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取穴现状及规律。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选取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相关文献,对选用穴位的使用频次、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83篇文献中,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涉及了12条经脉的73个穴位。穴位归经属前三位的为胃经、任脉和膀胱经。结论: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取穴主要分布在与乳腺处于相同或相近的神经节段支配区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测乳腺增生大鼠及针刺治疗后乳腺组织中P16、P53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针刺对乳腺增生病的疗效与作用机理,为临床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预防乳腺癌发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8只健康雌性大白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针刺治疗甲乙两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均采用贾氏造模方法建立乳腺增生模型。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的大鼠于第31天开始每日抓拿一次,不作任何治疗;针刺治疗的两组大鼠在第31天开始行穴位针刺治疗。治疗30天后处死大鼠,观测乳房形态大小,采集乳腺组织标本分别固定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乳腺组织的P16、P53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造模成功,细胞结构中P16、P53表达明显;而针刺治疗组乳腺组织中P16、P53明显轻于模型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P16、P53表达有干预作用,说明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有治疗作用,对乳腺癌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中p16、p53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针刺对乳腺增生病的疗效与作用机理。方法将48只健康雌性大白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针刺治疗甲乙两组共4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均采用改良贾氏造模方法建立乳腺增生模型。针刺治疗两组大鼠在造模第31 d开始行穴位针刺治疗。治疗30 d后处死大鼠,采集乳腺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乳腺组织的p16、p53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细胞结构中p16、p53表达明显;而针刺治疗组乳腺组织中p16、p53明显低于模型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p16、p53表达有干预作用,说明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有治疗作用,对乳腺癌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系统观察乳腺增生大鼠及针刺治疗后乳腺组织形态学变化过程,探讨针刺对乳腺增生病的疗效与作用机理,为临床针刺治疗乳腺增生提供可靠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将40只健康雌性大白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空白对照组、B模型组、C自愈组和D针刺治疗组。除A组外均采用饶氏造模方法建立乳腺增生模型。B、C两组大鼠于第26 d开始每日抓拿一次,不作任何治疗;D组大鼠在第26 d开始针刺治疗。治疗30 d后处死大鼠,游标卡尺观测乳房形态大小后,采集乳腺组织标本,分别固定后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镜下结构显示造模成功,细胞结构改变明显;针刺治疗组乳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趋近于空白对照组。结论针刺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有抑制作用,说明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从病因病机、分型辨证论治和内治法、外治法等方面介绍近年来乳腺增生的病机研究与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为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及防治乳腺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从病因病机、分型辨证论治和内治法、外治法等方面介绍近年来乳腺增生的病机研究与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为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及防治乳腺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中医对乳腺增生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内治法、外治法、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内服小金丸配合针刺背俞穴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内服小金丸配合针刺背俞穴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病疗效。方法 内服小金丸 ,针刺背俞穴 6针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病 60例 ,并随机设针刺背俞穴 60例 ,中药逍遥丸组 60例 ,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96 67% ,痊愈率 63 33% ;对照组有效率 95 % ,痊愈率 4 3 33% ;对照中成药逍遥丸组有效率 71 67% ,痊愈 2 1 67%。结论 内服小金丸配合针刺背俞穴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磁极针治疗乳腺增生病2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磁性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磁性针灸针及磁极点穴针对照普通不锈钢毫针在特定穴位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25例。结果总有效率96%;用普通不锈钢针灸针治疗乳腺增生病10例,总有效率80%。结论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45例汪慧珠,徐力(河南省新乡市中医院,453003;郑州市第一按摩医院)主题词乳腺纤维性囊肿病/针灸方法;内关穴;太冲穴1992年4月至1995年6月,我们采用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45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45例均为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远端循经刮痧对乳腺增生病的临床效应及其对乳腺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 48例乳腺增生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四肢远端循经刮痧,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采用彩超和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进行检测,观察其治疗前后的临床效应及乳腺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变化。结果 两组均能有效地治疗乳腺增生病;实验组治疗对改善患者血流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远端循经刮痧对乳腺增生病临床有效,且能够改善乳腺微循环血流灌注量。  相似文献   

12.
乳腺增生病是以腺泡上皮、导管上皮及纤维结缔组织一种或多种组织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乳房疾病,是非肿瘤、非炎症性的乳腺上皮增生性疾患。乳腺增生病属祖国医学“乳癖”病的范畴,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青年妇女,发病年龄集中于20-50岁,50岁以后发病率急骤下降。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占全部乳房病的75%,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一般认为黄体素不足,使月经周期中乳腺增生和复旧不全,日久形成本病。目前临床对乳腺增生病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乳腺增生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乳房疾病,针灸治疗乳腺增生历史悠久。文章从针刺疗法、针药结合、穴位埋线、中药外敷及耳穴贴压、灸法、刺络拔罐、推拿、其他疗法等方面,对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的各种方法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今后应进一步深入挖掘针灸及其他疗法在治疗本病的作用,使各种疗法之间形成互补和促进,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中医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近10年来中医药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文献,具体包括:穴位埋线,注射,中药外洗,针刺治疗,中药贴敷,药磁乳罩,中药离子导人,耳压,灸法等治疗乳腺增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疗法的临床疗效,认为中医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有良好的疗效和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组织最为常见的疾病,往往伴有心理障碍,是一类典型的情志疾病。精神因素对乳腺增生病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乳腺增生病与心理障碍的关系、乳腺增生病的心理状况调查及治疗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重视乳腺增生病患者心理健康的意识,积极有效地防治乳腺增生病。  相似文献   

16.
乳腺增生病是中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病程长,进展缓慢,易复发,易癌变,国内外一些专家认为此病是癌前期病变。我国发病率约为10%,近年来有增多趋势,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关注。因此,有效地治疗和预防乳腺增生病,对乳腺癌的一级预防有现实意义。笔者采用针刺、穴位注射治疗乳腺增生病87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针刺配合手法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与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3例随机分为针刺手法组33例、药物组30例。针刺手法组采用常规针刺加手法推拿;中药组口服三苯氧胺。[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疗,针刺手法组总有效率为97.0%,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3.3%.针刺手法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针刺手法组乳房疼痛改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手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乳腺增生症是现代社会女性多发病之一。现代医学认为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是乳腺增生症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针刺辨证论治对于乳腺增生症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针刺辨证论治与体内雌激素导致乳腺组织增生的关系尚未研究清楚,该文从调节冲任与雌激素产生、健脾化痰与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组织上受体、疏肝解郁与雌激素代谢这三个方面探讨中医针刺辨证论治乳腺增生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MGH)和预防MGH癌变的机理.方法:对空白组外各组均造模.模型组、自愈组不治疗,对抗组于造模的同时行针刺治疗,治疗组于造模成功后行针刺治疗,治疗1个月后处死动物.采集各组乳腺组织,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PCNA、BCL-2.结果:PCNA含量治疗组低于自愈组、模型组(P<0.01).与空白组无差别(P>0.05),对抗组低于模型组(P<0.01).BCL-2阳性表达积分治疗组、对抗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与空白组无差别(P>0.05).结论:针刺对大鼠MGH的乳腺病理改变有一定抑制作用,并可加速其复常,通过阻断乳腺增生向乳腺癌发展的进程,发挥对MGH的治疗作用和对乳腺癌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乳腺增生病的患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对于科研人员及临床医生来说,探索安全高效的治疗手段,充分发挥中医的治疗优势是当前乳腺疾病防治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系统梳理近年来中西医对该病的认识与治疗现状,以期今后重视中医药防治乳腺增生病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