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的一种认知功能轻度损伤的过渡状态,中医学认为MCI属于心、脾、肾三脏虚损,痰浊、瘀血、邪毒阻滞清窍的本虚标实之证。而现代中医对于MCI的治疗也多以益气健脾化痰、补肾、活血为主要的治疗原则。提出"情志失常-肝失疏泄致衰说",为"肝藏象理论"以及"中医衰老学说"增添新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贾成祥 《中医学报》2019,34(3):453-456
"藏象"即内在之藏与外应之象,藏象学说是以外应自然现象联系来构建内在脏腑功能系统的学说,具有形象性、功能性、系统性的特点。意象思维是藏象学说得以构建的文化根源,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一以贯之的思维方法,其形成源于《周易》。意象思维的特点就在于使无形变为有形,使无形之物呈现出形象性和易见性。意象思维广泛应用于《黄帝内经》,而《素问·六节藏象论》也已用意象思维的方法以五行生克理论构建五脏的功能系统。从中国传统文化来探求中医藏象学说得以构建的文化根源,为认识和诠释中医藏象学说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本文以中医藏象学说为基础,以三阴三阳系统为骨架,建立藏象学说的思维模型.此模型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关系、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统一在一起,作为藏象学说司外揣内等思想的载体,有助于将中医基本思想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转化为相应的研究技术,为中医藏象学说的研究产生积极推动作用,有助于中医藏象学说在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引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中医脏腑看心理应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现代心理应激理论引入中医脏象学说的研究当中,结合中医藏象及七情学说及相关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心理应激的中医发病机制。认为心、肝、肾三脏在心理应激发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对心理应激的辩证用药指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象隐喻为支点,从符号学的意义认知解释的角度出发,考察了五行学说"木"之属性和肝藏象范畴家族象似性之间的关系。论证了"木"和肝藏象范畴的象隐喻发生学机制。得出结论,正是由于认知符号学解释项的参与,才使得中医学理论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了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和发展永续的活力。提出并回答了长期困扰中医学隐喻理论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源于五行学说范畴的中医肝藏象范畴理论的认知意义解释具有元认知的解释功能,是理解和认知中医学理论的认知起点。  相似文献   

6.
把握藏象研究方法,走出中医藏象研究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中医藏象学说形成的历史背景,以黑箱理论形象地阐述了中医藏象学说的研究方法。指出中医的藏象研究方法是在不打开人体黑箱的前提下,直接通过对输入、输出信息的动态观察和分析而建立起来的,这种“司外揣内,以象知藏”的藏象研究方法正是对信息的充分利用,包含有信息论、系统论方法的基本原理。学习和研究中医藏象学说,必须走出将中医脏腑系统与西医解剖器官对号入座式研究方法的误区,如此才能阐发中医学术真谛,发扬光大中医学术。  相似文献   

7.
应用中医体质学说指导防治脂肪性肝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肝是一种由于体内脂质代谢障碍而造成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肝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本病相当于中医的"痞满""积聚""胁痛""肝癖""肝着"等,近年来应用中医体质学说指导对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中医认为脂肪肝的形成主要与过食膏粱厚味,嗜酒过度,脾胃虚弱,过于安逸,以及体质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元化教学方法对《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教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多元化教学法组)和对照组(系统讲授教学法组),通过教学质量评定、学生问卷调查和学习成绩考查等对多元化教学方法在"藏象学说"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多元化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学生普遍认为多元化教学法有助于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藏象学说"知识,并在平时作业和考查成绩中得以体现;多元化教学法组平时作业和考查成绩明显优于系统讲授教学法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教学法有助于改进《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知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藏象学说"。  相似文献   

9.
论"肝者,罢极之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者,罢极之本"是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历代医家、学者对"罢极"的诠释虽不尽相同,但大都认为"肝者,罢极之本"是指肝与人体运动及运动时耐受和消除疲劳的能力有关,而肝之所以能够在运动中发挥抗疲劳的作用离不开肝藏血和主疏泄的生理功能.肝藏血、主疏泄的理论实质上反映了中医学对于人体中某些重要生理功能的认识,也是"肝者,罢极之本"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医的肝是中医藏象学说中的五脏之一,肝的生理功能、病理证候在机体生命活动及中医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六节藏象论》日“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上古天真论》);“肝气通于目”(《金匮真言论》);  相似文献   

11.
1)藏象学说是自然哲学思维方法的产物;2)中医的藏象学说与西医的解剖学说在思维方法上的不同,3)藏象学说是运用黑箱系统方法结合直观法和试错法得到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2.
正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藏象学说知识体系比较复杂,采用与《黄帝内经》相结合的方式对藏象学说的概念、结构进行规范地表述,有助于实现藏象学说的理解和沿袭。现代研究要对中医学的发展和创新做好传统理论学习和挖掘,是基于传统基础上的理论学习,是基于稳固理论的不断整理与总结,从而使藏象学说系统化、理论化,由此产生不可或缺的好方法,使我们不断学习和应用。在藏象理论中,继承和发扬藏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关于中医藏象术语的英译,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脏象”一词的汉语写法就不规范,《黄帝内经》写着“藏象”而不是“脏象”,是有特定意义的,现代几乎所有的英汉中医书(包括很多普通中医书)都误写为“脏象”,其原因是不明白“藏象”的内涵和特征。“藏象”是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概念,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了中国传统哲学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表现出超形态性、功能性、关系性的特征。中医藏象学说中的五脏已不再是单纯的人体解剖意义上的肝、心、脾、肺、肾五个脏器,不再是实体的结构形态,而只是五类功能与关系的组合[1]。因而在英文翻…  相似文献   

14.
藏象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辨证研究脏腑间病机传变,离不开脏象理论基础。综观藏象学说主要论点,对照现代生理学和病理学,虽行文用词各殊而事实依据上每多印证校验,表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藏象学说自组织原理.方法:通过对藏象学说本质特征的总结,结合现代复杂性科学中的自组织原理,阐析人体是复杂的耗散结构.结果:应根据天人相应的原理,充分发挥“心为君主”对生命的主宰作用,自觉地发挥人体藏象系统“自组织、自调整、自修复、自稳态”功能,恢复和提高生命系统的有序性,从而达到养生康复、健康长寿的目的.结论:中医藏象学说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胆在人体精神情志活动和气机调节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六经辨证中胆的重要地位的理论阐述.探讨了<素问·六节藏象论篇>中提出的"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这句话的准确、合理的涵义,认为此言与人们惯常认识的"心为君主之官","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经义是不相矛盾的,"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所指的"胆"是对应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中的情志、功能、位置而言,体现中医学理论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了胆的重要生理功能及作用,又体现了与整体的联系,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7.
脏腑与藏象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脏腑学说是中医基本理论重要内容之一,人们又称之为藏象学说,两者不分,由来已久,实际上是并不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目前人们特别强调属于藏象学说的内容,提出了“功能脏腑”的概念,忽视了脏腑的脏器、脏器功能及其与藏象之间的关系,对中医是否应该开展实验研究也带来了疑问。故有必要对脏腑与藏象辨析,明其定义、内容、相互关系与临床指导意义。1 以人体形态为基础的脏腑学说脏腑指解剖直观到的人体内脏,及据其形态结构与内容物,结合临床观察总结的生理病理学说,包括脏器、脏器功能。1.1 脏器脏器指的是人体解剖中的直观脏器。医学要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医解剖知识是构筑中医学理论框架的基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也是在中医解剖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中医应把中医解剖知识的文献整理和应用基础研究作为方向,正确认识中医解剖知识,以古代中医的理论思维为指导,运用现代科技的平台,古为今用,继承创新,为中医学的现代发展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9.
藏象学说在胃癌辨治中的地位胡国庆(上海市中医门诊部200041)主题词脏象学说,肿瘤,胃/中医病机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中医学将其归属于“噎膈”、“反胃”、“伏粱”、“积聚”等范畴。近年来,笔者运用藏象学说指导胃癌的辨证施治,取得了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20.
男性不育症中医又称之为"无嗣",按照中医藏象学说理论,万物化生,皆从精始,精是先身而有,受之父母,藏之于肾,主宰繁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