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张宝国 《中国妇幼保健》2022,(20):3851-3853
目的 分析产前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诊断在胎儿透明隔间腔异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天津港口医院接受胎儿头部产前检查的125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产妇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对于产前超声检查显示透明隔间腔异常的胎儿进行进一步产前磁共振检查。分析透明隔间腔异常类型、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发生情况,并对比分析超声检查与产前磁共振对胎儿透明隔间腔异常的检出符合率。结果 产前超声检查显示,125例产妇中25例存在胎儿透明隔间腔异常,对提示异常的25例胎儿进行进一步产前磁共振检查,25例透明隔间腔异常胎儿中4例透明隔间腔增大,8例透明隔间腔缩小,13例透明隔间腔缺如,其中完全缺如8例。产前磁共振表现为透明隔间腔未显示,胼胝体存在,三脑室位置、形态正常;部分缺如5例,产前磁共振表现为透明隔间腔存在,但部分显示不清,胼胝体存在,三脑室位置、形态正常。4例透明隔间腔增大胎儿无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发生;8例透明隔间腔缩小胎儿中1例出现脑积水;13例透明隔间腔缺如胎儿中胼胝体发育不良4例,孤立性透明隔间腔缺如2例,脑积水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透明膈间腔及透明膈囊肿的发生率及CT、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CT、MRI确诊的透明膈 间腔及透明膈囊肿患者134例,与同期进行头部CT、MRI检查的患者对比,计算发生率;记录患者的主要症状;观察患者头部的CT、MRI图像,测量透明膈间腔的最大横径。结果透明膈闾腔和透明膈囊肿的发生率为1.15%,男性多于女性,大部分患者无相关症状和体征,就诊原因主要为体检(42/134),头晕(24/134),头痛(22/134)和外伤(22/134)。透明隔间腔的平均宽度为11.8±4.1mm,其中宽度在10mm以下的患者48例,其平均宽度为7.5±1.5mm;10mm以上的共86例,平均宽度为14.1±2.9mm。结论CT、MRI常规检查对透明膈间腔及透明膈囊肿敏感,临床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在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筛查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7例经随访及引产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胎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畸形儿中,其中脊柱裂和脊髓脊膜膨出11例,Dandy-Walker畸形3例,脑脊膜膨出3例,脑积水3例,无脑儿1例,全前脑2例,胼胝体发育不全2例,脉络丛囊肿1例,蛛网膜囊肿1例,产前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8.90%,误诊率7.40%,漏诊率7.40%.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诊断准确率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透明隔腔(CSP)是胎儿时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1],产前超声是发现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最常用的技术手段。美国超声医学会最新指南建议将CSP扫查纳入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2],以尽早发现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CSP的显示情况及正常范围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CSP会随着孕周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宽径的正常范围对临床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CT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透明隔腔检出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A组)及非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疾病患者50例(作为B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C组),均对三组研究对象给予脑CT检查,对比三组透明隔腔检出情况,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A组裂宽度、DFS、THS、TVW、HI高于B、C组,VI、FHI低于B、C组(P<0.05),B组裂宽度、DFS、THS高于C组(P<0.05)。A组脑结构异常检出率56.00%高于B、C组,B组高于C组(P<0.05)。A组脑部透明隔腔检出率28.00%高于B、C组,B组检出率高于C组(P<0.05)。A组患者透明隔腔宽度、长度及体积均高于B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结构及功能异常检出率高,对其实施脑CT检查,可发现其脑结构异常及透明隔腔,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胎合并胎儿异常的产前诊断、临床处理及预后,为临床遗传咨询和优生优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产前B超诊断的双胎合并胎儿异常的18例患者的相关资料,记录其临床处理、B超随访及新生儿情况。结果:18例中11例为1胎正常、1胎异常;4例两个胎儿均异常;3例联体双胎。10例继续妊娠,8个新生儿存活,其中7个(出生后2~12个月)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对于B超产前诊断双胎合并1个胎儿异常者若继续妊娠,孕期应严密监测,积极产科处理,适时终止妊娠,可以提高围产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超筛查法在产前胎儿神经系统畸形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2607例孕妇进行彩超检查,与产后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产前彩超诊断共有胎儿神经系统畸形29例,29例均经引产或出生后证实,产前超声诊断与产后诊断的符合率为100.0%。所有神经系统畸形胎儿中全前脑3例,无脑儿2例,脑积水7例,脊柱裂6例,脑膜膨出4例,Dandy-Wallker畸形3例,蛛网膜囊肿1例;合并多发畸形3例,漏诊2例(1例为脊柱裂,1例为颈部水囊瘤,脊柱后凸),并发症漏诊率为6.45%。结论:采用彩超检查法诊断胎儿神经系统畸形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它能通过严格、科学筛查有效降低低智儿及畸形儿的出生率,对优生起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胎儿心脏四腔心观对胎儿房间隔异常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孕24~40W的胎儿常规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尤其是具有先天性心脏病高危因素者,以四腔心观观察胎儿心脏。结果检出胎儿房间隔异常29例,房间隔缺损8例(上腔型1例,中央型4例,Ⅰ孔型房缺3例),单心房5例,心内膜垫缺损6例(其中,不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2例,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4例),房间隔膨出瘤7例,三房心2例,房间隔早闭1例,产前诊断房间隔异常者均被证实;另有2例房间隔缺损生后复查确诊,缺损分别为6mm及7mm,诊断的特异性为100%,准确性93.5%。结论胎儿心脏四腔心观诊断胎儿房间隔异常的特异性、准确性高,是胎儿期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主动脉弓异常的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10月在巴南区人民医院进行产检的10 380例孕妇进行诊断。经过超声初步检查有82例孕妇存在主动脉异常情况,其中的13例因为各种原因未进行下一步诊断,另外69例产妇采取病理诊断方法进行进一步追踪探访确认,观察经超声诊断后的图像,并对主动脉弓异常患者形态改变以及其他畸形症状进行统计,计算准确率。结果 69例产妇患者中有35例为主动脉弓右侧以及分支合并畸形,双主动脉弓4例,24例为单纯主动脉弓异常,其中有15例狭窄型和9例离断型。超声诊断的主动脉弓离断、缩窄、分支异常、双主动脉弓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3.33%、85.00%、89.19%、80.00%。通过超声诊断的心内畸形以及心外畸形症状数高于通过病理诊断(P<0.05)。结论超声诊断用于产前胎儿主动脉弓异常检测安全性和准确度较高,可以有效减少主动脉弓异常胎儿的出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超筛查产前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价值,以便为临床处理提供决策信息。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月期间对4 608例孕妇(年龄19~41岁,18~36孕周)采用彩超筛查法。结果:单胎4 597例,双胎11例,共发现胎儿神经系统畸形24例,经引产或出生后证实的神经系统畸形24例,彩超筛查胎儿神经系统畸形诊断符合率为100%(24/24),其中16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结论:彩超筛查法对胎儿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巨脑回畸形及伴发病变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维吾尔族巨脑回畸形的MRI资料,分析MRI特点。结果:MRI表现为脑回宽大、平坦、脑皮质增厚,皮质表面光滑,脑白质变薄。广泛型11例;局限型5例(1例位于左侧额叶、3例位于右侧额顶叶、1例位于右侧额颞叶)。4例伴发交通性脑积水,3例伴发脑裂畸形,3例伴发脑白质营养不良,2例伴发Dandy-Walker畸形,1例伴发胼胝体发育不全、透明隔缺如,1例伴发有灰质异位,3例伴发蛛网膜囊肿,6例无明确伴发病变。结论:MRI扫描对发现巨脑回畸形及其伴发病变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MRI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分析SSFSE序列的成像原理,并将其应用于检查中,评价其图像。结果应用SSFSE序列成像可以在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成像。结论SSFSE序列应用于胎儿中枢神经系统MRI检查具有广泛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头颅MRI诊断评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应用价值,对其影像特点进行分析.方法:观察组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28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28例正常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分析影像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MSE分数和MoCA分数明显...  相似文献   

14.
产前影像学诊断包括产前胎儿超声和胎儿MRI,是出生缺陷二级防控的重要手段。胎儿MRI的优势为安全性高,迄今尚未发现3.0 T及以下MRI检查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任何不良后果;而且MRI以其软组织对比好、大视野、多方位及多参数成像,具有无辐射、非侵入性,不受孕妇肥胖体型、羊水量过少、胎头钙化等因素影响的特点,成为产前超声诊断中、晚孕期胎儿疑似结构异常的重要补充手段。胎儿MRI检查的目的是确认胎儿超声检查结果,或者胎儿超声怀疑胎儿结构异常,但是不能明确诊断时。由于胎儿MRI检查,可能获得比胎儿超声更多的信息,因此可弥补胎儿超声检查的不足。胎儿MRI的适应证包括:对产前超声检查怀疑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脑室扩张、脑中线结构异常、后颅窝增宽或小脑蚓部异常等,唇裂是否合并腭裂或牙槽骨异常,胎儿耳廓畸形是否合并外耳道闭锁或中耳、内耳发育不良,怀疑胎儿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进一步确诊,对胎儿腹、盆部肿块定位及定性,对胎儿肠道畸形、泌尿道生殖道畸形及单绒毛双胎并发症,对胎儿疾病治疗前、后疗效进行评价及对预后与严重疾病终止妊娠前进行评估等。胎儿MRI检查结果可为产前诊断、优生优育及遗传咨询提供相关信息,为胎儿疾病治疗方案制定、分娩方式选择及医患沟通提供依据。尽管胎儿MRI可以对胎儿解剖进行标准及完整的评估,但是仍然不作为产前影像学诊断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分析实时动态彩超在筛查胎儿中枢神经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从在万年县中医院建档孕检实施彩超筛查病例300例,同一时间段先后实施二维彩超筛查及实时动态四维彩超筛查,定期随访至1周岁,观察胎儿降生后1年的神经发育表现,以比对两种筛查的准确率。结果:经实证研究得出,实时动态四维彩超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二维彩超,两者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时动态四维彩超在筛查胎儿中枢神经畸形中要优于二维彩超,可以作为应用实时动态四维彩超进行孕检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骨疲劳性骨折的CT、MRI影像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股骨疲劳性骨折的4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RI以及CT检查,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手段对股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价值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42例疑似股骨疲劳性骨折患者中,关节镜检查确诊20例为股骨疲劳性骨折,其中0级为8例,1级为7例,2级为3例,3级为1例,4级为1例。MRI诊断股骨疲劳性骨折的准确性为88.10%,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86.36%,阳性预测值为85.71%,阴性预测值为90.48%,均显著高于CT的50.00%、55.00%、45.45%、47.83%、52.63%(P<0.05)。结论CT与MRI在股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中均有一定的价值,MRI诊断效能较为显著,必要时可联合两种方法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专家系统在辅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CT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根据影像诊断观察习惯,选取20个指标,建立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知识库,并根据公认的发生概率设置各征象的初始值。采用VFP9.0数据库语言编程。选取三甲医院有完整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经病理证实的术前误诊病例共173例,分别由两名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第一组)共同阅片,根据经验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作出诊断;由一名副主任医师(第二组)和一名住院医师(第三组)分别将上述病例的相关信息输入专家系统,记录所得结果。各组间阅片结果采用字2检验。结果:第一组诊断准确率为37.57%(65/173),第二组诊断准确率为63.01%(109/173),第三组诊断准确率为46.89%(81/173)。经统计学处理表明,第二组与另外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与第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专家系统融入中枢神经系统CT影像诊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MRI和CT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和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和CT的诊断价值.结果 手术结果显示,80例疑似患者中,65例确诊为早期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进行诊断时使用磁共振成像(MRI)和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7例为对象,对选择的对象进行MRI和多层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这三种检查,将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MRI及多层螺旋CT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脑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颅脑平扫在脑梗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9年5月-2012年8月进行颅脑平扫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就诊患者,分别统计颅脑平扫阴、阳性及弥散加权成像阴、阳性比率,采用SPSS13.0软件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在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共有1 122例患者图像进行了统计分析,弥散成像阳性率在男性(76.08%)与女性(71.3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弥散成像阳性患者平均年龄(64.33岁)大于阴性患者(62.08岁)(P=0.007);颅脑平扫阴性120例(10.7%)、平扫阳性1 001例(89.3%);弥散成像阴性患者共292例(26.1%),弥散阳性829例(73.9%);在平扫阳性结果中,有平扫、弥散均为阴性患者120例,平扫阳性、弥散阴性患者172例(58.9%),平扫、弥散均为阳性患者829例;颅脑平扫阳性与阴性患者中的弥散成像检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526,P=0.000)。结论弥散加权成像能很好地显示颅脑梗塞灶并能判定病灶新旧程度,颅脑平扫也能很好地显示颅脑梗塞病灶,平扫阴性时提示患脑梗塞的可能性不大。在进行颅脑弥散加权成像之前进行颅脑平扫是必要的和有应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