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护理优缺点、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分别对34例和30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观察手术操作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CAG、PCI诊疗成功率为97.1%和10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9%和3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手术成功率相似,但经桡动脉途径的外周血管并发症相对较少、可行性高、安全有效、费用减少、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PCI)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比较其X线片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依从性,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经桡动脉组)100例,对照组(经股动脉组)95例。结果 X线片照射时间分别为(5.32±3.58)min和(4.64±3.25)min(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21.6±10.5)min和(15.1±10.2)min(P<0.01)。成功率分别为98.1%和97.9%(P>0.05);血管并发症分别为13.1%和3.57%(P<0.01)(不包括疼痛和导尿等非血管并发症)。两组间造影剂剂量、手术时间、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并发症则经桡动脉组低于经股动脉组(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依从性经桡动脉组显著高于经股动脉组(98%∶60%,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不需卧床,患者损伤小,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节省费用,减少X线照射时间。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更安全、可行、便捷、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桡动脉、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股动脉不同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将18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两组,对比观察其血管径路并发症、舒适性和住院结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桡动脉组在血管径路并发症、术后的不适主诉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等方面均低于股动脉组(P<0.05,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血管径路并发症少,舒适度高,住院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PCI的对比观察,探讨经桡动脉途径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89例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9例患者均经桡动脉入路进行穿刺置管,成功176例(93.12%).13例因桡动脉严重痉挛经注射硝酸甘油、利多卡因、维拉帕米仍无法送管而改为股动脉入路完成介入治疗.桡动脉狭窄3例,术后除10例发生局部手臂肿胀、6例因桡动脉压迫器压迫出现水泡外,无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动静脉瘘、上肢缺血、手神经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nsradial approach for coronary interven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89 patients accepted 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ransradial catheterizations were performed in 189 patients, while 176 cases had satisfying result, the success rate was 93. 12%. Thirteen patients had severe spasticity in radial artery, which could not be released from injection of nitroglycerin, lidocaine, verapamil, alternatively they accepted transfemoral artery coronary intervention. After the operation 3 cases had radial artery stricture, 10 cases had local ann swelling,6 cases had blisters from the device oppression. No acute coronary occlusion, arteriovenous fistula, upper limb ischemia, hand nerve damage, bleeding or other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cases enrolled. Conclusion The transradial approach for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 showed high success rate, few complication, indicating good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mise.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我院住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68例,其中经桡动脉途径100例(观察组),经股动脉途径16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PCI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出血和血肿、假性动脉瘤、血管闭塞、深静脉血栓)、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外周血管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明显低(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人治疗较经股动脉途径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2006年7月至2006年9月疑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287例,随机分成经桡动脉组(185例)和经股动脉组(102例)。对比观察其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止血包扎时间、肢体制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桡动脉组的平均X线曝光时间、穿刺成功率分别为(5.13±3.72)min和98.92%。经股动脉组为(4.78士3.51)min和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操作时阿分别为(19.62±3.58)min和(16.57±4.3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止血包扎时间和肢体制动时间分别是(0.72±1.15)min和4—6h,经股动脉组为(20±7.32)min和20—24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的术后住院天数为(3.06±1.42)d,少于经股动脉组(4.97±3.07)d,P〈0.01;两组局部血肿发生率分别为0和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动脉痉挛发牛率为2.16%。经股动脉组无动脉痉挛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止血容易、不需卧床、痛苦小、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8.
2005年以来,我院对108例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治疗过程中对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桡动脉穿刺组48例,男31例,女17例,平均56±1.5岁,股动脉穿刺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平均64±1.6岁。两组比较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经桡动脉或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优缺点,以提供给医护人员及患者更好的选择.方法 随机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160例,其中观察组(经桡动脉穿刺组)80例,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术中和术后局部疼痛情况、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舒适度及住院时间.结果 经桡动脉穿刺与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相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术后疼痛轻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结论 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安全有效,疼痛小,更加舒适,术后不需卧床,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作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试验组予以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围术期情况(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对照组手术成功38例(95.00%,38/40),手术失败2例(5.00%,2/40),试验组手术成功39例(97.50%),手术失败1例(2.50%),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0.05)。两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LVESD、LVEF、LVEDD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中的冠状动脉破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成形术中冠状动脉破裂的可能原因。方法:对所有介入治疗前的靶病变行定性和定量造影分析,并选择在发生冠状动脉破裂前最近一次的血管内超声(IVUS)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在5个心脏介入中心总共1 506例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患者中,发生冠状动脉破裂15例(1.0%),其中6例与操作导丝相关,1例与单纯球囊扩张相关,8例与支架植入相关。6例与导丝相关的破裂均由亲水涂层或中等硬度导丝所致,靶病变包括3例闭塞、4例偏心和3例分叉病变。与球囊或支架相关冠状动脉破裂包括6例偏心、6例中等至严重钙化病变。有血管内超声分析的5例,其病变偏心率均小于0.4,钙化弓在42~109度。除了单纯球囊破裂病例,在所有支架植入导致的破裂,球囊/管腔比值均超过1.3。所有与导丝相关冠状动脉破裂属于EllisⅡ级,与球囊或支架相关的2例属Ⅱ级,7例属Ⅲ级。结论:导丝相关的冠状动脉破裂常发生在采用亲水涂层或中等硬度导丝对偏心、分叉或闭塞病变进行操作;球囊或支架相关冠状动脉破裂经常与球囊尺寸过大或压力过大有关,常发生在偏心和伴钙化的病变处。  相似文献   

12.
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各40例,观察手术时的操作成功率、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时间。结果桡动脉组的成功率为96.84%,股动脉组为96.84%。经桡动脉途径的手术方法给病人造成的痛苦较小,创伤也较小,治愈时间明显缩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桡动脉途径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4月~2008年4月拟经桡动脉行易化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28例,回顾临床资料并观察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24例经桡动脉途径完成易化PCI治疗,成功率85.7%.其中血管涉及右冠状动脉8例、左主干1例、前降支10例及回旋支5例,PCI术前血流心肌梗死血栓溶解(TIMI)3级者5例(占20.8%), 动脉鞘管置入时间(4.56±1.03)min,造影时间(20.55±5.21)min,血管再通时间(26.13±5.17)min,手术总时间(46.59±8.73)min,血肿1例,桡动脉闭塞3例,发生率分别为4.2%和15.0%,无迷走反射病例,亦无需要输血和影响手部供血的血管并发症.1例转运途中心搏骤停;1例术前发生严重心力衰竭,家属放弃手术;2例因血管畸形,指引导管不能到位或到位后支撑力差,改股动脉途径完成PCI治疗.结论:桡动脉途径易化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可行,可减少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本组病例尚少,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小C臂X光机 (OEC96 0 0 )在基层医院进行冠脉介入性诊疗的体会。方法 :在小C臂X光机下按常规进行 93例冠脉造影 (CAG) ,并对后期 13例有适应证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结果 :93例CAG病人中 ,5 8例发现有意义病变 ,除 5例发生穿刺局部血肿外无其它并发症。 13例PCI病人中 ,以经皮冠脉成形术 (PTCA)处理病变 18处 ,置入支架 14枚 ,全部成功。 2例因局部血肿致下肢疼痛 ,2个月后消失 ,1例 7个月后可疑再狭窄。结论 :基层医院可利用小C臂X光机部分开展冠脉介入性诊疗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用4F、5F共用型导管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方法入选2004年11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行择期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65例患者,术前给予阿司匹林、波立维等抗血小板药物。并进行Allen试验,穿刺右侧桡动脉。选择Temm04F、5F共用型造影管,当使用共用型造影管难以完成时换用Judkins造影导管。结果64例患者经桡动脉穿刺成功,成功率98.4%,1例改为肱动脉穿刺成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18例,冠状动脉造影异常48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9例。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使用共用型导管操作较简单,节省时间,较易进入左冠状动脉口,造影成功率高,本组不论选择4F或5F共用型造影导管均顺利完成左冠状动脉造影,但使用其做右冠状动脉造影需要一定经验和技巧。若难以完成时核用JudkinsR型造影导管,本组未发生桡动脉痉挛现象。1例出现前臂血肿,未经特殊处理,自行吸收,2例加压不当,引起手部浮肿。总之,使用共用型造影管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造影,操作简便快速,病人痛苦少,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高频超声检测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血管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应用高频超声检测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造影术后血管并发症的价值.方法拟行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患者60例.应用高频超声(2DE及CDFI)观察其腋动脉、肱动脉、尺动脉、桡动脉,重点观察桡动脉及尺动脉,分别在术前及术后(5±4)天进行.结果59例桡动脉穿刺成功.临床发现并发症9例(15.3%),超声发现并发症14例(23.7%),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超声检出的并发症中,限局性狭窄4例,弥漫性狭窄1例,无血流3例(1例2DE示闭塞;另2例2DE示管腔通畅),血流暗淡6例.3例无血流患者CDFI均可见桡动脉末端反向血流.结论应用超声可详细地观察桡动脉穿刺术后桡动脉形态学变化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介入治疗冠心病的2种途径并发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途径和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 ,为术前宣教和术后康复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将 1 0 33例冠心病住院患者按介入治疗途径的不同分为 2组 ,A组 (n =4 1 9)为桡动脉组 ,B组 (n =6 1 4 )为股动脉组 ,对比 2组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A组局部血肿、不适反应等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 ,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局部感染及表皮坏死等并发症在A组未出现 ,B组分别出现 1 1 ,4 ,6 ,7例 ,但 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2组均未出现远端肢体缺血、神经损伤等。结论  2种途径都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 ,与经股动脉相比 ,经桡动脉途径对患者的舒适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术后肌钙蛋白增高的发生率、原因及其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4年4月-2007年4月住院患者216例,其中冠脉造影(CAG)112例,男性71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49.2±5.6)岁(32~74岁);PCI术104例、男性79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62.4±9.7)岁(36~82岁),分别检测其术前、术后0h、4h、8h、16h、24 h、48h时血清cTnI、CK-MB、CRP水平,统计其术后cTnI增高的发生率.分析其产生原因,随访观察是否发生严重心脏事件。结果:单纯CAG患者造影前后血浆cTnI、CK-MB、CRP无显著变化(P>0.05),造影后cTnI升高的发生率为2.7%。PCI术后4h cTnI开始升高(P<0.05),24h达高峰,48h降至正常水平,cTnI升高的发生率为38.5%,同时伴CRP升高(P<0.05),而CK-MB升高不明显。结论:单纯做冠脉造影(CAG)cTnI、CK-MB及CRP无变化。PCI术后cTnI升高的发生率不低,但其峰值不高,且持续时间不长,术后cTnI短期升高并不影响其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两种不同途径冠状内应用异博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于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接受冠脉内应用异搏定的STEMI患者141例,根据异搏定给药途径的不同分为指引导管组(n=67)和选择性导管组(n=74),比较两组术后冠脉血流灌注水平、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以及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冠脉内用药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导管组用药后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明显低于指引导管组(P0.05);选择性导管组恢复TIMI-3级血流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指引导管组(P0.05);选择性导管组获得ST段完全回落比例明显高于指引导管组(P0.05);两组LVEF和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选择性导管冠脉内应用异搏定治疗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明显优于经指引导管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