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补阳还五汤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中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脑中风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12周后观察疗效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IHSS)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压积(HC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IHSS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粘度(高切、低切)、红细胞电泳时间、HCT和Fib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能够显著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期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90例脑中风后遗症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针刺疗法,观察组采取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疗法,观察2组脑中风后遗症期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情况、运动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临床表现改善状况.结果 观察组不...  相似文献   

4.
补阳还五汤是临床上治疗气虚血瘀证的经典方剂,在应用该方治疗缺血性中风时,尤其要注意其独特的配伍特点及加减变化,灵活应用,合理调配,使其发挥最大疗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丹参粉针加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运用丹参粉针静滴加补阳还五汤内服。结果:80例患者痊愈率18.75%,总有效率为95.00%。结论:丹参粉针加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中风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风是目前老年人的三大病死原因之一,其中以缺血性中风更为常见.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十","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风的基本致病根源均是气虚,病邪的核心为血瘀,故气虚血瘀成为最基本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1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已引起医学界高度重视,2004年2月-2006年3月我们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ICVD患者13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中风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目前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竞争力的增强,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致残率、致死率高,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11.
缺血性脑中风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组织局部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血流突然中断,引起该区域脑组织的缺血、坏死、软化,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有报道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43%~65%[1],病死率为15%~25%。临床以偏瘫,失语,口舌歪斜等脑局部病变最为常见。中风病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是中老年人群致死的主要原因[2]。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致力于中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自1997年8月-2011年8月14年间,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缺血性脑中风34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补阳还五汤和针灸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20例痊愈,5例显效,2例有效,3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10例痊愈,7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不仅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还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对 6 0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采用中医益气活血为主组成的加味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 ,结合临床分型治疗 8周 ,并在第 1周配合西医限盐、强心、利尿、扩血管及对症治疗。结果 :显效 2 1例 ,有效 35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为93%。认为本方具有益气活血、开痹利水利用 ,对缺血性心肌病有较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44/45),高于对照组的80.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P-9、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MMP-9水平和CRP水平,效果优于单纯阿司匹林治疗。  相似文献   

16.
莫孟群 《广西医学》2000,22(4):880-881
缺血性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属于祖国医学“中风”范畴。近几年笔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腹蛇抗酸酶治疗缺血性中风42例,取得较好效果,并与单纯西药组疗效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4例均为住院病人,将84例病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简称中西组)和西药组(简称对照组)进行观察治疗。中西组42例,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30~40岁3例,41~50岁10例,51~60岁20例,66岁以上9例。住院前病史最短几小时,最长60天,初次风33例,再次中风9例。对照组42例,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30~40岁4例,41~50岁1…  相似文献   

17.
例1 陈××,女,53岁,1978年4月11日初诊。主诉:左半身瘫痪、口眼斜半月。患者于3月26日睡前饮酒约1两,翌日凌晨觉头痛、眩晕,随之左上下肢活动失灵,肌肤不仁,在当地作一般治疗无效,呈完全性瘫痪。发病第4天开始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未用其它扩张血管药),方剂如下:归尾、川芎、勾藤各12克,赤芍9克、黄芪、龙骨、牡蛎各30克,地龙、桃仁、乳香、炙甘草各6克。服药至6剂时,左手指稍能活动,左手能离抬床  相似文献   

18.
19.
补阳还五汤     
<正>补阳还五汤方出清代大医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是一剂活血祛瘀、补气通络的名方。方剂组成:生黄芪125克,当归尾3克,赤芍5克,地龙3克,川芎3克,红花3克,桃仁3克。水煎服,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主治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黯淡,苔白,脉  相似文献   

20.
淋证的病理性质有实、有虚,实者多为湿热为患,虚者多为脾肾两虚,亦有虚实夹杂者,常见阴虚夹湿热,气虚夹水湿等。以肾虚为本,膀胱湿热为标。补阳还五汤为《医林改错》之名方,具有活血化瘀之功,针对气虚血瘀为主要病机特点的淋证可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益气活血、通淋止痛可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