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化学法和免疫法检测粪便隐血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阳性率及二者联合检测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分别用邻联甲苯胺试剂和胶体金试纸条对56份粪便标本进行隐血试验。结果:化学法检测粪便隐血阳性率为85.7%,免疫法阳性率为51.8%,二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1.1%。结论:在检测上消化道出血时化学法优于免疫法,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评价化学法和免疫胶体金法检测粪便隐血结果,并分析两种方法的影响因素。方法用化学法和免疫胶体金法对同一标本同时进行隐血试验。结果1500例粪便隐血试验,其中免疫胶体金法阳性率为39.1%,化学法为31.4%。结论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才能提高粪便隐血的有效检出(是否有隐血及出血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门诊粪便隐血试验即将采用的免疫胶体金法试纸条进行应用评价。方法对同一标本采用传统方法即邻甲联苯胺化学法和免疫胶体金法同时进行隐血检测,并作方法学评价。结果 1000份粪便隐血试验,胶体金法阳性率为40.1%,化学法为32.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胶体金法在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都高于化学法,且不受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但其也存在少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情况。结论可以用胶体金法取代化学法做粪便隐血试验,但还需根据临床情况具体分析,有时需与化学法相结合,为临床提供客观、准确的检验结果 。  相似文献   

4.
4种粪便隐血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改良匹拉米洞法(化学法)、胶体金法(单克隆法)、胶体金法和化学法联合检测法(双联半定量法)、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联合检测法(联合免疫法)检测粪便隐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消化道疾病或非消化道疾病的住院患者的粪便标本218例,分别用改良匹拉米洞法、胶体金法、双联半定量法、联合免疫法进行检测。结果 218例标本中改良匹拉米洞法阳性率最高,为56.0%;其次是联合免疫法和双联半定量法,阳性率分别为48.2%和47.2%;单克隆法阳性率为42.2%。结论同时检测粪便中的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可以更为准确地测定粪便中隐血,能尽可能排除化学法的假阳性及单独检测转铁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假阴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粪便隐血试验是一种非侵人性检查方法,其操作简单,易为患者接受,常作为对慢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选。以往沿用的化学法隐血试验易受饮食、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假阳性率高、特异性差、灵敏度低、有致癌性等缺点,近年来已逐渐被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标记法取代。本文对一步快速胶体金法、邻联甲苯胺法这两种方法检测粪便隐血的灵敏度、特异性、抗干扰能力进行了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匹拉米洞化学法、血红蛋白免疫法和转铁蛋白免疫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5例随机粪便样本和4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黑色柏油便分别使用匹拉米洞化学法、血红蛋白免疫法和转铁蛋白免疫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随机粪便样本隐血试验阳性率匹拉米洞化学法为41.1%,血红蛋白免疫法为8.4%,转铁蛋白免疫法为17.9%,三种方法检测有显著性差异(P<0.05)。40例黑色柏油便隐血试验匹拉米洞化学法阳性率100%,血红蛋白免疫法阳性率87.5%,转铁蛋白免疫法阳性率97.5%。结论血红蛋白免疫法和转铁蛋白免疫法特异性均高于匹拉米洞化学法,假阴性率低;匹拉米洞化学法假阳性率高,特异性差;三种方法结合使用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黑色柏油样粪便同时使用胶体金免疫法和氨基比林半定量法(化学法)测定并分析结果,了解粪便隐血试验的最佳方法及意义。从而给临床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的住院及门诊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黑色柏油样粪便100例,同时取正常外观黄色软粪便100例(健康体检者提供)作为对照,每份标本用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正常外观黄色软便胶体金免疫法阳性率为8%,氨基比林半定量法阳性率为2%,两种方法同时阳性为0;黑色柏油样便胶体金免疫法阳性率为77%,氨基比林半定量法阳性率100%。结论用于临床筛查早期消化道肿瘤及胃肠道微量出血和鉴定出血部位时胶体金免疫法较适用;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和判断出血量时则氨基比林半定量法(化学法)较适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比较邻联甲苯胺法和单克隆抗体法两种粪便隐血试验测定方法,为临床医生正确评价粪便隐血试验结果提供参考.方法 用邻联甲苯胺法和单克隆血红蛋白法对8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送检的粪便分别进行检测,同时又用以上两种分法对人及5种动物的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的悬液做隐血试验,以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性及特异性.结果 88份粪便隐血阳性率邻联甲苯胺法为36.4%,在邻联甲苯胺法阴性标本中加5种动物血红蛋白,则均为阳性.单克隆抗体法粪便潜血试验阳性占68.2%,在单克隆抗体法阴性标本中加5种动物血红蛋白,则均为阴性.含不同浓度的维生素C加入约含血红蛋白(Hb) 3.5 μg/mL的粪便中,结果单抗法仍为阳性,而邻联甲苯胺法测得结果为阴性,再用铁剂及含过氧化物酶的蔬菜汁加入含Hb 3.5 μg/mL粪便中做同样的隐血试验,单克隆抗体法所做的结果始终不变,而邻联甲苯胺法测得的结果为阴性.结论 邻联甲苯胺法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假阳性率高,单克隆抗体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无假阳性,为临床患者粪便隐血检验的首选试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评价转铁蛋白法、血红蛋白胶体金法、化学法测定胃内容物隐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对103例患者胃液同步使用检测转铁蛋白(TF)法、血红蛋白胶体金法和化学法进行检测。以内窥镜检测为金标准,探讨三种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化学法灵敏度(阳性率)为35.9%,特异度为36.0%;血红蛋白胶体金法灵敏度(阳性率)为41.0%,特异度为72.0%;转铁蛋白法灵敏度(阳性率)为52.7%,特异度为76.0%,转铁蛋白法优于化学法和血红蛋白胶体金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66,P<0.05;χ2=9.346,P<0.05)。转铁蛋白法和血红蛋白胶体金法联合应用灵敏度(阳性率)为62.8%,特异度为84.0%。结论检测胃液隐血时转铁蛋白法优于化学法和血红蛋白胶体金法,联合应用转铁蛋白法和血红蛋白胶体金法检测更符合临床诊断,是筛检胃内容物隐血更理想的新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几种隐血试验方法的比较,了解蚕丝蛋白膜法检测大便隐血试验方法的可靠性。方法 以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胃肠镜检查协会推荐作为粪便隐血试验较为确认的胶体金免疫法为标准,同时用蚕丝蛋白膜法(自制)、免疫法(便隐血胶体金)、化学法(纸片法和联苯胺法)进行灵敏度、特异性、抗干扰和盲测试验。结果 蚕丝蛋白膜法和便隐血胶体金法的灵敏度为0.1μgHb/ml。特异性:只与人血红蛋白反应,与其它动物血不反应;与胶体金法盲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与化学法(纸片法和联苯胺法)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90例经便隐血胶体金法确证为阳性的标本,蚕丝蛋白膜法90例结果全部呈阳性,符合率100%。结论 经临床应用结果证明,此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粪便隐血试验是诊断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及筛选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检测方法较多.其中化学法邻联甲苯胺法为1983年中华医学会全国临床检验方法学学术讨论会推荐的方法.但易出现假阳性。近年来发展的单克隆抗体免疫一步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有逐步完全取代化学法的趋势.笔者对本院91例门诊和住院病人的粪便隐血进行了以上两种方法的比较.认为单克隆抗体免疫一步法检测粪便隐血克服了原化学方法检测粪便隐血时假阳性、假阴性率高的弊端.且不受饮食限制,安全、快速、简便、特异性高,方便临床应用.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单克隆抗体法检测粪便隐血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粪便隐血试验是诊断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及筛选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检测方法较多.其中化学法邻联甲苯胺法为1983年中华医学会全国临床检验方法学学术讨论会推荐的方法.但易出现假阳性。近年来发展的单克隆抗体免疫一步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有逐步完全取代化学法的趋势.笔者对本院91例门诊和住院病人的粪便隐血进行了以上两种方法的比较.认为单克隆抗体免疫一步法检测粪便隐血克服了原化学方法检测粪便隐血时假阳性、假阴性率高的弊端.且不受饮食限制,安全、快速、简便、特异性高,方便临床应用.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常用的粪便隐血试验邻联甲苯胺法和胶体金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易造成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原因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对同一份标本同时进行胶体金法和邻联甲苯胺法测定。结果胶体金法灵敏度高且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优于邻联甲苯胺法,邻联甲苯胺法灵敏度高而准确度低,干扰物质多。结论胶体金法优于邻联甲苯胺法,宜在临床检测中使用,邻联甲苯胺法价格低廉,灵敏度好,适合用于体检等大批量标本筛查。  相似文献   

14.
免疫胶体金法检测粪便隐血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粪便隐血检查是实验室常规开展的实验检查方法,对于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的检测方法有化学法和免疫胶体金法,化学法因其特异性不高,易出现假阳性逐步被淘汰,而免疫胶体金法是一种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免疫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克隆抗体法与化学法(匹拉米洞)在粪便隐血检测中的互补作用。方法:随机抽取86份粪便标本分别用单克隆胶体金试纸和化学法(匹拉米洞)试纸做隐血试验。结果;86份粪便标本中单克隆抗体法阳性样本数为20例,阳性率为23.26%;化学法阳性样本数为31例,阳性率为36.05%。而化学法检测的31例阳性标本中,用单克隆抗体法复检阳性为11例,复检阴性为20例;化学法检测的55例阴性标本中,用单克隆抗体法复检阳性为9例,复检阴性为46例。结论:在粪便隐血检测中,单克隆抗体法与化学法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疾病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临床粪便隐血试验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粪便隐血试验临床上主要用于消化道出血、肠道肿瘤等疾患的筛查。目前较常用的方法大致有两种,即免疫胶体金法和化学法(联苯胺)。化学法灵敏度较好,测定范围广,但易受药物、动物血等影响造成假阳性。免疫胶体金法虽然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特点,但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Hb易变性及由于抗原抗体比例不相合产生假阴性结果。我们对免疫胶体金法、化学法及免疫胶体金稀释法进行了临床结果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胶体金法和邻联甲苯胺法隐血实验的灵敏性、特异性及抗干扰性;探讨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使检测结果更准确,可靠。方法 在相同条件下应用胶体金法和邻联甲苯胺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胶体金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抗干扰能力均明显高于邻联甲苯胺法。结论 胶体金法优于邻联甲苯胺法,值得在临床检测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廖卫  邢志广  王华 《中国临床研究》2014,(1):100-101,105
目的 探讨粪便隐血试验化学法(匹拉米洞法)、免疫法(转铁蛋白胶体金法)以及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在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2 910例住院患者粪便隐血试验中查出阳性的5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两种方法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两种方法单独应用和联合应用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 590例粪便隐血阳性患者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448例,非消化道出血疾病142例.化学法隐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94.6%、17.9、0.04、0.82和0.99.免疫法分别为93.8%、99.2%、115.4、0.06、0.97和0.98.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时分别为91.3%、99.7%、321.1、0.09、0.99、0.98.结论 匹拉米洞化学法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阳性似然比和阳性预测值免疫法高于化学法,两种方法的阴性似然比和阴性预测值接近.总体评价,免疫法优于化学法.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均为阳性时,对诊断消化道出血的特异性和确证价值最高.两种方法联合检测,能提高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效率,减少误诊.且两种方法都简便易行,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试验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法和匹拉米洞改良方法的粪便隐血试验进行分析。结果单克隆抗体法阳性率低于匹拉米洞改良方法阳性率。结论粪便隐血试验的检查应将化学法和免疫法联合应用以提高阳性的检出率,降低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较理想的粪便隐血质控品,以保证粪便隐血检验质量。方法将红细胞溶血后配制成1 000 mg/L Hb溶液并梯度稀释,用化学法和胶体金法进行隐血试验,选择粪便隐血质控品的最佳Hb浓度;用不同防腐剂防腐,观察结果的稳定性。结果最终选择Hb 100 mg/L为粪便隐血质控品配制浓度,同时可作为化学法质控品浓度、胶体金法质控品高值浓度。选取Hb 1 mg/L为胶体金法粪便隐血质控品低值浓度。甲苯防腐的Hb溶液在5个月内结果最稳定,可用于粪便隐血试验室内质控。结论初步制备了较理想的粪便隐血质控品,可用于粪便隐血检验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