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津含片由麦冬、丹参、玄参等十余味药材组成,且含有人工牛黄等贵重药材。具有清热生津,开音利咽的功效。为了确保本制剂的临床效果,我们对其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对方中麦冬、薄菏脑、人工牛黄进行了薄层定性鉴别,为控制该制剂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萸藿胶囊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萸藿胶囊中山茱萸、淫羊藿、女贞子、桑椹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萸藿胶囊中马钱苷的含量。结果:山茱萸、淫羊藿、女贞子、桑椹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较好、且无阴性干扰。马钱苷的质量浓度在5.16~41.24μg/m 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9%,RSD=3.08%(n=6)。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萸藿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麻附甘胶囊的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麻附甘胶囊中附子、蜜麻黄、炙甘草;采用HPLC法对制剂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鉴别斑点清晰,专属性强。盐酸麻黄碱在0.0596~1.19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36%,RSD为1.89%(n=6);盐酸伪麻黄碱在0.0312~0.62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94%,RSD为1.12%(n=6)。结论:建立的方法准确、简便,可有效的控制麻附甘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藿砂合剂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提醇沉工艺中不同浓缩度的水煎液醇沉,醇沉后沉淀是否用醇洗涤这2个因素对合剂中浸出物含量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较大,采用薄层层析法鉴别藿香,砂仁,规定了藿砂合剂出物含理范围,从而控制了合剂质量。  相似文献   

5.
板蓝根含片的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板蓝根含片的抗菌作用。方法 :观察板蓝根含片对金葡萄等 13种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及对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柒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 :板蓝根含片对金葡萄等 11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对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结论 :中剂量及高剂量板蓝根含片组与板蓝根颗粒组比较对细菌感染的小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西洋参含片的安全性与毒性。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西洋参含片进行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和大鼠30d喂养试验,研究不同剂量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西洋参含片用最大耐受量达20000mg/kgBW时,对小鼠无毒性作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的结果均为阴性;短期毒性试验的动物体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各剂量组血常规、生化检测指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大鼠肝、肾、胃肠、脾和睾丸等组织均未见有病理改变。结论西洋参含片对大鼠短期毒性试验及小鼠毒性试验均未发现不安全性和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板蓝根含片的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板蓝根含片的抗菌作用。方法:观察板蓝根含片对金葡萄等13种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及对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柒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板蓝根含片对金葡萄等11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结论:中剂量及高剂量板蓝根含片组与板蓝根颗粒组比较对细菌感染的小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板蓝根含片的抗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板蓝根含片的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鸡胚法及感染小鼠保护试验法观察板蓝根含片的抗病毒作用。结果:板蓝根含片浓度在50 g/L时能完全抑制5种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作用,对鸡胚内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结论:板蓝根含片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延胡索含片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复方中药材的提取条件进行优选。结果 复方延胡索含片得最佳水提工艺的浸泡1.0h,加水量分别为药材量的12倍,10倍。加热回流时间分别为1.5h,1.0h。结论 该工艺研究为延胡索含片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严泽群  胡幼华 《医学教育探索》1993,(11):567-569,605
从甘青蒿地上部分分得10种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I),a-香树脂醇(Ⅱ),a-香树脂醇醋酸酯(Ⅲ),β-香树脂醇(Ⅳ),β-香树脂醇醋酸酯(V)和愈创木烷型倍半萜酯(Ⅵ-Ⅷ),按烷型倍半萜内酯(Ⅸ)和按烷型倍萜本乡(X)。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延胡索和淫羊藿的薄层色谱鉴别,分析该方法控制产品质量的价值。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进行薄层色谱鉴定。结果薄层色谱中,供试品溶液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结论延胡索和淫羊藿的薄层色谱鉴别简便、快速、准确、可靠、专属性强以及重现性好,可作为扶阴透骨片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清咽利喉含片主要由桔梗、冰片、薄荷脑等药组成,是治疗急性咽喉炎症的口含制剂,具有清咽利喉、消肿止痛之功。为探讨该药的临床特点及作用机制,我们对该药的抗炎作用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1实验材料1.l供试药品 清咽利喉含片,由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制剂室提供,批号990201。由于清咽利喉含片中有一部分药物为水提物,有一定溶解性和混悬度,加之药物浓度较高,混悬液配成后,混悬度较好,用生理盐水为溶媒进行配药;西瓜霜润喉片,桂林中药制药厂生产,批号990523;二甲苯,上海试剂四厂昆山分厂生产,批号:9908…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清咽含片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热板法和酒石酸锑钾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观察清咽含片对热板法致小鼠痛阈及酒石酸致扭体反应的影响。结果:清咽含片可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延长酒石酸锑钾所致扭体发生的潜伏期及减少10min内扭体次数。结论:清咽含片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复方冬凌草含片体外抗菌实验研究段晓颖王又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药研究所,郑州450000)主题词复方冬凌草含片/药效学细菌/药物作用咽炎/中医药疗法复方冬凌草含片,源于古方“甘草桔梗汤”,将此原方加王屋山冬凌草配伍而成。具有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优化双料喉风含片原有处方,使其符合现有质量标准,并使生产工艺简单可行.方法 通过调整双料喉风含片原有处方中黏合剂及硬脂酸镁的用量及加入方法来提高该产品的质量标准.将原处方中PVPk30改为黏度更高的PVPk90一部分混合,一部分溶解在乙醇中使用;将原处方中硬脂酸镁的用量改为4%采用加入.结果 最终处方为主药粉2.81%、乳糖56.24%、甘露醇28.51%、麦芽糊精4.45%、阿斯巴甜0.89%、巧克力棕0.10%、PVPk 903%、硬脂酸镁4%.结论 调整后的处方崩解时限在16 min~25 min,符合2015版四部对中药含片的崩解时限要求,生产过程简单易于操作,可用于大生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红药子药材的定性定量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建立红药子的定性鉴别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红药子中岩白菜素的定量分析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附录相关方法测定红药子中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含量.结果 建立的薄层色谱法斑点清晰,重复性好,可以特征性地实现12批红药子药材的定性鉴别.红...  相似文献   

17.
四逆散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逆散由柴胡、枳壳、白芍、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透解郁热,疏肝理脾功能。用于治疗热厥、手足不温、脘腹胁痛、泄痢下重等症,收载于卫生部标准第九册,其标准简单,缺乏定性指标,为了有效地控制其质量,我们采用TLC鉴别法对本制剂中的柴胡、枳壳、白芍、甘草进行鉴别,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岩白菜中有效成分岩白菜素的HPLC测定方法,测定其含量。方法:采用反相HPLC法,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DB—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流量1.0mL/min,柱温30℃。结果:岩白菜素在0.1068μg-0.534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RSD=0.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岩白菜药材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20.
五子衍宗丸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五子衍宗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对五子衍宗丸中的枸杞子、菟丝子和五味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五味子酯甲的含量。结果枸杞子、菟丝子和五味子的TLC特征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无干扰;五味子酯甲在0.250~1.004μg(r=0.999)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96%,相对标准偏差为0.51%(n=6)。结论所建立的标准可用于五子衍宗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