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浅谈中医外科的托法.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此法适用于肿痛已成,毒盛正气不虚,尚未破溃及溃后脓出不畅或肿疡毒势方盛,正气已虚,不能托毒外出,以致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或溃后脓水稀少,坚肿不消等情况.  相似文献   

2.
“以痈论治”理论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新理念。文章通过对中医学研究文献的整理,从治疗原则、内治法、外治法、针灸治疗等方面,总结“以痈论治”UC的临床应用情况。结论:治疗原则为外科治疗痈疡的消、托、补原则。内、外治法及针灸疗法多围绕消散毒邪、托毒外出、扶正祛邪来开展。消法多选用清热燥湿、解毒消痈、调气和血之方药;托法多选用补脾益气、生肌消痈、透脓托毒之方药;补法多选用温中健脾、温补肾阳、补益气血之方药。  相似文献   

3.
托法是疮疡治疗之基本法则之一.<外科理例>说:"凡痈疽已成,血气虚,邪气深者,邪气散漫不能突起,亦难溃脓.或溃后脓少,或脓清稀,或坚硬不软,或虽得脓而根脚红肿散大,皆气血虚,邪气盛.兼以六淫之邪变成诸症,必用内托,令其毒出于肌肤,则易愈也."托法之于疮疡,多用于中后期,邪毒结聚,或正气已亏.在疮疡治疗中,合理及时运用托法,有使疮疡移深就浅,毒从外泄,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临床根据疮疡发展的不同阶段,分为消托、透托和补托.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为西医病名,中医根据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把慢性乙型肝炎归属于中医的黄疸、胁痛、臌胀、积聚等病证范畴,认为本病与“湿”、“热”之邪有关。湿热毒邪是慢乙肝的主要致病因素,湿热毒邪内侵,留滞不去,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治疗上多以清热解毒利湿法为主,大多方剂的药物也以苦寒类居多,以此治疗慢乙肝,常可收到改善肝功能、明显减轻或消失患者临床症状的良好效果,但大多无法使有关的病毒指标转阴,无法使之痊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湿热”并非是慢乙肝的全部病因病机。湿热毒邪是外因,是病之标;正气亏虚是内因,是病之本。…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病的方法可分为祛邪、扶正、调和三大方面,汗法为中医治病八法之一,是重要的祛邪手段。汗法除了治疗表证和内科疾病外,还可以治疗以皮肤病为代表的外科多种疾病,汗法的运用范围不断扩大;随着中医学者对汗法的认识日益深入,临床皮肤病中汗法的使用也日渐增多。皮肤病多以脏腑功能失常,营卫不和,气血失调,邪毒蕴结等为主要致病机制。我们基于皮肤病病虽在里,但病位多在肌肤毛窍的临床特点,结合“汗法”的“祛风散寒、疏通内外、透散内蕴之毒、通适血脉”等作用机理,兹参阅文献从“开门逐盗、透邪外达”“疏通经络、布津散液”“扶卫固本,升阳助脾”三点了解汗法在治疗皮肤病中的应用,略术拙识望对临床汗法运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升高,许多患者单纯使用西药化疗,其效果并不理想,且副作用大,复发率和死亡率高。唐旭东教授擅长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诊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效果显著,颇具心得。唐教授多从“攻毒散结、扶正固本”的治疗思路出发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前期以“攻毒散结”为法,破血逐瘀、消毒散结,祛除邪气;中期以“扶正固本”为法,固本培元、扶助正气,助邪外出;后期以“益气养阴”为主,益气固本,滋阴生津,补益疾病日久人体损伤的正气。唐教授以“攻毒散结、扶正固本”为纲辨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治疗前、中、后多用中医药治疗,祛邪外出的同时,顾护正邪交争损伤的人体正气,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相关证候灵活辨证施治及用药,取得很好的效果,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皮肤病属于中医外科疾病范畴,刘复兴主任医师将中医外科疮疡治疗三大法则"消、托、补"法在皮肤科领域中广泛应用。认为消法用于皮肤病初起,即使不能内消,亦可移深居浅,转重就轻。托法用于气血虚、邪毒盛之中期病变。补法用于病势日久,毒势已去,精神衰微,元气虚弱阶段。体会:消、托、补三大法则亦适用于皮肤科疾病的治疗,临证总以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为原则,灵活地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准确用药,方可获效。  相似文献   

8.
下法在内科急症中的应用体会靖江市季市医院王月湖商玉玲下法属中医治疗八法之一,是以荡涤胃肠、通泻积滞、泻下大便、祛邪外出为主的治疗方法。不仅适用于邪在胃肠、燥屎内结,邪热相搏于里的疾患,还适用于停痰留饮,宿食内积,血瘀虫积等症。它在中医内科急症治疗中占...  相似文献   

9.
温病治“毒”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温病治“毒”法探讨谷晓红,赵展荣(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北京医院北京100730)指导:孔先一关键词毒邪;湿病;治毒法“毒”,通常亦称作“毒邪”。“毒”之广义即“物之能害人痛苦者”;“邪”,不正也,在人体相对正气而言,“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  相似文献   

10.
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多处于疾病的终末期阶段,临床多从实邪(热、毒、痰、瘀等)论治,易忽略正气虚损之本质,往往久治不愈,疗效不甚理想。百病始于正虚,其终亦为虚。正气亏虚是慢性难愈性疾病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毒邪”损害导致其病情加重,治疗可从补气养血、扶正固本、祛邪解毒、化腐生肌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肝脏具有“体阴用阳”的生理特性,脏腑失调、正气虚弱是原发性肝癌的基本病理机制,而肿瘤为邪毒之物,具助火化热之变,伤气耗阴之损,在经手术、放化疗等二次打击后,更易耗气伤阴,导致正气不支、元气大伤,因此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应以养阴益气扶正法为原则,采用补气健脾、柔肝养阴、滋阴补肾等治本之法以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抗病能力,达到“正胜邪却”的目的。文献引用:何玲玲,赵亚林,杜林林,等.益气养阴扶正法治疗原发性肝癌[J].中医学报,2015,30(7):931-933.  相似文献   

12.
本病系因疔、疖、痈等毒热流窜或因跌打损伤、血瘀阻络染毒而发,正气无力托毒外出,毒邪深入,以致血气不能正常地流行而发生,正如《外科真拴》中所说:流注发无定处,漫肿不红,连接三、四处或因湿痰或因瘀血……,积留于肌肉之中,致令气血不行而发。临床上余毒流注、瘀血流注属于半  相似文献   

13.
因势利导是根据疾病发展变化的趋势与病邪所在的不同部位,因其势而就近引导,使之排出体外,以达到正气不伤或正气少伤为目的的治疗原则。《内经》提出了诸如“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实者,散而泻之”等因势利导、祛邪却病的治疗原则。张仲景全面继承《内经》因势利导的治疗学思想,审证求因,察机度势,根据病邪的性质、病变的部位,以及正气抗邪的趋势而采取不同的利导方法,驱病邪从最便捷的途径外达,以求“动小而功大,用浅而功深”之效,为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因势利导是根据疾病发展变化的趋势与病邪所在的不同部位,因其势而就近引导,使之排出体外,以达到正气不伤或正气少伤为目的的治疗原则。《内经》提出了诸如“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实者。散而泻之”等因势利导、祛邪却病的治疗原则。张仲景全面继承《内经》因势利导的治疗学思想,审证求因,察机度势,根据病邪的性质、病变的部位,以及正气抗邪的趋势而采取不同的利导方法,驱病邪从最便捷的途径外达,以求“动小而功大,用浅而功深”之效,为中医临床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郭淑云教授认为,正虚毒结是消化道肿瘤发生的两大因素,正虚为本,毒结为标,对此类病症,如何辨别病性寒热尤为重要。郭教授重视患者自身对寒热的感觉以及饮食寒性热性的问诊来辨明寒热,并细辨寒热错杂及寒热真假之证。治疗上,早期邪盛而正未衰,人体正气有能力祛邪,当以祛邪为主,使邪气外出;中期邪气盛,正气渐虚,机体尚能耐受祛邪药物的作用,治宜扶正、祛邪并用,扶助人体正气,以祛邪外出;晚期正虚而邪实,人体正气虚衰,邪气盛实,则需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扩张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主要病机为慢性炎症作用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破坏支气管管壁,导致管壁增厚、管腔不可逆性扩张。支气管扩张属中医学"肺痈"、"咳嗽"、"咯血"等范畴,现代医家更多把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归属于"肺痈"范畴。罗燕教授在治疗支气管扩张尤其是急性加重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现支气管扩张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久病咳喘,痰毒内蕴,正气亏虚,无力托毒外出,复感外邪,邪阻肺络,郁而化毒,蕴酿成痈,发而为病,并提出痰毒蕴肺证,治以清肺解毒,化痰消痈,拟定托毒排痰方为主方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从对16例多系统脏器功能衰竭(MSOF)患者的临床回顾性分析,认为:(1)MSOF之中医病名可用“脏竭证”来概括。(2)其病因病机,一是由于素体正气亏虚,脏腑失调,阴阳失衡,卒然感受热、毒、湿等外邪,正不胜邪,气机逆乱而致病;二是或由于骤然感染、创伤、手术等,使热、毒、湿邪内犯机体而发病。(3)治疗要点为祛邪法与扶正法并用,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8.
张晓甦教授认为,宫颈HPⅤ感染病因病机为外感湿邪,或脾虚生湿,湿阻气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湿、瘀阻于冲任二脉,酿生内毒,日久肾气亏虚,正虚不能托邪外出.病机关键在于血瘀、湿热相互演化,互为因果,病情进展,耗伤正气.临证审证求因,扶正祛邪,以湿毒、血瘀、正虚三者病势程度不同各有侧重.治以利湿解毒,活血散瘀,兼顾正气.自拟"清带解毒汤",随证加减,内外合治,达到邪去正安之效.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认为在肺小结节形成过程中肺气内虚无力或郁滞难行,乃肺小结节形成之初病变;气不顺则津停成痰,痰气胶着,日久可形成有形实邪;痰气不化,瘀血渐成,三者痹阻于脉络,可见肺小结节之貌或内部结构发生改变;邪气长居久积,渐生肺毒,与痰瘀搏结,耗伤正气,肺小结节恶化;人体正气亏虚为发病基础,贯穿于肺小结节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基于此,从气足不郁则疾不生、津行血运则化其形、除毒拔邪则防其恶的角度出发,对肺小结节的治疗进行探讨,可选用补肺汤、逍遥散、二陈汤、血府逐瘀汤等加减清热解毒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癌毒是肿瘤发生和传舍(转移)的根本,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痰、湿、瘀等诸邪搏结、合酿癌毒是癌毒产生的病机。癌毒致瘤的核心病机涉及“正气亏虚” “痰瘀郁毒”。“络虚失约” “癌毒挟邪” “经络传舍”涉及癌毒传舍的核心病机。扶正抗癌是防治癌毒及肿瘤转移的治则;重视通络祛毒治法;重视复方大法、多法联用;重视“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治未病思想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