7%。十二指肠溃疡 5 3例 ,占总数的 6 2 .3% ,以上所有病例均经胃镜检查 ,确诊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幽门螺杆菌检查皆为阳性。2 方 法治疗组口服平溃汤 :党参 2 0g ,茯苓 15 g,… 相似文献
10.
愈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上海市南汇县光明中医医院(201300)卫新国上海华东医院(200040)张栩关键词愈溃汤,消化性溃疡自1993年以来,笔者在华东医院曹余德老师指导下,采用自拟“愈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一、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具有病程长、易于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笔者自1998年以来,用自拟黄芪健胃汤治疗120例,并以同期西药治疗的9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96年 11月~ 2 0 0 0年 10月 ,笔者应用肝胃百合汤治疗消化性溃疡 6 9例 ,并与对照组 5 7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组 6 9例中 ,男 4 8例 ,女 2 1例 ;年龄最大者82岁 ,最小者 2 1岁 ,平均年龄 4 2 2岁± 11 9岁 ;其中胃溃疡 11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4 4例 ,复合性溃疡 14例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5 7例。对照组 5 7例中 ,男 4 0例 ,女 17例 ;年龄最大者 76岁 ,最小者 2 4岁 ;平均年龄 4 3 4岁± 14 7岁 ;其中胃溃疡 9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4 6例 ,复合性溃疡 2例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4 8例。2 治疗方法2 1 治疗组… 相似文献
13.
胃安宁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理气活血、清热解毒类中药配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复发率的情况。方法 :治疗组 50例 ,采用胃安宁胶囊 (小蛇参、珍珠香、地蜂子、蛇菰等 ) ,对照组 50例 ,采用法莫替丁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8% ,复发率 1 1 .1 1 %。对照组总有效率 94% ,复发率 58.3 3 %。两组比较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但治疗组治愈率 90 % ,对照组治愈率 72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而复发率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P<0 .0 1 )。提示 :本方有清热解毒 ,理气制酸 ,保护胃粘膜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类中药配伍治疗急慢性胃炎之脾胃湿热证的疗效。方法:采用清热化湿颗粒(生苡米、蔻仁、杏仁、厚朴、半夏、茯苓、黄连、生栀子、车前草、公英、苍术等)辨证治疗急慢性胃炎104例。结果:显效30例,有效68例,总有效98例,总有效率94.2%。提示:清热化湿颗粒对急慢性胃炎之脾胃湿热证有明显的清热化湿作用,能较好的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参芪养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消化性溃疡患者3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芪养胃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9.11±3.44)分,疼痛评分(1.13±0.45)分,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12.89±6.35)分,疼痛评分(2.31±0.91)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PGI、PGII、血清胃泌素-17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参芪养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体内炎症反应,改善血清中胃泌素和胃蛋白酶原浓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消溃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消溃愈疡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清除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有效率为82.6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p清除率为65.22%,治疗组Hp清除率为91.30%,两组患者Hp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溃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满意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6月自拟愈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 52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52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 34例 ,女 1 8例 ;年龄 2 0~ 30岁 1 1例 ,30~ 40岁 2 0例 ,40~ 50岁 1 5例 ,50~ 62岁 6例 ;病程最短 2 4天 ,最长 2 1年 ;农民1 6例 ,工人 9例 ,干部 1 2例 ,教师 7例 ,其他 8例。所有病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 ,其中胃溃疡 2 2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 9例 ,复合性溃疡 1 1例。病理检查提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43例。胃脘部疼痛反复发作或饥饿时为甚 ,或伴胀满痞闷 ,或嗳气泛酸 ,大便或溏或结 ,1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中药九味芳香煎(厚朴、苍术、石蒲、郁金、砂仁、苏梗等 )治疗本病 3 8例 ,并设对组照组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4.2 % ,对照组 83 % ,提示 :本方法对本病具有利湿化痰 ,活血消胀 ,消炎平溃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愈疡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56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愈疡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56例口服法莫替丁,对照组54例口服法莫替丁、阿莫西林、甲硝唑,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证候疗效、溃疡愈合和HP根除情况。结果:两组临床证候疗效、溃疡愈合和HP根除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腹痛、恶心等症状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愈疡汤具有较好的杀灭HP、促进溃疡愈合、减轻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