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或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慢性萎缩性胃炎被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而在其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则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中医认为其病机多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胃气虚或脾胃阴虚,标实多为气滞、血瘀、痰湿(浊)为患。中医治疗本病无论在临床还是在实验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积累了大量有效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归连胃康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患者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归连胃康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疗效观察。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归连胃康方,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胃复春口服。两组均以6个月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病理的变化和COX-2在病理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优于胃复春组(P<0.05),治疗组改善胃黏膜组织病理形态,逆转癌前病变效果优于胃复春组(P<0.05)。结论归连胃康方能够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患者症状,逆转癌前病变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药善胃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伴有胃黏膜异型增生 (Dys)和 (或 )肠上皮化生 (IM)的治疗效果 ,并观察癌基因蛋白 p2 1(p2 1)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方法 :将内镜和病理确诊为CAG且伴有Dys和 (或 )IM的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给予善胃方 ;对照组 ,给予猴头菌片。结果 :①善胃方在总体疗效方面 (90 0 0 % )优于猴头菌片对照组 (5 6 6 7% ) ,P <0 0 5 ;②中药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腺体萎缩程度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③中药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黏膜Dys、IM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5 ;④中药治疗组中 ,黏膜 p2 1表达经治疗显著降低P <0 0 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p2 1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 :中药善胃方对萎缩性胃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使黏膜Dys、IM改善 ,降低 p2 1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何金品  石拓  陈星星 《陕西中医》2022,(8):1032-1036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治疗中,中医益气活血消痞法的应用效果及对胃癌前病变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将80例CAG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以接受根治幽门螺杆菌(HP)四联疗法联合安慰剂治疗者为常规组,以接受根治HP四联疗法联合益气活血消痞法治疗者为观察组,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分析两组治疗过程中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胃黏膜病理性积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及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对比两组12周治疗完成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12周的治疗时间内,两组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总评分均呈降低趋势(P<0.05)。治疗8周及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理积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治疗完成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12周的治疗时间内,两组CD8+、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及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水平均呈降低趋势,CD4+、CD4+/CD8+、白细胞介素2(I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一氧化氮(NO)水平均呈升高趋势(P<0.05); 治疗8周及治疗12周后,观察组CD8+、IL-4、IL-6、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CD4+/CD8+、IL-2、VEGF及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接受12周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治疗中,益气活血消痞法对胃癌前病变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癌前病变是消化科疑难病证,其病程迁延日久,难以治愈。本文通过对病因、病机及病理的分析,认为其发病主要机理为脾胃虚弱、气滞血瘀、瘀毒蕴结,治宜健脾养胃、理气化瘀、解毒散结。  相似文献   

6.
胃安泰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观察胃安泰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疗效,设治疗组35例,以胃安泰胶囊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胃酶素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91.42%、21.74%,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测,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胃安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发病率高,病情迁延,久治不愈。各家报道CAG占胃镜检查例数13.8%左右,在胃癌高发区可高达28.1%[1]。1978年WHO将其列为癌前状态或癌前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和胃方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259例CAG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7例和对照组122例,治疗组给予化浊解毒和胃方口服,随症加减,每日1剂,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口服,每次4片,每天3次,两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胃镜下表现、病理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并检测胃液pH值、游离酸、胃蛋白酶、黏液值及胆汁酸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胃镜及病理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Hp转阴率为89.6%,对照组为6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胃液pH值、游离酸、胃蛋白酶、黏液值及胆汁酸含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解毒和胃方能够改善CAG癌前病变患者胃镜下表现及病理表现,根除Hp,恢复胃酸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思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指胃黏膜遭到反复侵害而见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或伴肠上皮化生(Im)、异型增生(Dys)为病理特点的病证.  相似文献   

10.
善胃方对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P16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药善胃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有胃黏膜异型增生(Dys)胃和(或)肠上皮化生(IM)的治疗效果,并观察抑癌基因蛋白P16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内镜和病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异型增生和(或)肠上皮化生(IM)且符合中医气阴两虚型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善胃方;对照组30例,给予猴头菌片,两组均用药6个月。[结果]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5.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中药组治疗后多数患者腺体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胃黏膜异型增生均有改善;而对照组患者腺体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胃黏膜异型增生改善不明显,中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中药治疗组治疗前后抑癌基因蛋白P16表达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P16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中药善胃方对胃癌前期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通过适当提高P16的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使胃黏膜病理逆转。  相似文献   

11.
萎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萎胃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GA)及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实验研究,方法:选择经胃镜加病理检查确诊的CAG患者200例,其中萎胃散治疗组135例,胃复春对照组65例。通过患者分别服用萎胃散与胃复春前后,以全国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判定其疗效。同时制造大鼠CAG模型,分别以萎胃散治疗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灌胃观察,以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程度为观察指标。结果:萎胃散治疗组对CAG有明显疗效,与胃复春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对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也有改善作用,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另实验研究表明胃萎散治疗组的CAG病明显养活,病理检查可见恢复正常,结论:萎胃散治疗CAG有明显的效果,对胃癌前病变也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退行性胃黏膜病变,主要的特征性变化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和固有腺体的萎缩,伴胃黏膜上皮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胃黏膜上皮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被称为癌前病变。近年来,中医在这一领域显现出独特优势,李佃贵教授提出了浊毒学说[1],并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章敏 《山东中医杂志》1994,13(7):330-331
<正>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是一种常见病,约占胃镜受检病例的14.2%左右,在胃癌高发区可达28.1%。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CAG列为胃癌前状态,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癌变可能性更大。徐采朴报道CAG伴有肠化生合并不典型增生者,其癌变率为5.4%。中外学者已将胃癌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胃癌前病变、胃粘膜不典型增生与肠腺化生的演变。国外应用手术或西药治疗并不理想,而应用中医药治疗却有广阔前景。近年来报道甚多,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30例胃癌患者,全部病例均采用口服沙培林治疗,辅以支持及对症治疗,大多数病人症状明显缓解,瘤体缩小,延长了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胃乐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12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胃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用胃萎汤治疗,对照组30例用维酶素、胃复春治疗。结果:治疗组3个月、6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78.3%、93.3%,对照组3个月、6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53.3%、7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徐咏梅  翟兴红  尹成晨 《光明中医》2021,36(7):1053-1056
翟兴红教授积累30年临床经验,以"平衡学说"为总指导原则,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胃癌前病变(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认为正气亏虚为本,常因脾虚毒瘀导致,采用益气养阴、健脾益肾、清热和血法为主.通过保持气血阴阳的平衡状态,提高胃黏膜免疫和抗癌能力,治疗CAG及逆转胃癌前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阅近10年来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相关文献,整理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动物实验、中医药治疗方法及经验;阐述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调气温中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癌前病变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124例CAG胃癌前病变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n=62)和治疗组(n=62),对照组给予胃富春片治疗,治疗组给予调气温中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胃脘冷痛、喜热喜按、胃脘痞胀、口淡、饮食减少、气短懒言、呕吐清水、大便稀溏积分以及症候总积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74.19%,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胃萎缩程度、胃炎伴肠上皮化生(IM)和伴异性增生(Dy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幽门螺旋杆菌(HP)阴转率61.29%,对照组61.36%,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调气温中方可显著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患者症状,改善胃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性增生程度,促进HP转阴,可有效阻断或逆转CAG向胃癌转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化浊解毒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胃液成分和胃泌素(GAS)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1月~2016年1月脾胃科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化浊解毒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病理情况改善及胃液、GAS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上皮化生、胃黏膜萎缩、异型增生的几率均显著下降且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游离酸、总酸均明显升高,而乳酸、亚硝酸盐、GAS则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改善幅度相比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理症状,同时刺激胃黏膜的分泌功能,提高胃液游离酸、总酸含量,降低乳酸、亚硝酸盐、血清胃泌素的含量,防止胃癌前病变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