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 探索EmbryoGlue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 将2005年7月~2006年7月在本中心接受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单精子卵母细胞浆内注射(ICSI)治疗周期的110例不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双盲试验,实验组共58例,使用EmbryoGlue作为胚胎移植液,对照组52例,使用IVF-30胚胎培养液作为移植液.结果 实验组平均移植胚胎数为2.36个,对照组为2.40个(P>0.05),实验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2.8%、44.8%,对照组为2 5.6%、38.5%,实验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与对照组相比有上升趋势.结论 使用EmbryoGlue作为胚胎移植液有助于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卵裂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对胚胎选择的临床价值。方法 370例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将观察到早期卵裂的胚胎作为实验组,将未观察到早期卵裂的胚胎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着床率以及妊娠率。结果 370例患者中对照组有243个周期,对移植患者抽血化验妊娠了86个周期,妊娠率为35.39%,共移植胚胎507枚,着床101枚,胚胎着床率为19.92%。实验组有127个周期,对移植患者抽血化验妊娠了79个周期,妊娠率为62.20%,共移植胚胎279枚,着床117枚,胚胎着床率为41.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卵裂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对胚胎选择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不仅提高着床率,其妊娠率也可以得到明显提高,进而为辅助生殖技术奠定良好基础,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输卵管积水的处理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因输卵管因素不孕行IVF-ET治疗的468个周期资料,根据输卵管情况分为3组。A组:输卵管积水未经治疗行IVF-ET126个周期;B组:输卵管积水切除后行IVF-ET102个周期;C组:单纯输卵管阻塞240个周期作为对照。结果3组的种植率分别为8.7%、19.6%、18.3%,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6.7%、39.2%、35.0%。A组的种植率及妊娠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卵管积水未处理前行IVF-ET的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较低,而输卵管积水处理后明显提高IVF-ET的种植率及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中囊胚培养密度对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体外受精移植的235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顺利移植的1181个裂卵期胚胎按照囊胚培养密度差异分为四组,单独培养为A组,2~3个集中培养为B组,4~5个集中培养为C组,6个以上集中培养为D组,其中A组培养囊胚共269个,B组培养囊胚共298个,C组培养的囊胚共304个,D组培养囊胚共310个。比较四组的囊胚形成率、可利用囊胚率、优质囊胚率、囊胚等级差异、囊胚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 C组的囊胚形成率、可利用囊胚率、优质囊胚率均高于A、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囊胚4~6期占比高于A、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四组胚胎共形成778个胚囊,C组形成囊胚的囊胚着床率、临床妊娠率高于A、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 囊胚培养密度为4~5个囊胚集中培养时囊胚的发育潜能好,各方面结果均较其余数量培养结果更好,囊胚培养时密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SMR对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中心行IVF治疗的565个取卵周期,根据WHO 5版推荐的Diff-Quick染色方法及评价标准对男方精液进行形态学分析,研究分为3组:A组:中度畸形组,1%≤NSMR<2.5%;B组:轻度畸形组,2.5%≤NSMR<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体期添加小剂量雌激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29个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COH)IVF-ET周期的治疗结果,根据其黄体期支持用药情况分为两组:A组:231个周期,单用黄体酮(P)60mg/d;B组:198个周期,P60mg/d加戊酸雌二醇(补佳乐)4~8mg/d进行黄体支持。结果①429个治疗周期中,各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移植胚胎数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两组的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体期补充小剂量E2不能改善IVF-ET的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  相似文献   

8.
黄琼 《贵州医药》2015,(1):10-13
目的研究晚卵泡期血清孕激素(P)水平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2011年~2012年间完成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ET/ICSI)共178周期病历资料,按注射hCG日血清孕激素浓度不同分为三组:第1组(78例),血清孕激素≤2.5nmol/L;第2组(76例):血清孕激素2.5nmol/L>血清孕激素≤5.0nmol/L;第3组(24例):血清孕激素>5nmol/L。分析实验室反映卵子和胚胎质量的相关指标及其临床治疗结果,比较晚卵泡期血清孕激素水平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根据以上分组标准,选择其中45例,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和观察控制性卵巢刺激中卵泡期孕激素变化规律。结果第1组平均获卵子数、MⅡ卵子数明显低于第2组(P<0.05),第3组受精率明显低于第2组(P<0.01),三组间优质胚胎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组优质胚胎形成率最高,第3组最低。第1组,第3组,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第2组,分别为28.57%、41.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hCG注射日血清LH水平及流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获卵子数及MⅡ卵子数与血清孕激素水平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253,P<0.01及r=0.245,P<0.01)。hCG注射日血清LH和孕激素无相关性(r=0.026,P=0.841>0.05)。结论 (1)控制性卵巢刺激中晚卵泡期血清孕激素≤2.5nmol/L和血清孕激素>5.0nmol/L均可能对卵子和胚胎质量产生影响,并使临床妊娠率降低。此期血清孕激素水平是决定hCG注射时间及预测IVF妊娠结局的一个重要参数;(2)在控制性卵巢刺激中,血清孕激素浓度随卵泡增大及卵泡数目增多而升高,晚卵泡期血清孕激素适当上升是卵泡发育所必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异位妊娠(EP)发生的风险.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1307年6月接受IVF-ET的50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VF-ET后EP发生率为7.07%,移植困难的胚胎移植(ET)女性EP的发生明显高于无移植困难妇女.超声引导与否及移植管放置位置(1.1~2.0)cm对EP的发生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避免困难移植可有效减少E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促排卵周期前口服避孕药(OCP)预处理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意义。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本所行IVF或ICSI助孕92例患者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动剂(GnRH-a)长方案降调节前是否使用OCP药物分为OCP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进行分析,比较口服避孕药对患者促排卵的效果以及对助孕结果的影响。结果 OCP预处理明显减少卵巢功能性囊肿形成和减少周期取消率(P〈0.05),而两组Gn时间、用量、获卵数、受精率、妊娠率比较无显著性。结论在IVF-ET中使用OCP预处理能减少功能性囊肿的形成,减少周期取消率,OCP联合GnRH-a能获得较好的促排卵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氯米芬(clomiphene citrate,CC)/促性腺激素(Gn)方案中,对卵巢储备低下患者在促排卵早期添加来曲唑(Letrozole,LE)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1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采用CC/Gn方案行IVF-ET卵巢储备低下患者273例,共323个治疗周期,依据促排卵早期是否使用LE的情况分为LE组、非LE组.结果 LE组与非LE组相比较,在启动日激素、卵泡数、获卵数、正常受精数/率、可用胚胎数/率、优胚数/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非LE组HCG日雌二醇(E2)、黄体酮(P),Gn天数、Gn总量高于L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LE组与非LE组相比较总妊娠率、分娩或继续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LE组生化妊娠率高于非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C/Gn方案中,卵巢储备低下患者中促排卵早期添加LE能够减少Gn使用量及使用时间,提高Gn使用效率,生化妊娠率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后再次行辅助技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IVF-ET失败后准备再次治疗的患者167例,根据有否行官腔镜检查分为观察组97例,对照组70例。再根据宫腔镜检查结果分为宫腔异常组和官腔正常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异常组与正常组再次IVF—ET的临床妊娠率。分析不同官腔疾患经纠正治疗后再次IVF—ET的效果。结果宫腔异常率44.3%(43/97),主要是微小病变,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内膜炎、子宫黏膜下小肌瘤、宫腔轻度粘连、子宫内膜单纯增生过长及息肉样增生。再次IVF—ET临床妊娠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5.1%、22.9%;宫腔异常组与官腔正常组分别为48.1%、2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宫腔镜处理治疗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小肌瘤、子宫内膜息肉样增生、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的临床妊娠率高于宫腔粘连及子宫内膜炎,分别为75.0%、103.0%、66.7%、50.0%、11.1%、33.3%。结论宫腔镜能准确诊断处理宫内微小病变,提高再次IVF-ET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注射绒毛膜促性腺素(HCG)前后雌二醇(E2)变化对IVF-ET结局预测价值。方法:放射免疫法检测193例行IVF-ET助孕患者注射HCG前后外周血E2水平,根据注射HCG后E2变化分为增高组(GroupⅠ)和降低组(GroupⅡ),降低组又根据E2降低百分比分为A、B、C、D4组,比较各组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GroupⅠ和GroupⅡ两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8.9%VS22.1%和45.0%VS38.2%(P〉0.05)。A、B、C、D各组的种植率分别为29.7%、22.4%、18.7%、19.4%(P〉0.05)。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5.5%、39.0%、32.8%、42.9%,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CG注射后E2水平变化不能预测IVF-ET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失败患者行宫腔镜检查的临床意义及合适的检查时机。方法选取2009~2012年在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助孕治疗失败后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为A组,共108例;选取同期无胚胎移植史在我院行宫腔镜检查的不孕症患者为对照B组,共84例,比较两组宫腔镜检查的结果。结果 A组中,影响胚胎种植的宫腔内膜异常病变的总发现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中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宫腔粘连及子宫内膜不规则增生的发现率高于B组(P〈0.05)。两组在子宫纵隔和子宫粘膜下肌瘤的发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反复失败患者可行宫腔镜检查发现可能影响胚胎种植的宫腔内病变的因素,有利于提高再次行IVF助孕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李黎 《贵州医药》2012,36(7):597-601
目的 评估口服避孕药预处理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的利弊,为生殖中心临床合理应用口服避孕药(Oral contraceptive,OCP)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41例行IVF/ICSI的患者,按促排卵周期前是否使用过OCP药物分为OCP治疗组182例和对照组159例,对入选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口服避孕药对患者促排卵的效果以及对助孕结局的利弊影响.结果 OCP预处理明显减少卵巢功能性囊肿形成(P<0.0001).OCP处理组比对照组Gn天数平均增加0.34d(P=0.042),但剂量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且两组获卵数、成熟卵数、总受精数、正常受精数、卵裂数、卵巢过度刺激发生率、流产率、临床妊娠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CP预处理能较好地控制促排卵的时间,有利于医务人员安排不孕患者进周期的时间,同时也减轻了患者往返医院监测排卵的不便,又能有效减少卵巢功能性囊肿形成,但对助孕结局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刘羽  陈磊  姚丽 《安徽医药》2015,36(9):1086-1089
目的 探讨试管婴儿双胎与自然妊娠双胎的妊娠、分娩的风险及新生儿结局。方法 比较分析61例试管婴儿双胎与77例自然妊娠双胎母亲的一般情况、妊娠并发症、剖宫产情况及围产儿结局。结果 试管婴儿组产妇平均年龄为(30.72±4.10)岁,与自然受孕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婴儿组高龄初产产妇比例高于自然受孕组,试管婴儿组的产次显著低于自然受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检完成率、孕次及瘢痕子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婴儿组单绒毛膜性双胎发生率显著低于自然受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产科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婴儿组孕妇的剖宫产率高于自然受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输血率及子宫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管婴儿组婴儿平均孕龄、活胎比例、低体质量儿与极低体质量比例、新生儿窒息率及胎儿性别方面与自然受孕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自然妊娠双胎相比,试管婴儿双胎妊娠并不增加孕妇的孕期及分娩的风险,且新生儿的出生结局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和拮抗剂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21年7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治疗的273个周期,根据所用促排卵方案的不同,分为拮抗剂组(138个周期)和黄体期促排卵组(135个周期),比较两组促排卵结局、实验室相关指标及临床妊娠结局。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结果 两组的年龄、体质指数(BMI)、抗缪勒氏管激素(AMH)、基础窦卵泡计数(AFC)、不孕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基础黄体生成素(LH)、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21、1.018、1.902、1.846、-0.775、-0.064、1.552、1.149、0.896,均P>0.05);与拮抗剂组相比,黄体期促排卵组扳机日LH[(3.74±3.20)IU/L比(6.44±6.18)IU/L]、扳机日雌二醇(E2)[(2 561.03±2 120.72)pmol/L比(3 842.46±3 563.95)pmol/L)]、获卵数更低[(3.20±1.95)枚比(4.21±2.66)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06、3.432、3.345,均P<0.05),而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更高(χ2=4.023、8.874,均P<0.05)。结论 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中也可获得较理想的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程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28(21):2985-2989
目的 探讨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男方年龄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出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之后首次接受冻融胚胎移植(FET)的484对夫妇。女方年龄<35岁,按男方年龄分为A组(<35岁,389例)和B组(≥35岁,9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妊娠结局。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男女年龄对妊娠率和活产率的影响。结果 B组男方年龄[(37.05±3.30)岁比(30.07±2.67)岁]、女方年龄[(31.74±2.01)岁比(29.04±2.84)岁]、促性腺激素(Gn)总量[(2 126.97±780.37)U比(1 857.31±598.67)U]、基础雌二醇水平[(56.04±29.47)pg/ml比(47.88±19.23)pg/ml]、转化日内膜厚度[(10.23±1.66)mm比(9.80±1.73)mm]均高于A组(均P<0.05)。B组HCG日E2水平[(3 683.14±1 791.67)pg/ml比(4 088.25±1 681.98)pg/ml]低于A组(P<0.05)。其他观察指标和妊娠结局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首次FET周期中,女方<35岁时,男方年龄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果相关性。方法 分析IVF-ET101个起始周期、86个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按女性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存在与否分为两组(阳性组、阴性组),比较两组间年龄、周期取消率、平均Gn用量、平均卵泡数、回收卵子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平均移植胚胎数及临床妊娠率的差别。结果 阳性组与阴性组;分别平均年龄为(32.81±4.01)岁与(31.44±3.99)岁;周期取消率14.29%与15.38%;平均Gn用量(30.87±5.40)支与(29.73±6.18)支;平均卵泡数(11.02±5.48)个与(12.36±5.91)个;取卵率75.44%与78.30%;受精率71.58与74.05%;卵裂率96.97%与95.57%;优质胚胎率41.88%与40.63%及平均移植胚胎数(3.69±1.29)个与(4.03±1.40)个。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组与阴性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1.43%与45.45%,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可能干扰了IVF-ET中的胚胎着床或胚胎发育,体内自身抗体的存在是IVF-ET的失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分阶段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病人系统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实施分阶段健康教育,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病人教育前后对健康教育内容知晓情况。结果:分阶段健康教育前后病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分阶段健康教育能帮助病人掌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