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喘息发作的影响因素及临床诊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47例,收集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既往史等资料,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喘息发作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47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合并喘息发作20例(42.6%),无喘息27例(57.4%),两组年龄、病程、肺部哕音、嗜酸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和血清特异性支原体IgM抗体滴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清特异性支原体IgM抗体滴度是合并喘息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阿奇霉素总体有效率93.6%,喘息组与无喘息组两组间完全退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5),而咳嗽完全缓解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支原体IgM抗体滴度与喘息发作有关,对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喘息在规范使用阿奇霉素的基础上辅以雾化治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0例住院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清MP特异性抗体IgM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80例肺炎患者中MP~IgM阳性1 5例,占18.8%,MP感染以14岁~20患者多见,其中男10例,女5例。15例经皮血氧饱和度为82%±5.72。15例MP感染患者临床症状以发热、刺激性干咳嗽、喘息、肺部干湿性罗音及哮鸣音为主要特征,缺乏特异性。全部病例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后痊愈。结论 MP感染是成人肺炎不可忽视的病原,发病年龄有提前的趋势,对临床有刺激性干咳嗽、喘息症状肺炎的患儿要及早作MP-IgM检测,及早诊断并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表现、检查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23例MP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咳嗽和发热是MP肺炎主要临床症状,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占39.4%,且常伴有喘息.采用MP抗体诊断试验盒检测血清MP-IgM抗体可作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指标.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良好.结论 儿童MP肺炎可能有提前趋势,MP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有关.MP-IgM阳性可作为急性期感染的诊断标准.早期规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治疗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肺炎的临床特性。方法:在采用常规的治疗的同时用沐舒坦每次1-2 mg/kg+0.9%生理盐水50 ml静注,2次/d,疗程1周。结果:本组治愈51例,显效8例,总有效率达96.72%。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是小儿CAP不可忽视的病原。婴幼儿感染有上升趋势,对临床有喘息症状CAP要及早作相应特异性检测及早诊断并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总结分析115例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症状与体征、胸部X线表现、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起病急、症状重,以发热、咳嗽、喘息为主要症状,肺部体征多,胸部X线表现以小斑点状阴影为主,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出现晚、滴度低;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有效。结论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程时间长,早期诊断困难,经合理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婴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布,以便早期诊断,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6月确诊为支气管肺炎的187例29d~3个月小婴儿,入院行胸片检查,取下呼吸道分泌物送细菌培养,同时采用胶体金免疫斑点法测定血清病毒特异性IgM,采用凝集法测定血清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M。结果小婴儿肺炎常以鼻塞、吃奶减少、喉头痰响、气促为首发症状;病原检测阳性者172例(92.0%),细菌培养阳性128例(68.5%),前3位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血清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102例(54.5%),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居多。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阳性8例(4.3%),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阳性1例(0.5%)。混合感染68例(36.4%)。未检出病原15例(8.0%)。结论小婴儿肺炎临床表现极不典型,细菌仍是第一位病因,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居首,且耐药菌株增多。其较多发生混合感染,且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60例婴幼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所有病例均有咳嗽,发热46例,14.1%病例有并发症,有48例MP-IgM抗体滴度〉1:80,有42例X线胸片有明显改变。结论: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最好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及X线胸片,另外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对诊断有较大帮助,特别采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总疗程4~6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分析并总结自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本院儿科收治156例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和分析。结果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主要症状有咳嗽、喘息、发热,个别患儿呼吸困难,肺部体征呈现出干湿性啰音,除呼吸系统外易合并多系统损害。检测血清支原体MP-IgM抗体滴度≥1:80。所有患儿应用阿奇霉素治疗2~3周均治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要结合临床表现及X线胸片检查,MP-IgM抗体滴度阳性可确诊患儿,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足疗程可治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急性感染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8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G及IgM,同时进行痰培养,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结果COPD患者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率31.8%,临床表现较其他COPD患者具有发热时间长、咳嗽顽固的特点(P<0.05)。COPD患者痰培养细菌阳性率51.1%。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急性感染的COPD患者疗效良好。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急性感染率高,且混合感染多见。合并肺炎支原体急性感染的COPD患者临床表现具有发热时间长、咳嗽顽固的特点。对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COPD患者,阿奇霉素是本类疾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6例儿童MP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PP多发生于较大年龄儿童,住院患儿中1~3岁患病率亦不低(37.7%)。以咳嗽为主要表现(95.3%),多数伴发热,部分伴喘息。肺炎支原体IgM(MP-IgM)敏感性高。多数CRP可见升高(76.4%)。可合并多系统肺外并发症,心肌损害多见(28.3%)。影像学表现较体征明显。阿奇霉素治疗多可治愈(96.2%),重症患儿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 MPP多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肺部体征不明显。MP-IgM阳性,CRP可见升高,影像学表现多样。阿奇霉素治疗效果好,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郭江  李玲  吴贤丽 《中国药房》2013,(26):2430-2432
目的:了解我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年龄、性别、季节及疾病种类的分布情况,并对肺炎支原体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0月儿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2397例,入院当天采集静脉血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支原体分离培养鉴定,并做药敏试验。结果:2397例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阳性的有688例,总阳性率28.70%,其中≤1岁者有108例(11.33%);>1~3岁者有262例(36.49%);>3~6岁者有208例(44.35%);>6~14岁者有110例(42.80%)。按季节分布,夏季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阳性率高于其他季节。按疾病分布,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阳性上呼吸道感染284例(36.18%),下呼吸道感染404例(25.06%)。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的有486例(20.28%),其中≤1岁者有82例(8.60%);>1~3岁者有201例(27.99%);>3~6岁者有133例(28.36%);>6~14岁者有70例(27.24%)。药物敏感试验,强力霉素敏感458例(94.24%);美满霉素敏感449例(92.39%);交沙霉素敏感95例(19.55%);克拉霉素敏感341例(70.16%);罗红霉素敏感307例(63.17%);阿奇霉素敏感445例(91.56%);氧氟沙星敏感185例(38.07%);左氧氟沙星敏感458例(94.24%);司帕沙星敏感460例(94.65%)。结论:1岁以内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较少,之后随年龄的增长感染率逐渐增加;夏季感染率高可能与气候相关;上呼吸道感染所占比率较高与患儿年龄增大、免疫功能成熟有关。强力霉素、美满霉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对肺炎支原体敏感,交沙霉素、氧氟沙星对肺炎支原体耐药。  相似文献   

12.
杨晋  戴维靖  刘宏伟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4):2150-215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确诊为M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婴幼儿发病增多,占全部病例的50%,除肺部受累外还可有多系统受累,胸片特点为右侧肺部受累多见;支原体肺炎采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其疗效显著。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累及婴幼儿及较大儿童且常引起肺外并发症,对阿奇霉素和红霉素较敏感.重症者配合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缩短病程。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MP—IgM是一种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儿科2009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6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患儿中以学龄期儿童为主;临床表现以咳嗽、发热为主;除肺部体征外,肺外并发症主要有消化系统、皮肤、黏膜、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损害等;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MP-IgM)检查全部阳性;X线检查肺病变以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影像学改变为主;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均有效。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期儿童,临床表现多样,病程长,肺外并发症常见,可累及多个系统,诊断可结合血清MP-IgM检查,治疗方面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95例,均经过MP—IgM抗体检查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所有患儿均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多发生于儿童,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以及咳嗽,肺部体征与胸部x线检查结果明显不一致。肺外并发症可以累及全身的多个系统。经过治疗后,所有患儿均痊愈或好转出院,痊愈88例,占92.63%;好转7例,占7.37%。结论阿奇毒素序贯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及阿奇霉素的疗效。方法:选择哮喘发作患儿46例,肺炎患儿3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MP—IgG、MP—IgM特异性抗体;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MP;对比两组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并将哮喘患儿分为用阿奇霉素治疗组和肺炎对照组,动态观察两组喘息症状减轻及消失时间。结果:哮喘急性发作及肺炎患儿血清MP—IgG、MP—IgM检测:哮喘组用PCR法或IgM法检测MP阳性率高于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P—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治疗哮.喘患儿,其症状减轻和消失时间均比肺炎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P急性感染可能是哮喘发作的病原之一,治疗的关键是控制和消除肺炎支原体感染。阿奇霉素有类激素作用,治疗哮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儿童坏死性肺炎(NP)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以提高儿科临床对NP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 年6月在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7例NP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儿童NP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原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47例患儿均表现出持续发热、咳嗽,部分伴有肺部湿啰音。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11例细菌培养阳性(分别为肺炎链球菌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鲍曼不动杆菌2例、草绿色链球菌2例,其中7例合并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35例细菌培养结果阴性(其中14例单纯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9例单纯肺炎衣原体IgM阳性,6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合并肺炎衣原体IgM抗体阳性,6例病原学检查结果均阴性),1例白假丝酵母菌培养阳性。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儿均可见多发性小空洞,16例合并胸腔积液。所有患儿均给予茁鄄内酰胺类抗生素静脉滴注,并酌情给予头孢吡肟、美罗培南、利奈唑胺、万古霉素、阿奇霉素和(或)红霉素治疗,胸腔穿刺治疗16例,随访3~6个月,所有患儿均预后良好。结论:儿童NP可能与肺炎支原体(MP)或衣原体(CP)感染有关,但不能除外细菌感染,该病热程及病程较长,影像学表现明显,积极采取抗生素治疗可取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7.
吴水莲 《江西医药》2005,40(9):536-538
目的总结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与诊治经验.方法对2001年5月~2004年5月在我科住院肺炎中MP-IgM阳性(诊断为支原体肺炎)358例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资料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本组患儿全部临床治愈.结论肺炎支原体所致呼吸道感染用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情况。方法对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的120例住院患儿进行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以及痰细菌培养。有支气管镜检查指征的患儿行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及肺泡灌洗液定量培养。结果 120例支原体肺炎混合其他病原菌感染66例(55.0%),其中肺炎衣原体35例(29.2%),病毒19例(15.8%),细菌12例(10.0%)。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11例(9.2%)。19例支原体混合病毒感染中,3岁以下患儿17例(89.5%)。35例支原体混合衣原体感染者中,3岁以上占27例(77.1%)。结论半数以上支原体肺炎合并其它病原菌感染;合并肺炎衣原体感染最多,其次为病毒,合并细菌感染较少;年幼儿童以合并病毒感染为主,年长儿以合并肺炎衣原体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了解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状况并分析其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CAP成人患者86例,儿童患者375例。取患者急性期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应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应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痰中军团菌属特异性16SrRNA基因,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儿血清中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型、B型,副流感病毒1、3型等6种病毒抗体。结果86例成人CAP患者,病原体检出率为64.0%,其中17例(19.8%)检出肺炎支原体,16例(18.6%)检出军团菌,2例(2.3%)检出肺炎衣原体,14例(16.3%)分离出肺炎链球菌,4例(4.6%)为肺炎克雷伯菌,2例(2.3%)流感嗜血杆菌,19例(22.1%)患者存在混合感染,混合感染者中10例为肺炎支原体混合其他病原体。375例患儿中,痰培养360例,其中细菌培养阳性者148例(41.1%);在同时进行痰培养和血清学检测的350例患儿中,254例(72.6%)检测到病原体,其中细菌感染138例(39.4%),病毒感染133例(38.0%),肺炎支原体感染77例(22.0%),肺炎衣原体感染8例(2.3%),军团菌感染7例(2.03%),混合感染112例(32.0%)。成人患者,≤25岁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25岁组,无基础疾病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有基础疾病组,冬季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于其他季节;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以1~7岁为主。结论非典型病原体尤其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在CAP中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对28例被确诊为MP感染的儿童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患儿以婴幼儿为主,3岁以内14例,3—6岁9例,6岁以上5例。婴幼儿以发热及肺部表现为主,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疗效显著。结论 婴幼儿MP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不同年龄组临床表现各异,阿奇霉素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