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派罗欣)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35例2008年1月-2009年9月到本科参加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门诊特定项目就诊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抗病毒治疗。剂量为每次180扯g,每周皮下注射1次,共48周。结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流感样症状21例(60.00%)、脱发8例(22.85%)、消瘦5例(14.29%)、焦虑失眠10例(28.57%)、皮疹6例(17.4%),精神忧郁症1例(2.85%)、甲亢病1例(2.85%)、注射后抽搐1例(2.85%)。白细胞减少25例(71.43%)。结论针对这些不良反应,配合医生采取积极护理对策及正确心理疏导,可明显减轻患者不适,增强治疗信心,提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4~2011年自发呈报系统上报的1 606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的不良反应(ADR)报告,对ADR所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ADR年份、类型、结果、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06例报告中,男883例,女723例,30~60岁患者最多(72.6%);发生严重不良反应243例,新的严重ADR 86例;临床表现以血液系统损害为主占59.95%,其次为肝胆系统损害占10.76%。结论:临床在运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丙肝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其ADR,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积极干预和防治,以有效减少和防止ADR发生。  相似文献   

3.
张宇涛 《黑龙江医药》2005,18(4):294-294
干扰素(Interferon,INF)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多功能蛋白质,包括α、β、γ干扰素,其中α-干扰素已被广泛地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且疗效确切。但其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在临床治疗初期会出现流感样反应、外周血象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等。α—INFF对慢性病毒性肝炎为乙肝、丙肝需进行长达6月或更长时间的治疗,已有各种较严重的不良反应的报道,如严重抑郁症合并自杀企图、  相似文献   

4.
5.
张博  黄定梅 《北方药学》2012,9(9):20-21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住院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25例,给予患者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180μg,并采用阶梯式加量法逐渐增加聚乙二醇的用量。结果: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后产生的各项不良反应中体温升高、头痛在0~18岁的发生率高于18岁以上;而乏力、眼胀在0~18岁的发生率低于18岁以上。且随着每周阶梯式增加聚乙二醇干扰素的用量,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逐渐减少。各组数据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虽有不良反应发生,但均在可控制可治疗范围内,故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王静 《黑龙江医药》2014,(1):206-208
我国病毒性肝炎中慢性丙型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我国的丙肝感染者约3800多万人,区别于慢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之后,高达80%的患者转为慢性感染,如不进行及时和正确的抗病毒治疗,相当比例的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产生严重的临床后果。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2α)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功能,目前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良好的病毒学应答可使慢性丙型肝炎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给广大丙型肝炎带来福音。但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复杂而多样,是临床减少使用剂量及停药的主要原因。针对病人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重视并加强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生活护理及健康指导工作,使患者能顺利完成整个疗程结束,以期获得满意的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2岁。入院体检:T 36.5℃,P 76次/min,R19次/min,BP 120/80 mmHg,神志清楚,慢性肝病面容,皮肤及巩膜无明显黄染,未见蜘蛛痣和肝掌,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肝上界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肝区轻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8.
贺红旗 《中国药师》2012,15(7):1013-1014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F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在本院给予PEG-INFα-2a和利巴韦林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程48周,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3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期间,流感样症状发生率71.4%(25/35)、白细胞减少发生率80%(28/35)、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率14.3%(5/35)、神经精神症状发生率20%(7/3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对不良反应及时处理,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宣教,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α2b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修饰干扰素α 2b的稳定性。方法以抗病毒活性为指标 ,考察单修饰干扰素α 2b、多修饰干扰素α 2b和干扰素α 2b的稳定性 (4℃、2 5℃、37℃ )、抗胰蛋白酶水解能力和 37℃人血清稳定性。结果在4℃、2 5℃和 37℃条件下 ,稳定性依次为多修饰干扰素α 2b >单修饰干扰素α 2b >干扰素α 2b。抗胰蛋白酶水解试验表明 :干扰素α 2b在 30min时抗病毒活性迅速降到原来的 7.1% ,单修饰干扰素α 2b剩余 5 0 % ,多修饰干扰素α 2b仍保留 71%。体外稳定性试验表明 ,在 37℃人血清放置 10h ,干扰素α 2b只保留 35 % ,单修饰干扰素α 2b保留 71% ,而多修饰干扰素α 2b仍保留 95 %的抗病毒活性。结论聚乙二醇修饰可以增加干扰素α 2b的稳定性 ,抗胰蛋白酶水解能力和 37℃人血清稳定性。除了抗胰蛋白酶水解能力 ,修饰度的增加能够明显增强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新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外有关文献,进行文献综述.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是目前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与利巴韦林合用可明显提高疗效.该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流感样综合征和血液学毒性反应.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须注意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分子量为30KD的聚乙二醇(PEG)对干扰素α2b进行N端定点修饰获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并建立PEG—IFNα2b的质控方法。方法:采用Wish细胞-VSV病毒系统,以细胞病变抑制法(CPE)测定PEG—IFNα2b的生物学活性,Lowry法测定蛋白含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高效液相凝胶过滤色谱法测定纯度,胰蛋白酶消化法测定肽图,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紫外吸收光谱,地高辛(DIG)标记的核酸探针法测定外源性DNA残留量,ELISA法测定宿主茵菌体蛋白残留量。结果: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的比活性为1.39×10^7IU·mg^-1蛋白,蛋白含量为420μg·ml,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5000道尔顿,纯度超过99.0%,紫外最大吸收峰约在278nm波长处,外源性DNA残留量小于100pg/剂量,宿主菌菌体蛋白残留量为0.01027%。结论:该质控方法可用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的检定。  相似文献   

12.
药物不良反应医院集中监测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药物不良反应医院集中监测是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医院集中监测,可掌握医院用药的基本情况,详细记录监测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过程,探讨药物不衣瓜伯易发因素,确定住院前用与住院的关系;使用流行病学方法还可进行药物利用研究,假设研究、假设产生研究等。本文介绍波斯顿药物监测协作计划及国内上海地区部分医院的集中监测的经验,提出我国进行大规模医院集中监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王艳丽  郑玲  卢霞凤 《海峡药学》2004,16(5):156-158
目的了解α-干扰素的不良反应,为合理使用该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54例患者其中40例应用赛诺金.14例应用安福隆.观察治疗期间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出现流感样症候51例(94.44%),白细胞减少26例(48.15%),血小板减少12例(22.22%),黄疸2例(3.7%),消瘦、脱发、皮疹、腹泻及早搏各1例(1.85%)。结论应用α-干扰素期间,应注意观察其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合理处理,避免该药引起的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4.
微机报警药物有利于医院集中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索适合医院药物不良反应集中监测的方法。方法 :用自制软件从本院用药数据库中提取1999年11月~2000年10月住院期间曾应用过扑尔敏、赛庚啶、新敏乐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药物不良反应的42例 ,涉及到的药物有9类22种 ,其中以抗生素类药物居首位。结论 :利用微机报警药物在医院进行集中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可有效查出有关的药物不良反应信息 ,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漏报、少报。通过设置不同的报警药物 ,可提取有关的病例进行不同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和监测 ,有利于药物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15.
1例36岁女性患者,因患慢性丙型肝炎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80μg皮下注射,1次/周。治疗期间出现流感样症状、白细胞减少,遂将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的剂量减为50μg皮下注射,1次/周。干扰素减量后,上述不良反应有所好转。治疗3个月,患者出现持续性低钾血症,检测肾功能及尿常规均正常。检测甲状腺功能,L0.53ng/ml,T43.35μg/dl,FT30.55pg/ml,FT40.00ng/dl,TSH〉100.0μU/ml。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停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给予甲状腺素及氯化钾治疗.甲状腺功能及血钾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1例35岁男性患者,因慢性丙型肝炎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200万U肌内注射,1次/周。4个月后患者出现幻听、妄想,性格有轻微改变。随后症状逐渐加重,1周后出现被害妄想、思维散漫、情感不协调、易激惹和自知力障碍。遂停用该药,并给予奥氮平对症治疗。治疗1周症状明显好转,治疗2周出院。出院后继续应用奥氮平治疗1周,随后自行停药,随访半年未再出现上述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7.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医院集中监测方法,对我院1997年元朋份至1998年元月份320例住院病人进行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结果发现APPRs98例,总发生率30.6%;所有ADRs涉及31种抗菌药物,引起ADRs较多的有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喹庆酮类、大环内酯类等;ADRs表现以皮肤损害、过敏反应、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肝肾损害、胃肠损害等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18.
治疗丙型肝炎的新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干扰素α-2a(IFN α-2a)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并提高其疗效,开发了一种皮下注射的聚乙二醇化新产品,即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 α-2a)。PEG IFN α-2a每周1次给药与:IFN α-2a每周3次给药相比,治疗伴或不伴肝硬化的慢性丙型肝炎(CHC)病人,其持久的病毒学应答率(SVR)显著提高。与IFN α-2a单用或IFN α-2b与利巴韦林合用相比,PEGIFN α-2a可更好地改善CHC病人的生活质量。CHC病人对PEG IFN α-2a的耐受性与IFN α-2a相似,头疼、疲劳和肌痛是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致多发性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53岁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女性患者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35μg/周,共18次。停药18d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双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为Ⅲ级。胸片显示双肺间质性炎症。实验检查:CK-MB 329U/L,CK 4099U/L。患者经抗病毒和对症治疗以及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CK-MB及CK分别降至13U/L及40U/L。  相似文献   

20.
梁超 《中国实用医药》2012,7(9):186-187
目的 观察长效干扰素与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感染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慢性丙肝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普通干扰素α-2a500万单位,隔日1次,肌内注射.两组均联合利巴韦林片(体重> 85 kg者1200 mg/d,65 ~85 kg者1000 mg/d,<65kg者800mg/d),疗程48周.观察两组的病毒学应答,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无应答及复发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优于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