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瑞珍  廖华卫  陈飞苑 《中药材》2007,30(8):1025-1027
目的:制备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pH依赖-时间双重控制型结肠定位释药片,并建立其体外释放度检查方法。方法:以葛根素和盐酸小檗碱体外释放度为指标,对制剂的包衣处方进行筛选,采用体外释放度测定法考察该制剂的体外释放性能。结果:该制备工艺得到的片剂体外释放测定结果表明:在人工胃液中2h时溶出度未检出葛根素和盐酸小檗碱,在人14,肠液4h时两指标累计释放率均低于10%,而在人工结肠液1h时葛根素和盐酸小檗碱累积溶出90.07%和89.87%。结论:制备得到pH依赖-时间双重控制型结肠定位释药片具有比较好的结肠定位释药目的。  相似文献   

2.
pH依赖型愈肠宁结肠靶向片的制备及体内外释放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pH依赖型愈肠宁结肠靶向片(pH-dependen t Y uchangn ing T ab let forco lon-spec ific de livery,PYTCSD),并对其体内外释放性能进行评价,探讨制备中药结肠靶向制剂的可行性。方法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体外释放度为指标,对制剂的包衣处方进行筛选;采用体外释放度测定法考察该制剂的体外释放性能;采用硫酸钡造影技术对该制剂在人体内的释放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拟订了PYTCSD的制备方法:将药物制备得片芯后,以质量浓度3.70%(g/mL)丙烯酸树脂Ⅲ(Eudrag itⅢ)、0.37%(g/mL)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0.93%(g/mL)滑石粉的乙醇混悬溶液为包衣液,包衣使片芯增重8%,即得;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表明,在人工胃液2 h时溶出液中未检测到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在人工小肠液4 h时两指标累积溶出率均<10%,而在人工结肠液1 h时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分别累积溶出86.5%和86.8%;体内释放度试验结果表明,PYTCSD在8名志愿者体内均能完整到达回盲部或升结肠,并在上述部位崩解释放出药物。结论制备得pH依赖型愈肠宁结肠靶向片能达到较好结肠定位释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白头翁总皂苷结肠靶向微丸。方法:采用水溶液-搅拌法制备白头翁总皂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再以制粒-滚圆法制备微丸,利用Glatt流化床进行包衣。结果:白头翁总皂苷微丸2 h溶出度为16.0%,而包合物微丸0.5 h溶出度达91.9%。以Eudragit S100为包衣材料、TEC为增塑剂、滑石粉为抗黏剂、包衣增重为12%时,包衣效率高,几乎无黏结现象,包衣微丸在人工胃液中2 h几乎无药物释放,人工小肠液4 h药物累积释放度小于15%,人工结肠液4 h药物累积释放度大于90%。结论:白头翁总皂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包衣微丸具有良好的体外结肠靶向释药特征,可进一步研制成口服结肠靶向制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拟制备中药新制剂pH依赖型灯盏花结肠定位片,并对其体外释放性能进行考察,探讨制备中药结肠靶向制剂的可行性.方法:以灯盏花中的有效成分灯盏花乙素为评价指标,对制剂的包衣处方进行筛选;采用体外释放度测定法考察该制剂的体外释放性能.结果: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表明,灯盏花乙素在pH l.2稀盐酸溶液2h中未检测到;在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中,4h累积溶出率均小于5%;而在pH7.6磷酸盐缓冲液中,lh累积溶出率均达90%以上.结论:制备得灯盏花素结肠定位片,该制剂能达到结肠定位释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pH依赖型黄连总生物碱靶向微丸并对其体内外释放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丙烯酸树脂(eudragit)S100和eudragit L100-55双层包衣制备pH依赖型黄连总生物碱结肠靶向微丸。以盐酸小檗碱为指标进行了体外释放度和大鼠体内释放的初步评价。结果: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盐酸小檗碱在人工胃液中2 h累计释放度<0.1%,在人工小肠液中4 h累计释放度<10%,在人工结肠液中3 h累计释放度>90%;体内试验表明在大鼠体内包衣微丸大部分能完整到达盲肠或结肠部,并在上述部位开始崩解释放。结论:pH依赖型黄连总生物碱靶向微丸能够实现结肠的定向释放。  相似文献   

6.
刘文  汤瑾  冯果  宋信莉  杜清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5):1141-1143
目的考察复方白头翁汤结肠靶向片中盐酸小檗碱的体内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白头翁汤结肠靶向片中盐酸小檗碱的血药浓度,通过DAS2.1.1药动学软件自动拟合数据获得药动学参数。结果家兔给予复方白头翁汤结肠靶向片后盐酸小檗碱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二室模型,结肠靶向包衣片的血药浓度出现时间晚于未包衣片,其达峰时间延迟了6 h。结论复方白头翁汤结肠靶向片具有结肠靶向效果。  相似文献   

7.
pH-时滞型愈肠宁结肠靶向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中药复方愈肠宁为研究药物,制备得pH-时滞型愈肠宁结肠靶向片,并对其体外释放性能进行评价。方法: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体外释放度及药片吸水率为指标,对包衣处方中成膜剂及致孔剂种类、成膜剂与致孔剂比例、增塑剂种类及用量、包衣增重进行筛选。结果:该制剂制备方法为:取药物制备得素片,按7∶3取乙基纤维素(EC)∶丙烯酸树脂Ⅱ(Eudragit)混合,加乙醇溶解,加入包衣量10%的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混匀,调整含量为4%,包衣增重3%,即得;该制剂在人工胃液2 h后中未见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的溶出,在人工小肠液4 h后两指标累积溶出率均<10%,在人工结肠液2 h后分别溶出75.7%,76.8%。结论:该制剂在体外能达到结肠定位释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9,(10)
目的制备半夏泻心结肠靶向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以粉碎度、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渗漉速度为影响因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含有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制备包衣片后,小杯法测定黄芩苷、盐酸小檗碱体外释放度,筛选包衣处方。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粉碎度粗粉,乙醇体积分数70%,乙醇用量10倍,渗漉速度2~3 mL/(min·kg),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含有量分别为14.687 4%、6.993 0%;最佳包衣处方为4.4%Eudragit S100,0.6%邻苯二甲酸二乙酯,1%滑石粉,包衣增重8%。结肠靶向片在0.1 mol/L HCl(2 h)、磷酸盐缓冲液(pH 6.8,4 h)中累积释放度小于5%,而在磷酸盐缓冲液(pH 7.8~8.0,1 h)中达到85%以上。结论半夏泻心结肠靶向片可实现结肠定位释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盐酸小檗碱自微乳释药系统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表征和体外释放行为考察。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自乳化效率试验及伪三元相图对盐酸小檗碱自微乳进行处方筛选。以粒径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对盐酸小檗碱自微乳处方进行优化并验证。结果:盐酸小檗碱自微乳最优处方为中链甘油三酯(MCT)∶RH40∶聚乙二醇400的质量比为23.29%∶54.08%∶22.63%,载药量为95 mg/g,平均粒径为58 nm。盐酸小檗碱自微乳在人工肠液中,2 h内累积释放度90%。结论:盐酸小檗碱自微乳制备工艺简单,有效改善了盐酸小檗碱的溶出速度。  相似文献   

10.
白头翁总皂苷结肠定位固体分散体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成药》2015,(12)
目的制备白头翁总皂苷结肠定位固体分散体。方法采用溶剂法制备白头翁总皂苷固体分散体,以体外累计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方法筛选制备工艺及处方,并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红外光谱(IR)对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进行分析。结果 SEM和IR分析结果显示白头翁总皂苷和Eudragit S100形成了固体分散体。体外释放度结果显示载药量在20%时指标成分在p H 1.0溶液中2 h基本不释放,在p H 6.8溶液中4 h累积释放度小于16%,在p H 7.8溶液中2 h累积释放大于86%。结论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达到了结肠定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复方小檗碱结肠定位片制备工艺和体内外释药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复方盐酸小檗碱为对象,对结肠定位片的制备工艺和体内外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方法:采用pH-时滞和pH-酶触两种释药模式,优选时滞型、肠溶型和酶触型辅料,分别制成具有pH-时滞和pH-酶触释药特点的两种包衣片,并进行了体外释放度和大鼠体内定位释药的初步评价。结果:两种中药复方结肠定位片均达到预期的结肠定位释药效果。结论:本研究采用的辅料、制备工艺和评价方法均适于pH-时滞和pH-酶触两种结肠定位释药模式。  相似文献   

12.
挤出滚圆法制备中药复方杞芪微丸及其性质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中药复方杞芪微丸,研究中药微丸制备的新工艺。方法用新型的挤出滚圆造粒机制备杞芪微丸;采用L9(34)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制剂工艺条件;考察了不同处方微丸的粉体学性质、收率和体外溶出度。结果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杞芪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收率在85%以上。结论用国产的挤出滚圆造粒机可以制备中药微丸。该工艺简便易行,制得的微丸质量好,收率高;体外溶出实验效果理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康复新结肠靶向胶囊的体内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康复新pH依赖和酶依赖靶向胶囊进行体内外药剂学实验,评价其结肠定位释放效果。方法:采用溶出度测定中的桨法对制剂进行体外评价,X射线造影法观察其体内运转情况。结果:pH依赖结肠靶向制剂在人工结肠液中2 h后,药物基本释放完全,达到结肠定位释放;酶依赖结肠靶向制剂在人工结肠中加入酶后,药物释放迅速,基本达到结肠定位释药;pH依赖和酶依赖靶向胶囊的体内转运时间都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受试药物的崩解时间在不同个体间较稳定,集中在2.0~3.5 h。结论:2种原理的康复新结肠靶向胶囊均基本实现在结肠定位释放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黄连、干姜的主要成分黄连素和6-姜烯酚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上皮细胞炎症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连素组(100 mg·kg^-1),6-姜烯酚组(100 mg·kg^-1),6-姜烯酚合黄连素组(200 mg·kg^-1),每组10只。采用2%葡聚糖硫酸钠口服2周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各组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20 d后取血清及结肠组织样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结肠上皮组织TLR4,NF-κB p65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上皮组织TLR4,NF-κB p65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IL-1β,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6-姜烯酚组,黄连素组,6-姜烯酚合黄连素组小鼠结肠上皮组织TLR4,NF-κB p65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IL-1β,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三组间比较,6-姜烯酚合黄连素组作用力最强(P<0.01)。结论:6-姜烯酚、黄连素均能够抑制结肠组织炎症,减轻炎症损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黄连素和6-姜烯酚联合应用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其机制与抑制TLR4/NF-κB通路的过度活化进而调节肠道非可控性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定时释药技术制备复方中药舒胸缓释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采用定时释药技术制备复方中药舒胸缓释制剂。方法:以崩解时间、加水后片剂体积膨胀率为指标,筛选片芯处方。采用压制包衣技术,选用聚乙二醇6000、氢化蓖麻油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作为包衣材料制备定时控释片并考察处方、工艺、体外溶出条件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经过筛选确定片芯处方为原药30%、微晶纤维素50%、羧甲基淀粉钠20%。外包衣层中聚乙二醇6000含量、包衣层用量、片剂硬度对定时控释片的释药时滞具有显著影响,溶出介质黏度和转蓝转速对时滞影响不大,但对时滞期后的释药速率有较大影响。结论:以优化处方压制的片芯,具有较好的膨胀性和崩解能力。通过调整外包衣层处方可获得不同时滞的定时控释片。由片芯、时滞为3 h和6 h的定时控释片组合而成的舒胸缓释制剂在体外可于0,3,6 h依次释药,理化性质不同的各成分在不同时间达到了同步释放。  相似文献   

16.
鲜静  张晨  钟雪梅  傅超美  高飞  章津铭 《中草药》2021,52(6):1816-182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为现代常见病、难治病。因其发病反复,临床常需反复长期使用柳氮磺胺吡啶、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但其疗效有限且易产生不良反应。现代研究发现中药多酚类、生物碱类、醌类、萜类等活性成分通过多靶点机制,表现出较好缓解UC的作用,且不良反应相对较低,但存在水溶性差、胃肠道不稳定和结肠靶向性差等制剂学问题。针对以上制剂学问题,研究者构建了多种中药活性成分的口服结肠靶向纳米系统,通过避免胃肠道破坏、延长肠滞留、实现药物在病灶部位控释等方式显著提升了对UC的治疗效果。对具有UC防治作用的中药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以及口服结肠靶向纳米系统用于UC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活性成分口服靶向治疗UC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5种中药不同组合对小鼠S180肉瘤抑制作用及抗血管形成作用,为肿瘤治疗提供疗效较好的抗血管生成复方中药新药。方法: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7组:A组:生理盐水组;B1-5组:5种中药不同组合(B1:藤黄酸、人参皂苷、斑蝥素;B2:藤黄酸、人参皂苷、青蒿琥脂;B3:斑蝥素、人参皂苷、青蒿琥脂;B4:藤黄酸、人参皂苷;B5:藤黄酸、苦参碱);C组:沙利度胺组。取上述药物灌胃连续10d,给药结束第2天处死小鼠,测量肿瘤质量和体积,免疫组化检测CD31蛋白含量,检测肿瘤血管生成密度。结果:在这5种中药不同组合中,发现藤黄酸、人参皂苷、斑蝥素组合抑制小鼠S180肉瘤及抗血管生成作用最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藤黄酸、人参皂苷、斑蝥素组合具有更强的抗肿瘤和抑制血管生成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