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正>临床麻醉剂量氯胺酮作为镇痛药物应用时易产生噩梦、幻觉等精神副作用。随着新适应证和作用机制的发现,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被作为镇痛药物重新引发了研究[1]。实际临床实践中急性疼痛发生率较高,部分患者会发展成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可能增加有关疾病的发病率,造成一定社会危害[2]。随着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镇痛作用的不断应用,氯胺酮的非麻醉作用成了其临床应用发展的新方向。结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镇痛作用的研究,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将为临床急性疼痛治疗提供更多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2.
临床麻醉剂量氯胺酮因致幻、谵妄、噩梦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等不良反应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为尽可能避免麻醉剂量氯胺酮的副作用,小剂量氯胺酮也逐渐被应用于临床上治疗各种疼痛及痛觉过敏等方面。氯胺酮相关特有机理为应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预防和缓解各种疼痛提供了临床可行性,但有关使用最小有效剂量及相关应用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拟就氯胺酮作用机制相关新发现及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急性疼痛方面的应用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臂丛阻滞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量氯胺酮对臂丛阻滞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4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7例,实验组药用2%利多卡因6mg/kg 氯胺酮0.4mg/kg;对照组药用2%利多卡因6mg/kg,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镇痛维持时间;结果:麻醉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阻滞完善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期间各病例未见任何副作用;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用于臂丛阻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益生菌对帕金森病伴抑郁小鼠抑郁症状的改善及其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小鼠(C57/BL6)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单纯抑郁组(抑郁组)、单纯PD组(PD组)、帕金森病伴抑郁组(PDD组)和益生菌治疗组(治疗组)。MPTP腹腔注射制作帕金森病小鼠模型,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建立抑郁小鼠模型。上述两种方法结合建立帕金森病伴抑郁小鼠模型。采用强迫游泳测试和糖水偏好实验检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应用16S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特点。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PD组、PDD组和治疗组强迫游泳静止时间均增加、糖水偏爱率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PDD组相比,治疗组强迫游泳静止时间减少、糖水偏爱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组、PD组、PDD组Chao1、Observed species、Shannon、Simpson指数升高,菌群多样性较丰富(均P<0.05);与PDD组相比,治疗组Chao1、Observed species、Shannon、Simpson指数减低,菌群多...  相似文献   

5.
甲壳低聚糖对小鼠肠道正常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观察甲壳低聚糖对小鼠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取昆明种小鼠20只,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分别用甲壳低聚糖600mg(kg.d)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7d,而后检测两组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双歧杆菌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乳杆菌数量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较对照组有减少趋势。结论:甲壳低聚糖具有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及促进双歧杆菌增殖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慢性炎性疼痛对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SPF级雌性C57BL/6J小鼠12只,随机分为CFA组和Mock组,每组6只;Mock组右后足底皮下注射50μl的0.9%氯化钠溶液,CFA组右后足底皮下注射50μl的CFA作为慢性炎性疼痛模型组.2周后,安乐死小鼠,解剖后取结肠内粪便,组内两只小鼠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芩苷(baicalin,BA)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imulus,CUMS)模型小鼠抑郁行为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发酵剂酸奶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新型酸奶灌胃为实验组 ,市售某品牌酸奶灌胃为对照组 ,连续喂养 2 0天。末次喂养 2 4h后留取粪便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 :实验表明实验组受试后乳杆菌增多 (P<0 .0 1) ,且增幅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肠杆菌减少 (P<0 .0 1)、肠球菌无明显变化。结论 :受试酸奶对小鼠肠道菌群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肝移植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围术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行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人20例随机均分为氯胺酮组(于麻醉后手术前静脉注射氯胺酮0.25mg/kg·b.w.,继以每小时0.5mg/kg·b.w.持续静脉滴注,无肝期暂停,开放前10min重启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生理盐水),并于麻醉后手术前、阻断前5min、开放前5min、开放后15min、开放后60min、术毕即刻、术后4h、术后24h采集动脉血,酶联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IL-10水平。结果无肝期两组病人血中3种细胞因子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0.05),以IL-6和IL-10更为明显,开放后进一步上升,并于开放后60min达高峰,术后24h降至较术前略高水平。氯胺酮组TNF-α水平从阻断前5min至术毕4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6水平从阻断前5min至开放后60mi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在各个时间点两组间均无影响(P>0.05)。结论肝移植术中由于缺血再灌注及手术应激,机体产生明显的炎症及抗炎反应,以IL6及IL-10更为灵敏。氯胺酮能够抑制TNF-α、IL-6的上升,对IL-10的作用不明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清热解毒中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建立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的小鼠模型和不同剂量的黄连解毒汤灌胃小鼠模型,与正常小鼠比较,评价黄连解毒汤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情况。结果灌胃14d后黄连解毒汤高剂量组出现菌群失调,其肠道益生菌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连解毒汤低剂量组无菌群失调现象,其肠道益生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与抗生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条件致病菌肠球菌显著减少。结论黄连解毒汤在高剂量长期应用时有类似滥用抗生素的破坏作用,在低剂量使用时或许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氯胺酮对放烧复合伤小鼠肠源性感染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放烧复合伤小鼠肠源性感染的影响.方法以放烧复合伤小鼠(5Gyγ射线全身照射 15%Ⅲ度烧伤)为动物模型;伤后30min,腹腔内注入氯胺酮(20mg/kg)进行麻醉;伤后3、5、7d检测肠道形态及功能变化;主要检测指标为小肠湿重、小肠绒毛高度及隐凹深度的显微测量、细菌移位检测实验、血浆内毒素含量检测等.结果放烧复合伤后,氯胺酮麻醉组小肠绒毛高度及小肠湿重明显高于对照组,移位至肠系膜淋巴结、肝及血中的细菌和内毒素浓度较对照组降低.结论氯胺酮麻醉能减轻放烧复合伤小鼠肠道损害,降低肠源性感染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藤三七皂苷组分对代谢综合征小鼠及其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45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藤三七皂苷组(n=15).采用高脂饮食建立代谢综合征小鼠模型,对照组小鼠用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小鼠饲以高脂饲料,藤三七皂苷组高脂饲料饲喂同时用1 00 mg/(kg·d)藤三七皂苷灌胃液灌胃.每周测体重,第2、4、6周每组随机处理3只小鼠,第8周每组处理6只小鼠.以体重、肝脏与附睾脂肪系数、血脂等指标,观察皂苷的作用.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法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结果 第8周,模型组体重(36.36±2.44)g明显高于对照组(29.33±1.89)g(P <0.05);模型组体重增量(14.86±3.66)g明显高于对照组(8.41±1.83)g和藤三七皂苷组(9.70±1.55)g(均P<0.05).第8周,模型组附睾脂肪系数(4.18±0.97)%明显高于对照组(2.29±0.69)%(P<0.05),也高于藤三七皂苷组(3.65±0.8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模型组血清总胆固醇(TC)(7.13±0.67)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4.81 ±0.55) mmol/L(P <0.05),也高于藤三七皂苷组(5.38±0.15) m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模型组TC(7.20±0.35) 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4.23±0.46) mmol/L和藤三七皂苷组TC(6.12±0.33) mmol/L(均P<0.05).第6周,模型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1.62±0.19) 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03±0.32) mmol/L和藤三七皂苷组(1.06±0.18) mmol/L(均P <0.05);第8周模型组LDL(1.56±0.67) 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0.57±0.30) mmol/L和藤三七皂苷组LDL(0.68±0.07) mmol/L(均P<0.05).藤三七皂苷组与模型组相比,肠道嗜胆菌(Bilophila)、葡萄球菌(Staphlococcus)、乳球菌(Lactococcus)、Ruminococcaceae、Anaerotruncus丰度降低,Allobaculum、Alloprevotella丰度升高.结论 藤三七皂苷组分对代谢综合征小鼠有一定的减肥及降脂作用,并能改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3.
肾脏疾病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丰度,而肠道菌群的紊乱也会增加尿毒症毒素的产生,加速肾脏疾病的进程。本文阐述了肠道菌群的构成和作用,探讨了肠道菌群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肾移植的关系,并列举了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肾脏疾病的各类方法,包括饮食疗法、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碳吸附剂和粪菌移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间歇性断食对老年前期肥胖大鼠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经42周高脂高糖饲料饲养造模,根据体质量选取模型鼠进行间歇性断食干预.干预方法为每2周断食72 h,总干预时间18周.干预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脂4项检测.收集粪便,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检测16S rRNA基因V4可变区,运用QIIME及LEfSe分析肠道菌群.结果 间歇性断食组体质量相对于模型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下降(P<0.05);空腹血糖显著上升(P<0.01);葡萄糖耐量测试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糖耐量减退(P<0.05);HE染色显示间歇性断食轻度减少肝脏脂肪变性.肠道菌群结果显示,断食组肠道菌群得到显著改善,具体表现为YS2、RF32、Helicobacteraceae(螺杆菌科)增加,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Roseburia(罗氏菌属)、Erysipelotrichaceae(韦荣球菌科)、Ralstonia(青枯菌属)、Bradyrhizobiaceae(慢生根瘤菌科)和RF39减少.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Bradyrhizobiaceae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大鼠体质量与RF39呈负相关.结论 间歇性断食能改善肠道菌群,降低老年前期肥胖大鼠体质量和血脂水平,但对糖代谢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术前简易智能状态量表评分>23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0)和氯胺酮组(n=30).全麻诱导后,氯胺酮组肌肉注射氯胺酮1.0 mg/k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然后插管.术后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3 d,维持良好镇痛效果.于术前1 d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并记录作为基线数据;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24,48,72 h抽取外周静脉血样3 ml,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术后24,48,72 h采用MMSE评分评价认知功能,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间患者年龄、体重、性别等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间、麻醉时间、MMSE基础评分和麻醉药物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胺酮组术后血浆IL-1β、IL-6和TNF-α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麻醉诱导前1 d相比,氯胺酮组血浆IL-1β、IL-6和TNF-α轻微升高(P>0.05),对照组则升高明显(P<0.05).对照组术后24,48,72 h POCD发生率分别为33.3%,23.3%,10.0%;氯胺酮组分别为20.0%,13.0%,6.6%;对照组在第1,2天POCD发生率明显高于氯胺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预处理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有保护作用,可以降低POCD发生率,推测可能与氯胺酮的抗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是人体消化道内复杂、动态的微生态系统,生理条件下与宿主之间存在着平衡的共生关系。然而,在慢性肝病和肝癌等病理状态下,肠道菌群的组成和肠道通透性会发生显著变化,导致菌群失调和细菌易位。肠道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一方面进入肝脏激活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另一方面进入循环形成内毒素血症,共同促使慢性肝病和肝癌恶化进展。目前,针对肠道菌群治疗慢性肝病和肝癌的策略包括合理运用抗生素、益生菌或益生元,粪便微生物移植。本文就肠道菌群在慢性肝病和肝癌中的潜在作用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ECOPD)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基因、耐药基因、毒力因子的表达差异,探索肠道菌群在AE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2020年12月—2021年10月,入选符合AECOPD诊断的患者共15例,并选取年龄、吸烟史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5例,收集所有肠道粪便标本,进行宏基因测序,结合临床数据,分析AECOPD与对照组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AECOPD患者肠道微生物α多样性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β多样性存在差异(P=0.022)。AECOPD组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厌氧棒菌属(Anaerostipes)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组,肠球菌属(Enterococcus)、Lachnoclostridium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P<0.05),AECOPD信号通路富集在糖酵解Ⅰ、Ⅱ通路,肠球菌属相关的耐药基因及毒力因子表达丰度增加。AECOPD在属水平表达相对丰度较高的肠道微生物菌群为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其表达相对丰度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肠球菌属表达丰度与耐药基因msrC、efmA表达丰度呈正相关(P<0.05),与毒力因子acm、EcbA/fss3表达丰度呈正相关(P<0.05)。栖粪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厌氧棒菌属的表达丰度与AECOPD用力肺活量(force vital capacity, FVC)呈正相关(P<0.05);布劳特氏菌属、厌氧棒菌属的表达丰度与BMI呈正相关(P<0.05);布劳特氏菌属、厌氧棒菌属两者的表达丰度呈正相关(P<0.05);Lachnoclostridium属的表达丰度与血液中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呈正相关(P<0.05)。结论AECOPD患者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相对丰度高,栖粪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厌氧棒菌属相对丰度较低,信号通路富集在糖酵解相关代谢通路。栖粪杆菌属、布劳特氏菌属、厌氧棒菌属的表达丰度与临床指标FVC及T淋巴细胞比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肠道微生态的失衡可能通过“肠-肺轴”参与AECOP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肠道菌群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PD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烟雾刺激和脂多糖(LPS)灌胃复制COPD大鼠模型,并给予治疗组大鼠0.9 CFU/g/(kg·d)益生菌灌胃28 d。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和纤维化改变;免疫荧光双染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肠道菌群并计算菌落均值。结果 对照组大鼠饮食活动均正常,毛发顺滑。COPD组大鼠食量减少,呼吸急促,咳嗽频繁,毛发干枯凌乱,但口服益生菌后,治疗组大鼠的症状有一定程度缓解。光镜下可见对照组肺组织形态正常,无炎症浸润和纤维化;COPD组大鼠肺组织存在严重的细支气管管腔狭窄变形、炎症浸润和肺泡纤维化,但口服益生菌后可有效改善。COPD组大鼠肺支气管α-SMA阳性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但治疗组肺支气管α-SMA阳性表达有所减少。COPD组和治疗组大鼠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