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使用EBV潜伏膜蛋白LMP-1对9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发现:16例LMP-1阳性,阳性率与分化程度成反比,分化程度越低,阳性率越高。鼻咽癌高发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与EBV有一定关系,其中以低分化型与EVB关系最为密切 。  相似文献   

2.
EB病毒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EB病毒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病因及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②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对 4 0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和 1 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中EB病毒潜伏膜蛋白 (LMP 1 )的表达状况进行检测。③结果 LMP 1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中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坏死区周围的淋巴组织 ,阳性表达率为 4 0 % ;在反应性增生淋巴组织中均为阴性表达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4 .1 88,P <0 .0 5 )。④结论 EB病毒感染可能是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80例贲门腺癌进行抗EB病毒潜在膜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癌组织阳性14例,阳性部位主要位于癌细胞膜和胞浆内。对EBV感染病例的形态学特征进行描述,并讨论EBV与癌发生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明确EB病毒相关性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15例病人的肝功能、肝炎病毒病原学及VCA—IgA均由实验室常规检测。结果 15例病人无明显消化道症状、全部AST高于ALT,ALT正常或升高,AST全部高于正常;白蛋白15例均正常;6例黄疸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肝肿大8例,质硬、表面光滑,6例有黄疽;1例HBsAg阳性,其肝脏明显增大及ASF异常升高不能用乙肝解释,余14例病人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病原学检查均阴性。结论 EB病毒相关性肝炎是一组消化道症状轻、AST异常升高、VCA—IgA阳性、可有淤胆性黄疸及肝肿大,排除甲、乙、丙、丁、戊型肝炎或不能用原有肝炎解释的临床综合症。  相似文献   

5.
6.
EB病毒分布广泛,并且它与人类诸多肿瘤的发病具有相关性。作者从潜伏期病毒基因组的表达、干扰细胞因子的作用、干扰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动及抑制靶细胞的凋亡等方面对EB病毒的免疫逃逸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报告作者及其同事在鼻咽癌高发的广州地区所做EB病毒相关性疾病病理学研究的进展。内容包括:①EB病毒病理生物学;②EB病毒相关性疾病病理学;③检测组织中的EB病毒;④EB病毒血清学。重点是EB病毒相关性疾病的病理学以及评估各种检测EB病毒相关性疾病患者组织和血清中EB病毒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EB病毒(EBV)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疱疹病毒,人群中90%以上的个体都曾感染过EBV。其中一部分人群为终身潜伏感染,因潜伏感染时病毒复制受抑制、病毒拷贝数低且存在逃避机制,所以不易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EBV以各种方式逃避免疫系统的监控并导致免疫失调,引发相关疾病乃至肿瘤的发生。此外,在机体抗病毒免疫监控下,EBV具备的多种免疫逃逸机制也可以促进肿瘤的恶性生长。所以研究EBV的免疫逃逸机制是防治与EBV相关疾病的重要部分。本文以EBV对宿主免疫系统的逃逸为切入点,探讨EBV的感染与逃逸机制、免疫失调所造成的疾病以及相关免疫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102例乳腺癌中的EB病毒感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国人乳腺癌中EB病毒DNA的检出率及EB病毒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 1:在102例乳腺癌中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EBV内部重复序列BamHIW区域,并以34例服民腺纤维腺瘤,3例管内乳头状瘤和10例乳腺导管上皮增生作为对照组;2.肜ABC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中73例乳腺癌中的EBV潜在膜蛋白和EBV核抗原2.结果 1.PCR检测显示29例乳腺癌有EBVC-DNA,而对照组中仅2例纤维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EB病毒Rt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裂解期EB病毒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应用Rta多克隆抗体检测30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EB病毒BRLF1基因产物Rta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分布情况。结果30例胃癌组织中发现6例R ta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20%,相应癌旁组织均为阴性,p=0.031,有显著性差异;Rta蛋白表达阳性率男性多于女性,p=0.024;与病人年龄、病理组织学类型及发生部位之间无明显关系,p=0.196-0.896。结论EB病毒的裂解感染状态与胃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裂解感染期EBV可能在胃癌的发病中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EB病毒相关性疾病病理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报告作者及其同事在鼻咽癌高发的广州地区所做EB 病毒相关性疾病病理学研究的进展。内容 包括: ①EB 病毒病理生物学; ②EB 病毒相关性疾病病理学; ③检测组织中的EB 病毒; ④EB 病毒血清学。 重点是EB 病毒相关性疾病的病理学以及评估各种检测EB 病毒相关性疾病患者组织和血清中EB 病毒的方 法。  相似文献   

12.
EB病毒(EBV)在感染宿主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宿主免疫系统的防御,因此衍生了一系列干扰人体免疫的策略。EBV感染后会长期潜伏在宿主B细胞中,并对宿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分子的表达进行干扰,影响宿主的抗病毒免疫。EBV表达的BCRF1蛋白可刺激Th2细胞的产生,BARF1蛋白可诱发α型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多种病毒蛋白均可干扰细胞因子网络。同时EBV编码的BHRF1等蛋白可发挥抗凋亡作用。该文就EBV免疫逃避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EBV防控、新型疫苗设计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K-ras基因与c-myc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k-ras基因与c-mye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二者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8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15例正常大肠黏膜中k-ras基因与c-my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k-ras阳性表达率65.0%(52/80),c-myc阳性表达率52.50%(42/80).k-ras基因与c-myc基因在正常组织中未见表达,在大肠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k-ras基因与c-myc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也明显增高(P<0.05);k-ras突变与年龄、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c-mye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k-ras基因与c-myc基因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k-ras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密切关系;c-my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而k-ras基因与c-myc基凼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k-ras基凼与c-myc基因的表达存在明显的止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肠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探讨湖南省长沙市三医院病理科(410002)吕文玲关键词癌胚抗原,大肠癌分类号R735.3自1965年Gold和Frecdman报道了癌胚抗原(简称CEA)作为一种肿瘤标记物以来,它已被广泛应用于胃肠道及其他器官肿瘤的研究。现将...  相似文献   

16.
EB病毒在鼻咽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文章就EB病毒编码的潜伏基因表达、功能及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EB病毒存在的依据进行综述,着重讨论EB病毒编码潜伏基因表达产物的功能、EB病毒持续存在的部位、EB病毒与鼻咽癌组织学类型及肿瘤细胞表型的关系、肿瘤组织淋巴间质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徐汉云 《当代医学》2016,(31):72-73
目的:探讨儿童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以20例儿童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诊断指标检查结果。结果本组20例患儿均临床表现出肝脾淋巴结肿大、反复发热、呼吸道感染、黄疸等症状;对其实施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细胞出现进行性减少,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出现异常,乳酸脱氢酶等酶类指标增高,EB病毒DNA拷贝数明显提升。所有患儿骨髓细胞学检查,均显示出现吞噬血细胞现象。结论临床上对儿童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症进行诊断时,需综合考虑患儿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尽早实施对症治疗,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EB病毒(EBV)在不同类型淋巴瘤中的表达差异及对用于检测EBV表达的3种实验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PCR)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明确诊断淋巴瘤石蜡组织57例,包括结外NK/T细胞淋巴瘤(NK/TCL)鼻型1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CL)13例、霍奇金淋巴瘤(HL)12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原位杂交(ISH)、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分别检测淋巴瘤中EBV蛋白(LMP-1)、EBV潜伏相关RNA(EBERl)、EBV(DNA)的表达情况。结果57例淋巴瘤组织中EBV蛋白(LMP-1)、EBER1、EBVDNA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5%(10/57)、47.4%(27/57)、50.9%(29/57)。其中NK/TCL鼻型为8.3%(1/12)、83.3%(10/12)、91.7%(11/12);AITCL为30.8(4/13)、53.8%(7/13)、61.5%(8/13);HL为33.3%(4/12)、41.7%(5/12)、41.7%(5/12);DLBCL为5.00%(1/20)、25.0%(5/20)、25.O%(5/20)。PCR及原位杂交检测方法比免疫组化更敏感(P〈0.05)。结论EBV感染在不同类型的淋巴瘤中表达存在差异,3种检测方法之间的阳性表达率也不同且ISI-I和PCR检测方法优于IHC。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抗EB(Epstein-Barr)病毒口服液对EB病毒抗原表达的影响及对鼻咽癌CNE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 用间接荧光法测定抗EB病毒口服液对Raji细胞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EA)表达及B95-8细胞病毒壳抗原(virus capsid antigen,VCA)表达的影响;用MTT法测定其对鼻咽癌CNE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抗EB病毒口服液在无毒的浓度下,对Raji细胞EB病毒EA抗原表达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0.667mg/mL:对B95-8细胞EB病毒VCA抗原表达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0.89mg/mL;对正丁酸钠激发的B95-8细胞EB病毒VCA抗原表达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1.1mg/mL。抗EB病毒口服液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的IC50为7.57mg/mL。结论 抗EB病毒口服液能抑制EB病毒抗原的表达,在较高的浓度下对鼻咽癌细胞CNE2具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