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鼻空肠管和鼻胃管两种肠内营养途径在肺部感染患者中使用效果对比,探索在临床护理中更为安全、优质的肠内营养方式.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案,分析36例留置鼻空肠管重症肺炎患者和40例留置鼻胃管重症肺炎患者在置管7天后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血清降钙素原值(PCT)和痰液pH值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置管l天后WBC、NE%、PCT和痰液pH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在置管7天后鼻空肠管组WBC、NE%、PCT均明显低于鼻胃管组(P<0.05),痰液pH值明显高于鼻胃管组(P<0.05).结论 在肺部重症感染的患者中,鼻空肠管可减少腹胀及胃食管反流,降低误吸风险,有利于肺部感染的控制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正>食管手术患者必须在手术中留置鼻胃管,观察手术后胃液颜色、性质,或经鼻胃管灌注食物、药物。常规经鼻插鼻胃管法,由于刺激大,加上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状态下患者失去吞咽功能不能主动配合以及手术要求患者侧卧位,给插管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摸索了在提拉下颌同时置入鼻胃管法,一次成功率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马同星  张莹  蒋为民 《安徽医药》2020,41(8):950-952
目的 比较鼻胃管(NG)与鼻肠管(NI)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9月铜陵市立医院消化科收治的36例SAP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肠内营养的途径,将置NG进行肠内营养的21例患者作为NG组,将置NI进行肠内营养的15例患者作为N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安全性以及肠内营养的有效性、并发症和患者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SAP患者中,可以考虑用NG代替NI进行肠内营养,2种途径在肠内营养中有着同等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ICU患者经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选择一条安全、高效的肠内营养途径。方法将60例需行肠内营养的ICU患者按入住ICU的先后顺序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置入鼻空肠管,B组置入鼻胃管,两组使用滴入方式输入相同的肠内营养剂,记录两组置管后肠内营养开始实施的时间,观察两组在置管7 d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反流、误吸、腹泻、腹胀、堵管。结果置管后肠内营养开始实施的时间A组比B组提前,置管后在48 h内可以输入营养液的A组有23例(76.7%),B组有9例(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4,P<0.05);置管7 d内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3%,低于B组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P<0.05)。结论对ICU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经鼻空肠管途径比经鼻胃管途径更安全、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减少鼻胃管置入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的不适感及提高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择住院的普通外科需进行鼻胃管置入的神志清醒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常规法,B组为改良置管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不适症状、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患者对置管操作的接受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不舒适症状、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患者对置管操作的接受程度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置管法可以减少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的不适感及提高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使患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消化不良合并高钠血症治疗中鼻肠管联合鼻胃管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150例神经外科术后消化不良合并高钠血症患者分为两组,以接受鼻胃管治疗者为对照组,以接受鼻肠管联合鼻胃管治疗者为联合组,每组75例.对比两组消化不良及高钠血症治疗效果,并分析两组营养状态及炎性指标变化情况.结果:①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期鼻肠管营养是否对患者肝功能会产生影响。方法回顾行分析2011年6月份到2012年10月份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60例需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分为两组,30例鼻肠管营养,30例普通胃管营养支持。对于开始肠内营养支持前肝功能正常的患者,既往无肝炎、肝癌及肝硬化病史的患者。分别监测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第7天后的肝功能变化。结果 30例鼻肠管营养支持患者10例肝功发生异常,其中主要表现为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谷氨酰转肽酶(GGT)增高,留置胃管组30例患者有1例肝功能发生异常,也表现为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及谷氨酰转肽酶增高。结论鼻肠管营养支持的患者较普通胃管营养支持的患者更易导致肝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鼻肠管护理经验。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41例食管癌根治术后鼻肠管患者,对所有患者应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经验和成效。结果 41例食管癌的术后通过护理干预获得良好的成效,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3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通过处理得到改善。结论对食管癌根治术后给予鼻肠管护理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情康复,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中鼻肠管罝管方法效果比较。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导丝引导下放置鼻肠管,观察组给予术中导丝引导加生理盐水推注法下放置鼻肠管,观察两组置管效果。结果观察组首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插管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满意度为98.0%,对照组为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中在导丝引导加生理盐水推注法下放置鼻肠管首次置管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从而减少插管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球麻痹即延髓麻痹,它是指脑干病变可损及舌咽迷走神经的核及脑干内纤维,双侧延髓病变引起的舌咽、迷走神经为主的后组颅神经麻痹。其临床特点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不清,声音嘶哑等,以往遇到此类患者,护士用常规胃管置入法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且反复置入,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反复插管还会导致患者鼻咽部黏膜的损伤、水肿等。我院神经内科2002年2月~2004年10月对清醒球麻痹患者采取区别于常规胃管置入的方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成  祝会斌 《安徽医药》2015,36(6):715-716
目的 总结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根治手术中应用管状胃代食管的手术操作方法, 分析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生存的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30例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临床资料, 术中应用管状胃代替食管, 统计分析术后发生的肺部并发症和随访资料。结果 术中保留胃右动脉及分支的管状胃制作成功, 23例术后无明显肺部并发症发生, 4例出现明显肺部感染, 积极治疗后康复出院;2例术后气管切开, 呼吸机辅助呼吸, 1周后顺利脱离呼吸机;1例较长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 出现吻合口瘘, 最终死亡。术后随访21例, 无明显反流性食管炎发生, 术后1月后生活基本自理。1、3年生存率分别为42.8%(9/21)和19.0%(4/21)。结论 应用管状胃代食管, 对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 可以有效预防吻合口瘘, 减少胸腔胃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定食管癌患者血清IL-18水平,并探讨手术对食管癌患者血清IL-18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检测30例对照组和41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的血清IL-18水平,并比较36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18水平.结果 食管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18的水平与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食管癌患者病理类型无相关(P>0.05);食管癌患者术后血清IL-18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 血清IL-18水平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手术可以升高食管癌患者血清IL-18水平,血清IL-18水平检测对食管癌患者病情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术中预防性置入鼻肠管在胃瘫高危人群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2006年224例胃瘫高危人群的病例资料,分未预防性置入鼻肠管128例(A组)组和预防性置入鼻肠管96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减压引流量、胃管拔除时间、胃瘫发生率及胃瘫治愈时间.结果 术后发生胃瘫A组14.8%(19/128),明显多于B组(4.2%)(4/96)(P<0.01),两组胃瘫治愈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术中置入鼻肠管对胃瘫高危病人确实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同时可以缩短胃瘫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改良空肠造瘘在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行二切口或三切口的食管癌患者术中行空肠造瘘置管,术后行肠内营养。观察术后情况。结果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例,吻合口瘘1例(患者伴右肺上叶腺癌,同时行右肺上叶切除,术后伴支气管胸膜瘘),双侧喉返神经损伤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改良空肠造瘘置管是食管癌术后早期或长期肠内营养支持及并发症防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进后的手术方式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效果。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选择中下段食管癌2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2组,每组140例。改进组将胃制成管状从弓后至弓上与食管吻合,对照组将原胃从弓前至弓上与食管吻合,对患者的恢复和并发症发生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改进组患者恢复快,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改进组和对照组的肺炎、反流、胃潴留发生率分别为5.0%、32.86%和21.43%、78.57%、4.29%。结论中下段食管癌改进后的手术方式优点多,是值得推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加强老年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提高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成功率及降低手术后合并症。方法总结2003~2013年我们收治的150例65~85岁老年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结果本组手术切除率94%,术后并发症56例,肺部感染24例,心功能不全15例,肺不张7例,呼吸衰竭5例,吻合口瘘3例,吻合口出血1例,死亡2例。结论尽管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风险较大,只要加强老年食管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手术还是老年食管癌患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内镜急诊手术治疗急性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急性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内镜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即时止血率、再出血率、静脉曲张消退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17.78%、86.67%,均优于对照组的84.44%、44.44%、28.89%(x2=5.72,均P<0.05).结论 内镜急诊手术联合药物口服治疗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效果较好,可以达到快速止血、避免复发的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胃管状成形术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探讨其对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8年9月~2011年9月手术治疗的360例食管癌病例,其中行管胃重建消化道122例.传统全胃重建消化道238例,对两组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管胃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全胃组(对照组)为4.20%;管胃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为3.27%,全胃组为9.66%;管胃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5.74%,全胃组为15.97%;管胃组胸胃综合征发生率为0,全胃组为5.04%;管胃组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1.64%.全胃组为7.56%。管胃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全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胃重建消化道更加符合生理解剖要求,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李辉 《中国医药科学》2013,(21):206-207
目的探讨手术时机对胃溃疡穿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2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35例胃溃疡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时间分为A组(〈4h组)、B组(4~11h组)、c组(12—24h组)及D组(〉24h组),然后将四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D组与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A组与B组,D组高于C组,而术后1周的生存质量也明显差于A组与B组,D组差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手术时机对胃溃疡穿孔患者预后的影响较大,早期手术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