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鸣  肖玉珍  王建华 《肝脏》2012,17(8):615
患者,女,40岁,山西籍人。因"发现肝功能异常半年"而就诊。患者半年前因纳差、乏力、恶心于2011年8月9日在当地医院检查肝功能异常:TBil69.9μmol/L,DBil35.2μmol/L,IBil34.7μmol/L,ALT1551.0U/L,AST1445.0U/L,GGT132.0U/L,TP78.4g/L,Alb44.4g/L,Glo34.0g/L,HBV标志物阴性,给予中草药(具体成分不详)、保肝治疗40d,纳  相似文献   

2.
高明  任章平 《肝脏》2016,(2):123-125
目的分析保肝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对生化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6月收治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保肝、抗病毒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熊去氧胆酸治疗,分析疗效。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5.3%)显著高于对照组(79.1%),P0.05,研究组患儿TNF-ɑ(206.52±46.28)ng/L和IL-6水平(29.16±3.24)ng/L显著低于对照组TNF-ɑ(286.69±34.52)ng/L和IL-6水平(39.64±3.16)ng/L,P0.05,研究组患儿肝功能指标TBil(73.5±20.6)mol/L、DBil(24.8±9.1)mol/L、TBA(77.1±36.8)mol/L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Bil(115.2±34.8)mol/L、DBil(72.4±25.9)mol/L、TBA(106.3±34.8)mol/L,P0.05,两组患儿均随访半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保肝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能够提高疗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短期更昔洛韦间歇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短程、间歇更昔洛韦治疗婴儿CMV肝炎的疗效,观察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前、后肝功能(TBil、直接胆红素、ALT、AST、γ-GT)的变化和治疗过程中更昔洛韦的不良反应.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短程更昔洛韦治疗后,治疗组TBil从(109.1±77.8)μmol/L降至(62.9±68.1)μmol/L(F=15.34,P<0.01),ALT从(160.2±395.3)U/L降至(68.1±56.0)U/L(F=4.73,P<0.05);对照组TBil从(94.9±47.4)μmol/L降至(49.2±31.5)μmol/L(F=14.80,P<0.01),但ALT从(131.6±206.2)U/L降至(55.3±31.2)U/L(F=3.50,P=0.067).治疗组再次入院率为1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仅1例(0.8%)患儿间歇更昔洛韦治疗3次,最长住院日6周.结论 短程、间歇更昔洛韦可能更适用于治疗婴儿CMV肝炎,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可减少住院日.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3岁,因"腹胀、乏力、厌油10 d"于2015年7月10日转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患者入院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乏力、厌油,伴有尿黄,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肝功能示:HBsA g阳性、TBil 240.1μmol/L、DBil 170.9μmol/L、IBil 69.2μmol/L、ALT 1364 U/L、AST 860 U/L,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腺苷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发病48h内肝功能改变,探讨早期肝功能损害对AP病因判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3例AP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按病因分为胆源性、非胆源性及不明原因3组.胆源性组(n=80);非胆源性组(n=44);不明原因组(n=29).早期肝功能检测指标:胆源性组(n=61);非胆源性组(n=33).比较胆源性组和非胆源性组早期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mino transamin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direct bilirubin,DBIL)、谷氨酰转移酶(glutamyl transferase,GG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观察其早期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类型,并计算胆源性组早期肝功能损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胆源性组患者早期肝功能损害较非胆源性组严重,ALT(214.16U/L±146.92U/Lvs30.82U/L±25.59U/L),AST(212.72U/L±210.50U/Lvs28.24U/L±22.16U/L),GGT(438.34U/L±286.69U/Lvs60.48U/L±68.32U/L),AKP(202.81U/L±147.77U/Lvs72.06U/L±36.70U/L),TBIL(56.52μmol/L±46.01μmol/Lvs18.25μmol/L±9.56μmol/L),DBIL(36.81μmol/L±32.50μmol/Lvs5.17μmol/L±4.65μmol/L,均P<0.001);早期肝功能损害临床类型以ALT、AST、GGT、AKP、TBIL及DBIL混合损害为主,占88.6%;其敏感性为95.1%,特异性为90.9%.结论:早期肝功能损害可预测AP病因为胆石(源)性.早期肝功能检测应作为急诊的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更适合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6.
肖玉珍 《肝脏》2010,15(3):238-238
患者,女性,24岁,因黄疸20年、贫血3年于2009年4月1日入住我院。患者于4岁时出现巩膜、皮肤黄染,因饮食、精神状况尚可未引起家长重视。2006年6月22日因乏力、纳差1月曾入住于我院,查肝功能:TBil 30.5μmol/L,DBil 5.3μmol/L,IBil 25.2μmol/L,ALT23.8 U/L,AST 21.4U/L,ALP32.5 U/L,GGT 169.2U/L,CHE 5676U/L,BS 4.28mmol/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肝炎的肝功能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35例婴儿HCMV肝炎(HCMV肝炎组),45例婴儿嗜肝病毒肝炎(嗜肝病毒肝炎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拟胆碱酯酶(PCHE)以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结果]HCMV肝炎组患儿血清ALT为(89.5±53.1)U/L,显著低于嗜肝病毒肝炎组[(154.8±60.7)U/L,P0.05],AST为(105.2±66.0)U/L,显著低于嗜肝病毒肝炎组[(214.5±97.9)U/L,P0.05],GGT为(201.2±61.4)U/L,显著低于嗜肝病毒肝炎组[(362.8±73.7)U/L,P0.05],TBIL为(54.5±11.3)μmol/L,显著低于嗜肝病毒肝炎组[(87.3±20.8)μmol/L,P0.05],IBIL为(29.1±9.4)μmol/L,显著低于嗜肝病毒肝炎组[(46.0±13.7)μmol/L,P0.05],TBA为(60.5±29.9)μmol/L,显著低于嗜肝病毒肝炎组[(93.6±38.5)μmol/L,P0.05],ALB为(28.0±1.8)g/L,显著高于嗜肝病毒肝炎组[(25.1±1.5)g/L,P0.05],PA为(139.2±56.9)mg/L,显著高于嗜肝病毒肝炎组[(95.3±34.5)mg/L,P0.05],PCHE为(5025.0±543.7)U/L,显著高于嗜肝病毒肝炎组[(4162.5±369.4)U/L,P0.05],血浆PT为(17.5±2.1)s,显著低于嗜肝病毒肝炎组[(23.4±2.8)s,P0.05],INR为(1.64±0.28),显著低于嗜肝病毒肝炎组[(1.92±0.33),P0.05]。[结论]与婴儿嗜肝病毒肝炎相比,婴儿HCMV肝炎的肝损伤程度更轻,因此上述指标可以用于婴儿HCMV肝炎与婴儿嗜肝病毒肝炎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张从玉  姜雪强 《肝脏》2023,(11):1387-1389
<正>患者,男性,59岁,主因“纳差、尿黄、乏力5 d”于2023年3月13日就诊。患者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尿黄,不能坚持日常工作,伴厌油、进食后腹胀,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发热、咳嗽,无心悸、头晕,病后患者在家中休息感症状无改善,遂来我院就诊,门诊查肝功能明显异常(TBil123.3μmol/L,DBil 87.1μmol/L,IBil 36.2μmol/L,ALT 653U/L,AST 915 U/L,Alb 28 g/L,GGT 144 U/L),遂收住入院。既往史: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病史10余年。  相似文献   

9.
肖玉珍  邵鸣  王建华 《肝脏》2013,18(1):69
患者,女,42岁,山西籍人。患者于两个月前因肝区不适、尿黄,就诊于当地某医院检查肝生化指标明显异常,TBil132.6μmol/L,DBil101.3μmol/L,IBil31.3μmol/L,ALT18.1U/L,AST17.7U/L,GGT14.9U/L,TP73.4g/L,Alb40.8g/L,在该院给予保肝治疗,后多次复查肝功生化仍明显异常。两个月来患者觉间断性肝区不适、尿黄,故来我院就诊。门诊以"黄疸原因待查?"于2012年6月2日收入我科。患者  相似文献   

10.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89岁,因“渐进性无痛性黄疸10余天”于2020年8月13日收入本院肝胆外科。入院查体:皮肤巩膜中-重度黄染,腹部平坦,右上腹可扪及增大胆囊,内张力较高。实验室检查:ALT 191.8 U/L,AST 335.4 U/L,TBil 209.1μmol/L,DBil105.3μmol/L,IBil 103.8μmol/L,GGT 993.7 U/L,CA19-996.0 U/L,AFP及CA125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上腹部增强CT检查可见肝总管、胆囊管及胆总管交界区偏心性增厚伴近端胆管扩张,考虑肿瘤性病变(图1a)。  相似文献   

11.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2岁,因"间断面黄、目黄7个月"于2018年9月5日入本院。患者入院前7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黄染,伴间断上腹部胀痛,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肝功能:AST 46. 75 U/L,ALT 127. 92 U/L,TBil 77. 12μmol/L,DBil34μmol/L,IBil 43. 12μmol/L; IgG4 15. 2 g/L;腹部超声提示:  相似文献   

12.
滕光菊  张伟  孙颖  赵军  邹正升 《肝脏》2010,15(5):397-399
例1:患者女性,48岁,主诉“间断乏力10个月”于2008年5月16日入院,无明确服用可疑肝损伤药物史。肝功能检测:TBil 114.68μmol/L、DBil 90μmol/L、ALT 1321U/L、AST 650U/L、GGT 138U/L、ALP 180U/L。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女,46岁,主诉:反复乏力纳差2年余。诊疗经过:患者于2012年7月,因乳腺增生,口服中药9 d后,感乏力,纳差,食欲下降,就诊我院化验肝功能提示:TBil 29.3μmol/L,DBil15.0μmol/L,ALT 1280 U/L,AST 462.5 U/L,GGT 115.4 U/L,ALP 167 U/L,IgG 15.36 g/L,IgA 4.01 g/L,IgM 165 g/L,自身免疫肝炎抗体:抗核抗体着丝点型(1:80)阳性,余阴性,诊断为药物性肝炎,并给予保肝降酶治疗,2012年8月肝功能恢复至正常,2012年9月,患者口服保健品后,感乏力,化验肝功  相似文献   

14.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6岁,汉族,已婚,河北省行唐县人,工人。主因发现HBs Ag阳性10余年,肝功能异常1周于2012年2月17日就诊。患者10余年前体检时发现HBs Ag阳性,无乏力、纳差等不适,且肝功能正常,未予治疗。此后定期检查,未发现肝功能损害。1周前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ALT 358 U/L、AST 163 U/L、TBil 26.3μmol/L、DBil 11.9μmol/L、GGT 133.2  相似文献   

15.
我们最近收治的一对同胞兄妹均因肝功能异常入院,行有关检查后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HLD)。现报告如下。 1 病例1 患儿,12岁,因“肝功能异常两天”于2003年2月9日入院。外院检查肝功能Alb 29.2g/L、Glb 32.4g/L、TBil18.80μmol/L、IBil 5.8μmol/L、ALT 52U/L、AST 63U/L、  相似文献   

16.
《肝脏》2017,(2)
正患者,男,60岁,农民,因乏力、食欲差、皮肤及尿黄1月余于2016年2月3日入住我院感染科,入院查体:基本生命体征尚平稳,全身皮肤粘膜及巩膜重度黄染,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02月03日肝功能:ALT130 U/L,AST71 U/L,GGT51 U/L,TBil 306μmol/L,DBil 163μmol/L,Alb34 g/L,  相似文献   

17.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8岁,因"皮肤、巩膜黄染10余天"于2014年10月20日入院。肝胆CT增强影像诊断:胆总管改变,待除外炎性所致,扩张程度略有减轻。磁共振胰胆管造影诊断:(1)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壁略厚,炎症所致不除外;(2)考虑胆囊炎。肝功能:ALT 72 U/L,GGT 979 U/L,ALP 187 U/L,TBil218.8μmol/L,DBil 143.7μmol/L,间接胆红素75.1μmol/L,总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传统中药片仔癀对胆囊炎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只豚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与模型组相同剂量的PBS灌胃),胆囊炎模型组(20只,石胆酸灌胃),片仔癀组(30只,在胆囊炎模型基础上,加用片仔癀灌胃),熊去氧胆酸(UCDA)组(20只,在胆囊炎模型基础上,加用UCDA)。观察各组豚鼠的症状、胆囊病理损伤及其肝功能[ALT、AST、TBil、DBil、IBil和总胆汁酸(TBA)]变化。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片仔癀组豚鼠状态明显较好,毛发较为光亮整齐,精神状态较好,饮食较好,15 d后均未出现死亡。B超和动态血流图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片仔癀组胆囊形态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胆囊矢状径[(14.92±1.36)mm vs(16.51±0.65)mm]、横状径[(21.25±1.61)mm vs(23.93±0.84)mm]和胆囊厚度[(0.75±0.049)mm vs(0.90±0.03)mm]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E染色表明,片仔癀治疗可显著改善胆囊病理损伤。与模型组比较,片仔癀组ALT[(316.50±264.50)U/L vs(684.71±87.73)U/L]、AST[(88.78±16.69)U/L vs(180.2±84.40)U/L]、TBil[(0.18±0.10)μmol/L vs(1.43±0.90)μmol/L]、DBil[(0.06±0.05)μmol/L vs(0.23±0.07)μmol/L]、IBil[(0.12±0.06)μmol/L vs(1.20±0.55)μmol/L]和TBA[(42.40±40.57)μmol/L vs(271.42±148.94)μmol/L]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片仔癀对胆囊炎豚鼠模型的症状、胆囊病理损伤和肝功能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4岁。因"进行性皮肤黄染伴瘙痒1月余"于2014年8月21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起病,出现皮肤黄染及瘙痒,伴腹胀、尿色深黄、夜尿增多。外院查肝功能:TBil 319.1μmol/L,DBil 223.8μmol/L,ALT 29.4 U/L,AST 38 U/L,ALP 84U/L,GGT 74 U/L;尿常规:胆红素(+++)。糖链抗原(CA)19-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27岁。因反复乏力、纳差、尿黄14年于2000年2月16日入院。患者于1986年8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尿黄。在当地医院多次查肝功能除总胆红素升高外,其余指标正常,总胆红素最高达126.5μmol/L。拟诊“肝炎”,予以治疗多次,病情缓解后均自动停止治疗。病前无明确“病毒性肝炎”病史,无肝病家族史。入院时查体皮肤巩膜中度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肝右锁骨中线肋下未及,脾于左肋下3.5cm,质中。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肝功能:Alb 47g/L,G/L 28g/L,TBil 98.2μmol/L,IBil 92.6μmol/L,DBil 5.6μmol/L,ALT27U/L,HBVM示抗-HBs( )外,余全部阴性.抗-HCV,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