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郑邦荣 《攀枝花医药》1996,18(2):40-41,44
经络是和脏腑有着密切联系的人体重要的组织结构系统,它与脏腑器官共同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具有通行气血,沟通表里、贯通止下、联系脏腑骨节的功能,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必须通过经络的气血动行,才能供给营养物质,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2.
脏腑经络的正常功能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脏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景岳全书·治形论>说:"诸血藏于肝而化于脾胃,精髓主于肾而受之于五脏."五脏虽各有所主,如心主血、肺主气、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但各脏功能又相互依存,如精气互化、气血相生、精血同源.性功能也是在脏腑经络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3.
哈孝贤 《开卷有益》2011,(10):40-41
经络遍布人体全身,是气血运行的通路,它内通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它既有有规律的循行路线,又有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将人体各部分紧密地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生理上说,通过经络的联系,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脉肉筋骨等组织器官,可以共同进行有机的整体活动,  相似文献   

4.
试析针灸的活血化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是人体气血营卫的运行径路,人体因脏腑以及皮肤、肌肉、筋骨等无组织无不有经络贯穿其间。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能表里、贯上下、联系全身和行气血,营阴阳两个方面。气血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任何疾病的发生无不与气血失调有关。在疾病的情况下,经络也可反映症候。一般来说,经络气血阻滞而不通畅,就会造成有关部位的疼痛或肿胀,气血郁积而比热,则出现红、肿、热、痛。这些都属于经络的实证,如果气血运行不足,则会出现病变部位麻…  相似文献   

5.
浅谈八脉隶于肝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脉隶于肝肾"的学术观点为清·叶天士所提.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身气血的运行蓄溢发挥重要作用.<难经>将奇经比作"深湖",把十二经比喻为"沟渠"."沟渠满溢,流于深湖--人体盛隆入于八脉而不环周"可见八脉为藏精血之所.秦立新提出与奇经相属的脏腑是"肾、脑、胆、胞中",生理功能是"与藏精之脏--肾相应,主生长、发育、生殖."笔者结合中医妇科临证体会,对八脉隶于肝肾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6.
1.着眼于整体观,重视整体与局部的变化。 人体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通过经络内源脏腑,外通体表各处,使气血相辅运行,周流全身,循环不息。当致病因素使人体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脏腑功能失调,就会发生疮疡,即“有诸内必形诸外”。陈士铎曰:“世人皆谓疮疡生于肌肤,何必问其脏腑?谁知外生疮疡,皆脏腑内毒蕴结于中而发越于外也。……故先必看其生于何经何部位。”这就说明疮疡虽然绝大多数发生于体表的某一局部,但与人体内气血运行,脏腑及经络有密切关系。疮疡毒邪可通过经络内传脏腑,脏腑的病理改变也可通过经络外达体表,在局部引起不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理论被引用到医学中.对人体的组织结构、功能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药物治疗,都运用了阴阳五行学说。阴阳是代表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具有热的、动的、轻的、向上的等等特性属阳,与此相反则属阴。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五行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五行相生之中,同时寓有相克;相克之中也寓有相生。脏腑经络学说是建立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学说来阐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脏腑是内脏的总称,经络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份。人体组织结构来说,“外为阳,内为阴”,即内部脏腑为阴,外部躯体为阳。然就内部脏腑而言,则“脏者为阴,腑着为阳”。再就每一脏而言,又各有阴阳.即它的物质基础为明.功能活动为阳。气血和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依赖脏腑功能,而脏腑功能的活动,又是靠气血津液作为物质基础。同时,气血津液能够输布全身,是通过经络来运行,而经络也需要气血律液的滋养。因此,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有着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与体表,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络由经脉和络脉所组成,经脉是主干,起主导作用,主要有十二经脉,包括手足太阳经,手足少阳经,手足阳明经,手足太阴经,手足少阴经,  相似文献   

9.
一、中医基本理论:经络学说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它对中医的临床实践起着指导作用。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联络网。经络系统中有“经气”周流不息的运行,它对全身器官组织起着营养、保卫和联系的作用,从而保证机体各种机能正常进行。在针刺治疗中,强调“得气”和“气至而有  相似文献   

10.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出人体上存在着气血运行、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道——经络,呈网络形式分布全身;其中主干为经脉,上面分布着经穴;最重要的经脉为基本平行纵走于体表且对称分布的十二经脉和督、任二脉,一般通称为十四经.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同源,精血同源,膝骨关节炎的发病与肝、肾二脏关系密切。正气偏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其内在因素,风寒湿热外邪侵袭是发病的外在条件,病机的根本为邪气痹阻经络、气血痹阻关节而发。治以祛邪通络止痛为原则,常用祛风散寒、除湿清热、通络化痰、益气活血等法。  相似文献   

12.
素问、难经以及其他中国最早的古书中,就描述着人体中有一种循环路径,叫做经络,并且认为"气血"流注其中,支配着全身的活动.所以,古代人把"气血"运行的路径叫做经络.经络是祖国医学特别是针术运用的基本原理,它是人体自然存在的功能.这种功能以十二脏腑为领导,将周身各部密切地联系成为有机的整体,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经络不仅说明人的生理活动,并且对于诊断和治疗也有其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经络”理论是中医药学特色理论体系中最具魅力和困惑的理论之一。千百年来,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其文其理,虽苦心索探,其旨其奥,难窥一斑,抑或经旨多歧而终莫能辨,值得探讨。现行《中医基础理论》教材把“经络”定义为:“经络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又指出“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相似文献   

14.
肖娴 《开卷有益》2005,(8):14-15
经络的生理功能以十二经脉为主体的经络系统,在人体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它的沟通联系作用、运输渗灌作用、感应传导作用、以及调节作用。经络的联系沟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脏腑与体表肢节的联系。十二经脉中,各自与体内的脏腑发生相应的络属关系,在外则与筋肉、关节和皮肤相沟通。《内经》说:“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这种联系有两个特点,即体表的一定部位与不同脏腑的相应联系,以及周身体表肢节与内脏的整体联系。第二,是脏腑与官窍的联系。人体的五官九窍与内脏的联系,也是通过经络的沟通而实现的,《内经》说…  相似文献   

15.
祖国医学认为,耳与全身经络、脏腑有密切的关系。《灵枢·邪气脏腑清形篇》即有“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的记载,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道路,耳和全身各部一样,都是通过经络中气血的不断运行而联系的。经络有“外络肢节”的分布特点,构成了耳与四肢百骸的统一关系,经络有‘’内属脏腑”的对内循环特点,,从而更加密切了耳部和五脏六腑的相互影响。刺激耳穴具有调整营卫、气血、脏腑的作用,能达到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笔者在临床中使用耳针治疗急痛症获得…  相似文献   

16.
药引子漫谈     
东东 《大家健康》2010,(8):57-57
药引子,是指能引导其他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的药物,相当于一个向导的作用。 在组方中,药引子具有增强疗效、解毒、护胃、矫味等作用。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气血通过全身经络,通达至表里、脏腑并营养四肢百骸、筋骨皮毛。  相似文献   

17.
经络诊断的现代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诊断的现代研究概况常小荣严洁(针灸系长沙410007)关键词经络诊断经络辨证中国图书分类号R224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几千年...  相似文献   

18.
对《肝肾同源论》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肾同源论是明代医家李中摔在总结继承前人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一步完整和发展了脏腑辨证。笔者就慢性肝病的临床和病理现象,对肝肾同源有了一点浮浅认识。肝肾同居下焦,均属明脏,在五行中肝属木,肾属水,两脏与天干之关系,肝乙,肾努。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生与转化,肝肾相互滋养,肝肾同寄相火,其相火同源于命门,然肝肾之相火俱荣俱衰,互相制约。二者在生理、病理上关系密切,因此“乙癸同源,肝肾同治”便成了治疗法则。这一法则,在治疗慢性肝病特别是在治疗肝硬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医脏象学说与西医解剖学虽…  相似文献   

19.
腧穴本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运行输注的特殊部位,是经络系统通达的外属部分,是人体和外界沟通的转输站,既可以反应体内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病理变化,也是接受刺激并传至经络、脏腑以调节其功能的"刺激点",是针灸临床取效的关键环节之一.腧穴定位,不仅在于体表的"点",其内涵在于腧穴是"神气游行出入"之所,而针刺的关键在于"神机"的捕捉与调节,因此深刻领会腧穴的内在涵义,并正确使用是针刺疗效的关键所在.从腧穴本义、腧穴定位、神气与腧穴的关系、神机与针刺的关系等方面加以阐述,以期帮助理解腧穴的概念,加深对腧穴的认识,并为针灸术语国家标准的制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脏腑点穴     
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通过对经络、脾胃、妇科等理论方面的论述,阐述了脏腑点穴对人体的综合调整,对恢复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平衡阴阳以及经络气血津液、阴阳表里的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预防、治疗和保健作用,同时也希望对临床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