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肝尾状癌的手术经验.方法:总结12例左右入路联合手术,成功切除肝尾状叶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肝尾状叶癌病人成功切除肿瘤,1例术中发生大出血,术中无1例死亡,术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在对肝脏精细解剖的基础上,左右入路联合行肝尾状叶癌切除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临床影像诊断肝尾状叶病变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30例成人横断面标本和30例成人腹部CT,各选取肝尾状叶所在的4个连续横断面,观测尾状叶与脊柱的对应高度、形态、位置、毗邻关系及有关径值。结果尾状叶在T10~L1脊柱高度均可100%显示;静脉韧带裂和下腔静脉分别居尾状叶的前、后方,可作为各层面识别尾状叶的标志性结构;尾状叶的横断面形态,头侧层面中以钩形多见,尾侧层面以舌形为主,断面标本和CT中尚有7例(23.33%)和5例(16.67%)乳头突与肝分离。断面标本和CT肝尾状叶测值的对比,显示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第1肝门层面肝尾状叶与肝右叶的最大横径之间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张标  李相成 《江苏医药》2006,32(7):692-692
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肝尾状叶病变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近年来行肝尾状叶切除20例,其中4例是因胆道疾病引起,现将初步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尾状叶因其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不仅是肝叶,更被认为是副肝.大量研究表明,肝尾状叶形态体积在某些疾病中发生特征性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  相似文献   

5.
皮勇  谢飞  寇丽 《安徽医药》2014,(9):1686-1689
目的:比较尾状叶肝细胞癌与非尾状叶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治疗效果的差异,为提高肝细胞癌的手术切除治疗效果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该院2008年7月-2013年10月42例尾状叶肝细胞癌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42例非尾状叶肝细胞癌患者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情况、术后复发率及生存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尾状叶肝细胞癌患者有较长的手术时间(平均192.9 min vs 128.7 min)、较长的血管阻断时间(平均32.5 min vs 24.7 min)、较多的术中出血(平均为827.6 mL vs 431.4 mL),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28.6%vs 21.4%)。两组患者均无院内死亡。尾状叶肝细胞癌组中位随访期为42.3个月,复发率为56.7%;非尾状叶肝细胞癌组中位随访期为43.3个月,复发率为41%。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肿瘤复发模式上无显著差异。尾状叶肝细胞癌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8%、51.9%和28.3%,对照组分别为84.2%、71.5%和49.2%(P=0.0001)。尾状叶肝细胞癌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0.9%、33.8%和17.6%,对照组为72.9%、60.3%和41.7%(P=0.0012)。两组患者总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差异显著。结论手术切除治疗尾状叶肝细胞癌与非尾状叶肝细胞癌有着显著不同的疗效,其可能原因与尾状叶肝细胞癌手术切缘不足、术中较多出血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近一年间施行肝尾状叶巨大肿增切除手术4例.其中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和原发性肝癌各2例,施行左或右半肝切除并尾状叶切除2例,尾状叶切除并肝左叶血管瘤剥除1例.左尾状叶巨大肿增切除、并左肝外叶切除、右肝小癌灶无水乙醇注射1例。除1例固癌复发转移于术后2.5个月死亡外,其余3例6~17个月随访健在。本介绍具体操作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9岁,“查体发现肝脏占位5天”入院。平素身体健康,无自觉症状。自诉半年前曾出现双下肢水肿,持续约1月余自行缓解。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7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6/10kPa。心肺及腹部无阳性体征。血常规,肝功能正常。AFP、HbsAg阴性,B超:边界清楚的强回声光团。CT平扫:肝尾叶脂肪瘤,CT值为-102Hu,增强扫描瘤体无强化。术中探查:肿瘤主要位于肝左尾叶,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质软。  相似文献   

8.
肝错构瘤(MHL)为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多发于肝右叶,无明显特征性诊断特点,发生于成年且位于尾状叶则罕见,笔者将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马清国  黄明玉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6):2507-2509
下腔静脉肝后段作为肝脏静脉血注入血液循环的唯一通路,其形态结构和走行特点的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决定着肝静脉血回流状况甚至肝脏功能;同时对下腔静脉前间隙的解剖定位、经下腔静脉肝后段肝内穿刺、下腔静脉肝后段损伤的修复、肝移植及肝段切除等手术操作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因而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1].然而,下腔静脉穿行于肝后缘时,部分管腔甚至全部管腔被肝组织包绕[2],而包绕该段下腔静脉的肝组织主要来自肝右叶和尾状叶,其中尾状叶形态相对独立,由左前向右后形成一腔静脉后突[3],压迫甚至包绕下腔静脉,从而使下腔静脉肝后段在肝脏后缘腔静脉沟内穿行时,其管径、形态及走行方向均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本研究旨在阐明尾状叶旁部形态与下腔静脉形状、走行的关系,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肝尾叶切除的一点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肝尾叶切除术,从解剖、手术入路、手术操作方法,肝门阻断等方面进行讨论。结果 3例病人均治愈出院,生活良好。结论 肝尾叶切除已非肝外科“禁区”,清晰的解剖及充分的显露和仔细规范的操作是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精准肝切除技术治疗右半肝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右半肝肝内胆管结石患者42例,按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重建胆道、肝脏血管及肝脏三维图像,行精准肝脏切除。术后规律随访,评价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远期效果。结果 4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无结石残留病例,患者术后均顺利康复,术中及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术后规律随访3年,结石复发5例(11.9%)。结论采用精准肝切除技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安全,能减少结石残留、降低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比较儿童与成年患者药物性肝损伤( DILI)的临床特征方法以“药物性肝损伤”为检索词,检索2002年2月至201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病案管理中心的全部病历,将患者中≤14岁者纳入儿童组,≥15岁者纳入成年组。收集2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指标为用药情况、临床表现以及DILI的临床和病理分型。结果导致儿童组DILI的主要药物为抗菌药(13例,42%)、中药(9例,29%)和解热镇痛药(6例,19%)。导致成年组DILI的主要药物为中药(79例,69%)、解热镇痛药(12例,11%)和抗菌药(8例,7%)。儿童组26例(84%)、成年组114例(100%)分别在用药3-90 d[平均(18±15)d]和5-90 d[平均(30±20)d]后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和尿液变黄,部分患者出现发热、皮疹及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实验室检查显示,2组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及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儿童组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明显高于高于成年组(P〈0.05)。儿童组31例患者中混合型肝损伤15例(48.4%),肝细胞型和胆汁淤积型各8例(各25.8%);成年组114例患者中肝细胞型肝损伤69例(60.5%),混合型26例(22.8%),胆汁淤积型19例(16.7%)。儿童组混合型肝损伤占比明显高于而肝细胞型肝损伤占比明显低于成年组(均 P 〈0.01)。出现DILI症状后,2组患者均立即停用有关药物,并给予保肝降酶及对症治疗。成年组所有患者与儿童组27例患儿好转出院,儿童组原发疾病恶化2例,因肝功能衰竭自行出院和死亡各1例。结论儿童和成人DILI的主要致病药物不同,前者以抗菌药为主,后者以中药为主。儿童DILI分型以混合型为主,成人则以肝细胞型为主。儿童使用抗菌药、成人使用中药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体积测量对成人型多囊肾的评价价值。方法收集成人型多囊肾患者20例,记录伴随征象,测量CT图像上每位患者两侧肾脏三条最大径线长,利用多田公式(体积)=1/6π×a(长径)×b(宽径)×m(层厚)×c(层数)近似计算出肾脏乘积,并随机测量20例健康成人的肾脏体积作为对照,比较两组之间的体积差异。按照血压及肾功能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组并比较各组体积之间的差异,以及分析肾脏体积与肾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0例成人型多囊肾患者可见复杂的伴随征象,肾脏体积较健康成人明显增大(P=0.000),高血压组及肾功能不全组肾脏体积指标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和肾功能不全组(P<0.01),肾脏体积与肾脏功能指标GFR之间成负相关(P<0.05)。结论 MSCT能够准确诊断成人型多囊肾及其伴随征象,并可靠地进行体积测量评价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颞额叶脑挫裂伤治疗决策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颞额叶脑挫裂伤伴小血肿及基底池变化患者的治疗决策。方法 按意识、脑挫裂伤面积或血肿量、基底池变化三项评分,对274例患者分型、治疗方案与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Ⅰ型88例:立即手术56例,死亡8例;延迟手术24例,死亡9例;非手术治疗8例全部死亡。Ⅱ型139例:立即手术11例;延迟手术72例,死亡11例;非手术治疗56例。Ⅲ型47例非手术治愈。结论 Ⅰ型应立即手术;Ⅱ型59.7%需要手术,应动态CT复查再评分决定,前48h内应每4~8小时复查CT一次;Ⅲ型应非手术治疗。该“三3”评分法可在临床症状恶化之前作为治疗决策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超声科接受检查的脂肪肝患者1199例,超声设备选择GELOGIQ.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重点观察肝脏实质及肝静脉情况。结果 1199例脂肪肝患者中,包括轻度脂肪肝738例,中度脂肪肝293例,重度脂肪肝168例。超声表现为肝脏增大,实质回声增强,肝静脉管径变细,血流频谱呈不同程度改变。结论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脂肪肝特点,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出不同等级肝硬化时各肝叶的体积变化规律为肝硬化患者临床评估、预后及肝胆外科治疗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更具价值的资料。方法选择50例正常成人(正常组)及40例肝硬化患者(研究组)肝脏进行MSCT扫描,分别测量肝脏各个部位的体积,如左外叶、左内叶、尾状叶、右前叶、右后叶,计算整个肝脏的体积。结果正常组50例正常肝脏体积测量:肝脏总体积为(1275.70±329.58)cm3,左外叶为(229.18±73.39)cm3,左内叶为(224.89±54.78)cm3,尾状叶为(37.85±3.19)cm3,右前叶为(507.06±121.39)cm3,右后叶为(276.72±76.83) cm3。研究组40例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测量:肝脏总体积为(867.29±233.64)cm3,左外叶为(206.53±90.36)cm3,左内叶为(134.89±90.78)cm3,尾状叶为(34.45±8.99)cm3,右前叶为(395.06±135.44)cm3,右后叶为(152.16±55.83)cm3。结论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Child-Pugh A、B、C级肝硬化各肝叶大小的变化表现为右叶和左内叶明显缩小,左外叶略有缩小,而尾叶变化不大,全肝体积缩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对结石大小测量的准确性及其影响测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超声测量和CT测量肾、输尿管结石的最大长径,以CT测量值为标准,对两组测值及其差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就皮肤-结石距离、患者体重指数及结石位置与差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泌尿系结石的平均长径超声测值(9.48±3.63)mm,均大于CT测值(8.44±3.90)mm(P〈0.01);其中〈5 mm组差值较5~10 mm组及5~10 mm组差值均大(P〈0.05);而5~10 mm组与〉10 mm组差值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5mm组与〉5 mm组结石超声与CT测值一致率分别为38.9%、93.5%;所有结石测量差值与皮肤-结石距离相关呈正相关性(r=0.904,P〈0.01)。结论超声测量高估了泌尿系结石的长径,〈5 mm的结石者更为明显;超声测量的准确性与结石-皮肤间的距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颞叶血肿患者的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及手术时机。方法对2007年以来21例颞叶血肿手术治疗病例进行分析,以患者的GCS计分、瞳孔变化、CT显示中线移位及基底池变化为指标,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案与预后进行回顾。结果按术后3个月GOS评分,良好16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颢叶血肿因解剖特点具有很高危险性,适度放宽手术指针,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陈国永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636-1637
目的 分析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患者先行保守治疗,其中中转开颅手术9例;直接行急诊开颅手术治疗13例.分析比较两者病死率差异及随访GOS评分情况.结果 保守治疗转手术治疗9例中,死亡4例(44.4%);直接手术治疗13例中,死亡4例(30.8%),两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5,P>0.05).术后半年GOS评分:良好19例(47.5%),中残9例(22.5%),重残及植物生存4例(10.0%).结论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病情复杂,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可适当扩大手术适应范围,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肝海绵状小血管瘤超声与螺旋CT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海绵状小血管瘤在超声及CT的影像学特点,分析其病理与影像学的关系,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US)与螺旋CT三期扫描的32例共38个病灶的资料,记录病灶在各个时相的增强形态特点,结合文献病理改变分析病灶在US与螺旋CT三期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超声发现病灶38例,其中31例(81.6%)病灶呈高回声,5例(13.2%)病灶呈低回声,2例(5.2%)为混合回声。32例CT扫描,单发病灶28例,多发病灶4例,共38个病灶。平扫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动态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随病理不同,全瘤强化快、慢各有明显不同。结论超声可做为肝海绵状血管瘤(CHL)的首选方法,采用螺旋CT在定性方面上加以证实,不同方法之间的联合运用,可提高对肝海绵状小血管瘤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