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评价金龙固本合剂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痰瘀互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痰瘀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金龙固本合剂连续口服1个月,对照组予舒利迭吸入,观察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3个月疾病的症状积分、哮喘控制测试表(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6%,对照组总有效率是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T评分,试验组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症状积分与ACT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金龙固本合剂能显著改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临床症状,提高ACT评分,减少急性发作次数,临床疗效显著,并且未发现明显临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司红利 《河南医学研究》2022,(23):4377-4380
目的 探究补肺益肾方治疗支气管哮喘(BA)缓解期肺肾气虚证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1月柘城中医院接收的80例BA缓解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肺益肾汤,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的疗效(采用中医证候积分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哮喘症状[采用哮喘控制测试表(ACT)评估]和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AC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FEV1、FVC和FEV1/FVC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补肺益肾汤治疗BA缓解期肺肾气虚证患者效果确切,可减轻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指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根据补益肺肾、祛风化痰法研制的温养化痰方、清养化痰方防治支气管哮喘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队列研究方案,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121例(名中医组队列)根据寒哮、热哮的不同,分别给予温养化痰方和清养化痰方,并与常规中医治疗的81例(常规组队列)对照,分别给予固本咳喘汤和麦味地黄汤,观察名中医队列在缓解哮喘的症状体征,控制病情,减少复发或减轻发作程度等方面的疗效.结果 寒哮、热哮的名中医组及名中医合计组分别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临床控制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治疗后ACT评分均有提高,治疗前后的差值名中医组均大于常规组,且差别显著(P<0.01).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有改善,治疗前后的差值各证型名中医组与常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P<0.01).结论 名中医方虚实兼顾的治疗方案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肾气虚、寒痰内伏证,肺肾阴虚、痰热内蕴证)患者具有良好的抗复发疗效,优于单纯以补益为法的常规中医组.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6):154-157
目的 探讨健脾化痰法治疗脾虚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2017年5月~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脾虚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以健脾化痰法为治则的中药汤剂联合西药舒利迭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舒利迭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单项中医证候积分、ACT评分。结果 治疗组在总体疗效分布、显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对比两组咳嗽、咳痰、胸闷、喘息等哮喘脾虚型主症方面,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改善胃纳、乏力、便溏等次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ACT评分方面,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健脾化痰法治疗脾虚型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哮喘患者的全身症状,提高患者的ACT评分,说明中医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时有一定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通过中医对哮喘"宿痰伏肺"理论认识的阐述,以及西医对哮喘缓解期存在慢性气道炎症的病理认识的总结,联系临床实践说明了哮喘缓解期"宿痰伏肺"与慢性气道炎症是中西医对同一病理机制认识的不同表述。阐明了中医运用"宿痰伏肺"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补肺颗粒治疗哮喘缓解期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收治的68例哮喘缓解期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给予补肺颗粒治疗,参照组给予酮替芬片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中医证候评分与ACT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肺部通气功能也显著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颗粒治疗哮喘缓解期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证候诊断要点及辨证治疗规律。方法:基于近年来有关中医药诊疗支气管哮喘文献,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结果,总结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结果:认为急性发作期的基本病机为伏痰遇感引动,痰气搏结,以实证为主;慢性持续期以虚实兼夹为主,表现为阳虚与饮伏、气虚与痰阻、气阴虚与痰热等;临床缓解期以虚为主,表现为肺、脾、肾气虚。拟订有关证候诊断要点,并总结辨证治疗规律。结论:常见证候为三期十证候,即急性发作期的外寒内饮、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阳气暴脱证,慢性持续期的阳虚饮伏证、气虚痰阻证、气阴虚痰热证,临床缓解期的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为主要兼证,常兼见于上述证候中。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赵红杰 《当代医学》2021,27(2):125-126
目的探讨疏风宣肺祛痰治疗风痰哮证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风痰哮证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风宣肺祛痰中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喘息咯痰、气促咳嗽、食少便溏、神疲力乏积分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风宣肺祛痰法治疗风痰哮证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疏风定喘汤不同剂型对支气管哮喘热哮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就诊的支气管哮喘热哮证患者41例.按服用剂型不同分为2组,其中中药汤剂组26例,中药颗粒制剂组15例.中药汤剂组予疏风定喘汤传统汤剂治疗,中药颗粒组予疏风定喘汤颗粒制剂治疗.治疗30 d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疏风定喘汤传统汤剂、疏风定喘汤颗粒制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热哮证均能有效控制哮喘症状,2组治疗后较同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ACT评分提高,肺功能指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ACT评分、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风定喘汤传统汤剂与疏风定喘汤颗粒制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热哮证疗效相当,颗粒制剂可替代汤剂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热哮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哮喘又名哮病、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中医认为,哮喘的病理基础为宿痰伏肺,每因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引动而触发,以致痰壅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在哮喘缓解期采取适当的中医善后治疗及调养方法,使哮喘症状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脾补肺化痰方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功能的影响,探讨中医药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机制。【方法】将6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脾补肺化痰方(由炙黄芪、太子参、炒白术、防风、茯苓、陈皮、半夏、炙甘草、煅龙骨、煅牡蛎、葶苈子等组成)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1、2、3、6、9、12个月后呼气峰流速(PEF)值及呼气峰流速变异率(PEFv)等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2)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儿的PEF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EFv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补肺化痰方可改善肺脾气虚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儿的临床症状,增强患儿的肺功能,降低气道的高反应状态。  相似文献   

12.
固本止咳胶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45例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肺肾两虚痰浊阻肺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分别给予具有补肺益肾健脾化痰作用的固本止咳胶囊 (治疗组 ,30例 )和具有益气固表健脾补肾作用的固本咳喘片 (对照组 ,1 5例 )治疗。结果表明 :固本止咳胶囊对咳嗽、咯痰、喘息和哮喘音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临床实验发现本药在改善患者肺功能、调节机体免疫等方面有较好效果。提示 :固本止咳胶囊对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肺肾两虚痰浊阻肺证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证治关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证治关联进行了探讨。认为二者的病因与症状均与风邪有关 ,发作期临床常见证型分为 :①风邪独盛、肺气不宣 ;②外感风寒 ,痰饮内伏 ;③风邪外感 ,痰热内蕴 ;④正虚邪恋。治则发作期宜疏风抗敏、宣肺通窍 ;祛风散寒、化饮平喘及清热宣肺通窍。迁延期扶正固本为主 ,兼以祛邪。缓解期益肺健脾固肾为主 ,佐以祛风抗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的证候演变规律。方法收集17家三级甲等中医院支气管哮喘患者资料,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建立以中医辨证为特征的临床调查研究数据库,并进行频率的统计描述及卡方检验。结果发放表格2 500份,收回表格2 481份,有效2 428份。急性发作期以实证为主,临床表现为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风痰阻肺证、血瘀证;慢性持续期以虚实兼杂为主;缓解期以虚证为主,表现为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肺肾阳虚证。结论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为本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asthma)是因支气管痉挛、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而引起支气管阻塞的疾病,其特点有阵发性呼吸困难、哮鸣、咳嗽和咳痰.目的 讨论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方法 根据诊断进行针灸治疗.结论 治疗原则:风寒犯肺型应散寒宣肺,平喘降逆为主,兼以化痰;痰热壅肺型则应清泻肺热,平喘降逆;肺脾气虚型应补肺健脾;脾肾阳虚型应健脾益肺,补肾纳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对虚实夹杂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的前提下,按规范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自拟中药复方,对照组予安慰剂。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及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PEF日内变异率情况,比较两组总体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为8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PEF、PEF日变异率、中医证候积分、ACT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P0.01);两组治疗后除ACT评分外,其余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复方对虚实夹杂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安全性良好,可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与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采用西医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与治疗前后哮喘症状体征具体量化积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哮喘症状体征具体量化积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客观评价中医辩证治疗哮喘病的效果,为中医特色的临床推广提供有力依据。方法:把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西医规范治疗,干预组按照中西医荦合规范治疗,观察3月后临床指标(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证候疗效、一年内哮喘发作次数)的差异,科学评价中医辩证治疗哮喘的防治效果。结果:干预组的ACT评分、症候积分、有效率、1年内发作次数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规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有效改善哮喘症状并获得良好的哮喘控制效果从而获得更好的支气管哮喘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候规律,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多中心收集593例哮喘急性期患者,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证候信息进行中医证候研究。结果七个公因子的命名如下:F1:痰热郁肺兼血瘀证;F2:痰热郁肺证;F3:风邪犯肺兼表虚证;F4:气虚痰饮伏肺证;F5:风邪犯肺证;F7:脾虚湿盛证;F8:脾肾亏虚证。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气滞痰阻"主要病机,强调辨"痰"是哮喘辨证的要点,"卫外不固、风邪引触"是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肺热"是当代哮喘发作期的重要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中医辨证小儿哮喘为小儿肺、脾、肾三脏不足、表里不固、痰湿内盛;气候转变、饮食不节以及某些过敏物质等均可触动伏痰,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失于肃降发为哮喘.急性发作期为内外合邪、本虚标实之候;治以宣肺平喘,佐以健脾化痰,方用三拗汤加健脾化痰之品.缓解期余邪未必清彻,且多有痰湿留恋;故以培土固元,清透余邪,驱逐伏痰,基本方以参苓白术散因症加减;结果随访2年,90例中治愈71例,占79%;13例好转,占14.4%;无效6例,占6.6%;总有效率为93.4%.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