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糖代谢状态对脉搏波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 19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糖代谢正常(NGT)组、糖调节受损(IGR)组、糖尿病组,测定臂踝baPWV,并记录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子、血脂、炎症因子等指标.结果 糖尿病组baPWV(1807±381)cm/s显著高于NGT组[(1615士248)cm/s,P=0.000]及IGR组[(1674±277)cm/s,P=0.03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为总体baPWV独立影响因子.糖尿病组baPWV独立影响因子为年龄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论 冠心病患者随着处于糖代谢状态的不同阶段(糖代谢正常、糖调节受损、糖尿病),baPWV有增快趋势,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baPWV较NGT、IG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糖控制情况与动脉僵硬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巳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与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心血管疾病的本质是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异常.血管病变尤其是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基础.因此,早期发现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并及时、有效地进行早期干预,是预防严重致死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根本措施之一.评估动脉硬化敏感指标之一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正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SUA)水平及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住院的121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59例)和正常对照组(62例),再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冠心病组分为单支(30例)、双支(14例)、多支病变组(15例),比较各组SUA及 baPWV,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SUA浓度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正常、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分别为(349.26±96.58)μmol/L、(400.37±70.96)μmol/L、(517.57±85.26)μmol/L、(602.60±77.03)μmol/L (P<0.05或<0.01);baPWV亦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支组、双支组和多支组baPWV显著升高[(1499.04±193.82)cm/s比(1885.32±319.73) cm/s、(2036.00±406.40)cm/s、(2171.03±348.53)cm/s],且双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baPWV是冠心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011,14.008,P=0.000)结论:血尿酸水平及脉搏波速度对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各动脉段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改变及其对CHD的诊断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将218例患者分为CHD组(121例)和非CHD组(97例),分别进行右侧颈-桡动脉(RC-R)、右侧颈-股动脉(RC-F)、右侧股-踝动脉段(RF-A)和相应左侧动脉段(LC-R、LC-F、LF-A)的PWV检查,分析CHD患者的PWV变化特征;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不同动脉段PWV诊断CH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非CHD组及CHD组的RC-FPWV[(7.60±1.59)∶(9.31±1.75)m/s,P<0.01]、LC-FPWV[(7.52±1.50)∶(9.02±1.71)m/s,P<0.01]、RC-RPWV[(8.00±1.27)∶(8.69±1.37)m/s,P<0.01]和LC-RPWV[(8.03±1.2)∶(8.52±1.03)m/s,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RF-A、LF-APWV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应用ROC验证RC-FPWV、LC-FPWV、RC-RPWV和LC-RPWV对CHD的诊断价值,发现RC-FPWV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18最大,表示其诊断CHD的真实性最好,由ROC曲线特征发现,RC-RPWV的最佳分界点为8.32m/s,此时敏感性达79%,特异性达77%。结论:CHD患者的RC-FPWV、LC-FPWV、RC-RPWV、LC-RPWV均显著增高,RC-FPWV诊断CHD的价值最大,RC-FPWV测定值大于8.32m/s是预测CHD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冠心病患者心肌重构及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98例冠心病患者根据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大小分为两组:baPWV正常组40例和baPWV增高组58例.每例均抽血行脑钠肽(BNP)检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冠心病baPWV正常组相比,baPWV增高组的LVMI、LVDd和BNP均升高,LVEF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baPWV与LVMI、LVDd和BNP呈正相关(均P<0.01),与 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冠心病患者心肌重构及心功能损害有关,对冠心病患者心肌重构及心功能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对冠心病(CHD)的预测价值。方法:患者分为非CHD组(97例)和CHD组(114例)。比较2组患者CHD危险因素以及各动脉段PWV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上述危险因素在CHD发病中的作用。结果:CHD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显著多于非CHD组(P<0.05),CHD组踝肱指数显著低于非CHD组。CHD组患者的心-左右股动脉段PWV和心-左右桡动脉段PWV显著大于非CHD组(P<0.01),而左右股-踝动脉段PWV在CHD组和非C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以及心-股动脉段PWV升高、踝肱指数降低等与CHD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结论:同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一样,心-右股动脉段PWV显著增高以及踝肱指数降低也是CHD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un WP  Wu YQ  Li J  Hu DY 《中华内科杂志》2008,47(5):382-384
目的 评价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冠心病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院253例明确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按纽约心脏病学协会标准(NYHA)进行心功能分级,所有患者采用无创动脉硬化自动测定仪测量baPWV,同时测定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容量(LVESV),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baPWV与BNP(r=0.394,P<0.001)、NYHA分级(r=0.444,P<0.001)、LVEDV (r=-0.130,P<0.05)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但与LVEF、LVESV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OC曲线下面积表明:当baPWV>1717 cm/s时,诊断心功能不全的敏感性为72.9%,特异性为61.8%;左侧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LbaPWV)≥1900 cm/s时,其对应的敏感性是61.5%,特异性是81.9%.结论 baPWV与冠心病患者NYHA分级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评价心功能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5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204例患者(年龄≤55岁),采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双侧肢体的baPWV,并以baPWV≥14 m/s为动脉僵硬度增高.统计患者动脉僵硬度异常的检出率,应用多因素分析筛选baPWV的影响因素.结果 动脉僵硬度增高检出率58.3%,baPWV增高组患者收缩压水平显著高于baPWV正常组患者(t=3.016,P<0.01),女性患者baPWV水平显著高于男性患者(t=2.188,P<0.05).baPWV与收缩压(r=0.343,P<0.001)、舒张压(r=0.194,P<0.05)、三酰甘油(r=0.166,P<0.05)、总胆固醇(r=0.188,P<0.05)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收缩压和三酰甘油是baPW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5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动脉僵硬度异常率较高,女性、收缩压和三酰甘油是5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baPWV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调脂治疗对冠心病患者餐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 旨在通过高脂餐试验 ,研究调脂治疗对冠心病患者餐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5 0例来源于我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和住院的冠心病患者。经饮食宣教 4周后 ,开始高脂餐试验和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FMD)。随后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血脂康组。治疗 6周后重复上述检查。结果 治疗前两组高脂餐后 4h的FMD明显受损 (P <0 0 5 ) ,餐后血清甘油三酯 (TG)浓度明显升高 (P <0 0 5 ) ,两组间餐后甘油三酯曲线下面积 (TG AUC)差异无显著性。 6周后血脂康组餐前和餐后FMD有明显改善 (P <0 0 5 ) ,且空腹FMD和餐后FMD差异无显著性 ,而常规治疗组空腹FMD和餐后FMD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餐后FMD仍显著受损 (P <0 0 5 )。相关分析显示餐后TG AUC与餐后 4h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下降值正相关 (r=0 32 2 ,P <0 0 5 )。治疗后TG AUC的变化与空腹和餐后FMD的变化显著相关 (P <0 0 1)。结论 高脂餐后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可能与餐后血脂紊乱有关。提示血脂康调脂治疗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空腹和高脂餐后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弹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动脉弹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 30例冠心病患者与 30例正常对照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应用动脉弹性功能检测仪测定受试者的大动脉弹性指数 (C1 )和小动脉弹性指数 (C2 )。结果 冠心病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 (5 17±2 13)% 与 (11 10±4 36)%,P<0 05];冠心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C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 11 59±4 56 )ml/mmHg( 1mmHg=0 133kPa) ×10与 (12 11±3 82)ml/mmHg×10, P>0 05],但冠心病组的C2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4 20±1 80)ml/mmHg×100与 (6 26±2 36)ml/mmHg×100, P<0 05],冠心病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与C2 呈正相关(r=0 53, P<0 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和C2 降低,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提示C2 可作为一种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冠心病患者(76例)与正常对照组(30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应用动脉弹性功能检测仪测定受试者的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通过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评分.结果:冠心病组血流介导的FMD明显低于对照组[(6.94±4.21)%∶(11.10±4.36)%,P<0.05];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的C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7.0±38.1)∶(121.1±38.2)ml/mmHg(1 mmHg=0.133 kPa),P>0.05],但冠心病组的C2明显低于对照组[(516.0±2640)∶(626.0±236.0)ml/mmHg,P<0.05],冠心病患者FMD及C2均与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380,P<0.01及r=-0 329,P<0.01).结论:C2和FMD似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冠心病危险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目的 探讨在药物规则治疗下高血压病患者的脉压对冠心病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916例因胸痛而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高血压病患者的脉压与冠心病 (一支或以上冠状动脉管腔内径狭窄≥ 5 0 % )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916例中 ,5 4 7例 (6 0 %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诊断为冠心病。冠心病组在年龄、高血压病程和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 (吸烟、糖尿病 )暴露比例上显著高于无冠心病组。两组的各种血压参数也存在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 ,脉压是冠心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和独立危险因素 ,脉压每增加 5mmHg(1mmHg =0 133kPa) ,冠心病患病的危险性增加 2 9%(95 %可信区间 :2 2 % 37% ,P <0 0 0 0 1) ;在对年龄和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 (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 )校正后显示 ,脉压每增加 5mmHg ,冠心病患病的危险性增加 18% (95 %可信区间 :10 % 2 5 % ,P <0 0 0 0 1)。在多因素逐步回归模型中 ,脉压仍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如下 :P/ (1 P) =EXP[0 0 6 19×年龄 (岁 ) +0 0 334×脉压 (mmHg) +0 0 2 86×病程 (年 ) +0 6 84 2×吸烟+0 5 4 4 7×糖尿病 - 6 0 391]。其他血压参数则与冠心病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在药物规则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中 ,脉压是冠心病患  相似文献   

14.
中老年冠心病多重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老年国人冠心病多重危险因素中各种因素所占比重。方法 顺序入选 16 2例 (男 12 4 ,女38)冠脉造影检查患者 ,采用LOGISTIC法分析年龄、性别、吸烟史、家族史、血压、脉压 (PP)、血糖 (Glu)、血胆固醇 (TC)和甘油三酯 (TG)等危险因素与冠脉狭窄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性别、年龄、吸烟、舒张压 (DBP)、PP、Glu、TC与冠心病有显著相关性 ,其中以性别、年龄、Glu、DBP和PP影响较大。结论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控制 ,除血糖、血脂和戒烟外 ,纠正舒张压过低和脉压过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57例206支冠状动脉病变内置入203只支架,其中置入左前降支103只,右冠状动脉57只,左回旋支42只,左主干1只。结果 157例全部置入成功。置入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效果良好。其中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急诊置入支架后,病情迅速缓解。择期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全部置入成功,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可靠、效果良好的介入性治疗方法、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患者脉压变异性(PPV)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搜集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5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冠状动脉狭窄组68例,其中合并高血压病38例,血压正常者30例。冠状动脉狭窄组中以冠状动脉狭窄支数分为3个组。分析各组的脉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组PPV显著高于非冠状动脉狭窄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PV是冠状动脉狭窄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PV越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越重。提示PPV是影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评估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支架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将我院123例年龄≥60岁(老年组)和265例年龄<60岁(非老年组)已行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病灶特点、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及近、远期临床随访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对照分析。 结果 老年组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基础上行支架术总成功率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96.7%与99.6%,P>0.05);老年组手术死亡率为1.6%(2/123),但与非老年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冠状动脉血管、外周血管并发症无明显差异;老年组因冠状动脉扩张后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或严重内膜撕裂而置入支架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23.7%与14.3%,P<0.001);老年组左主干病变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3.2%比0.3%,P<0.001)。随访6~54个月,两组患者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老年组患者血运重建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16.3%与7.8%,P<0.05)。 结论 随着PTCA及支架置入技术的日臻完善,老年患者行支架术的成功率与非老年患者无明显差异,均达国内先进水平,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急性期并发症及长期临床疗效与非老年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均与全国注册水平相似,因此支架术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