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稀释氧合血心脏停搏液连续逆灌注保护心肌的临床应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胸心外科花春兰,张石江,周采璋我院自1993年7月起,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稀释氧合血心脏停博液经冠状窦连续逆灌(简称连续逆灌,下同)保护心肌,为了观察对比这种方...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及中低温不阻断心肌血流室颤性停搏下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对比效果。方法将263例患者分为中低温室颤性停搏组(94例)及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169例),常规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转机后阻断上、下腔静脉并降温,不阻断升主动脉(如手术位于主动脉根部的成人患者,则阻断升主动脉并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不使用心脏停搏液;鼻咽温度分别于浅低温心脏不停跳(32±1)℃、中低温室颤性停搏(26℃~27℃)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浅低温组手术死亡4例,中低温组死亡3例。两组术中转机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强心药物的使用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一例发生空气栓塞。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及中低温室颤性停搏下心内直视手术都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但在中低温下手术更有利于心内的操作,对血液的保护效果更优,可推荐成为一种安全、可行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春  谷天祥  房勤  刘波  毛乃惠  李卓 《山东医药》2011,51(18):42-43
目的 总结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197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或成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中采用恰当的体外循环灌注方法;心肌保护采用4:1冷含血停搏液,应用单纯顺灌、顺灌联合逆灌、顺灌联合桥灌、顺逆灌联合桥灌技术.结果 术中转流平稳,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手术顺利.结论 良好的心肌保护和合理的体外循环灌注是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动脉瘤手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方法体外循环下完成主动脉瘤手术75例。Bentall手术采用升主动脉—右房插管,中低温体外循环;升主及半弓置换手术、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术)+带膜支架植入手术采用右侧锁骨下动脉—右房插管,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心肌保护均采用4∶1含血冷停搏液顺行+逆行方法灌注以及HTK心脏停搏液重力滴入。结果顺利完成手术。体外循环时间115~389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3~243.5 min;深低温停循环46例,停循环时间25~70 min,停循环最低鼻咽温13.2~16.2℃;灌注中尿量100~2 800 ml。超滤1 100~4 000 ml。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8~217 h;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490~1 850 ml。46例深低温停循环患者中除去1例脑血管发育异常,术后发生认知障碍,其余患者脑保护良好,另有1例术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Bentall手术应采用升主动脉—右房插管,中低温体外循环;升主及半弓置换手术、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术)+带膜支架植入手术应采用右侧锁骨下动脉—右房插管、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心肌保护应采用4∶1含血冷停搏液顺行+逆行方法灌注以及HTK心脏停搏液重力滴入。  相似文献   

5.
成人心脏直视手术中心肌保护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年代以低温作心肌保护,低温停搏液出现于70年代,自此,复杂和长时间的心内直视手术得以顺利开展。随着心外科的发展,心肌保护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对近几年的趋势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分析 1780例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疗效 ,并比较二种心脏停搏液灌注心脏停跳和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疗效。方法 :1780例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 ,其中采用冷晶体心脏停搏液灌注心脏停跳下手术 (冷晶体组 ) 6 4 3例 ,冷血心脏停搏液灌注心脏停跳下手术(冷血组 ) 2 31例 ,心脏不停跳手术 (不停跳组 ) 90 6例。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仍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置左心房引流管 ,降温至 (32± 1)℃并维持 ,仅阻断上下腔静脉 ,不阻断主动脉 ,维持灌注压在 6 0mmHg(1mmHg =0 133kPa) ,心脏跳动下进行畸形矫正 ,方法同停跳下手术。结果 :手术早期死亡 73例 (死亡率3 8% ) ,其中冷晶体组手术死亡 4 2例 (死亡率 6 5 % ) ,残余室间隔缺损 6例 (发生率 0 9% ) ;冷血组手术死亡 7例 (死亡率 3 0 % ) ;不停跳组手术死亡 2 4例 (死亡率 2 6 % ) ,其余均痊愈出院 ,随访 6个月~ 10年 ,恢复良好。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有较好疗效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 ,并可简化操作 ,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心脏直视手术中心肌保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术后效果。本文对3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手术治疗时,以不同速度的浅低温心停搏液灌注心肌,检测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作为心肌损伤的评价标准,旨在寻找浅低温连续灌注心停搏液的最佳灌注速度,以达到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浅低温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的心肌保护方法.我们通过检测患者围手术期中心静脉血肌钙蛋白(cTnI)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并观察患者术后的临床恢复情况,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老年人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心肌保护效果及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心内直视手术一般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及心脏停跳液灌注保护心肌,其结果不可避免地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我院2002年4月-2003年4月在不阻断升主动脉低温心室颤动(室颤)下,对42例患者行心内直视手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16只同种健康幼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只,观察组在浅低温CPB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对照组在冷晶体液间断灌注心脏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测定两组不同时点血清中肌钙蛋白-I(cTn-I)、心钠素(AN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MDA、cTn-I和ANP在CPB期间逐渐升高,恢复正常灌注后升高更明显;观察组MDA、cTn-I和ANP虽也有升高,但较对照组低,且恢复正常灌注后无升高趋势.两组SOD活性均降低,但观察组SOD活性高于对照组.结论 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可有效避免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未成熟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10例主动脉手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降主动脉手术4例,升主动脉手术5例,主动脉弓离断(B型)手术1例。根据不同手术分别采用低温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或左心转流。本组死亡3例。本文讨论了左心转流的方法,深低温停循环的安全时限,B型主动脉弓离断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及防止人工血管渗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和中低温停跳技术,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应用。方法:分析56例3岁以下心脏手术患者,将其分为停跳组(组Ⅰ)26例和不停跳组(组Ⅱ)30例。比较2组患者的体外循环(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不停跳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和手术时间均较停跳组短(P<0.01),并且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停跳组短(P<0.05);不停跳组患者术后低心排发生率和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较停跳组低(P<0.05)。结论:表明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可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应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矫治。  相似文献   

13.
浅低温心脏跳动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应用前景.方法应用浅低温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方法,对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15例及室间隔缺损(室缺)41例患者施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结果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未出现心室颤动,术后胸腔引流量少,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空气栓塞等并发症.结论本方法避免了主动脉阻断所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以及心脏局部冰屑及冷停跳液所致的物理性损伤,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法,能较好地保护心肌功能,手术操作简单,能清楚地发现隐匿及多发性室缺,降低残余漏;避免传导系统的损伤;在做好排气措施下,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持续低温灌注体外循环(CPB)不降温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心脏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常温组和低温组各30例,对比研究两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体温、多巴胺使用情况、血尿、心包纵隔总引流量、血细胞水平等检测指标间的差别。结果常温组CPB时间较低温组短(P〈0.05),术后总引流量、使用多巴胺的量和时间以及血尿的发生较低温组低(P〈0.05),手术时间较低温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心脏持续低温自体氧合血灌注体外循环不降温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心肌保护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心脏直视手术59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介绍老年人心脏病外科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的59例老年人心脏直视手术,其中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36例,均为多支病变,5例同时行室壁瘤切除术;单纯瓣膜手术18例;瓣膜置换同时CABG3例,左房粘液瘤摘除术及左心室腔内异物取出术各1例。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3例,Ⅲ级38例,Ⅳ级18例。结果术后住院死亡2例,存活57例,随访3个月至4年,死亡1例,其余56例生活质量提高,心功能改善,Ⅰ级24例,Ⅱ级30例,Ⅲ级2例。结论年龄并非心脏直视手术的禁忌证,经过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大部分患者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不停跳下心房黏液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9年3月原发性心房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全麻浅低温CPB心脏跳动中手术。结果CPB时间19~69(42.2±14.9)min,施行左房黏液瘤摘除37例、右房黏液瘤摘除5例、双房黏液瘤摘除2例,无脑栓、气栓等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均痊愈出院。随访1个月~6a,38例得到有效随访,6例失访,均未见复发。结论心房黏液瘤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手术,采用浅低温CPB心脏跳动中手术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常温及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甲状腺素的影响。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温组及低温组,各40例,分别于术晨、体外循环结束时及术后6、12、24、48h抽取患者动脉血,测定血浆T3、T4和TSH。结果两组术前各项检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温体外循环下甲状腺素T3升高水平低于中低温,恢复时间比中低温明显缩短。结论常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甲状腺素的影响显著轻于低温组,因而术后机体的恢复优于低温方法。  相似文献   

18.
Serum pancreatic secretory trypsin inhibitor (PSTI) i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acute phase reactants which increase after tissue injuries like surgery or major trauma. 25 patients were studi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in serum PSTI during and after heart surgery. 18 patients underwent the operation with the aid of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CPB group, and the other 7 patients, all pediatric cases, were treated under simple deep hypothermia by surface cooling without CPB-simple hypothermia group. Serum amylase, serum C reactive protein (CRP), cardiac index and A-aDO2 after surgery were examined, and the duration of CPB or circulatory arrest were record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level of PSTI after surgery and these parameters were also studied. During surgery, a transient elevation of serum PSTI was noticed in the period of CPB, but no significant change of serum PSTI was seen under simple deep hypothermia and circulatory arrest. On the first post operative day, a slight but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serum PSTI was seen in CPB group, on the other hand no significant increase was seen in simple hypothermia group. Postoperative increase of serum PSTI was correlated to circulatory arrest time in simple hypothermia group, and was inversely correlated to cardiac index determined immediately after the operation in CPB group. No correlation was seen between serum level of PSTI after surgery and serum amylase, CRP, A-aDO2 or duration of CPB. The magnitude of increase of serum PSTI after heart surgery was small, and did not seem to be well correlated to the extent of surgical insul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婴儿法洛四联症体外循环(CPB)管理方法。方法 回顾我院自1997年7月开展婴儿法洛四联症心脏手术至2001年9月共28例的CPB情况,包括血液稀释、灌注方式、心脑肺保护等。结果 CPB时间50~406min,平均(112±6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1~94min,平均(55±16)min。主动脉开放后28例心脏均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100%。26例在多巴胺、肾上腺素支持下撤离CPB,2例经长时间辅助不能脱离CPB。12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CPB。CPB中尿量0~450mL,平均(69±25)mL。7例采用超滤的患儿超出液体120~500mL,平均(247±105)mL。停机及术毕HCT分别为0.27和0.33。术后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综合征(9)、神经系统损伤(5)、呼衰(3)。结论 婴儿TOF手术的CPB管理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认为:应采用适中的血液稀释和胶体液预充、选择与外科手术相配合的灌注方式、注重术中心脑肺保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37例原位心脏移植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37名患者进行了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术前心脏超声检查EF值平均(24.52±4.79)%;采用中度低温、轻中度血液稀释、中高流量体外循环灌注。术中监测血气和电解质,常规使用超滤技术和白蛋白。供心保护采用HTK心肌保护液,经主动脉根部灌注冷HTK心脏停搏液,快速取下心脏,并放置于冷HTK液中低温保存。结果:供心热缺血时间(7.7±1.7)min,冷缺血时间(194.52±121.57)min,体外循环时间(110.87±29.8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47.83±8.91)min,平均动脉压55~85mmHg。37例患者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结论:良好的供心保护,体外循环过程中保持平均动脉压在60~80mmHg及晶胶比在0.45~0.60,血气和电解质的动态监测以及超滤和白蛋白的应用是心脏移植体外循环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