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究萝卜硫素( SFN)通过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AMPK)/沉默信息调节器 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 γ辅助活化因子 1α(PGC-1α)信号通路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HDP)大鼠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2021年 3月至 2022年 6月, 70只雌性大鼠受孕后分为对照组、 HDP组、 SFN-L组( SFN 5 mg/kg)、 SFN-M(SFN 15 mg/kg)、 SFN-H(SFN 30 mg/kg)、硫酸镁组(硫酸镁注射液 100 mg/kg)、 Compound C组( SFN 30 mg/kg+AMPK抑制剂 Compound C 0.25 mg/kg),各组 10只。在妊娠第 13天起除对照组,其余各组妊娠大鼠尾静脉注射 7 mg/kg L-NAME,连续注射 4d,建立 HDP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从造模成功后第 1天(妊娠第 17天)起,各给药组注射相应剂量的药物,对照组、 HDP组注射 0.9%氯化钠溶液,连续给药至妊娠第 20天。检测妊娠第 17天和第 20天各组大鼠尾动脉压和 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试剂盒法检测大鼠血肌(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观察检测大鼠妊娠结局指标; HE染色观察胎盘组织和肾脏组织病理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胎酐盘组织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1(sFLT-1)、胎盘生长因子( PLGF)、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磷酸化 eNOs(peNOs)、磷酸化 AMPK(p-AMPK)、 AMPK、SIRT1、PGC-1ɑ蛋白水平。结果 HDP组大鼠血压[( 152.52±4.79)mmHg比( 101.63±4.15)mmHg]、 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 679.38±64.32)mg/L比( 123.17±20.19)mg/L]、胎鼠病死率[( 28.57±2.08)%比( 0.96±0.11)%]、血清 SCr和 BUN水平、胎盘组织 sFLT-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而胎鼠质量[( 2.32±0.19)g比( 4.75±0.43)g]、产仔数[( 11.70±0.69)个比( 7.10±0.57)个]、胎盘质量[( 0.32±0.06)g比( 0.58±0.12)g]、胎盘组织 PLGF、p-eNOs、p-AMPK、SIRT1和 PGC-1ɑ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 P<0.05)另外, HDP大鼠胎盘组织绒毛数量减少,胎盘结构缩小,部分绒毛显示纤维蛋白样坏死,肾脏组织内肾小球数目减少,结常; SFN-L组、 SFN-M组、 SFN-H组和硫酸镁组大鼠血压[( 136.91±5.16)mmHg、构异,(129.25±4.54)mmHg、(117.33±4.19)mmHg、(121.72±4.61)mmHg比( 152.52±4.79)mmHg]、 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 595.91±53.05)mg/L、(532.23±49.76)mg/L、(461.16±35.15)mg/L、(482.74±39.58)mg/L比( 679.38±64.32)mg/L]、胎鼠病死率、血清 SCr和 BUN水平、胎盘组织 sFLT-1表达水平低于 HDP组( P<0.05),胎鼠质量、产仔数、胎盘质量、胎盘组织 PLGF、p-eNOs、p-AMPK、 SIRT1和 PGC-1ɑ蛋白表达高于 HDP组( P<0.05),胎盘组织和肾脏组织结构异常程度减轻; AMPK抑制剂 Compound C减弱了 SFN对 HDP大鼠血压、肾损伤和妊娠结局的保护作用。结论 SFN通过激活 AMPK/SIRT1/PGC-1ɑ信号通路改善 HDP大鼠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沈晓娟  程磊  刘琳 《安徽医药》2024,28(5):899-903
目的探讨苍术素(ATR)通过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1(AMPK/SIRT1)信号通路对白细胞介素 1β(IL-1β)诱导的乳鼠软骨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2022年 1―8月从乳鼠中分离软骨细胞并鉴定;使用不同浓度苍术素(0、5.0、10.0、20.0、40.0、80.0 μmol/L)预处理软骨细胞,再使用 IL-1β诱导软骨细胞培养 24 h,噻唑蓝( MTT)法检测增殖活性,筛选最佳药物浓度;将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 IL-1β组( 10 μg/L IL-1β)、苍术素组( 10 μg/L IL-1β+20μmol/L苍术素)、苍术素 +AMPK抑制剂组(苍术素 +compound C组, 10 μg/L IL-1β+20 μmol/L苍术素 +50 μmol/L compound C);流式细胞术与 TUNEL法检测软骨细胞凋亡,单丹磺酰尸胺( MDC)染色观察自噬小体;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及 AMPK/SIRT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IL-1β组软骨细胞增殖活性、自噬水平、微管相关蛋白轻链 3Ⅱ/Ⅰ(LC3Ⅱ/LC3Ⅰ)[( 0.47±0.08)比( 1.23±0.14)]、 Beclin-1[( 0.67±0.09)比( 1.45±0.19)]、自噬相关基因 -5(Atg5)[( 0.35±0.06)比( 1.14±0.13)]、磷酸化 AMPK(p-AMPK)[(0.37±0.05)比( 0.91±0.05)]、SIRT1[(0.51±0.06)比( 1.31±0.14)]磷酸化 Unc-51样自噬激活蛋白酶(p-ULK1)蛋白表达[(0.25±0.04)比(0.85±0.11)]降低,细胞凋亡率[(28.46±3.55)%比( 2.54±0.82)%]升高( P<0.05);与 IL-1β组比较,苍术素组细胞增殖活性、自噬水平、 LC3Ⅱ/LC3Ⅰ、Beclin-1、Atg5、p-AMPK、SIRT1、p-ULK1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 P<0.05); compound C可逆转苍术素对 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自噬激活作用。结论苍术素通过激活 AMPK/SIRT1信号通路促进 IL-1β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自噬,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刘祥华  罗湘筠  李文倩 《安徽医药》2020,24(12):2443-2448
目的探究针刺对超负荷运动致骨骼肌损伤大鼠氧化应激损伤及骨骼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初步了解针刺对超负荷运动致骨骼肌损伤的治疗机制。方法于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6月选取 60只 6周龄 SPF级 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SD大鼠分为四组:空白组(Control,C)、超负荷运动组(Overload,O)、针刺组(Acupuncture,A)和超负荷运动 +针刺组(Overload and Acupuncture,OA),各 15只; O组及 OA组实行超负荷运动,运动结束立即针刺 A组及 OA组足三里、阳陵泉、内关和肾俞穴,留针 20 min,持续 14 d;检测各组 SD大鼠骨骼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SD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情况,使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 B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 ?2(Bcl?2)、 Bcl?2相关 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3(Caspase?3)活性;检测 SD大鼠血清中肌酸激酶水平并使用苏木精 ?伊红(HE)染色观察 SD大鼠骨骼肌情况;使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脂酰肌醇 3?激酶 /蛋白激酶 B(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相比 C组丙二醛水平(4.75±0.29)mol/L、骨骼肌细胞凋亡水平(9.89±1.02)%和肌酸激酶(457.54± 45.02)kU/L,O组丙二醛水平(13.97±0.55)mol/L、骨骼肌细胞凋亡水平(32.58±3.50%)、 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血清肌酸激酶水平(1985.50±88.87)kU/L均显著升高(P<0.05);相比 C组 GSH?Px水平(142.25±8.39)kU/L、SOD水平(2.50±0.25)kU/L、SDH水平(35.75±8.78)kU/L,O组 GSH?Px水平(55.68±6.97)kU/L、SOD水平(1.02±0.17)kU/L、SDH水平(10.58±6.50)kU/L、Bcl?2、 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 B(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Ak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 O组, A组丙二醛水平(4.99±0.32)mol/L、骨骼肌细胞凋亡水平(11.52±1.0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均(557.56±54.25)kU/L显著降低, GSH?Px水平(130.25±7.14)kU/L、SOD水平(2.38±0.30)kU/L、SDH水平(31.25±5.50)kU/L、Bcl?2、PI3K、p?AKT、m?TOR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Ak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 A组, OA组丙二醛水平(7.89±0.41)mol/L、骨骼肌细胞凋亡水平(22.58±2.51)%、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血清肌酸激酶水平(1402.51±64.50)kU/L均显著升高, GSH?Px水平(135.58±8.14)kU/L、SOD水平(2.10±0.21)kU/L、SDH水平(24.28±4.99)kU/L、 Bcl?2、PI3K、p?AKT、m?TOR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Ak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 O组, OA组丙二醛水平、骨骼肌细胞凋亡水平、 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血清肌酸激酶平均显著降低, GSH?Px水平、 SOD水平、 SDH水平、 Bcl? 2、PI3K、p?AKT、m?TOR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Akt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E染色观察结果显示: O组纤维弯曲,肌红蛋白溶解,肌细胞核固缩、溶解,肌束膜破裂; OA组少量肌纤维断裂溶解弯曲,余未见异常。结论针刺可以通过调控 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 SD大鼠氧化应激和骨骼肌细胞凋亡来实现治疗超负荷运动致骨骼肌损伤。  相似文献   

4.
杨一新  赵敏  许隽颖  刘超英 《江苏医药》2013,39(16):1895-1897,1985
目的探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手术标本存档蜡块56份。其中,正常卵巢组织6份,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20份,卵巢癌组织30份。用免疫组化比较各组蜡块标本AMPKα1、AMPKα2及p-AMPK蛋白表达。结果AMPKα1蛋白表达于细胞的胞浆;卵巢癌组织中AMPKα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30%,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的35%和正常卵巢组织的33%相仿(P>0.05)。AMPKα2蛋白也表达于胞浆,少量表达于胞核;其在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的45%和正常卵巢组织的33%(P<0.05)。卵巢癌中p-AMPK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AMPKα1和AMPKα2蛋白的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卵巢癌组织中AMPKα2蛋白高表达,表明AMPK信号传导途径在卵巢癌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双  俞思全 《安徽医药》2023,27(1):79-82
目的研究紫草素促进食管癌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6月期间开展细胞实验,培养食管癌 Eca109细胞,分为不含药物杜氏改良 Eagle培养基( DMEM)处理的对照组,含不同剂量紫草素 DMEM处理的紫草素组,含 2.0 μmol/L紫草素和 10 μ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DMEM处理的 2.0 μmol/L紫草素 +10μg/L IGF-1组。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及凋亡基因活化的胱天蛋白酶 -3(cleaved caspase-3)、细胞周期蛋白 D1(cyclin D1)、磷酸化磷酸肌醇 3激酶( PI3K)、蛋白激酶 B(AKT)的表达量。结果 0.5 μmol/L紫草素组、 1.0 μmol/L紫草素组、 2.0 μmol/L紫草素组的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 G1期比例、 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量[ 0.5 μmol/L紫草素组( 0.64±0.14)、 1.0 μmol/L紫草素组( 0.81±0.19)、2.0 μmol/L紫草素组( 1.02±0.24)]高于对照组 0.41±0.07,细胞周期 S期、 G2期比例及 cyclin D1[0.5 μmol/L紫草素组( 0.80±0.16)、 1.0 μmol/L紫草素组( 0.68±0.13)、 2.0 μmol/L紫草素组( 0.45±0.09)]、 p-PI3K、p-AKT表达量低于对照组[ cyclin D1表达量(0.91±0.18)](P<0.05); 2.0 μmol/L紫草素 +10 μg/L IGF-1组的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 G1期比例、 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量低于 2.0 μmol/L紫草素组,细胞周期 G2期比例及 cyclin D1、p-PI3K、p-AKT表达量高于 2.0 μmol/L紫草素组( P<0.05)。结论紫草素具有促进食管癌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的作用,该作用与抑制 PI3K/AKT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
王书芬  倪猛  薛萌 《安徽医药》2022,26(10):1919-1924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人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 D1(FOXD1)通过磷脂酰肌醇 3激酶 /蛋白激酶 B(PI3K/AKT)通路调控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机制研究。方法研究于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进行,通过体外培养 PANC-1细胞,过不同浓度( 0 mg/L、100 mg/L、200 mg/L、400 mg/L)的生长抑素( SST)处理细胞,记为生长抑素各剂量组,其中 0 mg/L和 400 mg/经L的生长抑素作为对照组( Control)和生长抑素组( SST);将过表达载体( pcDNA)和过表达 FOXD1(FOXD1)转染至 PANC-1细胞,经过 400 mg/L的生长抑素及 20 mol/L的 PI3K抑制剂 LY294002处理细胞,记为 SST+pcDNA组、 SST+FOXD1组和 SST+ FOXD1+LY294002组。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 MTT)检测细胞增殖; 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蛋白质印迹法( Western blotting)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 -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 FOXD1和 PI3K/ AKT相关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qRT-PCR)检测 FOXD1 mRNA的表达。结果与 Control组相比, SST组可以抑制 FOXD1 mRNA(0.47±0.03)及蛋白表达( 0.42±0.04)、增殖( 0.52±0.05)、迁移( 66.8±7.2)和侵袭( 63.7±6.5)能力,下调 p-PI3K(0.43±0.04)、 p-AKT(0.39±0.03)蛋白表达;与 SST+pcDNA组相比, SST+FOXD1组可以促进以抑制 FOXD1 mRNA(0.67±0.05)及蛋白表达( 0.64±0.06)、增殖( 0.71±0.07)、迁移( 86.9±8.5)和侵袭( 81.5±7.3)能力,上调 p-PI3K(0.62±0.05)、 p-AKT(0.65±0.06)蛋白表达。与 SST+FOXD1组相比, SST+FOXD1+LY294002组可以抑制 FOXD1 mRNA(0.37±0.04)及蛋白表达(0.35±0.03)、增殖( 0.53±0.05)迁移(67.2±6.5)和侵袭( 62.5±5.2)。结论生长抑素通过调控 FOXD1的表达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 PI3K/AKT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江旭林  范星  汤俊  陈校力  严伟  罗庆伟  李志红 《安徽医药》2020,24(11):2161-216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 22(IL?22)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鄂州市中心医院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接收的经病理诊断为结肠癌的病人 67例,经手术获取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癌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中的 IL?22表达情况;用浓度分别为 10 μg/L、20 μg/L、40 μg/L的重组人 IL?22处理结肠癌 SW480细胞,以未经任何处理的 SW480细胞作为对照组; 40 μg/L的重组人 IL?22处理 SW480细胞后再用磷脂酰肌醇 3激酶(PI3K)/蛋白激酶 B(AKT)通路抑制剂 LY294002处理作为 IL?22+LY294002组。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蛋白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率; 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结果相较于癌旁组织,结肠癌组织中 IL?22阳性细胞表达率升高[(76.12±8.47)%比(28.35±4.21)%,t=41.340,P<0.001];相较于对照组,三个不同浓度 IL?22处理组结肠癌 SW480细胞增殖率升高[(36.72±5.47)%、(115.67±10.48)%、(166.42±11.81)%比(0.00±2.06)%,F=720.225,P< 0.001]Ki67蛋白表达水平升高[(0.77±0.08)、(0.84±0.11)(0.98±0.12)比(0.42±0.05)F=57.720,P<0.001];迁移细胞数升[(123.79,±8.64)个、(163.79±11.85)个、(223.79±15.72)个比(80.96±6.53)个, F=263.230,P,<0.001]侵袭细胞数升高[(94.65± 11.13)个、(134.71±9.54)个、(154.27±12.78)个比(57.35±7.83)个, F=152.287,P<0.001],MMP?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0.71± 0.06)、(0.94±0.07)、(1.25±0.08)比(0.46±0.03)F=257.772,P<0.001];磷酸化蛋白激酶 B(p?AK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0.42± 0.05)、(0.58±0.06)、(0.66±0.08)比(0.28±0.03),F=76.925,P<0.001];总 AKT(total?AK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0.63±0.04)、(0.68±0.06)、(0.72±0.05)比(0.56±0.05),F=16.7,94,P<0.001]; E?cadherin表达水平降低[(0.31±0.04)、(0.19±0.03)、(0.15± 0.04)比(0.42±0.05)F=81.591,P<0.001],Vimentin表达水平升高[(0.45±0.05)、(0.61±0.05)、(0.77±0.08)比(0.39±0.03)F= 85.366,P<0.001]N?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0.51±0.06)、(0.58±0.07)、(0.71±0.08)比(0.45±0.03)F=28.462,P<0.001]。与,IL?22组相比, IL?22+,LY294002组结肠癌 SW480细胞中细胞增殖率降低[(141.69±13.58)%比(216.,64±17.36)%,P<0.001], Ki67蛋白表达水平降低[(0.68±0.07)比(0.94±0.09),P<0.001];迁移细胞数降低[(147.64±12.52)个比(246.19±18.56)个, P< 0.001];侵袭细胞数降低[(97.45±11.68)个比(148.46±13.48)个, P<0.001]; MMP?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0.74±0.08)比(1.13±0.11),P<0.001]; 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0.33±0.04)比(0.19±0.03),P<0.001]; Vimentin表达水平降低[(0.54±0.08)比(0.75±0.08),P<0.001]; N?cadherin表达水平降低[(0.55±0.06)比(0.68±0.07),P<0.001]。结论 IL?22可促进结肠癌 SW480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 EMT,其机制可能与 PI3K/AKT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田翰林  常柏  田文静 《安徽医药》2019,23(2):250-253
目的 观察血糖波动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的影响以探讨血糖波动对血管内皮损伤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UVEC至第3代,将细胞分为:正常组:用5 mmol/L含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培养液(Glu DMEM)(模拟正常血糖环境);高糖组:25 mmol/L Glu DMEM培养液(模拟高糖环境);血糖波动组:交替用25 mmol/L和5 mmol/L Glu DMEM培养液,每8 h更换一次(模拟血糖波动环境),三组均培养48 h。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AMPK和PGC-1α蛋白与mRNA表达。结果 高糖组与血糖波动组两组早/晚期细胞凋亡率高于正常组(P<0.001),且血糖波动组早/晚期细胞凋亡率高于高糖组(均P<0.05);高糖组的AMPK和PGC-1α蛋白与mRNA表达分别为(0.232±0.018)、( 0.401±0.013),血糖波动组AMPK和PGC-1α蛋白与mRNA表达分别为(0.158±0.027) 、( 0.199±0.010),均比正常组的(0.905±0.032) 、( 0.946±0.045)降低(均P<0.05),且血糖波动组AMPK和PGC-1α蛋白与mRNA表达低于高糖组(均P<0.05)。结论 血糖波动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较高糖状态更为严重,其机制可能与AMPK/PGC-1α相关通路及细胞能量代谢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调节性核糖核酸酶 1(Reg1)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2018年 8月至 2020年 2月构建高糖诱导的 RGC-5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四组: Con组(正常糖 +未转染的 RGC-5细胞)HG组(高糖 +未转染的 RGC-5细胞)、 pcDNA3-Reg1组(高糖 +转染 Reg1过表达质粒的 RGC-5细胞)、 pcDNA3-NC组(高糖 +转染对、照质粒的 RGC-5细胞)。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 Reg1、白细胞介素( IL)-1β、IL-6、IL-12、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 Reg1、B淋巴细胞瘤 -2(Bcl-2)、 Bcl-2相关 X蛋白( Bax)、活化的胱天蛋白酶 3(cleaved caspase-3)、磷酸化 p65(p-p65)、磷酸化核因子 κB抑制蛋白 α(p-IκBα)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 Reg1、p-p65的表达; TUNEL染色检测凋亡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各炎性因子的含量。结果 Con组中 Reg1的相对荧光强度、 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分别为 1.00±0.21、1.00±0.15、1.00±0.18,HG组 Reg1的相对荧光强度、 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分别为 2.49±0.36、3.86±0.42、3.17±0.39,pcDNA3-Reg1组 Reg1的相对荧光强度、 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77±0.72、8.18±0.67、6.30±0.51,pcDNA3-NC组 Reg1的相对荧光强度、 mRNA相对表达量、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分别为 2.75±0.40、3.59±0.38、2.85±0.34,HG组、 pcDNA3-NC组 Reg1相对荧光强度、 mRNA和蛋白质相对表达量高于 Con组,且低于 pcDNA3Reg1组( P<0.05)。 Con组 TUNEL+细胞比例、 Bcl-2、Bax、cleaved caspase-3分别为( 1.73±0.22)%、1.00±0.28、1.00±0.20、1.00±0.17,HG组 TUNEL+细胞比例、 Bcl-2、Bax、cleaved caspase-3分别为( 14.79±0.83)%、0.29±0.11、5.25±0.66、4.93±0.52,pcDNA3Reg1组 TUNEL+细胞比例、 Bcl-2、Bax、cleaved caspase-3分别为( 3.77±0.34)%、0.58±0.43、2.51±0.45、2.58±0.33,pcDNA3-NC组 TUNEL+细胞比例、 Bcl-2、Bax、cleaved caspase-3分别为( 14.55±0.90)%、0.21±0.14、5.14±0.59、4.77±0.46,Con组、 pcDNA3-Reg1组 TUNEL+细胞比例、 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质相对表达量低于 HG组、 pcDNA3-NC组,而 Bcl-2蛋白质相对表达量高于 HG组、 pcDNA3-NC组( P<0.05)。 Con组、 pcDNA3-Reg1组细胞 IL-1β、IL-6、IL-12、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及上清液蛋白质含量低于 HG组、 pcDNA3-NC组( P<0.05)。 Con组、 pcDNA3-Reg1组 p-p65相对荧光强度,及 p-p65、p-IκBα蛋白质相对表达量低于 HG组、 pcDNA3-NC组( P<0.05)。结论高糖状态下 RGC-5视网膜神经节细胞高表达 Reg1,上调 Reg1表达可以降低细胞凋亡及炎症,可能与抑制 NFκB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硫化氢(H2S)对老龄急性脑梗死大鼠海马神经元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老龄SD大鼠96只,体重4505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模型组(O组)、生理盐水+模型组(S组)、H2S组+模型组(H组),每组24只。采用线栓法致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致急性脑梗死模型。H组于制作模型前25 min给予大鼠腹腔注射H2S外源性供体NaHS(14μmol/kg);S组于制作模型前25 min给予大鼠腹腔注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C组不行任何处理。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记录大鼠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路径;采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测定大鼠海马AMPK mRNA和AMPK、p-AMPK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计数GFAP阳性细胞总个数。结果与C组比较,O组、S组、H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路径延长,海马AMPK mRNA、AMPK、p-AMPK表达上调,GFAP表达细胞数量增多(P<0.05);与O组、S组比较,H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路径缩短,海马AMPK mRNA、AMPK、p-AMPK表达下调,GFAP表达细胞数量减少(P<0.05)。结论 H2S可改善老龄急性脑梗死大鼠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海马神经元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和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岩黄连总碱对高糖高脂饮食诱导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随机取C57BL/6小鼠7只设置为对照组,喂以正常饲料;造模小鼠给予高脂饮食和高糖饮水(含20%果糖水),连续喂养10周;将造模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阳性药,200 mg/kg)组和岩黄连总碱低、高剂量(25、100 mg/kg)组,继续饲以高脂高糖饮食,连续ig给药5周。记录小鼠体质量,取肝脏并拍照,测定小鼠肝脏质量,计算肝脏指数;应用血糖仪测定小鼠空腹血糖(FBG)及口服糖耐量(OGTT);试剂盒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游离脂肪酸(NEFA)的水平;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油红O染色和Masson染色;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中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p-AMP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PI3K、蛋白激酶B (Akt)、p-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肝脏指数显著升高;给药后小鼠体质量及肝脏指数显著下降(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岩黄连总碱显著降低小鼠的FBG及OGTT水平(P<0.01);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及NEFA水平(P<0.01);显著改善小鼠肝组织脂肪变及纤维化;显著上调MAFLD小鼠肝组织p-AMPK、p-PI3K、p-Akt蛋白水平(P<0.01)。结论 岩黄连总碱对MAFLD发挥显著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激活AMPK/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肝脏脂质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消渴饮水方(XEC)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小鼠糖脂代谢及肾病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高糖饲料诱导C57BL/6小鼠为T2DM动物模型,分为模型(DM)组、二甲双胍(MET)组、消渴灵片(XKLP)组、消渴饮水方低(XEC-L)、中(XEC-M)、高(XEC-H)剂量组,并以健康小鼠为正常(NC)组,给药6周。每周测空腹血糖,第6周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尿素氮等生化指标;HE染色观察胰腺病理改变,HE、PAS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胰岛素受体α(InsRα)、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酸脂酰激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腺苷酸化蛋白激酶(AMPK)和磷酸化AMPK (p-AMPK)水平,肾脏组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核因子-κB (NF-κB)、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磷酸化JNK (p-JNK)水平。结果:XEC显著改善T2DM小鼠的胰岛素抵抗、糖耐量降低和糖脂代谢紊乱(P<0.01),以及受损的肾功能(P<0.05)。在组织病理分析中,XEC减轻T2DM小鼠胰腺、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结构病变。Western blot分析表明,XEC-H显著上调InsRα、IRS-1、PI3K、AKT的表达和p-AMPK/AMPK比值,降低RAGE、NF-κB的水平和p-JNK/JNK比值(P<0.05)。结论:XEC能够改善T2DM小鼠的糖脂代谢紊乱,在预防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显示出比MET和XKLP更优异的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InsRα/IRS-1/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AMPK磷酸化及下调肾脏AGE/RAGE和JNK/NF-κB信号通路,实现对糖尿病及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抑制药塞来昔布对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CI)模型大鼠疼痛及正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通路的影响。方法:制备CCI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塞来昔布低(20 mg·kg^-1)、中(40 mg·kg^-1)、高(60 mg·kg^-1)剂量组、加巴喷丁(100 mg·kg^-1)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设为假手术组。以机械性疼痛刺激实验、热敏实验、神经传导速率实验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缩爪阈值、热敏潜伏期、神经传导速度;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脊髓组织中PI3K/AKT通路蛋白(PI3K、pPI3K、AKT、p-AKT)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缩爪阈值、热敏潜伏期、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降低(P<0.05),IL-6及TNF-α水平、p-PI3K/PI3K、p-AKT/AKT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塞来昔布低、中、高剂量组及加巴喷丁组大鼠缩爪阈值、热敏潜伏期、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升高(P<0.05),IL-6及TNF-α水平、p-PI3K/PI3K、p-AKT/AKT明显降低(P<0.05),塞来昔布各组呈剂量依赖性(P<0.05);塞来昔布高剂量组与加巴喷丁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2抑制药塞来昔布可降低CCI模型大鼠炎症反应,减轻疼痛,改善其临床症状,可能是通过下调PI3K/AKT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微血管床的变化,探讨延缓失神经肌萎缩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切断右侧坐骨神经的方法建立大鼠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模型。通过单宁酸一氯化铁媒染,结合HE染色、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大鼠术后4周、6周正常侧与实验侧毛细血管密度、胶原纤维面积与肌纤维横截面积比值、腓肠肌湿重比。结果大鼠腓肠肌湿重比随失神经支配时间延长降低,实验侧毛细血管密度较对照侧显著减低(P〈0.05),而胶原纤维面积与肌纤维面积比值高于对照侧(P〈0.05)。结论随着失神经支配时间的延长,骨骼肌微血管密度减低,胶原纤维增生,影响骨骼肌的血供,直接影响到肌萎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春琴  邓寒冰  张粲  金祖敏 《天津医药》2020,48(12):1175-1179
目的 探究针刺对脑卒中大鼠炎症损伤及微小RNA(miR)-214的影响。方法 改良Longa线栓法建立脑卒中大鼠模型36只,建模成功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针刺组(针刺阳陵泉、曲池穴)、阳性对照组(0.4 mg/kg尼莫地平),另设假手术组,每组12只。Longa评分评价大鼠行为学情况;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大脑冠状部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脑组织miR-214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大鼠大脑冠状部第10号染色体上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缺失的基因(PTEN)、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磷酸化AKT(p-AKT)、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化现象严重,Longa评分、脑梗死体积、miR-214表达水平、p-AKT/AKT以及IL-6、细胞核NF-κ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TEN、细胞浆NF-κ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阳性对照组炎症和纤维化现象减轻,Longa评分、miR-214表达水平、p-AKT/AKT、细胞核NF-κB以及IL-6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且针刺组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PTEN、细胞浆NF-κ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针刺脑卒中大鼠可通过抑制miR-214及下游信号通路来减轻大脑冠状部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16.
董璐  刘皎皎  何瑾瑜  李瀚旻 《安徽医药》2021,25(6):1070-1075
目的 研究肝豆汤对高脂摄入引起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60只C57BL/6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六组:正常饮食组,模型组,东宝肝泰组,肝豆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饮食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造模,同时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东宝肝泰冲剂0.225 g/kg,肝豆汤(22,44,66 g/kg)各2 mL·kg?1·d?1,药物干预6周后,禁食24 h,采用苏木精-伊红(HE)和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及肝脏脂滴数量,采用试剂盒测定各组小鼠肝组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含量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肝脏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尼曼匹克C1型类似蛋白(NPC1L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及磷酸化肝激酶B1(p-LKB1)、磷酸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p-ACC)、磷酸化AMP活化蛋白激酶(p-AMPK)相对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12.78±1.17)IU/L、(6.08±0.71)IU/L、(1.90±0.10)mmol/L、(1.83±0.09)mmol/L]相比,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出现脂肪变性,肝细胞肿大,脂肪滴增多等病变,小鼠血清中AST(18.81±1.14)IU/L、ALT活性(9.65±0.90)IU/L、肝组织中总胆固醇(2.48±0.08)mmol/L、三酰甘油含量(3.12±0.10)mmol/L及HMGCR、NPC1L1、SREBP-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AMPK、p-LKB1、p-ACC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肝豆汤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病变依次减轻,血清AST[(16.30±1.18)IU/L、(14.020±1.15)IU/L、(12.20±1.12)IU/L]、ALT活性[(8.58±0.86)IU/L、(7.18±0.83)IU/L、(6.18±0.65)IU/L]、肝组织中总胆固醇[(2.36±0.11)mmol/L、(2.03±0.09)mmol/L、(1.91±0.10)mmol/L]、三酰甘油含量[(2.52±0.08)mmol/L、(1.96±0.09)mmol/L、(1.84±0.10)mmol/L]及HMGCR、NPC1L1、SREBP-1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p-ACC、p-AMPK、p-LKB1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升高(P<0.05),东宝肝泰组小鼠血清中AST(14.52±1.16)IU/L、ALT活性(7.16±0.90)IU/L、肝组织中总胆固醇(2.01±0.09)mmol/L、三酰甘油含量(1.95±0.09)mmol/L及HMGCR、NPC1L1、SREBP-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ACC、p-AMPK、p-LKB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其中肝豆汤中剂量组与东宝肝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豆汤可改善高脂摄入引起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其机制可能与激活LKB1/AM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陈敬君  马贤聪  杨泉  赵雯  王日升 《安徽医药》2022,26(6):1073-1078
目的探讨芍药苷调控环磷酸腺苷( cAMP)/蛋白激酶 A(PKA)/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CREB)通路对脑卒中大鼠的影响。方法该研究起止时间为 2019年 12月至 2020年 12月。 40只 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苷组(灌胃 30 mg/kg芍药苷)、 H89组[腹腔注射 1 mg/kg H89(PKA抑制剂)]、芍药苷 +H89组(灌胃芍药苷后腹腔注射 H89)芍,除假手术组仅进行动脉分离,其余各组均构建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进行药物干预,持续给药 2周,模型组、假手术组以生理盐水代替。根据 Zea Longa评分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记忆行为学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苏木精 -伊红( 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 cAMP/PKA/CRE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脑组织受损严重,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显著升高( P<0.05)记忆行为学能力、脑组织中 cAMP[( 0.31±0.05)比( 1.03±0.23)]、 PKA[( 0.3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牡荆素对鼻咽癌CNE-2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 将BALB/c裸鼠通过左侧前肢腋窝下接种CNE-2细胞构建鼻咽癌裸鼠成瘤模型,待模型构建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牡荆素组(5、10 mg/kg)、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激动剂组(AICAR,200 mg/kg)、牡荆素+AMPK抑制剂组(Compound C,20 mg/kg),每组各10只。牡荆素组分别按照相应剂量ig;AICAR组ip 200 mg/kg AICAR;牡荆素+Compound C组采取ig 10 mg/kg牡荆素的同时ip 20 mg/kg Compound C,以上各组连续给药21 d。给药结束后测定裸鼠移植瘤体积和质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移植瘤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II、泛素结合蛋白(p62)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肿瘤组织LC3-II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肿瘤组织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9.
黄芪延缓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黄芪对大鼠失神经早期骨骼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活性的影响。方法 54只SD大鼠,♂,建立右下肢腓肠肌失神经支配模型,随机分为失神经对照组(n=18),失神经黄芪干预组(n=18)和阴性对照组(n=18)。采用TUNEL技术和分光光度计检测术后2,14,28 d时大鼠腓肠肌骨骼肌细胞凋亡细胞核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8,Caspase-9的活性,并结合肌肉湿重比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大鼠腓肠肌失神经支配后凋亡增加(P〈0.05)。失神经后14 d和28 d黄芪干预组腓肠肌湿重比高于同期失神经对照组(P〈0.05),而其凋亡细胞核以及Caspase-8,Caspase-9的活性则低于相应失神经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可以有效延缓去神经早期骨骼肌的萎缩,其作用机制与抑制骨骼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