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HSP27和HSP70mRNA在大肠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取大肠癌标本7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SP27的表达状况,从中选取36例手术标本.采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HSP70mRNA的表达。结果:HSP27和HSP70mRNA在大肠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0.3%和66.9%.HSP27和HSP70mRNA均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相关.与发生部位、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检测HSP27和HSP70mRNA可作为大肠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27(HSP27)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75例前列腺癌和3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SP27的表达,分析HSP27表达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分化程度)、转移、临床分期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PSA水平之间的关系;Western blot检测HSP27在不同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siRNA降低前列腺癌细胞中HSP27的表达,Transwell检测HSP27表达下调后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变化。结果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HSP27阳性表达率为23.3%,75例前列腺癌组织中HSP27阳性表达率为65.3%,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Gleason分数分别为2~4分、5~7分和8~10分的三组不同分化程度的前列腺癌组织中,HSP27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0%、68.8%和94.4%,三者之间HSP27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血清PSA水平分别为<10 ng/mL、10~20 ng/mL和>20 ng/mL的三组前列腺癌患者中,HSP2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59.5%和92.3%,三个不同PSA水平的组别之间HSP27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HSP27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TNM分期有关 (P<0.05);与低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相比,在高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系C4-2B中HSP27表达水平明显上调,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下调HSP27表达能低前列腺癌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P<0.05)。结论HSP27表达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转移、临床分期和血清中PSA水平相关,HSP27可作为判断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和靶向治疗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研究不同临床类型房颤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检测的意义.方法 挑选60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房颤组,其中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分别为26例、19例和15例.同时入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s-CRP水平.结果 房颤组和对照组比较,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各房颤亚组hs-crp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hs-CRP所代表的炎症反应有可能参与房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热休克蛋白27( HSP27)及P53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其作为预后指标的意义。方法建立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75例无术前放化疗史的胃癌手术标本和52例癌旁组织中HSP27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随访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HSP27阳性表达率在胃癌组织中为64.0%,在癌旁组织中为30.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HSP27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0.05)。 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胃癌组织中为68.0%,在癌旁组织中为7.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蛋白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在胃癌中,HSP27与P53表达呈正相关(r=0.319,P<0.01)。 Kaplan -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SP27高表达与胃癌预后不良有关(χ2=13.109,P=0.000)。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的分期、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HSP27的表达与患者预后有关( P<0.05)。结论 HSP27高表达与胃癌有关,提示HSP27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HSP27与P53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HSP27和HSP70在老年性白内障和透明晶状体中的表达情况。方法WesternBlot法测定HSP27和HSP70在老年性白内障和透明晶状体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老年性白内障的晶状体和透明晶状体中均有HSP27和HSP70的表达。经t检验,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中HSP27(1.08±0.33)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0.61±0.13)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中HSP70(1.41±0.48)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0.67±0.12)相比,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中HSP27和HSP70的表达高于透明晶状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比浊法检测108例胃癌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并与85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对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胃癌组患者HMGB1、CRP、IL-6、IL-8和TNF-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P<0.01)。胃癌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密切相关,随着胃癌病情加重,HMGB1、CRP、IL-6、IL-8和TNF-α水平逐渐升高,Ⅲ、Ⅳ期胃癌患者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P<0.01)。结论血清炎性因子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胃癌进展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 MGB1)在脊髓损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兵团第一师医院就诊的87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脊髓损伤组,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残损分级进行评估,分别于脊髓损伤后1、3、7d行静脉采血,另外取87例健康成年人血清做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中HMGB1、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分析HMGB1与IL-1β、IL-6 、TNF-α的相关性及患者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 脊髓损伤组伤后1、3、7d的HMGB1、IL-6、IL-1β和TNF-α水平均较高.脊髓损伤患者血清中HMGB1和IL-6水平在损伤后1d明显升高,在3d时水平达峰值AL-1β和TNF-α在伤后1d最高,3、5d后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表示伤后1、3d中HMGB1水平与IL-6、IL-1β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髓损伤后1、3d,患者血清中HMGB1水平与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5),脊髓损伤的程度越重,患者血清中的HMGB1水平越高.结论 HMGB1在早期脊髓损伤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显著升高,并可作为早期脊髓损伤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钙黏蛋白(P-cadherin)与热休克蛋白27(HSP2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其作为预后指标的意义。方法:建立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75例无术前放化疗史的胃癌手术标本和75例正常胃组织中P-cadherin、HSP27的表达情况,并对随访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在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Pcadherin、HSP27的表达率分别为40.0%、82.7%(P<0.001)和64.0%、30.7%(P<0.001)。P-cadherin低表达和HSP27高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HSP27高表达还与肿瘤大小相关(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cadherin与HSP27在胃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Kaplan-Meier回归分析显示P-cadherin和HSP27与预后相关(P<0.05)。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cadherin、HSP27、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HSP27、临床分期与患者预后相关(P<0.05)。结论:在胃癌中,P-cadherin低表达、HSP27高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P-cadherin与HSP27的表达在胃癌组织中呈负相关。P-cadherin和HSP27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候选指标。 相似文献
10.
血浆NPY和CRP检测在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本院收治的40例脑出血和4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浆NPY和CRP的变化情况。结果: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浆NPY、CRP均高于对照组,t=3.58,P<005;脑出血组患者的血浆NPY与脑梗死组比较,t=0.8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轻型组与中型组比较,t=4.23,P<0.05;重型组与中型组比较,t=2.9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0例患者轻型组总优良率为95.65%(22/23),中型组总优良率为81.48%(22/27),重型组总优良率为43.33%(13/30),χ2=8.94,P<0.05。脑出血组患者的预后与脑梗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PY和CRP含量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结论: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变化与血浆NPY和CRP有密切关系,血浆NPY和CRP的检测对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 CRP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γ干扰素( IFN-γ)水平变化和血清铁蛋白( SF)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ELISA法检测血清CRP、TNF-α、IFN-γ和血清铁蛋白在53例轻度子痫和47例重度子痫前期及100例正常孕妇中的水平。结果:正常妊娠孕妇的CRP、TNF-α、IFN-γ水平与子痫前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的CRP、TNF-α、IFN-γ水平与轻度子痫前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三者随病情的加重逐渐升高。各组间血清铁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CRP、TNF-α、IFN-γ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及发展,可作为其进展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HSP90α、HSP70在喉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HSP90α、HSP70在喉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6例喉鳞状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的HSP90α、HSP70。结果:喉癌鳞状细胞中HSP90α、HSP70阳性率分别为69.56%和67.34%,HSP90α、HSP70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和预后有关。结论:HSP90α、HSP70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SP27在消化道癌中的表达状况和意义。方法:收集食道癌、胃癌和大肠癌标本168例,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结果:HSP在食道癌、胃癌和大肠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6.04%、37.04%和34.43%;在食道癌中高分化组阳性率(75%)明显高于低分化组(38.46%)。HSP表达与性别、年龄、癌侵润深度、淋巴有无转移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HSP在食道、胃、大肠癌中表达率依次下降,HSP表达率与癌分化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是一类在热休克或其他应激状态下产生的序列高度保守的蛋白质。热休克蛋白27 (heat shock protein 27, HSP27)是该蛋白质家族中研究最为深入的成员之一,它作为不依赖ATP的分子伴侣在蛋白质的折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参与了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已有大量文献证明蛋白质的磷酸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SP27的磷酸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磷酸化HSP27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作为肿瘤治疗靶点的可能,期待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新的诊治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颅术后体温、白细胞(WBC)、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降钙素原(PCT)的动态变化及对开颅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开颅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按照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观察组,n =84)和未感染组(对照组,n =36)。统计术后1、3、7、14 d 受试者的体温、WBC、CRP、IL-6、TNF-α及 PCT 水平。结果术后3、7、14 d 观察组体温、WBC 计数、CRP 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1)。术后1 d 观察组和对照组体温、WBC 计数均达高峰,对照组术后3、7、14 d 体温、WBC 计数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术后3、7、14 d 体温、WBC 计数一直处于较高水平;术后1 d 观察组和对照组 CRP、IL-6、TNF-α水平开始上升,术后3 d 观察组和对照组 CRP、IL-6、TNF-α、PCT水平达高峰,术后7 d、14 d 两组 CRP、IL-6、TNF-α、PCT 水平呈下降趋势,但术后3、7、14 d 观察组 CRP、IL-6、TNF-α、PCT 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1)。结论3 d 后如患者体温、WBC、CRP、IL-6、TNF-α及 PCT 水平仍处于较高水平,则预示患者术后感染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6.
《吉林医学》2016,(8)
目的:检测肺癌伴发感染患者降钙素原(PCT)和炎性因子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临床确诊肺癌伴发全身感染患者为试验组,以单纯肺癌患者为对照组,采血测定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含量。结果:感染患者WBC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8.31±1.42)×109/L vs.(5.85±1.0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显著升高[(1.74±0.22)ng/ml vs.(0.65±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远高于正常值范围;IL-1含量显著升高[(15.38±2.56)pg/ml vs.(6.43±2.0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含量显著升高[(164.27±21.79)pg/ml vs.(95.30±19.1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含量显著也升高[(1.22±0.15)ng/ml vs.(0.89±0.1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抗感染药物控制感染后,感染患者上述指标均降至对照水平。结论:PCT是判定肺癌患者伴发感染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凝和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3(AT3)、蛋白C(PC)、蛋白S(PS)等指标和炎症因子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PT、APTT、TT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g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AT3、PC、PS等抗凝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凝相关指标和炎症因子hs—CRP水平可作为进展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一种参考因素,其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失血性休克是创伤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休克发生后抗炎与促炎介质失衡,导致炎性因子大量释放,加重器官以及组织的损害,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控制炎性因子处于低水平有利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预后。目前失血性休克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仍然是液体复苏,可以保证有效的心输出量和重要器官的灌注,研究发现不同的复苏策略或者不同种类液体复苏效果都不同;其他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新型制剂的应用等,经过研究都能够有效改善失血性休克后炎症水平以及减少氧化应激。当前,国内外对控制失血性休克炎症水平有理念上的更新和技术上的进步,本文对此做一综述,以期为治疗临床上失血性休克后严重的炎症反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