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桥小脑角胆脂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桥小脑角(CPA)胆脂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和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方法:28例桥小脑角胆脂瘤,采用枕下开颅乙状窦后入路16例、颞枕开颅颠下小脑幕入路10例、颞枕开颅幕上下联合入路2例。其中5例手术应用神经内镜辅助。结果:肿瘤全切除21例,近全切除7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枕下开颅乙状窦后入路适用于胆脂瘤位于CPA以及由CPA向斜坡生长者;颞枕开颅颞下小脑慕入路适用于CPA胆脂瘤向岩骨尖斜坡及幕上鞍区发展者;巨大胆脂瘤同时累及CPA、鞍区和下斜坡时采用颞枕开颅幕上下联合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提高肿瘤全切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颅凹骨瓣开颅术在后颅窝肿瘤手术中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对云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2月至2009年4月间36例后颅窝肿瘤患者采用后颅凹骨瓣开颅术,入路采用三种骨瓣;正中骨瓣、单侧骨瓣、单侧跨中线骨瓣,其中有2例采用带蒂骨瓣.术毕骨瓣均解剖复位.结果后颅凹骨瓣开颅术术后无持续低热、颈枕部疼痛,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后颅凹骨瓣开颅术可有效保护脑组织,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小儿后颅窝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自2009年至2011年收治小儿后颅窝肿瘤17例,采用枕下正中切口,小脑下蚓部切开的传统手术入路术式以及经小脑延髓裂人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4例.1例手术死亡,术后出现小脑缄默综合征及口咽失用1例,经治疗2月后症状基本消除;脑脊液漏1例,经再次加固缝合及加压包扎后治愈.结论:小儿后颅窝肿瘤需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传统手术入路需切开小脑蚓部,损伤相对较大,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可相对减少血管,神经及正常脑组织的损伤,术后小脑缄默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但相对较难掌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瓣成形术在后颅窝病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41例后颅窝病变患者采用骨瓣成形术,手术入路包括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枕下正中入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皮下积液、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头颅外观美观,未触及颅骨缺损,CT复查显示骨瓣复位良好。结论后颅窝骨瓣成形术后骨瓣复位保持了解剖层次的完整性,消除了颅骨缺损对患者的不良心理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小儿后颅窝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自2009年至2011年收治小儿后颅窝肿瘤17例,采用枕下正中切口,小脑下蚓部切开的传统手术入路术式以及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4例。1例手术死亡,术后出现小脑缄默综合征及口咽失用1例,经治疗2月后症状基本消除;脑脊液漏1例,经再次加固缝合及加压包扎后治愈。结论:小儿后颅窝肿瘤需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传统手术入路需切开小脑蚓部,损伤相对较大,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经小脑延髓裂入路可相对减少血管,神经及正常脑组织的损伤,术后小脑缄默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但相对较难掌握。  相似文献   

6.
岩尖斜坡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岩尖斜坡区脑膜瘤手术入路和手术效果。方法: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1例岩尖斜坡区脑膜瘤,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和MRI的表现分为三种类型:Ⅰ型5例,主要向中颅窝生长(包括海绵窦);Ⅱ型4例,主要向后颅窝生长;Ⅲ型12例,骑跨岩骨分别向中、后颅窝生长。额颞开颅断颧弓颞下入路切除肿瘤5例。颞枕开颅颞下小脑幕入路切除肿瘤4例,乙状窦前入路10例和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11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Ⅰ型岩斜坡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3例;Ⅱ型岩斜坡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Ⅲ型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1例。结论:Ⅰ、Ⅱ型多数能全切除,术后效果良好;若Ⅰ型岩斜坡脑膜瘤侵犯海绵窦则难以全切除,术后容易并发动眼神经损伤。Ⅲ型岩斜坡脑膜瘤全切除非常困难,乙状窦前入路是Ⅲ型岩斜坡脑膜瘤最佳的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鞘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效果.方法: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6例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鞘膜瘤,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和MRI的表现分为二种类型:Ⅰ型,肿瘤起源于神经节主要向中颅窝生长(包括海绵窦)16例;Ⅱ型,肿瘤起源于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主要向后颅窝生长10例.额颞开颅(包括断颧弓)颞下入路切除肿瘤12例,颞枕开颅颞下小脑幕入路切除肿瘤5例,颞枕开颅联合乙状窦前入路9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近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Ⅰ型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鞘膜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1例;Ⅱ型岩斜坡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2例.结论: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鞘膜瘤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绝大多数可以全切除,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三维CT定位乙状窦后手术入路骨瓣开颅的解剖学应用研究,为临床提供微创、安全的手术入路。方法对23例桥小脑角区疾病患者,采用三维CT重建技术对横窦-乙状窦夹角(TSSJ)进行精准定位后,行乙状窦后入路个体化骨瓣开颅手术;同期对干颅骨标本12例(24侧)采用同样的方法定位,进行骨瓣"开颅",通过解剖学进一步验证。结果 23例桥小脑角区疾病患者及12例(24侧)干颅骨标本的"关键孔"位置均位于TSSJ内侧缘,乙状窦和横窦无损伤,骨瓣开颅后横窦沟下缘、乙状窦沟内侧缘及TSSJ均获得满意的显露;术中骨瓣复位良好,颅骨缺损明显减少,23例患者无1例发生皮下积液、切口脑脊液漏或颅内感染等。结论运用三维CT精准定位,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具有安全、快捷、微创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岩斜区脑膜瘤显微手术入路的改良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采用改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岩斜区脑膜瘤11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2例.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昏迷 1 例,新出现暂时性颅神经障碍3例,无脑脊液漏发生.结论改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简便、安全,可充分显露岩斜区,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和术后疗效,是岩斜区脑膜瘤手术治疗的较佳入路,但对术者的手术技巧和经验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采用改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岩斜区脑膜瘤11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2例.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昏迷 1 例,新出现暂时性颅神经障碍3例,无脑脊液漏发生.结论改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简便、安全,可充分显露岩斜区,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和术后疗效,是岩斜区脑膜瘤手术治疗的较佳入路,但对术者的手术技巧和经验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中颅窝底肿瘤显微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处理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显微手术治疗中颅窝底肿瘤12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获完整随访115例.结果 翼点入路手术共68例,全切60例;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50例,全切44例;单鼻孔蝶窦联合翼点入路2例,全切1例;额下入路3例,全切1例;额颞入路3例,均全切;颅眶颧联合入路2例,均次全切除.随访115例资料中,89例未见复发,14例经放疗,化疗,再次手术等治疗至今得以长期生存,6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合理地选择术式,术中娴熟应用显微手术技巧,及术后合理处理,有利于提高中颅窝底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婴幼儿后颅凹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婴幼儿后颅凹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婴幼儿后颅凹肿瘤的常见症状为呕吐和共济失调.43例中,肿瘤全切除32例(74.4%),近全切除8例(18.6%),大部切除3例(7.0%),本组无手术死亡.33例随访13个月~7年,其中术后放疗13例,12例存活,1例术后2年死亡;术后未放疗的20例患儿中,8例存活,12例于术后2个月~2年死亡.结论 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是良好预后的关键.恶性肿瘤单纯手术预后不好,术后分子病理学指导下的放化疗是今后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颅鼻眶联合入路切除筛窦恶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经颅鼻眶入路治疗筛窦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颅鼻眶入路手术切除侵犯前颅凹及眼眶的筛窦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39例中男29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42岁;肿瘤类型包括嗅母细胞瘤10例、腺癌8例、鳞癌7例、乳头状瘤6例、肉瘤4例、未分化癌3例、基底细胞癌1例。38例肿瘤侵犯前颅凹,其中31例侵犯眼眶、5例侵犯翼腭窝、3例侵犯中颅凹及海绵窦。临床表现包括鼻堵、鼻溢、鼻衄、鼻部肿物,突眼、视力下降,面部麻木,意识障碍等。结果肿瘤全切除32例(其中包括9例完整摘除),近全切除7例。术后一过性脑脊液鼻漏5例,无颅内及切口感染。随访到27例(77.1%),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7年,平均3年6个月。肿瘤局部复发8例,肺部转移1例。术后1个月至6年死亡4例。结论经颅鼻眶入路充分显露侵犯前颅凹及眼眶部的筛窦肿瘤,且能完整切除肿瘤,手术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颧颞入路对中颅底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中颅窝脑膜瘤 9例 ,颅咽管瘤、脑膜肉瘤及神经鞘瘤各 1例 ,采用颧颞入路手术 ,取下颧弓以扩大中颅窝底视野。对肿瘤长入后颅窝者 ,切开小脑天幕 ,切除天幕下肿瘤 ,对向前颅底及眶内生长者 ,以扩大的颧颞眶入路手术。结果 中颅底肿瘤全切 6例 ,次全切 3例 ,大部切除 3例。肿瘤残留与肿瘤侵犯海绵窦、包绕颈内动脉、脑干受浸润有关。结论 颧颞入路可有效地适用于中颅底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儿童后颅窝肿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探讨手术方式及外科治疗相关问题。方法:对58例行手术治疗的后颅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颅内肿瘤以男性多见,女性较少;肿瘤以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较多,临床表现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有关;第四脑室及小脑蚓部肿瘤主要采用枕下正中入路,小脑半球肿瘤主要采用旁正中入路或枕下正中入路,桥小脑角区肿瘤主要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结论:手术切除为后颅窝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及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有残留辅以伽玛刀、x刀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常需放疗、化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完整而安全切除累及颅底区域肿瘤的两种手术径路。方法 对4例颅底肿瘤根据侵及区域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径路,其中3例采用经一侧上颌骨翻转入路,1例采用经一侧腮腺颞下窝入路。结果 所有病例的颅底肿瘤均被安全而完整地切除,涉及的颅底区域包括颞下窝,翼腭窝,鼻咽部及咽旁间隙。病变包括纤维血管瘤,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高分化平滑肌肉瘤及高分化鳞癌。结论 上颌骨掀翻入路是治疗中颅底或侧颅底,尤其是同时累及两个解剖区域以上病变时一种较好的选择。对于侧后颅底病变伴张口受限,面神经受侵犯者,经腮腺颞下窝入路是极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不同手术入路切除颞叶内侧胶质瘤的手术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Jiang ZL  Wang ZC  Jiang T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4):2428-243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切除颞叶内侧胶质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对采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的62例颞叶内侧胶质瘤患者的手术效果进行了分析。62例中肿瘤限局于颞叶内侧结构(A型)33例,其中位于颞叶内侧前部(A1型)19例,病变向颞叶内侧后部生长(A2型)14例;肿瘤广泛侵袭颞叶内侧、岛叶和额眶回后部(B型)9例;肿瘤向颞极和侧脑室颞角外侧侵袭(C型)14例;肿瘤向内侧侵袭脑干、基底节和丘脑(D型)6例。手术入路的选择有3种:经外侧裂入路、经颞叶入路及颞下入路。结果经外侧裂入路25例次,肿瘤全切除14例,近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5例,术后原视觉障碍加重2例。经颞叶入路23例次,肿瘤全切除15例,近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原视觉障碍加重5例,新发生视觉障碍4例。颞下入路14例次,肿瘤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4例,术后无发生视觉障碍病例。结论经外侧裂和颞下入路能减少对脑组织和视放射的损伤,而侧方经颞上回、中回入路可能损伤脑组织和视放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中窝底肿瘤的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利用CT、MRI、CAG及X线平片等以确定肿瘤的部位、大小、形状、供血,明确其与用邻结构关系;选择翼点入路,采用显微手术切除颅中窝底肿瘤.结果显微手术切除颅中窝底肿瘤15例,肿瘤全部切除14例,全切除率93.33%,无手术死亡.10例经7个月~5年随访,平均4.1年,肿瘤无复发.结论采用显微手术能正确辨认肿瘤与周邻结构的关系,提高了肿瘤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19.
三叉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三叉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1990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18例三叉神经鞘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中颅窝型9例,后颅窝型5例,哑铃型4例。肿瘤全切除16例,近全切除2例,无一例死亡。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鞘瘤的最佳方法,而颞下入路适合于任何部位的三叉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