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是全麻以及危重病人抢救时建立人工气道的一种主要方式。护理操作中若不慎将气管导管气囊连接管剪断 ,会立即导致气囊漏气。病人口、鼻以及气管导管气囊以上的分泌物进入气管内发生呛咳 ,严重者导致误吸。对于正在行机械通气的病人 ,可使整个通气环路漏气 ,气道压降低达不到设定的潮气量 ,呼吸机不能正常工作 ,影响通气效果 ,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此时 ,常规的处理方法是立即为病人充分吸痰后更换新的气管导管。更换导管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操作技术上的难度 ,而且在更换导管的过程中易出现插管困难、窒息、吸入性肺炎等…  相似文献   

2.
病儿男,12岁。1997年3月在全麻体外循环直视下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4小时左侧肺呼吸音明显减低,经气管插管内吸痰未见明显好转。继续吸痰时病儿咳嗽,从气管插管内突然吸出一条蛔虫成虫,左侧肺部呼吸音立即恢复正常。术后病儿恢复顺利,第12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3.
气管插管是抢救危重新生儿的一项基本且关键的措施,准确、及时的将气管导管置于气管内正确的位置至关重要.新生儿尤其早产儿从声门至气管分叉处距离较短,气管插管过深可影响两肺通气,还可导致气管损伤;气管插管过浅可导致脱管、漏气,影响通气.  相似文献   

4.
例1,女,7岁,于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下行脊椎结核病灶清除术。手术经过顺利。术终因咳嗽和吞咽反射均未恢复,故留置气管导管送回病房。约2h 后病儿躁动,值班护士未予察明情况,即令家属按压制动,无济于事。后麻醉人员术后访视病人,见病儿躁动、挣扎、呛咳、呼吸短促、脉率增快、严重发绀,随即呼吸、心跳停止。急作气管内吸引,未吸出任何分泌物,当即拔除气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儿气管插管时选择合适导管型号、插管成功率、围术期气道相关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的OSAS患儿123例,男59例,女64例,年龄3~8岁,身高92~141 cm,体重16~39 kg, ASAⅠ或Ⅱ级,Mallampati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超声组(n=62)和常规组(n=61)。超声组通过测量环状软骨内空气-黏膜界面直径来选择导管型号,听诊法和气管超声检查定位导管深度;常规组采用年龄公式确定气管导管型号,听诊法确定插管深度。记录插管深度、首次插管成功例数、插管时间和气管导管置换、气管导管脱出、支气管内插管、咳嗽声嘶、拔管后喘鸣等围术期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超声组插管深度明显增加(P<0.05),首次插管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插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气管导管置换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气管套管脱出、支气管内插管、咳嗽声嘶和拔管后喘鸣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SAS患儿术中通过气管超声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术后经鼻气管导管拔除的指针和方法。方法187例行 TARP 内固定手术成年患者,术前均经鼻腔放置加强型气管导管,术毕留置气管导管并口腔填塞纱条压迫止血。术后第1天起每日进行拔管指针评估,在神志清楚、咳嗽能力及呼吸循环功能正常、伤口无裂开出血前提下,依据气囊漏气试验(CLT)指导拔管,CLT 阴性者即行常规拔管。若术后第3天 CLT 仍阳性则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FBA)试拔管。记录拔管后喘鸣和24 h 内再插管率,分析该拔管方法的优点和安全性。结果术后第1、2天常规拔管者分别为69、82例。第3天常规拔管15例,其余21例采用 FBA 试拔管,其中11例拔管成功,10例试拔管后出现喘鸣和呼吸困难而留管至第4天。第4天6例常规拔管,4例 FBA 拔管成功。第1~4天常规拔管者中喘鸣发生例数分别为4、6、1、1例(共12例),其中1例于拔管后4 h 被迫再次插管。FBA 拔管成功者中没有出现拔管后喘鸣和需再插管。结论严格掌握拔管指针和拔管方法,TARP 内固定术后患者大多能在术后2 d 内顺利拔除气管导管。CLT 结合 FBA 拔管安全有效,能避免拔管后24 h 内再插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气囊漏气试验(cuff-leak test)对确定经口入路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手术后患者拔除气管导管时机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TARP内固定手术后入OICU监护并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按判断拔管时机方式的不同分为气囊漏气试验指导拔管组(65例)和经验性拔管组(87例),前者主要根据气管导管气囊放松后以呼吸囊通气时咽喉部的气流声音决定患者能否拔管;后者通过观察患者舌体和咽后壁的肿胀程度决定能否拔管.比较两组患者的再插管率及术后带管时间.结果:气囊漏气试验指导拔管组再插管率为1.50%,经验性拔管组再插管率为3.4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囊漏气试验指导拔管组术后带管时间为:<24h者27例、24~48h者29例、>48h者9例,经验性拔管组术后带管时间为:<24h者15例、24~48h者36例、>48h者36例,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于TARP内固定术后患者,采用气囊漏气试验可以更为准确地判定拔管时机,较经验性拔管方法有效地缩短术后带管时间.  相似文献   

8.
全身麻醉需气管插管时,最常用的方法是明视经口气管插管术.传统理论认为弯型喉镜片刺激较轻,但作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感到传统的显露声门方法不易窥清声门,对根据声门大小选择合适管径的气管导管置入不利,从而采用改良明视经口气管插管法.本文比较两法窥视声门的清晰程度和心血管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3岁,拟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行食管癌切除术。插管时,将气管导管弯成约90°,插入声门后拨出导管内管芯,发现铜丝管芯折断,断段遗留在气管导管内。当即将手术床调整成头低脚高位,放平病人头部,将气管导管以水平方向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超声成像技术用于确认中度肥胖患者气管内插管。方法选择择期行外科手术并接受气管内插管的中度肥胖患者49例,男34例,女15例,年龄18~67岁,BMI 30~35kg/m2,ASAⅠ或Ⅱ级,MallampatiⅢ或Ⅳ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听诊组(C组,n=24)和动态超声成像组(U组,n=25)。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后采用普通喉镜插入气管内导管,C组和U组分别通过听诊法或动态超声成像法确认气管内插管,并最终由纤维支气管镜确认并调整气管导管的位置。记录两组气管内插管成功率、确认气管内插管的灵敏度、特异度、所需时间,并观察U组相关超声指征出现的频率。结果两组气管内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组确认气管内插管的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C组(P0.05);U组确认气管内插管所需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1)。U组在气管内共振波消失出现频率、气管内导管回声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在食管内(P0.05),侧后方高回声出现频率明显低于在食管内(P0.05)。结论动态超声成像技术确认中度肥胖患者气管内插管更快捷、可靠。  相似文献   

11.
气管内插管是麻醉医师最基本的操作技术。气管内导管近年来有较大的进展,除一般的气管内导管外还制出各种用途的气管内导管。气管内插管是非生理性操作,可引起多种并发症,随着对插管并发症发生原因的深入认识,设计出更佳的气管内导管。本文概述气管内导管的新进展。一、气管内导管的规格美国标准规格学会(ANSI)规定的气管内导管尺寸用公制表示,其大小用内径(ID)的 mm 表示,每号相差0.5mm。规定导管屈曲的半径是14cm±10%。规定导管端斜面的角度,经口导管约45°,经鼻导管约30°,6 mm 以下的经鼻导管约45°。斜面的方向;由导管的凹面看,经口导管面对左,不致妨碍视野;经鼻导管斜面因面向鼻中隔侧不致损伤鼻粘膜,故有面对左右两方向斜面的导管。Murphy 型导管的端部有称做 Murphy  相似文献   

12.
经鼻快速气管插管是在静脉注时全身麻醉和肌松药后,无呼吸情况下将气管导管从血腔经声门插入气管。如遇导管不能顺利通过后鼻孔或插入气管困难时,传统的给氧方法效果极差。其原因在于导管留置鼻腔,鼻孔外导管超出面罩不便加压给氧,同时已压入咽喉部的气体也可以从导管中逸出。导致肺通气甚少。如果拔出导管给氧.则需再次插管,增加鼻粘膜损伤和延长插管时间以至发生缺氧性意外等问题,我们在全麻诱导给氧后,光将气管导管从鼻腔插过鼻后孔,并用吸痰管吸引导管内和咽喉部的分泌物,然后把前鼻孔外的导管盘旋于面罩内(以聚乙烯或有加强…  相似文献   

13.
光索引导下经鼻插管在困难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光索引导下经鼻插管在困难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术前评估为困难气道患者29例.插管前静脉给予小剂量芬太尼和咪达唑仑,于插管侧鼻道作表面麻醉,再行环甲膜穿刺以完善喉及气管内黏膜的表面麻醉.将食管导管经鼻插入食管,食管导管口正对声门,然后将导引光索经此口插入气管内后改换成气管导管.观察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插管成功率为97%,插管时间为(4.8±1.5)min,插管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光索引导下经鼻插管为困难气道患者提供了安全舒适、经济可靠的插管新方法,有利于提高基层医院处理困难气道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周艳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295-296
目的:探讨新型光棒与传统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效果比较。方法:随机选择80插管全麻患者分为光棒/导管组(A组)和喉镜/导管组(B组),麻醉后A组:用光棒引导行气管插管,确定气管导管满意后,接麻醉机。B组:常规置入喉镜,窥见声门后插入气管导管。记录操作时间、MAP、HR、SPO2及不良反应。术后24小时内随访,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咽喉疼痛、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等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插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咽喉疼痛病例少于B组,A组患者插管前后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插管后1分MAP和HR与诱导前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光棒插管技术简便实用,容易掌握、安全有效、成功率高,为气管插管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严重气道狭窄患者12例,年龄34~87岁,体重50~80kg,ASA分级Ⅳ或Ⅴ级,X线透视下,采用介入放射法引导,经口腔插入导丝.沿导丝置入鞘管与扩张器套装,套上合适型号的气管导管,固定导丝,将鞘管及扩张器越过狭窄气管,插至隆突上方或一侧主支气管内,固定鞘管及扩张器,气管导管顺鞘管越过狭窄的气管段插至狭窄的气道下方,固定气管导管,迅速将鞘管、扩张器和导丝从气管导管内撤出,外固定气管导管.12例严重气道狭窄患者气管插管均成功,插管时间1~5 min,未见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应用引导管芯更换气管内导管三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的气管插管患者,有时会发生导管套囊破裂漏气、导管割裂或导管严重阻塞,需紧急更换气管导管。作者于2001年6月至2003年4月应用引导管芯更换经口气管内导管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在视频喉镜下使用头部可控气管导管与普通气管导管经口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外科手术患者1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普通气管导管组(OT组)和视频喉镜下头部可控气管导管组(CT组),每组各80例.常规麻醉诱导后,在视频喉镜下,分别采用普通气管导管或头部可控气管导管实施经口气管插管,记录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1),气管插管前即刻(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以及插管后2 min(T4)和5 min(T5)的血压和心率,并记录气管插管时间.结果 与气管插管前即刻相比,气管插管后即刻和插管后2 min,OT组心率增快(P<0.05);与OT组相比,CT组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气管插管后即刻和插管后2 min,CT组心率减慢(P<0.05).结论 与普通气管导管相比,在视频喉镜下,使用头部可控气管导管经口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8.
困难气管插管常常困扰着麻醉医师,如何找到一种简单有效的解决困难气道方法是麻醉界一直探索的问题。我院应用气管导管经导管芯塑形钩S形气管插管法,利用导管经合适的塑形及抽出导管芯时导管变形运动对可看到会厌的成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自2003年以来使用气管导管经导管芯塑形钩S形气管插管法进行气管插管共15000例,其中包括急救插管1500例。具体操作:(1)插管前对气管导管进行塑形。导管塑形方法:选择合适型号的导管,用较柔韧的金属导管芯伸到导管头端并将导管取直,在导管的尾端将管芯折弯使导管芯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GlideScope喉镜与Macintosh喉镜辅助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胸科手术单肺通气的患者70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18 ~ 75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n=35)∶GlideScope喉镜组(G组)和Macintosh喉镜组(M组).麻醉诱导后,按照Cormack-Lehane分级评估Macintosh喉镜暴露声门程度.采用Macintosh喉镜(M组)和GlideScope喉镜(G组)辅助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术.记录Macintosh喉镜和GlideScope喉镜下Cormack-Lehane分级以及置入双腔气管导管的难易程度和双腔气管导管反向置管的发生情况;记录气管插管成功情况和气管插管时间.于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即刻和气管插管后3 min记录血压及心率.记录术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M组比较,G组气管插管时间延长,双腔气管导管置管困难程度升高,气管插管后即刻和气管插管后3 min血压升高(P<0.05),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双腔气管导管反向置管率、Comark-Lehene分级和各时点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组GlideScope喉镜下Cormack-Lehane分级优于Macintosh喉镜(P<0.05).结论 与Macintosh喉镜相比,GlideScope喉镜辅助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术时能更好地暴露声门,改善气管插管条件,但方法较复杂,且插管反应较强.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65岁,中段食管癌行开胸探查术。病人术前状况:发育正常,营养欠佳,体重42kg,血、尿常规化验均正常,心肺功能无异常。在快速诱导下行气管内插管(选用32~#国产管),插管顺利,用胶布固定后,套囊内注气4ml,采用紧闭循环法,以安氟醚维持。但须稍加大氧流量才能维持满意的麻醉。开胸后气管仍有漏气,虽于套囊内多次充气,肺仍然膨胀不完全。于进行肿瘤探查时,发现气管膜部有6cm纵向裂痕和鼓出的气管导管套囊(此时尚未进行气管与食道分离)。即用纱布压迫气管裂痕的同时进行气管缝合修复手术,并继续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