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地蚕(Stachys geobombycis)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将干燥的地蚕块茎粗粉10 kg用95%乙醇回流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到浸膏,将浸膏加适量水分散,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及正丁醇分别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其乙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通过硅胶色谱法,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技术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依据各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地蚕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苷(1),异类叶升麻苷(2),对羟基苯甲酸(3),latifolicinin C(4),papuline(5),亚油酸甲酯(6),α-亚麻酸(7),3,4-二羟基苯甲醛(8),尿嘧啶核苷(9),methyl 3,4-dihydroxy-benzoate(10),β-谷甾醇(11),豆甾醇(12)。结论:化合物5,10,11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6~9,12为首次从地蚕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见血清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见血清中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将见血清药材粉碎,用95%乙醇在85℃下回流提取,所得提取物减压浓缩回收溶剂得总浸膏,再将其用蒸馏水分散,然后依次用等体积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位。运用硅胶柱色谱,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体化合物。并根据单体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见血清95%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是对羟基苯甲酸(1),原儿茶酸(2),对羟基肉桂酸(3),反式阿魏酸二十二烷酯(4),顺式阿魏酸二十二烷酯(5),豆甾-4-烯-3-酮(6),橙皮内酯水合物(7),花椒毒酚(8),橙皮油内酯烯(9),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10),香草酸(11)和对羟基苯甲醛(12)。结论:化合物1~10为首次从羊耳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为首次从脉羊耳兰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蜈蚣草Pteris vittata乙酸乙酯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蜈蚣草用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提取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后分散于水中,然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回收溶剂后得到其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萃取物。对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综合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技术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并结合理化性质、核磁共振谱、质谱数据和相关文献鉴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蜈蚣草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结构为芹菜素(1),木犀草素(2),木犀草素-7,3',4'-三甲醚(3),3'-甲氧基木犀草素(4),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5),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6),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柯伊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紫云英苷(9),对羟基苯甲酸(10),β-谷甾醇(11),β-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2~5和8~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该化学成分研究为蜈蚣草的临床应用及药理活性研究提供了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心叶双蝴蝶全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取心叶双蝴蝶全草,粉碎,分别用90%,60%乙醇渗漉提取,减压回收溶剂得浸膏。加适量的水使浸膏分散溶解,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饱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取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别用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对其进行反复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和~(13)C-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以及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1),8-羟基-1,2,6-三甲氧基口山酮(2),ancerin(3),异牡荆素(4),异荭草素(5),morroniside(6),6'-O-B-D-glucopyranosylmoroniside(7)。结论:化合物3,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保肝、抗凝血及血小板聚集、保护心肌细胞等活性,为进一步开展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以及该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也为双蝴蝶属植物的化学亲缘关系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朝鲜蓟根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菊科菜蓟属植物朝鲜蓟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方法:朝鲜蓟干燥根粉碎,分别用90%乙醇,60%乙醇提取得到朝鲜根乙醇提取液,再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3次得3个不同极性的萃取物,萃取物干燥得到3个浸膏。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浸膏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ODS反相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分析,高效制备液相以及不断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单体化合物,结合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析对各单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从朝鲜蓟干燥根中共分离鉴定出11个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乙酯(1),5-甲氧基糠醛(2),香草酸(3),原儿茶醛(4),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5),芹菜素(6),木犀草素(7),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8),洋蓟酸(9),洋蓟酸甲酯(10),β-谷甾醇(11)。结论:其中化合物2,3,4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10首次从朝鲜蓟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尹永芹  沈志滨  孔令义 《中药材》2008,31(10):1501-1503
目的:研究巴西甘薯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巴西甘薯叶乙醇提取物经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其中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部位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巴西甘薯叶中分离鉴定4个化合物,分别为枸橼苦素(1)、咖啡酸(2)、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4)。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石榴科石榴属植物石榴的干燥花瓣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石榴花用60%乙醇提取,浓缩,依次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对乙酸乙酯部位浸膏,通过硅胶柱、凝胶柱、半制备柱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数据和文献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榴花乙酸乙酯部位浸膏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没食子酸乙酯(2),木犀草素(3),8-甲雷杜辛(4),7-羟基-4',6,-二甲氧基异黄酮(5),刺芒柄花素(6),三粒小麦黄酮(7),蒲公英萜酮(8),齐墩果酸(9),乌苏酸(10),D-半乳糖醇(11),胡萝卜苷(12)。结论:其中化合物4~8,11为首次从石榴花(即维吾尔族药古丽娜)中分离得到,5,6,8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凤尾草中倍半萜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舒积成  潘景行  张锐  任晓静  刘建群 《中成药》2011,33(12):2104-2107
目的研究江西产凤尾草的化学成分,寻找活性成分。方法凤尾草经70%乙醇提取再经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萃取,乙酸乙酯及水部位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MS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凤尾草中分离鉴定了6个蕨素类化合物,其中4个从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分别为蕨素B(1),乙酰蕨素B(2),去羟基蕨素B(3),蕨素Z(4);2个从水部位中分离得到,分别为蕨素C 3-O-β-D-葡萄糖苷(5),蕨素Q 3-O-β-D-葡萄糖苷(6)。结论化合物2,3,4及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五灵脂石油醚部分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五灵脂石油醚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乙醇热回流提取五灵脂药材,提取液浓缩后拌硅胶经硅胶柱色谱,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洗脱,回收溶剂得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部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石油醚部分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21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五灵脂中分离鉴定出。结论:五灵脂石油醚部分的主要成分为正四十一烷醇(21.72%)、香紫苏醇(14.08%)、棕榈酸(9.11%)等,其中醇类化合物占总量的40%以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贵州苗药吉祥草(Reineckia camea)中的化学成分,以期能为吉祥草药理活性的阐明以及吉祥草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取吉祥草全草药材20 kg,用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提取时间分别为2,2,1 h,将3次提取液合并,滤过,减压浓缩成浸膏。浸膏加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水饱和的正丁醇多次萃取,各部分萃取液经减压浓缩,干燥,得石油醚部位浸膏28 g,乙酸乙酯部位浸膏305 g,正丁醇部位浸膏812 g。对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浸膏,利用硅胶柱,大孔树脂,小孔树脂(MCI)柱,ODS中压柱,LH-20型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及Pre-HPLC等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HR-ESI-MS,核磁波谱及文献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吉祥草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为2α,3β-dihydroxy-5α-pregn-16-en-20-one(1),(25R)-26-hydroxycholesterol(2),薯蓣皂苷元(3),β-谷甾醇(4),β-胡萝卜苷(5),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6),杜鹃素(7),木犀草素(8),1,2,8-trihdroxy-5,6-dimethoxyxanthone(9),獐牙菜苦苷(10),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11),交链孢酚单甲醚(12),N-反式阿魏酸酪酰胺(13)。结论:化合物1,2,6~10,12,13均为首次从吉祥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Ethnopharmacological relevance

Bear bile (BB) originally used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lso been adopted in Japan as a traditional home remedy mainly for gastrointestinal problems due to impaired digestion. However, recently,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find alternatives to BB for ecological and ethical reasons.

Aims of the study

To find alternatives to BB for facilitating fat digestion, we compared the potency of cattle bile (CB) or synthetic mixtures of major bile components to activate pancreatic lipase with that of BB.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compositions of bile acid conjugates and phospholipids in BB and CB were determin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respectively. The effects of BB and CB as well synthetic mixtures of bile acid conjugates and phospholipids on pancreatic lipase activity in vitro were examined.

Results

BB and CB contained markedly different types and quantities of bile acid conjugates and phospholipids, although the potencies of BB and CB to activate pancreatic lipas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potency of BB to activate pancreatic lipase was reconstituted by the major bile acid conjugates and phospholipids found in BB. In contrast, only bile acid conjugates found in CB could reconstitute its potency to activate pancreatic lipase.

Conclusions

Our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CB or the synthetic mixture of bile components can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to BB for facilitating fat diges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干酵母混悬液诱导的发热大鼠模型,评价牛胆汁的解热效果,并进一步通过基于UPLC-MS/MS的代谢组学方法探索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对乙酰氨基酚(200 mg/kg)组、牛胆汁(10 mL/kg)组及猪胆汁(10 mL/kg)组,以背部sc 20%干酵母混悬液的方式构建发热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前0.5 h及造模后3.5 h对各给药组大鼠给予药物干预,并于造模后第0、4、5、6、7、8小时测量大鼠肛温,收集造模后8 h大鼠血清及脑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及下丘脑中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的含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大鼠的血清及下丘脑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探究其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合血清及下丘脑代谢组学的相关分析结果及ELISA指标,共同阐释牛胆汁的解热作用机制。结果 造模4 h后模型组大鼠肛温显著升高(P<0.01),牛胆汁组大鼠肛温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牛胆汁能够显著抑制发热导致的TNF-α、IL-1β、IL-6、PGE2、cAMP含量增加(P<0.01)。代谢组学结果表明干酵母致大鼠发热后血清及下丘脑的代谢轮廓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分别从其中鉴定得到24、18种内源性代谢物,给予牛胆汁干预后其含量均显著回调,主要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丙酮酸代谢、柠檬酸循环、鞘脂代谢、嘧啶代谢、氨基酸代谢、糖代谢等途径。结论 牛胆汁对干酵母所致发热大鼠模型具有显著的解热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内源性致热源的释放及调节机体的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糖代谢有关,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茯苓中去氢土莫酸、土莫酸、猪苓酸C、3-表去氢土莫酸、去氢茯苓酸、茯苓酸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的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采用210 nm。结果 去氢土莫酸、土莫酸、猪苓酸C、3-表去氢土莫酸、去氢茯苓酸和茯苓酸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分别在5.400~108.0,2.040~40.80,5.020~100.4,2.120~42.40,5.060~101.2和5.100~102.0 μg·m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去氢土莫酸为98.0%,RSD为2.9%;土莫酸为99.0%,RSD为2.8%;猪苓酸C为101.5%,RSD为2.5%;3-表去氢土莫酸为97.7%,RSD为2.7%;去氢茯苓酸为101.5%,RSD为2.1%;茯苓酸为99.6%,RSD为1.1%。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分离度好,可用于同时测定茯苓中多种三萜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多裂叶荆芥穗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多裂叶荆芥穗中分离出四个化合物,经测定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二十二烷酸,二十四烷酸、琥珀酸和去氧齐墩果酸,均首次从裂叶荆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5.
蓝桉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 :研究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果实的化学成分。 方法 :应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LH-20凝胶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蓝桉果实中分离得到 12个化合物 ,鉴定了其中 5个化合物 :桦木酮酸Ⅰ ,白桦脂酸Ⅱ ,熊果酸Ⅲ ,2α ,3β-二羟基乌苏酸Ⅳ。 结论 :化合物I ,Ⅱ ,Ⅲ ,Ⅳ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HPLC同时测定脉络宁注射液中8种主要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同时测定脉络宁注射液中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肉桂酸、3,4-二-O-咖啡酰基奎宁酸,3,5-二-O-咖啡酰基奎宁酸,4,5-二-O-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的方法,并对3个批次脉络宁注射液中上述8种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方法:流动相乙腈-0.8%醋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λ1=327 nm(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3,4-二-O-咖啡酰基奎宁酸,3,5-二-O-咖啡酰基奎宁酸,4,5-二-O-咖啡酰基奎宁酸),λ2=278 nm(肉桂酸);进样量为10μL。结果: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肉桂酸、3,4-二-O-咖啡酰基奎宁酸,3,5-二-O-咖啡酰基奎宁酸,4,5-二-O-咖啡酰基奎宁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57~25.7(r=0.999 7),2.05~20.5(r=0.999 7),2.26~22.6(r=0.999 9),1.92~19.2(r=0.999 9),1.16~11.6(r=0.999 7),2.282~22.82(r=0.999 8),1.839~18.39(r=0.999 8),2.194~21.94(r=0.999 7)mg·L-1,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26%(RSD 1.21%),96.03%(RSD 1.09%),97.25%(RSD 2.18%),100.98%(RSD 1.98%),97.44%(RSD 2.38%),97.78%(RSD 2.24%),98.37%(RSD 2.15%),95.82%(RSD2.30%)。结论:方法简便、快捷,准确、重复性好,可为脉络宁注射液提供质量控制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迷迭香中咖啡酸、阿魏酸和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质量标准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切换波长法同时测定咖啡酸、阿魏酸、迷迭香酸的含量。色谱条件为phenomsil C18(4.6 mm×250 mm,5μm)分析柱进行测定,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32∶68);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0~20 min为323 nm,20~30 min为316 nm,30 min为329 nm。结果:此方法线性良好,咖啡酸,阿魏酸和迷迭香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7%,99.5%,101.7%;RSD分别为1.5%,1.2%,1.5%。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做为迷迭香质量控制的定性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何兵  杨世艳  张燕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16):1280-1284
 目的 建立金银花提取物中7种活性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及异绿原酸C)含量及指纹图谱同时检测的方法。 方法 以AkzoNobel 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测定波长326 nm,柱温30 ℃,流速1.0 mL·min-1。结果 7种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的RSD均低于3%,加样回收率为97.98%~99.29%。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金银花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脉络宁注射液中6种酚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327nm;柱温:25℃;进样量:20gL。结果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090~0.5448μg(r=0.9999)、0.02406~1.2032μg(r=1)、0.01106~0.5528μg(r=1)、0.01594~0.7968μg(r=1)、0.009104~0.4552μg(r=1)、0.01037~0.5184μg(r=1),回收率分别为101.06%、100.22%、101.54%、99.42%、100.21%、101.65%。结论 本法灵敏简便,准确可靠,可作为脉络宁注射液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3,5-二酰奎宁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含量同时测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胆木注射液中原儿茶酸、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的方法.方法 采用UPLC法,色谱柱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 (50mm×2.1mm,1.7 μm),流动相为甲醇(A)-0.1%乙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 nm(原儿茶酸)和325 nm(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体积流量0.4 mL/mim柱温35℃.结果 原儿茶酸、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分别在3.984~159.400、1.440~57.600、1.204~48.160、1.056~42.240 μg/m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98.66%、96.76%、101.1%、103.6%.结论 UPLC分离效果及重复性好,且快速、准确,可作为胆木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