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血压病可引起轻至中度的肾小动脉硬化,出现尿微量白蛋白的早期肾损害表现,最终导致肾衰竭[1]。近年来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是以尿微量白蛋白为特征的近曲小管的功能异常[2]本文对1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与血压昼夜节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杰宾  王捷  李群  李继红 《现代医学》2004,32(3):176-17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与血压昼夜节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5 1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勺型高血压 2 9例、非勺型高血压 2 2例 )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同时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 /尿肌酐比值。结果 非勺型高血压组与勺型高血压组相比 ,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率显著增高 (P =0 .0 0 1)。结论 血压昼夜波动节律消失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较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者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蛋白尿的关系,及辛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对85例高血压患者、74例健康体检者进行24h的动态血压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85例高血压患者,再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降压药治疗组42例,另一组为在常规降压药治疗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20mg.d-1)组43例,6月后观察脉压与蛋白尿变化,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病人脉压随血压升高而升高,高血压3级脉压显著升高,与高血压1、2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尿微量白蛋白随血压升高而升高,但高血压3级中有统计学变化(P<0.05)。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1),常规降压治疗加辛伐他汀可显著降低脉压及尿微量白蛋白(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蛋白尿呈正相关,辛伐他汀不仅能调节血脂,亦能降低脉压及尿微量白蛋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盐酸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早期肾损害的疗效。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151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盐酸贝那普利口服,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氢氯噻嗪口服,治疗24周,观察血压、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值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4、12、24周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12、24周时的血压水平2组间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4周尿微量白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12、24周尿微量白蛋白呈进一步降低趋势,与治疗4周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此变化。2组治疗4、12、24周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发早期肾功能损害,能有效降低血压和尿微量白蛋白,保护肾脏功能,是高血压并发早期肾损害患者理想的降压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诊断中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价值与优势。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54例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时期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组间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分级(Ⅰ-Ⅲ),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逐级升高,彼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检测其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能够对其损伤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血压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肾脏损伤情况及代谢指标的关系,为高血压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岁以上重庆市潼南地区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并检测调查人群的血液和尿液样本,获取血糖、血脂和尿微量白蛋白等资料。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血压组、血压正常高值组、高血压组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20 mg/L)所占比例分别为21.40%(61/285)、27.36%(110/402)和48.06%(149/31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中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者所占比例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而增加(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随着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5),舒张压随着三酰甘油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5)。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微量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年龄、腰围是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肾损害诊断的重要指标。尿微量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年龄、腰围与高血压发生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若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对靶器官造成缓慢而持久的损害,肾脏是重要的靶器官之一[1],诸多研究表明, 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即可出现尿微量白蛋白(Microamountalbumin,MA),研究还发现微量白蛋白尿与肾病发生发展、脑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2],因此尿白蛋白不仅是终末器官损伤的标志物,而且可作为治疗的靶目标 ,对高血压肾损害的预防和早期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氯沙坦钾是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拮抗剂,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氯沙坦钾对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血压控制及减少尿蛋白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尿蛋白测定用试纸法,尿微量白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结果:正常对照组78例,尿微量白蛋白检出2例,阳性率占2.5%.高血压组62例,尿微量白蛋白检出22例.结论:高血压患者在临床肾病出现之前做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肾脏功能能及早进行保护与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在奥林巴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86例高血压患者和96例正常健康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并做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明显高于正常健康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高血压患者在临床肾病出现之前做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能及早对肾脏功能进行保护与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临床作用。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03例高血压和126例健康体检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高血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单项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C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中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效果稍佳。(3)三者联合检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灵敏度为98.91%,特异度为97.92%,诊断符合度为98.76%。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血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C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有较好的相关性。三者联合检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心络胶囊联合依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陈阳  胡蕴刚  朱福 《疑难病杂志》2003,2(5):277-279
目的 观察通心络联合依那普利治疗 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用 2型糖尿病肾病 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 ,治疗组 ( 4 7例 )应用通心络胶囊联合依那普利治疗 ,疗程 4月 ;对照组 ( 4 7例 )仅用依那普利。结果 治疗组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在降血压、改善血糖、调脂等方面的作用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治疗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通心络胶囊联合依那普利有较好的改善及保护肾功能 ,减少尿蛋白作用 ,且对 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均有良好的作用 ,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了解其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医学营养治疗指导,采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控制血压,在血糖、血压达标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通心络胶囊;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Cys-C)等指标。两组均随访12周。结果 治疗后两组Scr 、UAER、CRP和Cys-C均有改善,治疗组起效快且降低UAER、Cys-C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有效改善肾脏的微循环,降低Cys-C、UAER等指标,延缓肾功能损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水平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及其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联性,并影响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的发生与发展。AM干预可遏制肾病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的升高和改善肾功能;抑制和延缓动脉硬化的进展;拮抗胶原沉积于血管壁,阻抑心血管结构的重塑,拮抗高血压动脉硬化;拮抗心血管细胞过氧化反应,保护心血管组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氨氯地平组40例,给予氨氯地平治疗;厄贝沙坦组40例,给予厄贝沙坦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2组的血压、肾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结果:2组病人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组24h尿蛋白排泄率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氨氯地平组,一氧化氮、内皮舒张功能均明显高于氨氯地平组,内皮素水平低于氨氯地平组(P<0.05~P<0.01);2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均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血压,但在改善肾功能、血管内皮功能方面,厄贝沙坦的效果更好,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姜道新  宁波  钟利  李伟 《疑难病杂志》2013,12(4):256-258
目的观察通心络佐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临床疗效和对眩晕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26例PCIV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口服通心络和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疗程均为15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指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血压、肝功能、肾功能情况。在出院的患者中选择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分别给予小剂量通心络、敏使朗预防治疗以及无药物治疗,观察3年内眩晕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在改善椎—基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降低动脉指数和血管阻力指数、频谱图改善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血压、肝肾功能无变化。在随访观察的3年中,眩晕复发率通心络预防治疗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P<0.05,P<0.01)。结论通心络在佐治PCIV和预防眩晕复发方面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老年(72~89岁)原发性高血压组(69例)和非老年〈60岁原发性高血压组(60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血压变异系数,对两组心脑血管合并症、肾功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老年高血压组24 h血压均值、收缩压显著高于非老年高血压组,且心脑肾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也显著升高,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与非老年高血压组比较夜间收缩压变异(systolic blood pressurevariation,SBPV)、夜间BPV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变异性增大与心脑血管合病症和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结论血压变异性与老年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性肾脏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性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 5 2例高血压病患者及2 0例健康对照者均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 ,以各时间段每 30min血压均值的标准差 (s)作为血压变异性的指标 ,同期观察尿 β2 微球蛋白 ( β2 MG)的含量。结果 高血压病组患者血压变异性各项参数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增高 (P <0 .0 5或P <0 .0 1)。 2 4h收缩压变异性、白昼收缩压变异性与尿 β2 MG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0 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正常血压者 ;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性肾脏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高血压患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肾功能轻度下降的关系,为早期预防高血压并发慢性肾脏病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于2020年6—9月在安庆市农村地区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7个乡镇,共纳入1 959例高血压患者,获取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血浆LDL-C水平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DL-C与肾功能轻度下降的关系。结果 1 959例高血压患者年龄为(69.2±7.0)岁,肾功能轻度下降患者1 231例(62.8%)。调整性别等相关因素后,高血压患者LDL-C与肾功能轻度下降呈正相关,LDL-C每增加1 mmol/L,肾功能轻度下降发生的风险增加57%(OR=1.570,95%CI:1.359~1.813)。将LDL-C三等分,与最低三分位数(T1,<2.2 mmol/L)的患者比较,中三分位数(T2,2.2~<2.9 mmol/L)和最高三分位数(T3,≥2.9 mmol/L)的患者肾功能轻度下降的风险分别增加1.028倍(OR=2.028,95%CI:1.578~2.605)和2.721倍(OR=3.721,95%CI:2.814~4.92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心络联合氯沙坦对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氯沙坦组(A组):氯沙坦50mg,每日晨1次口服;氯沙坦联用通心络组(B组):氯沙坦50mg,每日晨1次口服;通心络胶囊3粒,每日3次口服。疗程均为24周。治疗前、后观察血压、血糖及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1)A组和B组均有明显的降压作用(P<0.01),B组降压作用较A组显著(P<0.01);(2)尿蛋白排泄量:Alb(mg/24h)分别由106±10、107±10降至88±9、70±9(P<0.01);24h尿蛋白(g/L)分别由0.250±0.063、0.250±0.083降至0.213±0.043、0.170±0.025(P<0.01);2组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B组较A组更具显著意义(P<0.01)。(3)BUN、Cr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4)2组治疗后血糖水平均降低(P<0.01)。结论氯沙坦联合通心络具有明显降血压、稳定血糖的作用;明显降低尿蛋白的排泄,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观察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及靶器官损伤的变化,探讨AASI与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及动态改变。方法筛选300例初治高血压患者,严格控制血压后,随访1年完成动态血压及靶器官损伤的检查,观察AASI及靶器官损伤的动态变化。结果经过1年降压治疗后,AASI呈逐步下降趋势,与治疗前对比,第6个月出现下降,1年后出现显著下降;治疗前及治疗后AASI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尿微量清蛋白(UMA)、肾血管阻力指数(RRI)、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呈独立正相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呈独立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MT、UMA、RRI、Ccr、LV‐MI与AASI均有显著相关性。治疗1年后,IMT、UMA、RRI、Ccr及LVMI均得到改善(P<0.05)。结论 AASI可以作为评估高血压动脉硬化和预测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