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 病因病理内伤眩晕证包括现代医学中的内耳眩晕、眼源性眩晕、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神经官能症以及一些脑部和颈椎疾患等。历代医家多责之为风、火、痰、湿、虚诸因。作者体会到:眩晕证的基本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是由于肾虚面引起的肝脾失调,升降失常。标实为肝脾失调产生的风、火、痰、湿等。夫肾为先天之本,若肾气不足,或疲劳太甚,施泄无度,则肾精亏损,不能生髓,髓海不足,则眩晕耳鸣。水不涵木,木少滋荣则肝阳上亢,风生火动而上扰,发为眩晕。肝强克脾,脾失健运,聚湿生痰,风痰上扰,升降失常,发为眩晕。脾虚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血虚不能上奉于脑,“上气不足”致头目失养而引起眩晕。初期不外阴亏阳旺,阴亏则阳升,阳旺  相似文献   

2.
应用辨证,将眩晕症44例分为脾虚痰湿型、肝阳上亢型、气血两虚型、气滞血瘀型,总有效率90%。提示:本证与肺、脾肾失调,风、火、痰、虚所致,本法治疗具有健脾化痰、平肝熄风、调和气血、温补脾肾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是以外周循环动脉压力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眩晕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高血压性眩晕属中医学“眩晕”的范畴,结合其发病特点及临床实践观察,多以肝、脾、肾三脏为基础,风、火、痰、瘀、虚等常相兼为病,尤以痰为主。辨病辨证论治高血压性眩晕——痰热上扰证,当以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息风为法,标本兼顾,因此选取同仁牛黄清心丸治疗高血压性眩晕。文章总结应用体会,以期为高血压性眩晕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眩晕的病机是:阴阳气血失调,气机升降失常。与五脏中肝、脾、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肝失疏泄、脾胃升降失司、肾精亏虚,肾水不足,虚阳上越等皆可导致眩晕病的发生。眩晕的辨证主要是分清虚实。风、火、痰、瘀阻滞为实,气、血、阴、阳不足为虚。头为清窍、诸阳之会,极需气、血、津、液的濡养,也不耐受风、火、痰、瘀的侵袭。眩晕之症还可表现为虚实夹杂。根据高血压眩晕的病机,调肝、补肾、理脾是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高血压属于中医"头痛"、"眩晕"、"肝风"等病症范畴,常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先天禀斌不足、气血精亏损等引发,其发病机制可概括为风、火、痰、虚、瘀。本文归纳现代医家运用中药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医案,分析中药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三法:健脾利水,温阳蠲饮法;温肾化气利水法;降逆止呕,化饮利水法,发现中药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病理是虚、饮,主要病位肝、肾、脾,特点是治本。  相似文献   

6.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 ,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高血压、贫血、美尼尔氏综合症、脑动脉硬化、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神经衰弱等症。眩晕的病因病机复杂 ,历代医家多将眩晕责之于“风、火、痰、虚、瘀” ,在脏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在肝多为肝阳偏亢、肝火上炎 ;在脾多为气血不足 ;在肾乃责之肾虚。故治疗当以调理肝脾肾三脏为主。1 肝阳上亢 ,宜平肝潜阳若素体阳盛 ,肝阳上亢 ,或长期忧虑恼怒 ,气郁化火 ,使肝阴暗耗 ,风阳升动 ,上扰清窍 ,或肾阴亏虚 ,水不涵木 ,肝阴不足 ,而致肝阳上亢 ,肝阳亢逆升腾 ,必扰头目 ,发为…  相似文献   

7.
眩晕是临床上一个常见的病证,一般认为与肝肾、痰浊、气血亏虚有关,在治疗上多采用调补肝肾,涤痰化浊,补养气血方法。我们根据脾在五脏中居重要地位的指导思想,在治疗上采用调理脾胃、健脾助运的方法,治疗脾胃不健,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眩晕病,收到满意的疗效,现分述...  相似文献   

8.
崔德成主任中医师治疗高血压病以气血失和立论,将患者分为气血失调、气血俱热、气热血虚3种证型,认为临床上气血失调型高血压的形成由心肝血虚、气滞血瘀、脾虚水停所致,故应治以养血柔肝、健脾化湿、调和肝脾,选用当归芍药散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临证应辨明证型,以当归芍药散为基础方灵活加减。附验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周宝宽  周探 《河南中医》2012,32(10):1277-1278
眩晕轻者易被忽视,重者难疗.虽病因复杂,但不外风、火、痰、瘀、虚五端,脏腑多责之于肝、脾、心、肾.发病主因多为元神之府及清阳之窍失养、被扰,即现代医学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治疗眩晕有诸多方法与方药,可从风、火、痰、瘀、虚论治,亦可从肝、脾、心、肾论治.取酸枣仁汤清热除烦、养血安神之功随证加减,治疗眩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眩晕是因清窍失养,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其病机归纳为风、火、虚、痰、瘀,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其中,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全身气机之枢。气血亏虚,则清窍失养;中气不足,则清阳不升;脾失健运,则痰浊中阻;痰阻气机,则郁而化热,均可致眩,故从脾胃论治眩晕尤为重要。针刺治疗眩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疗效,多以局部取穴为主,辨证取穴、远端取穴也应重视。本文从脾胃论治眩晕的理论基础、证候分析、选穴思路及临床案例,探讨运用针刺疗法治疗眩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眩晕的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阴阳失调,究其根本是脏腑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其中,肝、脾、肾与眩晕的关系最为密切。余在临床实习过程中,结合名家经验,总结个人对于眩晕辨证的临床体会,从脏腑入手,特别是从肝脾肾的角度去论治眩晕,配合针灸,可获佳效。文章总结整理临床中各型眩晕的治则治法、常用中药、方剂以及针灸常用穴位。着重从肝脾肾的角度探讨眩晕的论治,将从肝论治眩晕分为肝阳上亢型、肝气郁结型、肝阴不足型、胆郁痰扰型,治疗时分别运用平肝潜阳法、理气疏肝法、滋养肝阴法及清胆和胃之法;从脾论治分为气弱血虚型、脾虚痰扰型、气虚血瘀型,治疗时分别采用补脾益气法、健脾化痰法、补气活血法;从肾论治分为肾阳不足型、肾阴不足型、肾阴阳两虚型,治疗时分别采用补肾助阳法、滋补肾阴法、阴阳并补法。先辨病位,再辨病性。病性不外乎虚实两方面:实,常风、火、痰、瘀几种病理因素并见;虚,或出现多脏腑的表象,治疗时应当抓住主要矛盾,治本的同时兼顾治标,要有清晰地诊治思路方可辨对证。现将其整理如下,以期使眩晕的脏腑各型辨证更加细化,遣方用药更为准确,对眩晕患者的诊治有一定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该文总结临床辨证论治高血压的经验,以医案形式阐述高血压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高血压病因主要为禀赋不足,情志、劳逸、饮食所伤;病理环节为风、火、痰、瘀、虚,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病机性质为本虚标实。常见证型为肝阳上亢,痰湿内阻,肝肾阴虚,肾阳虚衰,瘀血内阻,气血两虚,冲任不调等。辨证论治高血压疗效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210-1211
通过跟随马智教授师承学习,收集眩晕病例,总结马智教授治疗眩晕的临床经验。马智教授临床治疗眩晕,创立了息风化痰,降浊止眩的眩得康,并根据风、痰、虚和肝脾肾失调的病变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14.
<正>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高建东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以健脾、化湿、祛痰、行瘀等治法自拟温胆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中医学并无高脂血症的名称,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入眩晕、胸痹、痰饮、血瘀等病证范畴。高老师认为,高脂血症多为正虚邪实之证。正虚即脏腑气血虚衰,主要责之于脾、肝、肾,邪实主要指湿浊、痰浊、瘀血内停。脾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多为本虚标实证,其死亡率、致残率较高,在所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居于首位,是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中医认为风、痰、虚、瘀等病邪侵袭人体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高血压发病的主要机制,主要证型可分为肝阳上亢、痰湿中阻、瘀血阻窍、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等,治疗以平肝潜阳、健脾化痰、活血化瘀、益气养血、补肾填精为主。本文从中药组方、针灸、穴位贴敷、足浴等方面总结了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进展,建议根据高血压的分级情况确定单独使用一种疗法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症状严重且影响生活质量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辅以针灸和穴位贴敷等。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优势与特色,今后需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量、长期性、系统性的临床研究,并发展个体化精准治疗和智能医疗。  相似文献   

16.
周婷主任从传统医学的脏腑经络角度,分析不宁腿综合征机制为本虚标实,肝肾虚衰、气血不足为其本,痰、瘀、风、寒、湿、等邪气阻滞血脉为其标,多累及肝、肾、心、脾。周婷主任运用芒针这一中医特色疗法以补益肝肾,健脾宁心为原则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疗效颇佳,旨在为中医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因有内外因之分,以风、火、痰、湿为主要病理因素;病机是肝失疏泄,气滞气郁而化火动风,肝阳上亢;肝木乘脾,脾气亏虚,气血不畅,清阳不升致眩晕,故采用平肝健脾法治疗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风、火、痰、瘀、虚五个方面探讨眩晕的证治。因风致眩,有肝阳化风、阴虚生风之别;因火致眩,有肝郁化火、痰火上扰之分;因痰致眩,有风痰、痰饮、热痰、湿痰之异;因瘀致眩,有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瘀阻络之差;因虚致眩,有气虚清阳不升、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肾精不足之不同。治疗应把握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分清标本,权衡缓急;动态观察,圆机活法:病证结合,随证治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刘茂林主任医师治疗眩晕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刘茂林主任医师治疗眩晕的经验。方法:跟师临床学习,总结其所长。结论:刘茂林认为眩晕由内伤虚损、情志过激、饮食不节等引起,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老师对眩晕分型论治,列为8个证型,分别为肝肾不足、肝风挟痰、痰浊中阻、气血亏虚、阳气不足、痰瘀互结、冲任不调、少阳邪郁。治疗中既用补肾、益肝、养心、健脾、和胃,又调阴阳,理冲任,益气养血,和解少阳,治疗灵活,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眩晕证在临床上颇常见,笔者曾从师于龙溪地区中医院已故老中医郭澄园先生,郭老对眩晕证的诊治见解独到,故予整理: 对眩晕证病因病机的认识历来对眩晕证病因病机的论述很多,立说纷纭,风火痰虚,各执一端。郭老认为多数由于虚证(肾虚、血虚、气虚)引起,即使部分由于挟风、痰浊或化火所致,亦跟某些脏腑虚证不无有关。也就是说,一般是虚者多,实者少。虚者言其病根,实者言其病象。郭老认为,眩晕证的产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而其中脾肾是主要的。而肝肾同源,肝与脾互为理之脏也。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如果,脾胃的升降失调,脾的运化不足,不能把精微输送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