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与人体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相似的动物模型,探讨肝硬化形成过程的病理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雄性Wistar大鼠70只,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5只,正常组整个实验过程中均饮用灭菌食用水,实验组用二乙基亚硝胺(DEN)溶液喂养大鼠诱发肝硬化,对大鼠第5、7、9、11周后肝脏的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实验组大鼠第5、7、9、11周经过肝细胞损伤或坏死,不典型增生,肝细胞水肿,形成假小叶的等病理变化,肝细胞核内异染色质增加,细胞器的数量减少,细胞基质密度降低,肝糖原减少等超微结构.在第9周末,坏死-增生率为100%,肝硬化率为33.33%,在第11周末肝硬化率86.67%.结论 该模型可作为研究人类肝硬化的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麻醉药的应用剂量、使用时间与神经毒性的关系.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目前,经过大量的动物模型研究表明,麻醉药诱发的神经细胞死亡与麻醉药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有关.相对于小型动物来说,麻醉药诱发人类神经毒性所需的剂量更大,人类的氯胺酮需要量是小型动物的l0倍,丙泊酚是l00倍.尽管药代动力学的差异性可以解释这种差异性,但是从临床药效学方面来看,作用靶点的高浓度也可诱发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肝硬化大鼠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及细菌易位情况,研究微生态制剂对其影响.方法 皮下注射40?l4橄榄油溶液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微生态制剂治疗.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3只)、肝硬化模型组(10只)、肝硬化益生元治疗组(19只)、肝硬化益生菌治疗组(19只)及肝硬化治疗对照组(20只)5组.检测各组大鼠肠杆菌计数、血清内毒素,无菌操作取肠系膜淋巴结、肝、脾组织分别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细菌易位情况.结果 ①肝硬化模型组大鼠小肠内肠杆菌计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多(P<0.01);内毒素血症的阳性率及细菌易位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②益生元治疗组肠杆菌计数较肝硬化治疗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益生元和益生菌治疗组内毒素血症的阳性率及细菌易位率均较肝硬化治疗对照组降低(P<0.05),但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①肝硬化大鼠存在小肠内肠杆菌明显过度生长,内毒素血症阳性率及细菌易位率明显高于正常组;②益生元和益生菌在治疗肝硬化大鼠内毒素血症及防止肠道细菌易位方面有明显疗效;③益生元对肝硬化大鼠肠杆菌过度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肝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肝硬化模型的建立是肝硬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研究目的选用恰当的动物模型。本文就数种肝硬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加以综述,并对各种模型的特点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阎丽  柳婧美  乔伟  宋健  王群英  钟慧闽 《医学争鸣》2007,28(13):1181-1182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肝硬化基础上大鼠肝癌模型的方法.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按60 mL/L CCl4和100 mL/L食用白酒的方法诱导肝癌模型.观察两组大鼠不同时期质量变化,死亡率,肝假小叶形成率及肝癌结节发生率.结果:诱导16 wk后,对照组大鼠质量明显增加,无死亡,无肝硬化,无肝癌形成.实验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质量增长缓慢,2 wk后假小叶形成率90%,继续诱导4 wk后癌结节形成率40%.实验过程中大鼠的死亡率为10%.结论:CCl4和食用白酒可成功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延长诱导时间可产生一定数量的肝癌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图像法对吸入麻醉药的浓度效应做出定量分析.方法 利用热力学的宏观理论和高等数学的思维方法,结合数学图像,探讨血液对麻醉药的摄取率与其他混合气体的平均摄取率二者相对大小对浓度效应的影响.结果 ①前者大于后者时,随着麻醉药吸入浓度的增加,浓度效应越来越显著;②前者小于后者时,随着吸入浓度的增加,浓度效应越来越不显著;③两者相等时,随着吸入浓度的增加,浓度效应趋于稳定.结论 浓度效应的存在能用数学物理的方法 给予证明;浓度效应是否趋于显著,其关键因素在于血液对麻醉药的摄取率与血液对其他混合气体的平均摄取率的相对大小.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硬化动物模型是研究人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和肝癌的基础,其制作方法大体分为单因素造模和多因素造模两类。前者可制作特定病因的模型。后者可提高成功率,缩短造模时间及降低死亡率,目前问题是:缺乏与人类病因完全一致的肝炎性肝硬化模型,大型动物成功的报道少,致肝硬化所选用的药物鲜有对实验者无损害者,在提高造模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面尚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理想的大鼠肝硬化模型的复制方法.方法:80只Wiste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只)诱导期间CCl4浓度及用量随时间进行调整,并用食用60%白酒灌胃,给予正常饮水高脂低蛋白饲料喂养;对照组(40只)用传统的诱导方法进行诱导.观察两组大鼠在经CCl4等处理后的死亡率和肝脏假小叶的形成率.结果:实验组40只大鼠肝硬化模型诱导6周共死亡4只,死亡率10%;对照组6周死亡15只,死亡率37.5%,两组死亡率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存活大鼠观察,肝硬化结节及光镜下假小叶形成率为91.6%;对照组形成率为72.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适度调整CCl4的浓度并采用食用白酒灌胃,给予正常饮用水替代乙醇溶液作为唯一饮用水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并提高造模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联合应用低剂量口服和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优化大鼠肝硬化建模方法,并观察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口服组?腹腔注射组?联合低剂量口服和腹腔注射组及DHA治疗联合组?观察大鼠肝硬化形成率;硬化结节形成及病理观察假小叶形成情况;检测大鼠肝功能指标谷丙氨酸转氨酶(ALT)?内毒素,测定肝组织匀浆过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口服TAA肝硬化模型组诱导16周后死亡2只(死亡率约为10%),假小叶的形成率约为85%,癌变1只(癌变率约为5%)?腹腔注射组诱导10周后死亡5只(死亡率约为25%),假小叶的形成率约为75%?联合组10周后死亡1只(死亡率约为5%),假小叶的形成率约为90%?联合组毒性反应稍小?3组TAA诱导肝硬化模型大鼠ALT水平及内毒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3组TAA肝硬化模型诱导组内未见明显差异?治疗组ALT水平及内毒素明显低于3组TAA肝硬化模型诱导组?治疗组MDA水平明显低于3组TAA肝硬化模型诱导组,SOD水平高于3组TAA肝硬化模型诱导组?结论:肝硬化诱导过程中联合低剂量口服和腹腔注射TAA可成功诱导大鼠肝硬化,DHA可改善联合低剂量口服和腹腔注射TAA诱导肝硬化大鼠的肝功能,抑制肝硬化?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作肝硬化模型以小动物如鼠、兔等为主,用于筛选抗肝硬化药物研究、观察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肝硬化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是肝硬化、肝癌研究的理论基础,应根据不同研究目的选用恰当的动物模型。理想的肝硬化动物模型应具有人类肝硬化的形态特征、高重复性和低病死率。为此,寻找理想的肝硬化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是研究者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1.
王剑  刘殿武  曹国玉  李伟勇  李金奎 《医学争鸣》2008,29(12):1135-1137
目的:利用决策树模型挖掘常见的临床检验资料信息,进一步提高慢性乙型肝炎及相关疾病的确诊率.方法: 将临床收集的102例慢性乙肝患者和80例肝癌及肝硬化患者常见的17种信息和临床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利用决策树卡方自动交互探测(CHAID)和分类与回归树(CRT)两种算法构建预测模型,并采用正确预测率和交互印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进入CHAID和CRT两种算法模型的主要变量是年龄和胆红素指标及职业等,两模型预测慢性乙型和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总体准确率分别为71.4%和74.2%.结论: 决策树模型在数据挖掘,资料再利用方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兔肝硬化动物实验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恶性肿瘤肝转移模型,探讨肝硬化对恶性肿瘤肝转移过程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L4皮下注射法建立兔肝硬化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实验组用CCL4溶液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橄榄油。每3周采集兔血和小块肝组织,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和肝脏HE染色病理学观察。明确肝硬化形成后,分别通过经胃壁、脾脏接种VX2肿瘤细胞,观察肝硬化兔与正常肝脏兔接种VX2肿瘤细胞后肝转移发生率及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1)实验9周末HE染色可见肝硬化典型病理变化假小叶形成,肝硬化模型建立成功。(2)肝硬化组恶性肿瘤肝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CL4溶液皮下注射成功诱导建立了兔肝硬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恶性肿瘤肝转移模型,实验结果提示肝硬化对恶性肿瘤的肝转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失调的综合征.大部分肝性脑病是由各型肝硬化引起,也可由改善门静脉高压的门体分流手术引起.常见的诱因有上消化道出血、用大量的排钾利尿剂、放腹水、高蛋白饮食、应用镇静安眠药、麻醉药、便秘、感染、外科手术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定量诊断的价值.方法:30只实验兔以1.20 g/L的硫代乙酰胺水溶液作为惟一饮用水的方法建立不同阶段的肝硬化模型,应用Bracco公司生产的声诺维(Sonovue)作为造影剂,并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在肝硬化模型建立前后测量肝静脉内造影剂出现的时间(HVAT)及肝动脉内造影剂出现的时间(HAAT),两者相减得到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VTT),比较肝硬化前后数值间的差异.结果:口服硫代乙酰胺成功建立了肝硬化模型,HA-VTT在肝硬化前后有明显的差异.结论:以硫代乙酰胺作为唯一饮用水可用于建立家兔的肝硬化模型,HA-VTT有可能发展为定量诊断肝硬化的重要影像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提高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缓解率的综合治疗措施。方法采取保肝,扩容,提高渗透压,利尿,抗感染,对症等综合治疗。结果 25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经综合治疗,21例腹水消失,缓解率达84%.结论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病情复杂,应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可有效提高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缓解率。  相似文献   

16.
犬肝硬化模型的肝组织结构变化与肝储备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术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利用门脉系置管四氯化碳注射法制备了犬肝硬化模型 ,并对肝硬化进程中肝储备功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方法 :对成年杂种犬进行脾静脉属支置管术 ,每周 3次经管内应用 0 .8ml/ kg的1 0 % (体积分数 ) CCl4 脂肪乳溶液 ,第 2、4、6、8、1 0周末采取小块肝组织 ,测定血清生化指标 ,进行吲哚氰绿排泄试验及口服糖耐量试验 ,并测取门脉压。结果 :用药 8~ 1 0周后 ,肝硬化形成率 68.7% ,病死率 2 5%。肝储备功能在用药 8~ 1 0周间下降显著 ,吲哚氰绿清除率由0 .1 3 1± 0 .0 1 3降至 0 .0 52± 0 .0 0 9,吲哚氰绿 1 5min滞留率由 9.52± 1 .50升至 3 1 .3 0± 8.50。口服糖耐量试验 ( 1 2 0 min) 8.3± 0 .7mmol/ L升至 1 4.9± 2 .3 mmol/ L。结论 :门脉置管四氯化碳注射法制备犬肝硬化模型方法成功新颖 ,腹腔无粘连。肝硬化进展中 ,肝储备功能逐渐下降 ,总胆红素、口服糖耐量试验及吲哚氰绿排泄试验 ,对肝硬化进展程度具有较高的评价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的重要病因之一. HCV感染对全球约1.7亿人造成影响,并且处于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的发病风险中.对HCV敏感性较高的物种主要局限于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缺乏稳定的易感动物模型,极大限制了对HCV的感染机制、变异、复制、翻译以及与机体之间的作用关系的研究.本文就HCV动物模型研究和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实验性肝硬化大鼠的肝细胞凋亡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 :A .采用复合因素 (CCl4,胆固醇 ,乙醇 )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B .用自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观察肝硬化恢复情况和肝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显示 :①用复合因素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的周期为 5 0d。肝硬化大鼠ALT明显升高 ,为 ( 13 5 3 3± 5 9 77)mol/ (s·L) ;A/G比值倒置为 0 60± 0 12。HE染色镜下可见肝组织正常结构消失 ,形成大小不等的假小叶 ,增生和变性坏死的肝细胞并存 ,并可见散在的核固缩、浓染、体积变小的凋亡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可见有AP峰出现 ,其细胞凋亡率为 12 3 0 %。C -myc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bcl- 2基因表达量则低于对照组。②肝硬化的大鼠模型用中药治疗 2 0d后 ,体重增加 ,ALT、A/G比值接近正常。病理检查 ,肝硬化时的假小叶逐渐消失 ,变性坏死的细胞减少。DNA电泳显示仍有“Ladder”带纹 ,流式细胞术分析 ,凋亡率、C -myc基因表达量均低于同期的肝硬化非治疗对照 ,而bcl- 2基因则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影响全身的弥漫性疾病.在我国肝硬化多继发于肝炎,其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2001年6月~2006年6月,我们用黄芪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胆囊排空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 利用超声测定116例肝硬化患者空腹和脂肪餐后胆囊的容积,计算其排空率,并检测空腹和餐后血浆胆囊收缩素(CCK)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并采用3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结对照组和Child A、Child B、Child C级肝硬化患者脂餐后1 h胆囊排空率依次为(72.12±12.89)%、(67.05±10.65)%、(60.96±22.63)%和(51.38±16.78)%.结论 肝硬化患者空腹胆囊容积明显增大,肝功能损害越严重,空腹胆囊容积也越大.肝硬化患者胆囊排空率低于对照组,肝功损害越严重,胆囊排空率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