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胆囊息肉样病变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12月就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78例进行研究,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式进行诊断分析其病灶大小、形态以及超声影像特征。结果胆囊癌、胆囊腺瘤的直径均>10 mm,绝大多数胆囊肌腺瘤、胆固醇性息肉直径<10 mm;以息肉样病变阻力指数(RI)是否<0.60可以较准确的判断其良恶属性。结论在胆囊息肉样病变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式能够清除显示息肉样病变的直径、计算出其RI,为患者早期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手术病理检查。分析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良性胆囊息肉样变诊断的准确率。结果本组60例患者均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32例为胆固醇息肉,12例为炎性息肉,6例为胆囊结石,4例为胆囊腺瘤,4例为胆囊腺肌症,2例为胆囊腺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8.3%(53/60),误诊率为11.7%(7/60)。结论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有较好应用价值,能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孙洁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1):87-8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胆囊息肉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同一组88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B超检查的两组数据与手术切除后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8例患者,其中胆固醇息肉组36例,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33例,B超检查出30例,检出率分别为91.67%、83.33%;胆囊腺瘤组5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47例,B超检查出36例,检出率分别为90.38%、69.2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检查结果的准确率可达90%以上,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胆囊息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胆囊息肉样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80例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病理非肿瘤性息肉病变直径多在7mm以内,胆固醇息肉占44%,炎性息肉占35%。而胆囊腺瘤常为单发,以胆囊底部多见,且大小一般8~13mm。胆囊腺肌增生症或腺肌瘤的胆囊壁可呈弥漫性或局部性改变,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小的圆形液性囊腔具有特征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良恶性的鉴别准确,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与彩色超声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非肿瘤性息肉36例,占90%;肿瘤性息肉4例,占10%,病变直径〉10mm,单发,以肿瘤性息肉为多见。结论彩色超声诊断该病敏感性高,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并且与病理进行对比。结果:经病理证实胆固醇息肉15例,占50%。炎性息肉8例,占27%。胆囊腺瘤5例,占17%。胆囊腺肌增生1例,占3%。早期胆囊癌1例,占3%。超声诊断胆固醇息肉12例,诊断符合率为80%,1例误诊为腺瘤,1例误诊为炎性息肉,1例术前未有明确诊断。炎性息肉8例,诊断符合率为100%,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胆囊腺瘤4例,诊断符合率为80%,胆囊腺肌增生1例,诊断符合率为100%,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早期胆囊癌1例,彩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彩超诊断总符合率为90%。结论: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7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包括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特征。结果胆囊息肉常为多发、有蒂、乳头状高回声结节。胆囊腺肌增生常为基底较宽的低回声结节。胆囊腺瘤常为单发,大多有蒂,中或高回声结节。胆囊癌常为基底较宽、中或低回声结节。恶性病变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信号丰富,阻力指数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良恶性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意义。方法300例主诉为右上腹不适连续患者,121例行胆囊切除术,且均于术前开展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作为金标准,总结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多普勒超声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的符合率,联合检测声像图特征及病灶形态。结果121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病理结果:胆囊结石49例;腺肌症5例;胆囊壁结构紊乱2例;息肉样病变65例,其中胆固醇息肉40例、炎性息肉22例、腺瘤2例、腺癌1例。65例手术确诊为息肉样病变患者,经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多普勒超声诊断为息肉样病变62例,3例误诊为泥沙样结石,诊断符合率为95.38%(62/65)。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联合诊断声像图特征为基底狭窄或基底较宽,呈球形、桑葚状或乳头状,病灶数量不等。其中稍高回声者16例,高回声者43例,等回声者2例,低回声者1例;基底宽者16例,基底窄者7例,呈桑葚状、团状或乳头状者39例。经检查,胆固醇息肉病灶直径为(5.22±1.33)mm;炎性息肉病灶直径为(3.36±1.34)mm;腺瘤病灶直径为(9.06±1.60)mm;腺癌病灶直径为17.3 mm。结论在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中,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胆囊息肉患者通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后诊断其不同的病变类型的实际效果以及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所接受的胆囊息肉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挑选70例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2月1日至2017年2月1日),通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观察不同病变类型的成像特征,从而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后诊断其不同的病变类型的实际效果以及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成像分析后得出,胆固醇息肉和胆囊腺肌瘤的直径<10 mm,胆囊腺瘤和胆囊癌的直径要比10 mm大得多,当检测结果的阻力系数> 0.6的时候,就可以判断为良性还是恶性。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后诊断可以检测胆囊息肉患者的不同病变类型,区分其为良性还是恶性,该项技术在临床上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和探讨彩色超声在诊断胆囊息肉的临床应用和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于我院进行胆囊息肉病变定性诊断的患者32例,比较其手术前超声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结果经手术病理和彩色超声诊断结果,32例胆囊息肉患者中,胆固醇息肉为22例,占68·75%;炎性息肉6例,占18·75%;腺瘤样增生3例,约占9·37%;胆囊腺瘤1例,约占3·13%。结论相比过去的诊断方式,彩色超声的声像图可更清晰显示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位置及数量、大小、形态、基底宽窄和血流情况,和胆囊壁的变化,能初步判断其性质,为临床提供了必要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高校教职工定期体检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超声检查在定期体检中的价值。方法对某农业大学进行健康体检的2870名教职工进行体检,检查部位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双肾,采用常规腹部检查法,对腹腔各脏器进行多切面扫查。结果①脂肪肝、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肾结石、肾囊肿的检出率都比较高。②脂肪肝、肝囊肿、肾囊肿、胆囊息肉样变不同年龄组之间存在差异。③脂肪肝、胆囊息肉样病变和肾结石男女检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①超声检查结合病史对绝大多数病例可做出正确诊断,在健康体检中应列为常规检查项目。②超声检查在体检中能及时发现疾病,早期诊治以提高健康人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的诊断手段、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收治的52例胆囊息肉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息肉呈单发者31例,多发者21例;息肉直径≤10 mm者35例,直径>10 mm者17例;术后胆囊病理组织学检查:胆固醇息肉41例,炎性息肉3例,腺肌增生1例,腺瘤5例,腺癌2例(分别为Nevin Ⅰ期和Ⅱ期);合并胆囊结石7例,均为混合性结石.全组5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B超为临床诊断胆囊息肉的首选方法,也是最佳方法,治疗中应严格手术指征,避免行不必要的或预防性的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良性胆囊息肉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中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意义。方法对1698例健康体检人群中胆囊息肉样病变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超声检查健康体检人群1698例,其中非胆囊息肉组1588例(93.52%),检出胆囊息肉组110例(6.48%),其中单发息肉组86例(5.06%),多发息肉组24例(1.41%),伴有胆囊炎性改变19例(1.12%),合并脂肪肝的35例(2.06%),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附壁结晶10例(0.56%),合并脾大2例(0.12%),合并慢性胰腺炎的3例(0.18%)。结论超声检查在体检中能及时发现胆囊息肉样病变,早期诊治以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42例胆囊息肉的声像图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腺瘤在胆囊底部多见,均为单发,息肉大小在7 mm以上。非肿瘤性息肉常伴有结石,大小在5 mm以内。结论超声检查简便易行,临床依据息肉数目、大小等情况,判断病变性质,指导临床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超声诊断方法。方法:对80例PLG的临床和病理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病人中胆固醇息肉41例,炎性息肉14例,腺肌瘤息肉5例,腺瘤息肉17例,胆囊癌3例。结论:B超诊断胆囊息肉准确可靠,对不同类型的胆囊息肉病理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余浩 《临床医药实践》2005,14(10):742-743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诊断及手术指征。方法:对B超和(或)病理诊断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1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固醇性息肉、腺瘤平均直径分别为(4±1)mm,(6±1)mm,90%的胆固醇性息肉直径<10 mm;肿瘤性息肉倾向于单发,耐超过60%的胆固醇性息肉表现为多发;4例腺瘤伴癌变。结论:B超是诊断PLG的最有效的方法,单发、年龄>50岁,直径>10 mm或合并胆石的PLG应行外科手术治疗。有明显临床症状者,经内科治疗无效,可手术,病变有增大趋势者可采取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7.
王莉 《中国当代医药》2014,(16):110-111,163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胆囊穿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1月收治的45例超声检查并经过手术证实的胆囊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45例患者中,39例患者为胆囊穿孔,3例漏诊,3例误诊,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86.7%,超声图像呈现特征性改变。结论超声诊断胆囊穿孔的准确率较高,方法简单,可以作为胆囊穿孔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临床与病理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及 其对诊断处理的意义。方法 对84例PLG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LG占同期胆囊切除的14%,其中瘤样病变占96.4%,肿瘤占3.6%。多数病变<10mm,仅少数病变>10mm,其中包括腺癌者。结论 ①B超对PLG诊断率较高;②≤5mm的病变,若症状不明显且病人较年轻,可定期B超观察,不急于手术;单发病变>10mm,年龄偏大者,或在随访中病变有增大趋势者,应给予手术治疗;6-10mm的病变,宜适当放宽手术指征,以免漏掉胆囊瘤等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9.
汪智红  朱志杰 《中国基层医药》2012,(17):2600-2601,I000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进行筛查,寻找残余胆囊。结果超声探查发现残余胆囊18例,其中合并结石12例(66.7%)、息肉1例(5.6%);萎缩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术后发生残余胆囊概率较高,占83.0%。结论超声显像对残余胆囊的术前预防、术后诊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应常规复查超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