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中载有三个承气汤方,即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三张方都是针对“阳明腑实证”而设。阳明包括胃和大肠两腑,阳明证则包括经证和腑证。阳明经证是指无形的热邪盛于经(脉),热多散漫,主要症状是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一般称为“四大”;阳明腑证则是指有形的燥屎与热邪相结于腑,热实集结,其主要症状是腹满痛、不大便、潮热、谵语、脉沉实等。也可以说:经证偏重于热,有热无结;腑证偏重于燥,有热有结。中医学认为,六腑以通为用,胃气以降为顺。阳明腑实证的病机主要是热邪与燥实结聚于肠,致使腑气不通,…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阳明腑实证与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明腑实证是由于太阳病误治症,伤阴转属阳明或由阳明经证内热伤阴,化燥成实所致。其病机是热结胃肠,热邪与糟粕互结,燥实内阻,腑气不通。燥屎不去,非但邪热无以肃清,反而更伤津液,助长热势,因此,阳明腑实证非用下法不可。然其下,又不能以一  相似文献   

3.
大承气汤是《伤寒论》中著名方剂之一。文中云:“阳明病,谵语有潮热,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宜大承气汤下之”;“患者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下之愈,宜大承气汤”。提示大承气汤的攻实泻热效应对脑、肾、肺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衰竭可能具有治疗意义。近年来,Alexander  相似文献   

4.
阳明下法是指用苦寒攻下之品,通过泻热导滞,通腑降浊的作用,治疗胃肠积热,燥实内结的一种袪邪方法。由于阳明燥结有轻重,证情有缓急,邪正有盛衰,因而有峻下、缓下、和下、润下之不同,张仲景《伤寒论》创诸承气汤方,实开下法之先河。 阳明燥实证的症候表现较为复杂,故辨  相似文献   

5.
潮热证治     
发热如潮水之来,不失其期者,谓之潮热。现结合临床病例,就其证治试作介绍。 一、阳明潮热:伤寒病在阳明,邪热入里,与肠中糟粕搏结而成燥屎,形成腑实证时可见日晡潮热。阳明旺于申酉戌,日晡正当申时,故尔热甚,并伴有口渴多汗,腹部胀满拒按,谵语,大便秘结,苔黄燥,脉沉实或滑数,治以泄热通腑,方用大承气汤之类。 例1.陈某,男,5岁。1972年8月14日诊。发热一周,初时恶寒,继则心烦口  相似文献   

6.
仲景应用大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黄始载于《本经》,谓其“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历代医家都十分推崇大黄,而妙用大黄者当推仲景为第一人。细察《金匮要略》、《伤寒论》方剂,大黄入方30首,其中《伤寒论》15方,《金匮要略》15方。仲景用大黄,所蕴法度,寓意颇深,证之于临床,疗效颇验。今不揣冒昧,对仲景应用大黄探析如下。 1 用途 1.1 泻下攻积大黄具有较强的泻下攻积作用,仲景治疗阳明腑实证,釜底抽薪,急下存阴。大承气汤中,大黄泻下实热,芒硝润燥软坚,厚朴、枳实破气导滞,为泻下峻剂,适用于肠腑燥实重证,患者日晡潮热,手足氵戢然汗出,谵语烦躁,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甚至喘冒不得卧,舌苔老黄,焦燥起刺,脉沉迟实。小承气汤用大黄、厚朴、枳实,以宣通气机,轻泻实邪,和降胃气,为泻下和剂,适用于肠腑燥实较轻,患者不大便或大便硬,谵语潮热,腹部胀满或痛而不甚,舌苔黄垢,脉沉实而滑。调胃承气汤以甘草甘缓养胃,大黄泻下实热,芒硝润燥软坚,为泻下之缓剂,适用于邪热初传阳明,肠中燥热,胃气不和,患者不大便,腹胀满,或热结旁流,蒸蒸发热,心烦,谵语等。另外,麻子仁丸以麻仁润肠燥,芍药滋脾阴,大黄、厚朴、枳实行气泻实,杏仁降肺气,为下法润剂,适用于脾约证,患者胃中有热,脾阴不足,脾的输布津液功能被约束,以致肠中干燥,大便秘结,患者无潮热腹满疼痛等证,仅有大便秘结,不宜承气汤攻伐,而宜麻子仁丸润下。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读《伤寒杂病论》条文,认为以痞满燥实坚之程度与有无分辨大、小、调胃三承气汤证之法有失偏颇。热与实,是区别三承气汤证的两大要素。大承气汤治疗大热大实证,小承气汤治疗小热小实证,调胃承气汤治疗燥热初结而未实证。三承气汤的应用要点是:把握使用时机、区别病机差异、动态调整用量、严格掌握煎服法。  相似文献   

8.
1四逆散证的四逆,是由于少阴气机不利,枢转不力,不能发挥其枢转阴阳的功能,而致阴阳之气敷布异常,阳气不能达于四肢;由于气机的不畅,水道亦因之失常,肺气不降则咳,心气不布则悸,水道不畅则小便不利,气滞不通则腹痛、泄利下重。2第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本证既非"热结旁流",更非阳明腑实。是由于少阴心与手太阳小肠互为表里,心火亢盛,下移小肠,小肠不能泌别清浊,致使正常走入肠道的胆汁也随之而下,所以自利清水色纯青;由于泌别清浊失职,水分不能化生津液,自利清水同时而见口干燥;热伤气滞,气机窒塞而心下疼痛。其总的病机是热邪亢盛,火移小肠,泌别失职,气机窒塞。3少阴三急下证,则是邪从少阴本而热化的实热证,邪热鸱张,火势愈旺,伤津损气的结果会越来越严重,故用大承气汤急除邪热,釜底抽薪。其病机重在热,是热极而津伤。"急下之"就是要及早、快速地泻下热邪,与病情的性质有关,与燥屎有无无关,所以不能因为用大承气汤,就非和阳明拉上关系,这里的"急下之"正是后世温病学家"温病下不厌早"的理论渊源,"少阴三急下证"是与伤寒、中风截然不同的温病。  相似文献   

9.
调胃承气汤加减治疗大叶性肺炎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胃承气汤是一用于阳明腑实之方剂,其功能轻下热结,主治口齿、咽喉肿痛、口渴心烦、腹中胀满、大便不通等症.但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总结发现:大叶性肺炎多有上述诸证.我们运用肺与大肠相为表里的原理,采用调胃承气汤加减,轻下热结,涤荡肠胃,排泄糟粕,使痰热邪毒自肠胃出,实现肺的通调水道的功能,从而使大叶性肺炎疗程缩短,症状减轻,既降低了医疗成本,又减少了药物对患儿的毒副作用,临床效果极佳,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三承气皆出自《伤寒论》。因其能攻下腑实,泻热救阴,承顺胃气,使塞者通,闭者畅而故名。吴瑭云:“承气者,承顺胃气也”“故承气汤通胃结,救胃阴,仍系承胃腑本来下降之气。  相似文献   

11.
承气汤始见于《伤寒论》 ,后又发展于《温病条辨》 ,原是治疗阳明里实 ,热结肠道 ,腑气不通的名方。近年来作者运用此方加味治疗癌症术后腑气不通便秘患者 ,取得满意效果 ,兹举 3例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1,女 ,5 4岁 ,1999年 3月 12日初诊。患者半月前曾做胃癌手术 ,术后 10日 ,小腹部胀满疼痛 ,住院期间用药物治疗其症不减 ,劝其回家。询悉术后还未曾大便 ,按扪腹部疼痛加剧 ,观其面色痿黄 ,身体消瘦无力 ,呈痛苦状 ,舌质红绛 ,无苔、干燥 ,脉细数无力。证属气阴两虚 ,腑气不通 ,燥屎内结。遂于增液承气汤加味 :太子参 15 g、白芍 2 0g…  相似文献   

12.
1阳明病、少阴病和厥阴病呕吐症虽然均用吴茱萸汤,但其内涵不尽相同。阳明胃寒呕吐用吴茱萸汤是直指病灶,切中病机。而少阴病吐利、烦躁、厥逆以及厥阴病干呕、吐涎沫、头痛也使用吴茱萸汤,则是针对第二病机,是急则治其标的措施,其本在于少阴或者厥阴的寒盛,须在症状解除之际,从少阴心肾或者厥阴肝着手治疗,才能使疾病痊愈。2厥阴病寒热转化中从寒利转向热利过程中的脉数、口渴与单纯寒利的寒邪渐去、阳气恢复的微热、面赤不能等同视之,前者是由寒向热的转化,后者则是寒去阳复的佳兆;虽然都有自愈的可能,但前者若不自愈则会发展成为热利,甚或便下脓血,而后者的结果则是自愈。3"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燥屎内结是标,厥阴热盛是本,厥阴热极,耗灼津液,使燥实内结,不能因有燥屎,就认为病在阳明,更不能因使用小承气汤就将其归结为阳明病。大凡体内有热,不管是在何经何脏何腑,只要热盛伤津,导致燥屎内结,都会结滞在肠道,以承气汤治疗,既能够泻下燥屎以治标,更能够清热以治本。  相似文献   

13.
"土燥水竭证"首见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是对著名的阳明三急下证和少阴三急下证的高度概括。仲景以大承气汤"截断扭转"以达急下存阴、釜底抽薪之效,至今仍用而不衰,尤其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文章深入探析其对后世中医温病学和中医急症发展的影响,以及应用注意事项。旨在为现代中医临床应用"截断疗法"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以利于更好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大承气汤     
<正>大承气汤方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为治阳明腑实证的主方。方药组成:大黄(酒洗)12克,厚朴24克,枳实12克,芒硝9克。水煎,先煎厚朴、枳实,后下大黄、芒硝,溶服。本方具有峻下热结的功能,主治:淤阳明腑实证。表现为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烈,脉沉实。于热结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中热厥的本质应为现代医学中脓毒症休克,二者皆由外界致病因素引起,均为急性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急危重症.“厥应下之”论述了热厥的治疗应以清热或攻下为主.脓毒症休克病因病机复杂,临证应四诊合参,辨证施治.若伴见阳明腑实证,治宜攻下,方以小承气汤内泄肠腑热结、外解厥阴气滞;若腑实未见,而是无形邪热内郁,阳气郁遏不能通达...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报》2014,(9):1277-1280
①大承气汤中大黄为刺激性泻下药,芒硝为容积性泻下药,枳实、厚朴则属于调节性泻下药。大黄中的大黄酸,能够刺激胃肠蠕动幅度增大变快;芒硝中的十水合硫酸钠在肠道形成高渗状态;枳实、厚朴对肠道的蠕动及排储进行双向性调节。芒硝形成肠道高渗,水分增多,燥屎得到濡润变软;大黄刺激肠道蠕动的速度变快、幅度变大,促进燥屎下排;枳实、厚朴调节肠道蠕动的节律和幅度,诸药配伍,共奏泻下清热的功效,可见其组方的高度科学性和严谨性。②临床运用大承气汤,既要掌握其使用的指征、还要掌握其使用的时间节点、并需掌握其使用的火候,使用指征如"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必待"屎定硬,乃可攻之";时间节点如"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攻下的火候如"若一服利,则止后服",就是要做到适合、适时、适度、适当。③急下证从症状看,急下指征并不完全具备,其实是提示既病防变。发热耗津,汗多伤津,其结果必定是津亏热结,燥实阻滞,所以需要早治;发汗病不解,已经损伤了阴津,兼有腹满痛,极有可能是津伤热结,燥屎已成,所以也需要早治,这两条的"急下之"是防止出现阴津耗竭的后果,临床需结合其他症状,籍宜确定是否需要急下。  相似文献   

17.
温病治疗中运用通下法,具有“开门逐邪”、“祛邪存正”之意。是“釜底抽薪”以求“急下存阴”的应急措施。目的在于驱逐邪热、泄下燥屎、保存津液。是通导里实、攻下肠道郁热、逐邪下泄、通瘀破积的重要治疗方法。凡热结肠腑、肠道传导失司、下焦蓄血等有形实邪内结的证候均可使用。柳宝诒说:“胃为五脏六腑之海,位居中土,最善容纳,邪热入胃,则不复它传,故温热病热结胃腑,得  相似文献   

18.
"土燥水竭证"是对《伤寒论》阳明三急下证和少阴三急下证的高度概括。仲景以大承气汤"截断扭转"以达急下存阴、釜底抽薪之效,该证该法的研究更是倍受重视。作者通过对"截断疗法"及"土燥水竭证"源流考证,深入探求"土燥水竭证"中应用"截断疗法"的机理,为现代中医临床应用"截断疗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土燥水竭证"首见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是对著名的阳明三急下证和少阴三急下证的高度概括。仲景以大承气汤"截断扭转"以达急下存阴、釜底抽薪之效,至今仍用而不衰,尤其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文章深入探析其对后世中医温病学和中医急症发展的影响,以及应用注意事项。旨在为现代中医临床应用"截断疗法"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以利于更好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温病学派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将张仲景《伤寒论》攻下剂三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运用于温病,组创了新加黄龙汤、牛黄承气汤、导赤承气汤、宣白承气汤、增液承气汤等5个承气汤。本文通过对此5个承气汤的主治、组成、方论的分别阐述及对比,明确了五个承气汤各自的治疗适应证及侧重点。《温病条辨》5承气汤的创立,为下法在腑实证所致的急性热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