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减少病死率。方法: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通过对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观察和护理措施,在使疾病早日转归和康复等方面取得了很好成绩。结果:12例患者中显效10例,占83.3%,有效2例,占16.7%。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及时、治疗合理、密切观察和护理,可以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髙老年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方法:通过严密心电监护,血压监测、心律、心率监测、溶栓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25例病人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果:80%的病人康复出院,20%的病人行冠脉支架置入术。结论:对老年心肌梗死的病人,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勤观察、急出理,病人的康复成功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选择年龄60岁以上的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其临床特点、心理情况、危险性及并发症.结果 老年心肌梗死病情多变、并发症多、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结论 药物治疗虽然是抢救患者成功的关键,而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也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基础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护理、两便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19例患者均康复出院,1例死亡。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AMI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除1例死亡外,其余病情均好转出院。结论:通过对2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护理措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结核发病率回升,老年肺结核病人明显增加,老年肺结核病人合并急性心梗的病人也明显增加,值得我们重视。由于老年肺结核病人患病时间长、病情多较重、病情复杂、症状不典型,当合并急性心梗时多掩盖了急性心梗的症状及体征,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容易拖延就诊时间,导致漏诊误诊,延误治疗,使一些病人产生严重后果。因而对老年肺结核病人合并急性心梗的患者早期症状的观察与护理,是治疗的关键。对我院近三年来住院老年肺结核合并急性心梗31例进行临床护理分析,旨在探讨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Ⅲ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康复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组)。结果康复护理干预组总体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86.7%,P0.05),并且在降低心率、心源性休克、猝死、缩小梗死面积、缓解疼痛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Ⅲ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优,而且安全、可行,可改善心功能和降低再梗死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便秘而诱发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从护理角度提出了预防、护理及健康宣教要点,旨在降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舒适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舒适护理的价值。方法: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行常规医疗护理;舒适组34例在常规医疗护理基础上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5天内出现腰酸背痛、便秘、失眠等并发症的病例数、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舒适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病例数、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医疗费用有相应的控制,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舒适组患者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舒适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可以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舒适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心灵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目的是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早日康复。本文通过舒适护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旨在探讨舒适护理模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2月我院与千佛山医院共同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分成个性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心脏事件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个性化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比常规护理组高27.5%(P〈0.05),并发症发生率、心脏事件发生率、心绞痛复发率、死亡率均比常规护理组低(P〈0.05),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进行个性化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心肌长时间严重缺血引起心肌坏死。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在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量急剧减少而引起[1]。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初期,患者会发生心脏骤停、心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再发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与护理措施。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到2012年共收治住院的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对照初梗死患者402例进行比较,分析再梗死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结果:再梗死组发生心绞痛的为49例,占最大比例,这类患者在初梗后,多数未长期系统的服务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进行干预;对照组有93例发生心绞痛,二组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梗后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发生再梗的机率比较大;可将梗死后心绞痛作为预测再梗死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体会,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通过治疗与护理显效39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31%。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采取适宜的护理手段,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生存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总结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便秘而诱发并发症的相关因素,从护理角度提出了预防、护理及健康宣教要点,旨在降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患者治愈出院,4例好转,2例无效死亡,总有效率为90.0%。结论: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及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给予合适的护理,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