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富集活性组分体外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抑制作用及作用靶点。方法运用表面等离子共振HIV-1多靶点筛选系统对虎杖不同工艺提取物进行筛选,整合酶氨基耦联柱靶向富集提取物中高活性成分,在TZM-bl细胞和PBMC细胞中对富集产物进行抗HIV-1病毒活性评价;采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分析法测定药物对HIV-1整合酶3’加工的抑制作用;运用高通量ELISA法测定虎杖60%乙醇提取物的整合酶靶向富集产物(HZ60-IN)对整合酶链转移的影响;试剂盒检测HZ60-IN对逆转录酶和蛋白酶的影响。结果 HZ60-IN对整合酶有高亲和性。细胞水平病毒感染实验表明,在TZM-bl细胞中,HZ60-IN对HIV-1 NL4.3和1084i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31.94±8.96)、(38.07±11.25)μg/mL;在2株PBMC细胞中,HZ60-IN对HIV-1 NL4.3病毒均显示显著的抑制活性。HZ60-IN对整合酶的3’加工和链转移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3’加工的IC_(50)为(6.54±1.69)μg/mL,对链转移的IC_(50)为(2.56±0.97)μg/mL,其不作用于HIV感染的进入阶段,对逆转录酶抑制活性较弱,对蛋白酶活性没有影响。结论 HZ60-IN有抗HIV-1病毒活性,主要通过影响HIV-1的整合酶活性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蒲葵籽提取物的体外抗HIV-1活性,对有活性粗提物进行初步机制研究。方法采用细胞毒性、合胞体抑制、HIV-1感染细胞保护实验和HIV-1 p24抗原测定等实验对蒲葵籽提取物体外抗HIV-1活性进行筛选和确认;采用重组HIV-1逆转录酶和蛋白酶活性抑制实验,融合阻断实验初步探讨活性粗提物的作用机制。结果蒲葵籽的醋酸乙酯(P3)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HIV-1活性,P3抑制HIV-1诱导C8166细胞形成合胞体的EC50为5.64μg/mL,对C8166细胞的毒性较小,CC50大于200μg/mL,治疗指数(TI)大于35.46;P3抑制HIV-1急性感染中p24抗原表达的EC50为23.04μg/mL,抑制正常C8166细胞与慢性感染细胞H9/HIV-1 B融合的EC50为8.00μg/mL;P3在质量浓度为200μg/mL时,对HIV-1逆转录酶的抑制率为28.86%;P3抑制重组HIV-1蛋白酶活性的EC50为1.77μg/mL。结论蒲葵籽的醋酸乙酯提取物(P3)具有较强的体外抗HIV-1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主要为阻断病毒进入和抑制HIV-1蛋白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云南松松塔提取物(C:醇提水沉后经碱提酸沉法得到的沉淀;D:滤液1倍醇沉得到的沉淀;F:滤液2倍醇沉过滤后再5倍醇沉得到的沉淀;H:醇提水沉后水溶液五倍醇沉得到的沉淀)体外抗HIV-1活性,明确云南松松塔提取物活性组段。方法采用细胞毒性实验、合胞体形成抑制实验、HIV-1感染细胞保护实验筛选云南松松塔提取物体外抗HIV-1活性组段。结果云南松松塔提取物对C8166细胞毒性小,其CC50均大于5000μg·ml-1;云南松松塔提取物C、D、F、H抑制C8166细胞合胞体形成的EC50分别为232.59,56.46,47.44,1687.72μg·ml-1。云南松松塔四个提取物对MT4细胞毒性小,均大于1000μg·ml-1,在1000μg·ml-1时,云南松松塔提取物对HIV-1感染的MT4细胞的保护率分别为(42.39±0.36)%、(15.94±6.15)%、(29.86±3.41)%、(14.98±10.75)%。结论云南松松塔提取物C、D、F均有体外抗HIV-1活性;云南松松塔提取物H无体外抗HIV-1活性;云南松松塔四个提取物对HIV-1感染MT-4细胞保护作用弱。 相似文献
5.
胡桃提取物抗HIV-1病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胡桃提取物抗HIV-1病毒的作用,寻找新型高效的抗HIV病毒中药先导化合物。方法:采用植物化学柱层析等技术对胡桃进行提取分离,通过体外药效学实验,观察胡桃提取物的抗HIV-1病毒作用,并结合作用靶点的研究对胡桃提取物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胡桃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HIV-1作用,筛选出6个抗艾滋病毒作用显著的有效部位,其中2个有效部位的作用靶点分别为gp-41跨膜蛋白和HIV整合酶。结论:胡桃提取物具有很强的体外抗HIV-1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研究樟科药用植物乌药[Lindera aggregata(Sims) Kosterm.]的抗HIV-1整合酶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60%丙酮冷浸提取,通过反复Sephadex LH-20和MCI-gel CHP 20P柱色谱从乌药茎中分离缩合鞣质类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常数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IA法进行抗HIV-1整合酶活性筛选。结果分离得到3个寡聚缩合鞣质类化合物:二倍体procyanidin B-1(LA-1),三倍体cinnamtanin B1(LA-2)和四倍体cinnamtannin B2(LA-3)。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寡聚缩合鞣质具有抗HIV-1整合酶的活性。结论寡聚缩合鞣质是乌药茎抗HIV-1整合酶的主要活性成分,四倍体cinnamtannin B2(3)为种内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穴状昆布Ecklonia cava Kjellman是一种海洋褐藻。曾报道该植物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RNA依赖的DNA聚合酶(RDDP)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作者以生物活性为导向,从穴状昆布中分离出4个均含二苯并[1,4]二氧芑结构的phlorotannins类化合物1~4,研究了它们对HIV-1逆转录酶(RT)和蛋白酶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四个小檗碱类化合物的体外抗HIV-1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小檗碱和巴马汀母核上己基的引入对化合物抗HIV-1活性的影响,并比较结构相似的小檗碱和巴马汀抗HIV-1活性的差异。方法:考察4个化合物对重组HIV-1RT活性、HIV-1复制和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小檗碱和巴马汀有较强的体外抑制HIV-1重组逆转录酶活性,EC50分别是63.1和44.52μg.mL-1;己基巴马汀有一定的抗HIV-1活性,合胞体抑制的EC50是0.08μg.mL-1,治疗指数为11.38;巴马汀对各种细胞系的细胞毒性较其他3种化合物小。结论:己基巴马汀有一定的抗HIV-1活性,己基的引入可能改变了其作用机制,提示构效关系的研究将为寻找高效低毒的天然化合物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Hong-Xi Xu Min Wan Boon-Nee Loh Oi-Lian Kon Peng-Wai Chow Keng-Yeow Sim 《Phytotherapy research : PTR》1996,10(3):207-210
Aqueous extracts of 75 different traditional medicines, current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human diseases in China, Japan and Indonesia, were screened for possible inhibitory activity against HIV-1 protease using fluorogenic assay. Forty extracts exhibited inhibitory activity at a concentration of 250 μg/mL, and 18 of them inhibited HIV-1 protease activity by more than 70%. Among the extracts examined, Belamcanda chinensis, Magnolia fargesii, Paeonia suffruticosa, Phellodendron amurense and Terminalia chebula were also effective at a concentration of 25 μg/mL in the fluorogenic assay.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盐酸阿比朵尔体外抗汉坦病毒效果。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毒抗原评价盐酸阿比朵尔对汉坦病毒感染的作用方式;流式细胞检测法、RT-PCR半定量法对5mg·L-1盐酸阿比朵尔在感染前24h(-24h)、12h(-12h)及感染后0h、2h4个时间点作用后病毒抗原与核酸进行检测。结果感染前给药浓度组及感染后给药浓度组,病毒感染细胞阳性率、荧光强度随浓度增加下降,具有剂量效应,与病毒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mg·L-1盐酸阿比朵尔在-24h,-12h,0h,2h4个时间点作用后,可明显降低病毒感染阳性率,具有时间效应;-24h、-12h作用后,病毒mRNA表达下降,与病毒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阿比朵尔体外具有抗汉坦病毒效应,在病毒进入细胞前及细胞后均有抑制作用,不同时间用药以病毒进入细胞前作用更明显,其抗病毒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藏药甘青青兰4种不同提取物对4种临床常见标准菌株的抑菌活性。方法:通过体外抑菌实验,用琼脂扩散法测定甘青青兰4种提取物有无抑菌活性。结果:甘青青兰(炒制)水提取物、生药材水提取物、生药材乙醇提取物在一定浓度(0.15 g/mL,0.2 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或杀菌作用,甘青青兰(炒制)的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抑菌作用。高浓度甘青青兰(炒制)的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抑菌作用,且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更好。结论:甘青青兰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确切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菌和粪肠杆菌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补肾活血方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体外抗炎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中槲皮素、儿茶素、淫羊藿次苷II、金丝桃苷、淫羊藿苷等5种黄酮类成分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一氧化氮(NO)等炎症介质释放浓度的影响作用,探讨复方治疗骨关节炎的初步机制。方法:采取LC-MS技术进行定性分析,选取补肾活血方水提液中存在的具有潜在治疗骨关节炎活性的槲皮素等5种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儿茶素、淫羊藿次苷Ⅱ、金丝桃苷、淫羊霍苷),采用体外脂多糖(LPS)刺激的RAW 264.74小鼠巨噬细胞为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槲皮素低、高剂量组(20,100 mg·L-1),儿茶素低、高剂量组(20,100 mg·L-1),淫羊藿次苷Ⅱ低、高剂量组(20,100 mg·L-1),金丝桃苷低、高剂量组(20,100 mg·L-1),淫羊藿苷低、高剂量组(20,100 mg·L-1),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细胞释放TNF-α,IL-6及NO的抑制作用。结果:结合LC-MS分析,确定补肾活血方水提液中确实存在槲皮素、儿茶素、淫羊藿次苷Ⅱ、金丝桃苷以及淫羊藿苷等黄酮类化合物。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NF-α,IL-6,NO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与淫羊藿苷在100 mg·L-1,以及淫羊藿次苷II在20,100 mg·L-1对TNF-α的释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儿茶素与淫羊藿次苷II在100 mg·L-1,槲皮素与淫羊藿苷在20,100 mg·L-1均对IL-6水平具有显著的抑制(P0.01),金丝桃苷在100 mg·L-1,槲皮素、儿茶素、淫羊藿次苷II以及淫羊藿苷在20,100 mg·L-1均对NO的释放具有显著抑制(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的治疗骨关节炎活性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降低TNF-α,IL-6,NO等含量发挥作用,这对验证复方药效活性,探究效应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药毒理学研究中体外细胞毒性的评价指标及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毒性是客观存在的,目前大多数中药毒性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国内外研究均处在探索和积累阶段。面对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对有毒中药的毒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阐明毒性发生机制,建立评价中药毒性级别的客观实验数据和中药安全性的评价模式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现代毒理学的研究思路、手段和方法,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代谢组学等新方法应用于中药毒性标志物挖掘和毒性机制等方面也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而体外细胞毒性评价作为传统动物模型毒性评价的替代方法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发现早期、轻微和隐匿的中药毒性上具有显著优势。且基于人类细胞或细胞系的体外毒理学检测途径的定量自动化高通量检测与筛选,更是提高了中药毒理学的检测效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系统地梳理和综述关于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的优势、特殊性、评价指标和检测方法,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发展和完善中药毒性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8.
五味灵芪胶囊体外抗艾滋病毒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五味灵芪胶囊对不同艾滋病毒(HIV-1)株复制的抑制活性,与抗HIV-1药物的协同作用以及对CD4^+、CD8^+淋巴细胞的免疫增强活性。方法从中药复方制剂中分离提取的有效部位制成五味灵芪胶囊,利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和人T淋巴细胞系(H9和MT2)培养。结果五味灵芪胶囊在人PBMC中对临床分离株HIV-1018a的治疗指数为96,在人T淋巴细胞系H9和MT-2细胞中对HIV-1实验室株HTLV-ⅢB的治疗指数分别为94和181;与西药齐夫多定相比,它对HIV-1018c和慢性感染H9的病毒株抑制作用较弱;它与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和阻止病毒进入的融合蛋白抑制剂有良好的协同抗病毒活性;显著提高PBMC对非特异抗原植物血凝素(PHA)及特异的抗原念珠菌(candidi)的反应能力。结论与西药齐夫多定相比,五味灵芪胶囊抑制病毒能力要弱一些,但它良好的协同抗病毒活性及明显的增强特异性免疫活性使它成为有特色和有价值的抗HIV-1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