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市非伤寒沙门菌的流行基线,早期识别暴发疫情,分析流行因素,掌握我市在腹泻病人中分离的非伤寒沙门菌株的血清型别、分布、耐药性变化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08—2009年惠州市监测医院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非伤寒沙门氏菌检测,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型、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两年共监测腹泻患者430例,检出沙门氏菌19例,阳性率为4.42%。19株沙门氏菌分布于5个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及肠炎沙门氏菌为主,分别占47.37%和26.32%。大多数沙门菌对常用的头孢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结论沙门氏菌是重要的肠道病原菌,病菌经口进人体内而致病,应加强相应的食品卫生监督与健康教育,宣传个人卫生防护知识,切实预防沙门氏菌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3至2015年广州地区腹泻患儿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情况.方法 对2013至2015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门诊及住院的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培养和血清学分型,采用VITEK-2 Compact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296株非伤寒沙门菌可分为33种血清型,其中鼠伤寒沙门菌171株(占57.43%),斯坦利沙门菌29株(占9.80%),肠炎沙门菌18株(占6.08%).患儿男女性别比约为1.51∶1(178/118),<1岁的患儿占84.45%,每年的7~ 10月为发病高峰.296株沙门菌除了对碳青霉烯类、左氧氟沙星和三代头孢耐药率较低外,对一、二代头孢、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较为严重.鼠伤寒沙门菌对三代头孢的耐药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 广州地区儿童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性腹泻以<1岁的婴幼儿居多,夏秋季节高发.鼠伤寒沙门菌是本地区最主要的菌型,也是耐药最严重的血清型.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沙门菌所致感染性腹泻及食物中毒的主要血清型及耐药性情况,掌握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3年11月我市某腹泻病监测点感染性腹泻病例分离出的106株沙门菌进行血清学鉴定,并对其对不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及耐药性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106株沙门菌鉴定出10种不同的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菌株最多;12种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低为4.72%,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61.32%。结论提高对医院感染的监测,及时掌握细菌耐药的最新动态,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010至2013年北京市西城区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流行病学和腹泻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地区2010至2013年腹泻监测系统采集的1538例腹泻病例样本分离出的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分型,并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538例腹泻病例样本分离出86株沙门菌株,共分为5种血清群、34种沙门菌型。其中优势血清群为 B 群(33.72%),山夫登堡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两种血清型检出率最高,分别占18.61%、8.14%。药敏试验显示耐药菌株除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完全敏感外,对其余19种抗生素均产生一定耐药性,其中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水平最高(23.26%、22.09%)。26株菌为耐药菌株中,53.85%(14株)的耐药菌株同时对3种以上(含3种)抗生素耐药,38.46%(10株)的耐药菌株同时对4种以上(含4种)抗生素耐药,具有多重耐药性的血清型集中在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印第安纳沙门氏菌及奥雷宁堡沙门氏菌。结论本地区腹泻患者检出沙门菌属以山夫登堡沙门氏菌最高,肠炎沙门菌次之;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性最高,同时各血清型沙门菌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及严重的多重耐药;应进一步加强对腹泻患者沙门菌感染的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5.
沙门菌属按抗原结构分析,有2000多个血清型,我国常见的沙门菌血清型约有100种[1],其中以猪霍乱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较为多见.2010年7月4~6日,驻内蒙古某部有10人先后出现腹痛、腹泻、发热、呕吐等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确定这是一起由曼哈顿沙门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其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沙门菌属按抗原结构分析,有2000多个血清型,我国常见的沙门菌血清型约有100种[1],其中以猪霍乱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较为多见.2010年7月4~6日,驻内蒙古某部有10人先后出现腹痛、腹泻、发热、呕吐等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确定这是一起由曼哈顿沙门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其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林兰  丁宏  崔生辉  张庆生 《中国药事》2011,25(8):836-840,847
目的对我国武汉地区0~3岁临床婴幼儿腹泻沙门菌进行了分离、鉴定、耐药性和分子分型分析。方法超广谱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临床上用于治疗侵袭性沙门菌感染的重要抗生素,对这些抗生素的耐药性传播已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本研究从3746例儿科临床门诊病人粪便样本中共检出221(5.9%)株沙门菌,分别属于29个血清型,抗生素的耐药谱在不同血清型间存在明显差异。环丙沙星耐药株多为鼠伤寒沙门菌,且均对4种以上非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22株环丙沙星耐药鼠伤寒沙门菌中19株位于同一个脉冲场群中。在18株沙门菌中检出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aac-(6’)-Ib-cr,其中4株菌中还携带qnr基因。在7株菌中检出质粒介导的超广谱-内酰胺酶类CTX-M-14编码基因,其中2株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下降。结果与结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适于在当地用于侵袭性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治疗,同时应对头孢曲松耐药-氟喹诺酮敏感性下降的菌株进行积极的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奥雷丁堡血清型沙门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与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9年佛山地区住院患者沙门菌感染的临床分离株,对血清型,耐药性及感染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9年佛山地区共检出奥雷丁堡血清型沙门菌感染者46例,主要在7~12月秋冬季节检出。感染人群集中在≤1岁幼儿,感染症状以发热腹泻为主。针对奥雷丁堡血清型沙门菌的感染,儿童腹泻推荐第四代头孢吡肟(敏感率91.1%)。除大便标本外,其他标本类型分离出的菌株表现为敏感菌株,推荐第三代头孢头孢他啶(敏感率100%)或头孢曲松(敏感率100%)。结论奥雷丁堡血清型沙门菌主要从儿童大便标本中分离出,整体上大便分离株对所检测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其他标本类型分离株。对于临床分离奥雷丁堡血清型沙门菌,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和患者实际情况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并加强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9.
谭丽丽 《中国医药科学》2014,(10):120-121,197
目的了解近年本地区儿童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微生物室2008~2012年从儿科分离到的临床确诊为沙门菌感染的沙门菌株及临床资料。结果44株沙门菌主要分离自〈1岁婴幼儿(占59.09%)。共分8种血清型,鼠伤寒沙门菌为主要血清型(占65.91%)。鼠伤寒沙门菌对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敏感率分别为100.00%、100.00%、96.56%、96.56%;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环丙沙星敏感率分别24.14%、41.38%、41.38%、55.17%。结论本地区儿童沙门菌感染以婴幼儿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为主。鼠伤寒沙门菌对亚胺培南、三代头孢菌素敏感率高,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环丙沙星敏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沙门菌在本地区流行的主要血清型和耐药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沙门菌84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和耐药分析。结果84株沙门菌中,甲型副伤寒沙门菌45株,占53.6%;乙型副伤寒沙门菌4株,占4.7%;丙型副伤寒沙门菌4株,占4.7%;伤寒沙门菌14株,占16.7%;非伤寒沙门菌17株,占20.3%。沙门菌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达、亚胺培南无耐药株。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三代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本地区沙门菌感染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沙门菌对抗生素耐药性有不同程度增加,临床应依药敏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中山市西北部区域沙门菌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耐药特点及其相关肠毒素基因型。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从4019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出沙门菌108株,进行血清分型及药物敏感试验,同时采用PCR方法检测其肠毒素基因(spvA、spvB、rck)。结果 108株沙门菌可分为17个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和斯坦利沙门菌为主,分别占42.6%(46/108)和15.7%(17/108),2015年分别检出伤寒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各一株;108株沙门菌对氨苄西林(61.11%)和氨苄西林/舒巴坦(49.07%)耐药率最高,未发现对亚胺培南及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耐药菌株;在108株沙门菌中,所有菌株均含有spvA基因,34株为spvB阳性,28株为rck阳性,spvB基因阳性患者其高热、便血的比率显著高于spvB阴性患者(χ2=4.185, P<0.05; χ2=6.13, P<0.05);rck基因阳性患者其高热、便血的比率显著高于rck阴性患者(χ2=5.274, P<0.05, χ2=8.887,P<0.05)。结论 本地区沙门菌感染患者以鼠伤寒沙门菌和斯坦利沙门菌为主,高发季节集中在夏秋两季,沙门菌株耐药率较高。沙门菌感染患者高热及便血的发生率与spvB基因、rck基因的检出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Results of antimicrobial sensitivity tests for strains of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types Typhi and Paratyphi A isolated from patients in ten European countries between 1999 and 2001 have been transferred electronically to the Enter-net surveillance hub. For Typhi between 22 and 29% of isolates were multiresistant (to four drugs or more) with decreased susceptibility to ciprofloxacin (MIC 0.25-1.0 mg/l) increasing from 20% in 1999 to 26% in 2001. Nineteen of 169 (11%) strains with decreased ciprofloxacin susceptibility were sensitive to nalidixic acid. For Paratyphi A multiple resistance increased from 9% in 1999 to 25% in 2001 and decreased ciprofloxacin susceptibility from 6 to 17%. Clinicians should be aware of the possibility of treatment failures when fluoroquinolones are used as the first-line drug for infections with Typhi and Paratyphi A, particularly for patients recently returning from areas where drug-resistant strains are endemic.  相似文献   

13.
宁夏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氏森菌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宁夏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感染性腹泻及其合并症的流行状况、宿主分布情况、流行菌株的型别和毒力特征.方法:采集动物和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以及鼠疫自然疫源地野生鼠盲肠内容物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增菌培养,并对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样本分离出56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猪的带菌率最高,总的阳性率9.4%,其余样本未分离到菌株.所分离菌株的血清型主要以O:3、O:5、O:8、O:9为主,其中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血清型以O:3为主,O:9次之,O:5、O:8为不致病或弱致病性菌株.对临床分离的56株菌进行ail、YstA、virF、YadA和YstB 5种毒力基因检测,其中0:3、0:9血清型菌株前4种毒力基因均为阳性.结论:本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流行以0:3血清型为主,猪为主要宿主.其中O:3、O:9血清型携带4种毒力基因,为致病菌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非伤寒沙门菌布伦登卢普血清型(布伦登卢普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 携带的毒力基因特征。方法 收集 2012—2014 年每年 4—10 月天津市两家教学医院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的临 床资料, 将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分离培养、 生化及 PCR 鉴定、 血清学分型, 对得到的布伦登卢普沙门菌 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 PCR 扩增沙门菌毒力岛 (SPI) 1~5 的代表性基因和 SPI 的调节基因。结果 3 年共检测到 非重复非伤寒沙门菌 153 株, 其中 8 株 (5.23%) 为布伦登卢普沙门菌。8 株 invA-PCR 鉴定均呈阳性, 对萘啶酸耐药 率 100%, 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中介耐药率 100%, 对其余检测的抗菌药物敏感; 8 株均检测到了 SPI 1~5 代表性 基因和 SPI 调节基因 (sitC、 hilA、 sseL、 sifA、 mgtC、 siiE、 sopB 和 phoP)。结论 天津地区布伦登卢普沙门菌临床株对氟 喹诺酮耐药并携带 SPI 1~5 毒力基因与调节基因, 对公众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应持续开展相关监测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青岛市2013年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的分布、流行病学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为临床预防以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初步诊断为感染性腹泻患儿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血清分型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检测A群轮状病毒抗原。结果526份粪便培养共检出病原菌6种80株,检出率为15.2%(80/526)。检出沙门菌38株(47.5%),志贺菌8株(10.0%),致泻性大肠杆菌8株(10.0%),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5.0%),铜绿假单胞菌19株(23.7%),白假丝酵母菌3株(3.75%)。8株志贺菌7株为福氏志贺菌,1株鲍氏志贺菌。沙门菌和志贺菌的耐药率分别为氨苄西林(68.7%、76.9%)、复方新诺明(21.1%、38.5%)、环丙沙星(15.8%、15.4%)、头孢曲松(6.25%、15.3%)。526份标本中A群轮状病毒阳性107份。结论2013年青岛市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以沙门菌为主,易感人群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1岁以下婴儿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和白假丝酵母菌引起的腹泻主要是由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所导致;A群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应规范临床用药,加强细菌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6.
Stool speciment from 236 children admitted to Harare Hospital with acute diarrhea were examined for bacterial, viral and parasitic pathogens.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specimens from 192 control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same hospital for other reasons. C. jejuni (13,6% diarrhea, 2,1% controls) and E. coli (10,3% diarrhea, 2,6% controls) were the most common pathogens isolated, and were isolated only from children under 2 years of age. Other bacterial pathogens were isolated from older children as well as infants, while parasites were isolated mainly from children 2 years of age. Virus particles were detect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in only 2 patients, both with diarrhea. Of the E. coli strains isolated from children with diarrhea, the majority belonged to 5 serotypes and these serotypes were uncommon in controls. The significance of C. jejuni as a major cause of summer diarrhea in infants in Zimbabwe is demonstrated, but further studies are recommended to investigate microbial pathogens in older children and in winter month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出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采用VITEK-2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阳性标本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07株,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易感人群以中老年患者为主;主要分离自痰标本,占60.4%,其次是尿和全血,分别占13.0%和7.7%;主要来源于重症监护病房和神经内科病房,分别占16.4%和13.5%。在CLSI判定标准规定的针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几种抗菌药物中,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为复方新诺明和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分别为89.4%、72.5%。结论住院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高,治疗难度大,感染的易感人群主要以中老年患者为主,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多重耐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菌株的产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