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窦阻塞综合征(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SOS)是肝窦内皮细胞及中央静脉等肝内小静脉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肝窦流出道受阻,从而引起的肝内窦性门脉高压症,临床上较少见.现总结报道1例因服用土三七致SOS临床资料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mction syndrome,SOS)是由于肝窦内皮细胞损害致肝窦流出道阻塞所引起的肝内窦性门脉高压症,临床上较为少见,若同时伴有抗心磷脂抗体强阳性更为少见.现将笔者收治的一例SOS伴抗心磷脂抗体强阳性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sinusoidalobstruc—tionsyndrome,SOS)是指肝窦内皮完整性破坏、肝窦内充血阻塞而产生的肝内窦后性门静脉高压症。近年来,该疾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增加,但仍属少见病。2009年4月-2013年5月,我科共收治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窦阻塞综合征(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SOS)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腹部超声或CT表现及病理特征等,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7例SOS住院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腹部超声或CT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我国引起SOS的原因多为服用"土三七",临床表现以腹胀、腹痛、黄疸为多见,肝功异常,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s,CA125)可升高,超声提示肝弥漫性肿大,门脉血流缓慢,CT提示门静脉期特征性的地图状、斑片状强化。病理提示肝细胞炎症坏死、肝窦内皮损伤、肝中央静脉及小静脉纤维化等。7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例,好转4例,1例建议行肝移植治疗。结论有明确服"土三七"史及相应临床表现者,应高度怀疑SOS,可进一步做腹部超声及增强CT检查,有条件者做肝穿活检病理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任雷  胡粟  朱卫东  赵卫峰 《临床荟萃》2015,30(1):100-103
<正>肝小静脉闭塞病(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HVOD),也称为肝窦阻塞综合征(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SOS),是指由某种原因引起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损伤,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肝细胞坏死、肝内窦后性门脉高压的肝血管疾病。临床上以肝脏肿大、肝区疼痛和腹水为主要表现。早在1953年Hill等[1]便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肝淀粉样变性与肝窦阻塞综合征的病理发病部位同为肝窦周隙,影像学表现相似,临床表现又缺乏特异性,临床对其认识不足,容易误诊,本研究通过总结肝淀粉样变性及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提高对两种疾病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 回顾北京佑安医院2009-2019年经病理诊断的11例肝淀粉样变性和20例肝窦阻塞综合征患者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MRI定量参数评估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肝窦阻塞综合征(SOS)微循环障碍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SOS组(n=30)和基准组(n=6)。SOS组大鼠用野百合碱溶液灌胃,剂量为160 mg/kg,分别在灌胃后第1、3、5、7、10天随机选取6只大鼠行IVIM MRI检查,测量肝脏的水分子扩散(D)、灌注分数(f)、伪扩散系数(D*)、表观扩散系数(ADC),待扫描完成后处死该组大鼠行肝脏取样,测量病理评分。基准组大鼠不做任何干预,在SOS组开始灌胃前1 d行IVIM MRI检查,扫描完成后处死该组大鼠行肝脏病理检查。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将大鼠肝脏分为正常、早期、晚期SOS。分析IVIM MRI定量参数与病理评分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相关性。结果 D、f、D*、ADC的定量参数值在第1、3、5天下降,在第7、10天升高,与病理评分呈负相关关系。与正常肝脏比较“,早期”SOS的D(P<0.01)、f (P<0.01)、D*(P<0.001)、ADC(P<0.001)均降低“,晚期”SOS的D(P<0.001)、...  相似文献   

8.
肝窦隙阻塞综合征(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SOS)也称肝静脉闭塞症(veno-occlusive disease,VOD),多发生于摄入某些毒性生物碱、高剂量放/化疗和器官移植的患者,是一种可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是SOS最主要的发病人群,SOS也是移植早期的重要合并症和死亡原因之一。本共识在参考该领域国外指南/共识的基础上,纳入国内的主要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结合现时国情,为各移植单位SOS规范化诊疗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 HSOS)是一种少见疾病,如诊断和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很高。本文报告一例52岁女性服用中药“三七”后出现的以肝肿大、腹水、高胆红素血症及右上腹疼痛为主要表现的HSOS。关于HSOS影像特征的报道并不多见,本文通过分析HSOS的临床及影像特征,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我们自1980年以来,开始应用改进后的方法,实施肝外胆管阻塞内引流术共81例。经近二十年临床应用、观察,此术式明显优于以前常用的架桥法、胆囊空肠吻合法。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81例,其中男19例,女62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78岁,平均53岁。阻塞类型:(术后病理证实),胆管炎引起肝外胆管狭窄和闭塞者35例(包括胆管、胆囊结石),占43%;胆管术后组织增生挛缩引起狭窄者37例,占45%;肿瘤引起阻塞8例,占0.9%;手术误扎胆总管1例,占0.1%。术后排气时间:最短2天,最长4天,平均2天  相似文献   

11.
布一加综合征(Bucld—Chiari Syndrome,BCS),即肝静脉/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指发生在肝脏小叶下静脉以上、右心房入口处以下肝静脉主干和(或)肝段下腔静脉任何性质的阻塞,使肝脏出现肝窦淤血、出血、坏死和纤维化等病理变化。最终导致窦后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超声影像对肝窦阻塞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的超声影像特点,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HSOS患者行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其中3例行超声造影检查,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其表现。结果本组病例特征性超声表现为肝静脉壁增厚并回声增强,肝静脉周围带状肝回声减低;其他有肝静脉狭窄及流速减慢、门静脉血流缓慢及肝实质受损征象。2例超声造影提示肝动脉-肝静脉渡越时间延长。结论HSOS具有多种超声表现,其中肝静脉及其周围肝实质回声改变具有特异性,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渡越时间延长提示HSOS肝内微循环血液回流受阻,证实其病理改变基础。因此,超声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Budd-Chiari综合征(BCS)是多种病因引起的肝窦静脉流出道阻塞所引起的肝窦扩张,瘀血伴肝肿大,大量腹水,下肢浮肿的临床综合征.本病较少见,但近年来有增多趋势,仅极少数自行缓解,大多病情呈进行性加重,预后差.我院5年来先后收治了10例,本文就其临床症状及护理方法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4.
奥沙利铂(OXA)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是一类以肝窦内皮损伤为主的药物性肝损伤,早期症状隐匿,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临床确诊困难。监测OXA诱导HSOS的发生发展对预防和治疗相关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CT、MRI可用于无创评估药物性肝损伤。本文就CT、MRI评估OXA诱导HSOS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13例下腔静脉阻塞综合症,经下腔静脉造影确诊,对其中7例作了PTA。7例中4例下腔静脉肝段阻塞,经用带囊导管扩张至1.8cm~2.0cm,扩张后症状明显好转至消失,造影复查血流通过原阻塞处进入右心房,原侧支循环已不复出现;3例节段性阻塞(长各为4.6与8cm)穿刺失败,穿刺针进入心包,及时发现后退针,均无严重并发症。文中讨论了适应症、手术方法与如何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正>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亦称肝静脉流出道阻塞,是肝静脉和/或邻近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引起的以肝血液回流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重庆、四川发病率低[1]。BCS临床及影像学研究较多,肝穿刺报道较少。现报道1例以不明原因腹水为主要临床表现的BCS并行肝穿刺活检如下。1材料与方法患者女性,21岁。因腹痛、腹胀1天就诊。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肝脏病理学改变与肝静脉、下腔静脉病变的关系。方法:27例布-加综合征患者术前行彩超检查,术中常规行下腔静脉造影和选择性肝静脉造影或经皮肝穿刺肝静脉造影了解肝静脉、下腔静脉阻塞情况;影像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组织活检了解肝脏病理学变化。根据病变累及血管分为肝静脉型、下腔静脉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混合型;根据血管阻塞程度将其分为狭窄型和完全闭塞型。将肝脏病理学改变与肝静脉、下腔静脉阻塞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5例穿刺组织达满意组织学诊断要求,其中肝静脉阻塞型11例,下腔静脉阻塞型4例,肝静脉和下腔静脉混合阻塞型10例;狭窄型7例,完全闭塞型18例。肝纤维化程度与血管阻塞程度密切相关;肝血窦扩张和肝细胞变性与血管阻塞程度无关,肝脏病变与阻塞部位无相关性。结论: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阻塞对肝脏的损害程度是一致的,血管阻塞程度较阻塞部位对肝脏损害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正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又称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肝窦内皮损伤、肝窦扩张伴血栓形成、肝窦纤维性闭塞为特征的疾病,本质上属于肝微循环障碍性疾病~([1])。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于20世纪50年代在年轻女性中被发现,伴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痤疮样皮疹、肌痛、停经以及肝脏病  相似文献   

19.
周倩  陆亚红  张超琅 《护理与康复》2011,10(11):1008-1009
肝静脉阻塞综合征(VOD)是指肝内小静脉阻塞、肝细胞和肝血管损伤而致的移植相关并发症。近年来,一些化疗药物如乌拉坦、硫鸟嘌呤、硫唑嘌呤、阿糖腺苷、氮芥、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酮康唑、砷等的使用及放疗,使肝静脉阻塞综合征的发病率明显增加[1],临床以肝肿大、肝区疼痛、黄疸、水钠潴留、体重增加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20.
郑新杰  冯莉 《临床医学》2009,29(10):121-121
布-加氏综合征(BCS)是指肝静脉流出道和(或)肝静脉出口以上或肝段下腔静脉阻塞引起继发性门静脉及下腔静脉高压而产生的综合征,是临床上非常少见的疾病,医学文献对此病报道较少:由于大多数医生对此病缺乏了解,患者常常被误诊。笔者曾遇到1例布加氏综合征被误诊为鱼磷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