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APD合并腹膜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并发腹膜炎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118例行CAPD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的随访和病例资料的分析,分别按原发病类型、文化程度、SGA评分、透析龄分组,观察不同组别中腹膜炎的发生率。结果①与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组比较,高中以下组的腹膜炎发生率明显升高(1次/111病人月:1次/50病人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营养良好组比较,营养不良组的腹膜炎发生率明显升高(1次/143病人月:1次/48病人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与透析龄12个月以上组比较,透析龄12个月以下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明显升高(1次/77病人月:1次/56病人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1次/83病人月:1次/63病人月),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化程度、SGA评分和透析龄是CAPD患者并发腹膜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用 12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腹膜炎组和对照组。腹膜炎组注射含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透析液 ,对照组为含生理盐水的透析液 ;观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兔模型的病理变化。结果发现 :(1)腹膜炎组腹膜间皮细胞增生 ,水肿 ,血管扩张 ,炎症细胞浸润 ,对照组无变化。 (2 )腹膜炎组腹膜透液中葡萄糖浓度除 0min外 ,其他各时间点D/D0 葡萄糖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1)。 (3)腹膜炎组腹透液中肌酐浓度与血浆肌酐浓度比值 (D/Dcr)显著高于对照组中的浓度比值 (P <0 .0 5 )。 (4 )腹膜炎组透析液中WBC计数除O点外 ,其余各时间点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提示新西兰兔腹膜注射含活金黄色葡萄球菌 48h后 ,进行腹膜透析时 ,其腹膜病理改变与临床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频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F-PDAP)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并规律随访的101例腹膜炎患者资料,包括年龄、透析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文化程度、细菌培养结果、超敏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及短期预后。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膜透析患者的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发生情况设为感染组46例和对照组30例。分析腹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观察记录单发腹膜炎和多发腹膜炎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 76例腹膜透析患者,未发生腹膜炎患者30例(39.47%),46例(60.53%)患者感染腹膜炎56例次,其中1例感染4次,2例感染3次,4例感染2次;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原发疾病、体重指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透析液浓度、透析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文化水平、民族、高糖透析液使用、C反应蛋白、白蛋白、血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一般非条件Logistic分析,年龄[OlR=1.893
(95% CI:1.512,3.026)]、文化水平低下[OlR=2.318(95% CI:1.389,3.225)]、民族[OlR=0.724(95% CI:0.389,0.895)、C反应蛋白水平[OlR=0.724(95% CI:0.389,0.895)]、白蛋白水平[OlR=1.595(95% CI:1.090,2.335)]、血钾水平[OlR=1.625(95% CI:1.079,2.449)]、高糖透析液使用[OlR=1.186(95% CI:0.822,1.710)]均是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单发腹膜炎缓解例数多于多发腹膜炎(P?<0.05),多发腹膜炎患者拔管率及病死率高于单发性腹膜炎(P?<0.05)。结论 患者年龄、文化水平、民族、高糖透析液使用、C反应蛋白、白蛋白、血钾是腹膜透析发生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多发性腹膜炎患者拔管率增加,预后差。临床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腹膜透析腹膜炎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及残余肾功能(RRF)对尿毒症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清除的影响.方法:留取22例CAPD患者24 h的透出液及尿液,同日取血标本,用高压液相色谱技术(HPLC)测定血清、透出液的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浓度;常规检测血、透出液和尿液的尿素氮、肌酐值;计算总尿素清除指数(Kt/V)、RRF、腹膜tHcy清除率和每日腹透液tHcy清除量.结果:CAPD患者的血tHcy平均浓度高于正常人[(15.95±3.77) vs (8.87±2.43) μmol/L,P<0.05],平均每日tHcy清除量为(15.24±4.52) μmol.RRF与血tHcy浓度无关,与每日腹透液tHcy清除量呈负相关;Kt/V与每日腹透液tHcy清除量呈正相关,与血tHcy浓度无关.结论:CAPD患者血tHcy水平较正常人升高;RRF及Kt/V对CAPD患者血tHcy浓度的降低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培养阳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经验用药情况及患者转归,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次培养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透出液致病菌、药敏结果,并按初始治疗方案组合分为4组: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组、碳氢霉烯类+万古霉素组、阿米卡星+万古霉素组、二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组。比较各组的临床表现、治疗前后透出液WBC变化及转归。结果本组革兰阳性球菌76例,革兰阴性杆菌29例,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所有的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头孢唑啉耐药率达62.7%;革兰阴性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达34%,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仅6%,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仅为4%。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组治疗后透出液WBC数下降显著,症状控制快,与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多数为革兰阳性球菌。头孢唑啉耐药性增高,目前不再适合作为初始治疗的经验性用药。腹腔应用碳氢霉烯类联合万古霉素治疗腹膜炎症状缓解快且明显,治愈率高,因此推荐两者联合应用作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初始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腹膜透析( PD)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探讨RDW对PD患者病情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44例维持PD患者的RDW、脑钠肽(BNP)、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每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 )用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血肌酐、年龄等资料,分析RDW与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整组RDW水平超过检测参考值上限占15.28%。不同性别间及是否存在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 PD患者的 RDW 与年龄(r =0.258,P =0.002)、BNP(r=0.212,P=0.011)、hs-CRP(r=0.199, P=0.023)呈正相关;与ALB(r=-0.220,P=0.008)、rHuEPO /HB (r=-0.173,P=0.038)、MCH(r=-0.469,P<0.001)呈负相关;与总出量、平均动脉压、HB、铁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总铁结合力间无相关性。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结果提示BNP、年龄、MCH为RDW的相关变量。结论部分腹膜透析患者存在RDW异常, RDW与多种临床指标有关,但其对腹膜透析人群的临床应用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某三甲医院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相关性腹 膜炎临床特点、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防治CAPD相关性腹膜炎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调查该院2013 年1月至2016年6月42个月中,104人126例次CAPD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致病菌分布、耐药性等情况。 结果:在126例次CAPD相关性腹膜炎中,患者出现腹痛104例次(82.54%),发热56例次(44.44%),腹泻49例次 (38.89%),呕吐31例次(23.60%)。126例次CAPD相关性腹膜炎中,发生一次腹膜炎的88人次,多次和反复发作的腹膜 炎16人38例次,其中复发性腹膜炎2例,腹膜炎重现2例,导管相关性腹膜炎3例。在103例送检的腹水标本中,培养 阳性64例次,阳性率达62.14%。共分离出致病菌70株,其中革兰阳性细菌42株,革兰阴性细菌21株,真菌7株。主要 的革兰阳性菌包括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主要的革兰阴性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铜绿假单胞菌;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 的耐药率分别为20.00%,36.11%,5.00%,0%,0%;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唑啉、头孢他 啶的耐药率分别为6.25%,10.53%,64.29%,15.38%,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为0%。 结论:革兰阳性菌是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主要致病菌,临床不仅应尽早开始经验性治疗,而且要考虑如何通过改善 培养方法以提高阳性检出率;可以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以促进患者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治愈和腹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1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治疗的PDAP患者91例。其中,29例在1年内发生≥2次PDAP为频发组,62例仅发生过1次PDAP为偶发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频发PDAP的因素及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置管时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染时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频发组G+菌感染率较偶发组高(P?<0.05)。两组的G+菌均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的敏感性较高。两组的G-菌均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钠、头孢呋新酯的耐药率较高,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的敏感性较高。结论 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是PDAP的影响因素。频发患者G+菌感染率较高。PDAP患者的G+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的敏感性较高,而G-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的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血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病情稳定CAPD患者58例,进行膳食调查、残肾功能及透析充分性评估,测定血清钙(Ca~(2+))、磷(P~(3+))、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水平以及血浆蛋白、血脂、内皮素和C反应蛋白。结果透析后血P~(32+)、IPTH较透析前明显下降(P〈0.01),高磷血症的发生率45%(26/58)。血磷与膳食磷、胆固醇、蛋白质、热能摄入量呈正相关(r=0.575,r=0.449,r=0.353,r=0.367;P〈0.01);与透析充分性和残肾功能无明显相关,但与血尿素氮、肌酐呈正相关(r=0.578,r=0.560;P〈0.01);血磷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呈正相关(r=0.269,P〈0.05;r=0.404,P〈0.01);血磷与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407,r=-0.311;P〈0.01),与血浆内皮素呈正相关(r=0.359,P〈0.01)。结论腹膜透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钙磷代谢紊乱,血磷水平与膳食摄入量及尿毒症毒素蓄积有关,同时高血磷可刺激血浆内皮素的释放。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影响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患病特征,探究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0月首次接受腹膜透析患者共203例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诊断腹膜炎41例。比较腹膜炎组与无腹膜炎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原发肾脏疾病、基础疾病、吸烟、透析龄、肺炎和肠道感染情况,实验室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血肌酐、血钾、血钙、白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计算NLR、PLR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41例患者发生1次腹膜炎34例,两次及以上7例,发生时间为透析后1~6个月,中位时间3.5个月。病原学检查发现,41例患者革兰阳性菌(G+)感染22例,革兰阴性菌(G-)感染17例,真菌2例。单因素比较发现,腹膜炎组比无腹膜炎组年龄增加,糖尿病和肠道感染增多,透析龄延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肌酐、总胆固醇、空腹血糖、CRP和PCT、NLR和PLR水平升高,而白蛋白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33~5.968;t=4.526~22.325,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肠道感染(OR=3.652,95%CI:2.485~5.023,P<0.001)、透析龄(OR=5.524,95%CI:3.896~7.215,P<0.001)、高NLR(OR=4.425,95%CI:2.967~5.632,P<0.001)和高PLR(OR=4.021,95%CI:2.536~5.021,P<0.001)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NLR和PLR预测腹膜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和0.813,临界值分别为2.8和106.7,敏感性分别为85.6%和80.7%,特异性分别为77.9%和86.4%。结论:腹膜透析有较高的腹膜炎发生率,发生峰值在3.5个月,以G+或G-感染为主,肠道感染、透析龄延长、高NLR和高PLR水平是腹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NLR和PLR监测对早期预测腹膜炎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因有能更好地保护残余肾功能等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长期腹膜透析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反复发生的炎症刺激会加速腹膜纤维化的发展,最终导致超滤衰竭,腹膜透析失败。MicroRNA(miRNA)属于非编码RNA的一种,在炎症及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备受关注,众多miRNA参与了腹膜炎症及纤维化过程。新近研究显示,腹膜透析过程中,多种miRNA的表达谱发生了改变。该文就miRNA在腹膜透析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透液蛋白质丢失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该类患者的临床营养支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0月在某院腹膜透析中心接受CAPD治疗3个月以上的非糖尿病尿毒症患者72例,完整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等资料。借助食物模型、应用记账法进行连续7 d的膳食调查,获得患者蛋白质摄入量(DPI)及热能摄入量(DEI)。依据患者腹透液蛋白质平均丢失量分为低蛋白丢失组(<5 g·d-1)和高蛋白丢失组(≥5 g·d-1),比较相关检测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蛋白质丢失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CAPD患者腹透液蛋白质丢失量中位数5.0(1.7~21.1)g·d-1,平均占每日蛋白质总摄入量的13.0%(95%CI:10.8%~15.2%),最高达60.3%。腹透液蛋白质高丢失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较低(P<0.05),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较高(P<0.05)。2组患者的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评分、标准化蛋白质呈现率(n PNA)和人体测量指标体质量指数(BMI)、上臂肌围(MAMC)、上臂围(MAC)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腹透、高腹膜转运、高血尿素氮和男性是腹透液蛋白质高丢失的危险因素。结论:CAPD患者可经腹透液丢失大量蛋白质,其丢失量与腹透时间长短、腹膜转运特性、血尿素氮水平和性别有关。腹透液蛋白质丢失量≥5 g·d-1可导致血清白蛋白降低。对于腹透液蛋白质丢失量≥5 g·d-1的患者,将目前的DPI水平(0.84±0.25)g·kg-1·d-1适当提高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制符合临床特征腹膜透析腹膜炎的兔模型。方法 :新西兰兔 1 2只随机分为腹膜炎组和对照组 ,分别于腹腔内注入标准活金黄色葡萄球菌 3× 1 0 9cfu(腹膜炎组 )或生理盐水 1ml(对照组 ) ;48h后 ,在急性尿毒症模型下行腹膜透析 6h ,观察不同时点腹透液 (D)内葡萄糖浓度变化及肌酐 (Cr)、总蛋白 (TP)、白蛋白 (Alb)、免疫球蛋白G(IgG)浓度与血清中浓度 (P)比值 (D/P)以及白细胞数的变化和水的超滤。结果 :腹膜炎组葡萄糖D/DO 低于对照组(P <0 .0 1 ) ;D/Pcr,D/PTP,D/PAl,D/PIgG及白细胞数均明显大于对照组 (均P <0 .0 5 ) ;引流量少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通过兔腹腔内给予标准活金黄色葡萄球菌研制出的腹膜透析腹膜炎模型 ,具有小分子溶质转运增加 ,大分子蛋白转运增加 ,超滤量减少和腹透液内白细胞数增多等特点 ,与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基本一致 ,是一个较理想的腹膜透析腹膜炎兔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明确混合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发生和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2019年期间,在吉林省4家三甲医院腹膜透析(PD)中心随访的PDAP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混合菌PDAP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治疗结果,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混合菌PDAP发生和当次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814例次PDAP,分为混合菌PDAP组(79例次PDAP)和对照组(735例次PDAP)。与对照组相比,混合菌PDAP组老年人(>65岁)和难治性PDAP占比更高,第1天透出液白细胞计数更多,抗生素治疗天数更长(P<0.05)。混合菌PDAP组拔管和发生治疗失败(拔 管+PDAP相关性死亡)的风险分别是对照组的2.972倍(OR=2.972,95% CI 1.634~5.407,P<0.001)和2.692倍(OR=2.692, 95%CI1.578~4.591,P<0.001)。老年人(>65岁)发生混合菌PDAP的风险是中青年人的1.937倍(OR=1.937,1.207~3.109,P=0.006);合并糖尿病(OR=5.554,95% CI 1.021~30.201,P=0.047)、致病菌类型为混合真菌(OR=343.687,95%CI 21.554~5480.144,P< 0.001)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OR=11.518,95% CI 1.632~81.310,P=0.014)分别可使混合菌PDAP患者治疗失败(拔管+PDAP相关性死亡)的风险增加4.554倍、342.687倍、10.518倍。结论 本地区近3年混合菌PDAP在整体PDAP中的占比较以往升高,混合菌感染是当次PDAP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人是发生混合菌PDAP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与致病菌混合真菌感染或混合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是混合菌PDAP当次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包裹性腹膜硬化症(encapsulating peritoneal sclerosis,EPS)是腹膜透析患者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50%患者在确诊后12 个月内死亡,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易漏诊,少有早期诊断的报道。2018 年12 月22 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收治1 例因腹膜炎后继发EPS的患者,透析时间达17 个月。该患者在腹膜炎后出现腹膜透析管机械障碍,腹膜透析液出入腹腔困难,遂行腹腔镜检查,术中证实腹膜略有增厚,回盲段肠管与壁层腹膜紧密粘连包裹,诊断为EPS并行粘连松解术,术后腹膜透析管恢复正常。继续对患者进行控制感染、营养支持、血液透析过渡等综合治疗,10 d 后患者的腹膜炎得到了控制,因而恢复腹膜透析。出院后继续口服莫西沙星抗感染2 周,随访6 个月,现维持自动腹膜透析,患者透析顺利、病情稳定。临床医师需提高对EPS的认识,早期诊断及腹腔镜下松解粘连有助于继续腹膜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17.
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4年1月至2009年11月在我院腹膜透析置管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将1年内发生两次或以上感染性腹膜炎定义为频发腹膜炎(1组),1年内仅发生1次腹膜炎的病例(2组)作为对照,比较两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差异,分析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组16例,发生感染性腹膜炎44例次,2组45例,发生感染性腹膜炎53例次.与2组相比,1组患者血压明显升高(P≤0.05),有水肿的比例明显增加(P≤0.01),血红蛋白(P≤0.05)和血浆白蛋白(P≤0.01)明显降低,病原学检查革兰氏阴性杆菌和真菌的比例明显增加(P≤0.05),无效拔管例数明显增加(P≤0.05).两组间年龄、置管手术方式、腹膜炎发生距开始腹膜透析时间、腹膜炎发生诱因、伴有呼吸用难症状例次、血清肌酐、尿素、钙、无机磷、外周血白细胞、腹膜透出液白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置管时血红蛋白<70g/L(OR 0.135,P≤0.01)和血浆白蛋白<30 g/L(OR0.181,P≤0.05)为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因素.结论 与发生单次腹膜炎的腹膜透析患者相比,频发腹膜炎腹膜透析患者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感染率较高,营养不良和容量负荷过重的状况进一步恶化,这些因素可能与患者拔管率高、预后差有关.较严重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是频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因素.改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积极治疗腹腔内源性感染可能有助于该病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透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 FP)易感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次FP临床资料,与同期收治的腹透相关性细菌性腹膜炎(BP)比较,分析FP的易感因素及预后。结果腹透相关性腹膜炎共400例次,FP占5.0%;FP组血红蛋白低于BP组;FP组中,45%患者近1个月内有腹腔或全身使用抗菌药物史,高于BP组(15%)。20例次FP中1例治愈,15例拔管,4例自动出院。 FP组腹膜透析退出率及患者病死率均明显高于BP组。结论严重贫血,腹腔或全身使用抗菌药物是FP发生的高危因素,FP预后不良,尽早拔管可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2种不同的透析方式对尿毒症病人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尿毒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膜透析组病人28例,血液透析组病人24例,测量病人治疗不满1个月(治疗0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的甲状旁腺激素、血磷、血钙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2组透析病人的异常情况发生率.结果:腹膜透析组治疗0个月和治疗6个月的血磷均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腹膜透析治疗0个月时甲状旁腺激素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P<0.01).腹膜透析组的高磷发生率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P<0.01);2组病人低磷、高钙、低钙、高甲状腺旁激素、低甲状旁腺激素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尿毒症病人而言,采用腹膜透析的方式,可对残肾功能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有效控制钙磷代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培养阴性的腹膜透析(PD)相关性腹膜炎的血清铁水平、原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年1 月-2016 年6 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患者共64 例,其中腹膜透析液培养阳性者有32 例,培养阴性者有32 例,对比分析培养阴性及培养阳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血清铁水平、入院前抗生素的使用及治疗转归的差异。结果 培养阳性组的血清铁平均水平(5.560±3.255)μmol/L,培养阴性组的血清铁平均水平(8.732±5.351)μmol/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膜透析液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在住院前使用抗生素的例次分别为3 和12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比较培养阳性组与培养阴性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培养阴性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产生与近期使用抗生素有关,血清铁水平较高,完全治愈率与培养阳性者相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