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脓肿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 ,手术引流患者痛苦大 ,并发症多。我院自 1988年 2月至 1996年 2月对 71例细菌性肝脓肿采用国产塑料套管 PTC穿刺针 ,B超导向经皮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加 0 .5 %甲硝唑溶液冲洗 ,配合应用抗生素和支持疗法 ,疗效满意 ,无并发症及死亡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1例 ,男 4 9例 ,女 2 2例 ;年龄 4~ 78岁 ,平均 4 1岁 ,其中 30岁以下 31例。脓肿位于右肝 4 5例 ,左肝 13例 ,左右肝均有 13例 ;单脓腔 5 4例 ,多脓腔 17例 ,胆源性 17例。脓腔最大 12 .5 cm× 11cm,最小 5 cm× 6 cm。 71例均作脓液培养 ,其中金黄…  相似文献   

2.
3.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种比手术和一般穿刺引流更有效的治疗肝脓肿的方法。方法在B超引导下,对21例肝脓肿进行穿刺置管引流,单腔19例,多腔2例:脓肿位于肝右叶13例,位于肝左叶8例。结果21例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未发现出血、胆瘘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8~13天后拔除引流管,穿刺置管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4.2天: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经济、安全、并发症少的优点,可缩短住院时间,使病人在短期内得以康复。  相似文献   

4.
脾脓肿是脾脏的化脓性感染,临床上较为罕见,常为全身感染性疾病经应行而至脾脏,也可由脾周围器官感染直接波及或淋巴道感染.我院自1990年9月-2000年10月共收治不同原因所致脾脓肿患者22例,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和置管引流10例,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 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22~76岁,平均42岁;腹部手术后合并脾脓肿3例,原发性脾脓肿7例;均有寒战,高热,左上腹疼痛,血白细胞计数2.4-41×109/L;胸部平片左侧膈肌抬高、运动受限、左下肺肺炎、胸腔积液;B超均显示脾脏肿大,内部回声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定位脑内血肿多靶点置管加侧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治疗重症脑溢血的优点。方法 观察 33例CT定位脑内血肿多靶点置管加侧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治疗重症脑溢血病人 ,与本院前期病人作比较。结果 自 2 0 0 2年 1月起我院应用立体定向仪在CT定位脑内多靶点血肿碎吸置管加侧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治疗 33例 ,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 (ADL) (1 2 3)共 2 9例 ,占 89 9% ,死亡 3例 ,占 9 1% ,而2 0 0 1年ADL(1 2 3)占 5 5 6 % ,死亡病例占 2 2 2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CT定位脑内血肿多靶点置管加侧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治疗重症脑溢血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效果。方法自2004年1月~2012年采用B超定位经皮肤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心包内局部注入顺铂行局部化疗,对52例心包积液患者进行诊治。结果所有患者心包置管后心包填塞症状解除;12例心包引流前无病理诊断者,经凝集块切片病理和细胞学确诊;29例临床情况好转后,心包内注入抗癌药行局部化疗,心包积液控制。结论①患者避免接受反复心包穿刺,安全可靠,并发症少;②心包积液沉淀后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和离心后细胞学检查,确诊率提高;③心包内注入顺铂行局部化疗可控制心包积液的复发,副作用较全身化疗减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局部并发症中应用B超的临床价值。方法抽选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98例SAP合并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38例,胰腺假性囊肿27例,感染性坏死15例,胰腺脓肿11例,慢性胰腺炎7例)患者,均行基础治疗+B超引导下PCD治疗,观察本组患者治疗及康复结局。结果本组98例患者均顺利置管引流,引流后临床症状在2~9d内明显缓解,未出现穿刺相关并发症,1例患者因胰液渗出>10 m L/24 h留置引流管8个月,其余患者置管时间均<6个月,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者经抗生素治疗均转阴,住院时间在17~49 d,平均住院时间(30.46±12.48)d。结论 B超引导下行PCD治疗SAP合并局部并发症者操作简单效果理想,临床价值突出,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9.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脾脓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昕  刘炯  王子云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0):1033-1033
目的 探讨脾脓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在B超导向下PTC针穿刺吸脓,按PTCD的方法,将导管置入后接负压引流袋。结果 6例中5例经引流治愈,1例因脓液稠厚改穿刺吸脓治愈。结论 本方法创伤小,副损伤小,保留脾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陈文勇  钟文林 《江西医药》2001,36(4):275-276
重型脑室出血(Ⅲ、Ⅳ脑室铸型积血、Greabs计分在8分以上)病情险恶,传统内科治疗及直接手术治疗病死率80~100%[11.我院自1996年12月至2000年9月对重型脑室出血病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传统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侧脑室体外引流及脑室内注入尿激酶加腰池置管脑脊液引流,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超与x线透视联合导向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B超与x线透视联合导向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同时与单独应用B超或x线透视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进行比较,比较三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导向组30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成功率100%;B超组一次穿刺成功27例,成功率90%;X线组一次穿刺成功3例,成功率10%。结论对梗阻性黄疸患者,应用B超与x线透视联合导向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脑室出血铸型是一种急性重症脑血管病,其病死率及伤残率高,并发症棘手。我们采用侧脑室微创穿刺引流术及腰椎穿刺置管双向脑脊液置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脑室出血铸型11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均为高血压脑出血进入脑室且铸型,男性7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囊肿B超引导置管引流的临床应用。方法 笔者对B超或CT确认的17例肾囊肿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注药及置管引流治疗。结果 18例次均一次成功。7例外伤性囊肿破裂经术中造影确诊的经注药后置管引流的时间5-21天,平均14.0天;随访6-18个月,1例复发。结论 笔者认为,B超引导置管引流治疗肾囊肿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手术操作安全,微创,扩大了肾囊肿择期手术的适应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诚  卓志平  王凡 《贵州医药》2003,27(4):363-364
自发性脑室出血是神经外科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可分为原发性脑室出血和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引发的继发性脑室出血。我们采用颅骨钻孔脑室置管外引流术选择性地治疗24例自发性脑室出血病人收到较好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吴德权  包频  夏国道 《江苏医药》2002,28(11):863-863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形成铸型起病急 ,发展快 ,病情凶险 ,缺少特效治疗方法。我科采用双额钻孔侧脑室穿刺置管血肿排空术治疗该类患者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 ,共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形成铸型患者 13例 ,男性 6例 ,女性 7例 ,平均年龄 5 7岁。发病至手术时间最长 2 4小时 ,最短 2小时。二、临床表现 :13例患者均突然发病 ,头痛剧烈 ,伴有呕吐。一侧肢体偏瘫 12例 ,失语 7例。双侧瞳孔等大 12例 ,不等大 1例。意识障碍按GCS评分 9~ 12分 5例 ,4~ 8分 8例。三、CT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赛丁格术不同穿刺方法对PICC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行B超下赛丁格穿刺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隐藏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赛丁格穿刺方法,观察组45例采用改良的赛丁格穿刺方法,将套管针以与皮肤呈45&#176;缓慢刺向靶血管,在B超显示血管横切面被压迫变形时微松开穿刺针,观察显示屏上血管恢复后调整针尖位置再缓慢旋转刺入靶血管,撤出针芯,送入导丝。记录对比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点出血情况、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86.67%,对照组为68.8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穿刺手法有利于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治疗高龄危重急性胆囊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B超引导下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治疗高龄危重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作用。方法76例高龄危重急性胆囊炎患者接受了局部麻醉下经皮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穿刺针及导管采用由丹麦公司生产的Angiotech。结果均穿刺置管成功,无1例产生严重并发症,症状及体征均在24~72h内明显改善。结论经皮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是一种微创、简便、疗效可靠的治疗高龄危重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赛丁格术不同穿刺方法对PICC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行B超下赛丁格穿刺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隐藏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赛丁格穿刺方法,观察组45例采用改良的赛丁格穿刺方法,将套管针以与皮肤呈45°缓慢刺向靶血管,在B超显示血管横切面被压迫变形时微松开穿刺针,观察显示屏上血管恢复后调整针尖位置再缓慢旋转刺入靶血管,撤出针芯,送入导丝。记录对比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点出血情况、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86.67%,对照组为68.8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穿刺手法有利于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