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对多数精神发育迟滞儿童而言,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治疗措施,通过教育可提高其现有智力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但此类儿童经常伴有明显的精神障碍,给教育及训练工作带来诸多困难。我们收治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92例,现报告如下,并对治疗方法进行讨论。一、临床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2.
3.
4.
5.
6.
通过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发现这类病人症状多以对自身淡漠、行为紊乱、冲动、人格解体、虚无妄想为主要表现,病情易波动且相对难以控制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降低药物副反应的发生同时对病人认知功能改善、社会技能恢复也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对比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不同病程精神发育迟滞伴有精神障患者的疗效。方法采集精神发育迟滞伴有精神障碍患者100例,占同期此类病人总数的50%,按不同用药分为1-3年病程和6-10年病程4组,每组25例,分别服用等量等周期的利培酮和氟哌啶醇,对4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利培酮治疗的25例病例,显效率分别为1—3年病程组88%,6—10年病程组72%,平均80%;另经氟哌啶醇治疗的25例病例中,显效率分别为10年病程组68%,010年病程组52%,平均60%,均低于利培酮对应组;且不同用药病例在不同病程中阴阳性症状量、一般病理症状量表分值及PANSS总分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利培酮对治疗精神发育迟滞伴有精神障碍患者疗效优于氟哌啶醇。 相似文献
8.
42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细胞遗传学研究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陈元生吴秀丽邱小燕精神发育迟滞(mentalretardation,MR)是一组以智能、情感和社会适应行为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异质性精神疾病。人群中MR的患病率约1.02‰~5.20‰[1],其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精神发育迟滞 (MR)患者智力构成的缺陷程度。方法 采用 WAIS- RC对 8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智商进行评估。结果 MR患者在分测验算术 (A)、相似性 (S)、数字符号 (Ds)、图片排列 (PA)、拼物 (OA)上得分较其它项目低 ,三因子的各均分关系为 B>A>C,分测验量表均分之间存在有显著差异 ,F=5 .6 18,P<0 .0 1。结论 MR患者的智力缺陷存在不均衡性 ,评估结果可为 MR患者的针对性训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染色体疾病所致精神发育迟滞(MR)的细胞及分子遗传学病因。方法 用染色体G带方法和脆性位点诱导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在MR患及死胎和反复的习惯性流产的夫妇的染色体中发现了D组和G组染色体随体联合现象。结论 D组和G组染色体的随体联合是21三体综合征患儿产生的一个原因;Y染色体及Xq的远端存在着影响智力发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近十年来有关针灸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文献,从临床及实验研究两方面回顾了针灸对发育迟滞儿童的影响。针灸不仅可提高患儿的发育商和智商,改善脑干听觉功能,促进脑发育,通过升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提高学习记忆能力,还可调节智力低下患儿的血清甲状腺素和生长激素的分泌水平。 相似文献
12.
13.
对昆明市城区精神发育迟滞儿童进行研究。用单因素的配对计数分析和成组资料分析筛选出本病的危险因素有出生时窒息、母亲孕期使用违禁药、高热惊厥、脑震荡、父母婚姻关系、入托儿所、出生后患病、喂养方式、家庭人均收入、母亲晚婚年龄、独生子。用回归分析筛选出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母亲孕期使用违禁药、出生时窒息、出生后患病、入托儿所及家庭人均收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及其配套训练方案在提高精神发育迟滞(MR)患儿精细运动技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月~6岁的MR患儿60例,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应用PDMS-FM测定其精细运动功能,根据PDMS-FM评估结果运用其配套训练方案对干预组进行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后一年分别用PDMS-FM对两组患儿进行评估。应用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抓握能力标准分(sGr)、视觉运动统合能力标准分(sVI)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前对照组FMQ、sGr和sVI与干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评估显示两组患儿运动技能都有所提高,但干预组FMQ、sGr和sVI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MS-FM及其配套训练方案可明显提高MR患儿的精细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穴位封闭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精神发育迟滞(MR)是一组由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智力发育明显落后于正常水平和适应生活能力缺陷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发育障碍性疾病.我国人群中患病率约为1.3%[1].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在认知、语言、感觉统合及肢体运动等方面明显落后同龄儿童,我们采用头部穴位封闭的方法对58例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农村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母亲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MMPI对41例农村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母亲及对照组41例母亲进行测查.结果 农村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母亲组与对照组母亲相比,D、Pd、Pt、Sc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母亲(P<0.05),而Ma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母亲(P<0.05).结论 农村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母亲普遍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做好这些母亲的心理卫生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精神发育迟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儿童精神发育迟滞29例,给予综合方法治疗,评价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评定,治疗有效。结论综合治疗是精神发育迟滞康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 精神发育迟滞(MR)是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主要疾患。我们于1990年4~6月在太原市南城区对0~6岁儿童进行现患调查,结果如下。对象及方法在太原市南城区所属35个居委会,26个幼儿园,采用选择性筛查法查找患儿。调查对象家长职业和太原市城区在业人口职业构成一致。年龄分布和太原市南城区全部0~6岁儿童年龄构成一致。调查总人数为6673名。 相似文献
19.
精神发育迟滞是一组以智力发育障碍为突出表现的疾病,指个体在发育阶段(通常在18岁以前)无论由先天的或后天的,生理学方面的或社会的、心理方面的不利因素,使精神发育受阻或迟滞,造成智力显著不足及社会适应困难。在当今临床,精神发育迟滞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临床疾病,是造成人类残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对精神发育迟滞幼儿的疗效及年龄、病情程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精神发育迟滞幼儿256例,按照家长意愿分为治疗组142例,对照组114例。对照组常规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训练等一对一的康复训练,治疗组除以上方法外加用引导式教育。对两组治疗前后DQ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两组不同年龄、不同病情程度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及两组内部治疗前后DQ值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两组不同年龄段间的总有效率〈2岁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岁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与重度病情不同患儿,治疗前后DQ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幼儿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来说,在传统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引导式教育疗效显著,年龄越小,病情越轻,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