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中医经典课程《伤寒论》一直以来都是中医药教育中最传统也是最重要的核心课程,通过合理设计制作的《伤寒论》慕课课程,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中医经典理论的高效工具。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学团队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将《伤寒论》慕课运用于教学改革中,取得初步成效,并对慕课背景下的当前经典教学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伤寒论》创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它是一部公认的经典巨著,古今名医对其推崇备至,因此带教实习生学好《伤寒论》的意义重大。方法笔者认为关键因素有三:一是以身作则,着重医德和专业思想的培养;二是加强训练,强调对经典条文的背诵和领会;三是方证对应,注重临床疗效和技能的提高。结果通过有目的的带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经典著作的兴趣,逐步提高其诊疗技能。结论《伤寒论》为中医师掌握临床技能的一项必备本领,高校教师对《伤寒论》的学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中医针灸已率先走向世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源泉和价值来源,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构建《经络腧穴学》思政德育教育体系,可促进医学生从“内于心”到“外于形”,激发学习兴趣。文章从渗透传统文化,建立中医思维;联系诗歌成语,挖掘医德内涵;字词追本溯源,融入中华文化等方面对如何在《经络腧穴学》课程中将思政融入教学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旨在为针灸学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伤寒论》体验式教学的含义、具体方法、教学效果、注意事项进行了客观陈述与评价。提出将经典教学融入临床氛围之中,有利于对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等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习积极性,巩固专业思想,增强学习效果。作为案例式教学特殊表现形式,是对临床见习的补充和延伸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伤寒论》案例实训选修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进行了全面介绍,认为开设"《伤寒论》案例实训"课,强化并延伸《伤寒论》课程学习,同时把探究式学习法运用于经典教学中,在学生的分析讨论思考—老师的点评解答—学生的再思考过程中,有助于培养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拓展经典方药灵活运用,促进中医学术传承与创新发展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赛美 《中医药学刊》2005,23(5):774-775
对《伤寒论》体验式教学的含义、具体方法、教学效果、注意事项进行了客观陈述与评价。提出将经典教学融入临床氛围之中,有利于对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等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习积极性,巩固专业思想,增强学习效果。作为案例式教学特殊表现形式,是对临床见习的补充和延伸。  相似文献   

7.
中医经典课程的临床属性,决定了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应"注重经典,突出临床"。笔者结合自身教学体会,认为研究生阶段《伤寒论》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临证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加强原文记诵,深入理解原文内涵,开展专题讲座,介绍六经辨证诊疗思路、经方类方的临床应用、《伤寒论》治法及组方规律等内容,并通过名医医案选读、跟师随诊等方式,提高研究生阶段《伤寒论》教学质量,为培养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8.
问题:《伤寒论》作为临床型博士班必修课程,授课对象数量从数名到近百,授课对象的专业也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以原著学习为主,以经阐经的高精深研究型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今的教学对象。对策:革新教育理念一"授人以渔";革新教材-以临床诠释经典,贵在临床,贵在方法,有所学、有所用,坚持突出临床辨证论治思维方法训练;革新教学模式-将经典教学过程始终置于临床氛围之中;革新考试方法-以人为本,注重学习实效性,经典与专业互动,教学相长。体会:"注重经典,突出临床"将成为中医经典课程教学的发展方向和创新思路;不同专业人才研修《伤寒论》,并将其作为临床型博士班必修课程,对中医学术的继承与创新及教师素质提高将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作为中医四大名著之一,其对临床的重大指导意义已经被各中医学者广泛认可,但伤寒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我们首先将分析《伤寒论》在中医史上拥有重要地位的原因,其次从《伤寒论》的医德和医术角度介绍伤寒论的主要思想和特点,最后分析它对于初学中医者有何重要指导意义以及它所蕴含的历史价值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对临床思维培养的重视度不够,鉴于临床思维对临床医师培养的重要性,在住培工作中应把临床思维的提升作为培养住培医师的主线,强调中医临床思维的独立性,在制度保障下,将临床"三基三严"训练转化为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石,引入临床教学路径、自编教材提升住培效率,通过临床带教、病例讨论、名老中医教学查房及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的重温,培养中医临床思维,可以培养具备临床思维的能够解决临床问题的合格的中医师。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专业经典与临床方向班教学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中医本科开设经典与临床方向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从对该专业的教学实践及学生主观问卷调查中总结探讨关于中医经典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教学方法:立足于经典,把握教学方向;增加师生交流,共同明确培养目标;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将经典理论讲"活";注重临床带教,培养动手能力;适当结合实验,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注意中医的文化性。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继续改进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2.
《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四大经典课程教学是中医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中医学术发展和临床实践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从教师难教与学生难学两个方面入手,指出目前学校经典课程教学所面临的困惑。同时提出改善目前现状需在教学中尊重原著、注重任课教师临床能力培养及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生在学习《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课程时存在传统文化基础薄弱,尚未接受中医临床课程的辨治思维训练,而对于西医基础课程的学习比较完善,已经对现代西医诊治思维有了深入了解的客观学情。基于此,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教学过程中融入西医诊治思维(疾病诊断、重症判断、生理病理、病程发展等)可以促进中医学生对《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内容的理解,增强中医文化自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入西医诊治思维能够加强中医学生对《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专业知识的掌握,以促进学生中医辨治思维的建立;能够加强对西医临床资料的运用,以提升中医学生的临床胜任力。  相似文献   

14.
<正>《伤寒论》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医经典著作,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和主干课程。"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是现代培养优秀中医药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亦是诸多中医名家成才的共性规律之一。重视经典教学,突出中医特色,是现代中医教育的大势所趋。伤寒论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临床辨证思维和动手能力上,具有较好的效果。现将笔者在伤寒论案例教学课程名医医案精华选讲的教学情况与体会介绍如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医院校学生在经典课堂教学中主动性不够、思辨性不强的现状,在《伤寒论名医医案精华选讲》教学实践中引入"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本教学法融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把教学过程分为讲授、吸收、讨论3个环节,并配合相应的作业、考核评价体系。将理论知识与医案教学结合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与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和谐的佳境。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反馈意见,进行对分课堂教学法在伤寒论医案教学中的教学反思,提出了深入推进的意见。实践表明,"对分课堂"是提高伤寒论医案教学质量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焦锟  徐玲  赵玉兰  杨斌  梁跃  余静寅 《光明中医》2022,(24):4575-4578
此课题组挖掘出“为国为民、为孝尊亲、为传国粹、为保身全”而学《伤寒论》的四大思政元素,将其全程融入《伤寒论》课程教学,并结合体验式教学、阶段性学习成果测试、撰写诊查医案等形式,激发学生更强的学习动力,培养其建立临床意识,对本课程的学习更有主动性,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而提升中医临床实践技能,对于教研相长以及提高《伤寒论》教学质量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杰 《中医药通报》2024,23(5):67-69
文中立足学情分析,坚持以中医思维引领《伤寒论》教学,将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等思维充分融入教学中,扎实学生六经辨证的功底,持续提升《伤寒论》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融入《黄帝内经》中医德内容和《大医精诚》所体现的医德规范,探讨对医德教育的启发。以加强医学伦理道德建设,让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大医精诚和医德医风,提高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引导医学生未来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医疗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著作.《伤寒论》创立的六经辨证体系,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和总纲领.因此,无论是古代的师承教育还是现代的学院教育,都把《伤寒论》作为中医教育的必修课程.在我国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中,《伤寒论》属于主干课程,是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伤寒论》的教学应该是通过对六经辨证体系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中医辨证思维,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鉴于《伤寒论》及相关中医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我们对我校中医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对《伤寒论》及相关中医经典课程学习兴趣及需求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我校中医专业学生多数喜欢自己的专业,热爱中医,普遍认为《伤寒论》非常重要,但是约20~30%的学生对中医经典热情不高。从学生的建议来看,临床见习、严格要求、教学方法改革为学生所期望。本调查为《伤寒论》及相关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工作改进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