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苷酸 (HBV–DNA)的价值。方法:选取安阳市肿瘤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 145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均 接受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检测以及 FQ–PCR 技术检测血清 HBV–DNA。比较不同 HBV–M 患者血清 HBV–DNA 水平以及不同病情患者 HBV–DNA 水平。结果: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 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 E 抗体(HBeAb)、HBcAb 阳性患者的 HBV–DNA 水平低,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F = 1.052,P = 0.339);HBsAg、HBeAg、HBcAb,HBsAg、HBeAg,HBsAg、HBeAb,HBsAg、HBsAb、HBcAb, HBsAg、HBsAb、HBcAb 阳性患者的 HBV–DNA 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680.180,P < 0.001);重度患者的 HBV–DNA 水平显著高于中度和轻度患者,且中度患者显著高于轻度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 FQ–PCR 技术检测患者的 HBV–DNA 水平,可反映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程度以及疾病类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中采用不同抗凝剂对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间入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行乙型肝炎检查的78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取静脉血,根据抗凝剂使用不同分组,观察1组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观察2组给予肝素抗凝,对照组不加任何抗凝剂,均采用ELISA法检查乙型肝炎指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观察不同抗凝剂血样乙型肝炎病毒检查结果情况。结果:观察1组、观察2组、对照组乙型肝炎大三阳、乙型肝炎小三阳及表面抗体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以ELISA法对乙型肝炎两对半进行检查时使用抗凝血不会对结果造成影响,同时EDTA–K2、肝素不同抗凝剂的使用检验结果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乙肝两对半定性与定量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患者乙肝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定性与定量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分别对患者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在186例患者中,用ELISA法测得HBsAg阳性125例,HBsAb阳性35例,BeAg阳性48例,HBeAb阳性56例,HBcAb阳性134例, TRFIA法测得HBsAg阳性127例, HBsAb阳性38例, HBeAg阳性49例, HBeAb阳性51例, HBcAb阳性130例,结果经配对资料的卡方检验,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患者的预防性筛查,乙肝两对半型定性检测可以满足要求,但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稳定性、高特异性和动态范围宽等诸多优点,能为乙肝患者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提供动态数据,并为接种乙肝疫苗提供可靠依据,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深圳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ELISA)对我院2580树体检者的乙型肝炎标志物(HBVM)作了同步检验,对不同性别及各种组合模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如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分别为9.38%、55.74%、2.48%、11.71%、15.43%。男性HBsAg、HBeAg阳性率高于女性(P<0.01);男性HBsAb阳性率低于女性(P<0.01)。说明男性乙肝病毒易感性高于女性,免疫反应比女性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一种合适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方法。方法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65份临床标本同时进行测定,通过定值质控品确定3种方法灵敏度,对3种测定HBsAg方法进行批内及批间精密度试验。结果 TRFIA法和ELISA法、MEIA法三者之间所测定的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TRFIA法、MEIA法之间精密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它们与ELISA法精密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TRFIA法、MEIA法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的灵敏度高于ELISA法。结论 TRFIA和ME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具有更为灵敏、特异、方便、准确的特点,而TRFIA在临床使用上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危害大。乙型肝炎病毒有三种抗原、抗体系统,即(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2)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3)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这三对抗原、抗体系统,除HBcAg不易检测到外,另外五种成分,即是临床上常说的“两对半”,是临床上诊断乙肝的系列检测指标,可协助临床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对于乙肝的治疗要采用综合性措施,中西医并举,保肝、护肝和抗病毒同时进行,中医中药疗效较为肯定,且无毒副作用,常用治则是滋阴补肾,柔肝解郁,健脾补气,活血化瘀等,方药以茵陈蒿汤及逍遥散等为主,随症加减,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7.
刘维庆 《中医药学刊》2003,21(5):799-800
病毒性肝炎在我国发病率高,传染性强,危害大。乙型肝炎病毒有三种抗原、抗体系统,即(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2)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b)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3)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与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g);这三对抗原、抗体系统,除HBcAg不易检测到外,另外五种成分,即是临床上常说的“两对半”,是临床上诊断乙肝的系列检测指标,可协助临床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对于乙肝的治疗要采用综合性措施,中西医并举,保肝、护肝和抗病毒同时进行,中医中药疗效较为肯定,且无毒副作用,常用治则是滋阴补肾,柔肝解郁,健脾补气,活血化瘀等,方药以茵陈蒿汤及边遥散等为主,随症加减,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并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的HBV–DN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160例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患者的血清标志物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实施荧光定量PCR对患者的HBV–DNA水平进行检测,观察并分析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含量的关系,乙型肝炎肝硬化与HBV–DNA之间的关系。结果: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组患者HBV–DNA阳性率(73.33 %)高于乙型肝炎e抗体(HBeAb)阳性组(63.16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阳性组(67.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0例乙型肝炎患者中,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别为132例和28例,132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HBV–DNA阳性111例(84.09 %),2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检出HBV–DNA阳性18例(64.29 %),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HBV–DNA阳性率较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检出HBV–DNA阳性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DNA是HBV感染的特异性标志物,在行常规血清标志物检测的过程中,如其检测效果欠佳,则可配合实施HBV–DNA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前S1(Pre-S1)抗原检测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ELISA)检测常规的HBsAg(+)和HBsAg(-)标本的乙肝Pre-S1抗原,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肝功能(ALT、AST)。结果HBsAg(+)、HBeAg(+)、HBcAb(+)模式的Pre-S1抗原检出率为84%,HBsAg(+)、HBeAb(+)、HBcAb(+)模式的Pre-S1抗原检出率为40%。在HBV感染者中,Pre-S1阳性者肝功能异常百分率明显的比Pre-S1阴性者高。结论Pre-S1抗原与HbsAg阳性及HbeAg阳性有密切相关性,是反映HBV感染、复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HBV-DNA定量检测结果与乙肝两对半模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HBV-DNA检出阳性率及病毒复制水平与乙型肝炎两对半模式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80例疑似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同时运用ELISA方法进行两对半指标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乙肝两对半的不同模式其乙型肝炎HBV-DNA阳性率不同且含量也不相同,相同的两对半模式,HBV-DNA含量也不相同,HBeAg阳性与HBV-DNA检出率呈正相关。HBsAg(+)、HBeAg(+)、HBcAb(+)(大三阳)组病毒阳性率为99.13%,病毒含量平均拷贝数为7.56×106copies/mL;HBsAg(+)、HBe-Ab(+)、HBcAb(+)(小三阳)组病毒阳性率为21.86%,病毒含量平均拷贝数为3.79×105copies/mL,小三阳组HBV-DNA阳性率及病毒含量拷贝数均低于大三阳组,且与大三阳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的乙肝两对半模式临床意义不同,HBV-DNA的检测是反映病毒有无复制的精确指标,因此两者联合检测不仅可以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同时也为临床对HBV感染、复制、传染性判定以及抗病毒治疗提供可靠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立医院于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6例母亲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儿童作为观察组,在同一时间段再抽取180例母亲为HBsAg阴性的儿童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取乙型肝炎疫苗和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方式截断母婴传播,对照组的患儿只需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分别对两组儿童进行乙型肝炎相关指标调查分析。结果:两组儿童的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的母亲感染类型、分娩方式以及性别对儿童感染乙型肝炎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HBV)确认能够通过母婴传播,但只要按照规定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和做好HBIG的免疫就能够有效阻断传播。  相似文献   

12.
何泽民  何勇强  杨迎宾  曾为华 《中医杂志》2011,52(23):2017-2020
目的 观察扶正解毒活血胶囊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1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口服拉米夫定片、联苯双酯滴丸、肌苷,治疗组(46例)在此治疗基础上,依次口服扶正解毒活血胶囊Ⅰ号、Ⅱ号、Ⅲ号各90天.两组疗程均为270天,第0(治疗前)、30、60、90、180、270天检测肝功能、乙肝病毒(HBV)五项、HBVDNA载量和肝纤维化指标,进行临床症状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均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BV-DNA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转阴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g/HBsAb)及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g/HBeAb)转换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总积分减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扶正解毒活血胶囊序贯治疗CHB有较好的综合疗效,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HBV耐药与变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前S1抗原与HBV其他标志物的关系及在乙肝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916例乙肝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中HBV前S1抗原,其中540例用聚合酶链反应平行检测HBV-DNA,并分析前S1抗原与HBV-DNA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结果前S1抗原在HBsAg和HBeAg各阳性组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9.5%和82.0%;HBeAg阳性组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中的检出率(38.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HBsAg和抗-HBc阳性组中的检出率高于HBsAg和抗-HBe阳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HBsAg阴性组中的前S1抗原无一例检出阳性;前S1抗原与HBV-DNA和HBeAg的阳性符合率较高,分别为84.2%和82.1%。结论血清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的存在以及复制传染关系密切,Pre-S1可与HBV-DNA、HBeAg同时作为HBV存在复制的新指标用于临床乙肝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胶体金标检测(GICA)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5项标志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检出率对比。方法:采用两种方法分别对536例临床血清标本进行HBsAg、HBeAg、HBeAb、HBcAg、HBsAb 5项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并将HBsAg、HBcAb两份质控血清作不同倍数的稀释,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TRFIA法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ELISA法检测。结论:GICA法操作简便、快速,检测的特异度较好,但其灵敏度有限;乙肝病毒5项血清学标志物ELISA法检测更适合于临床诊治的应用,在临床乙肝早期诊断和疗效的观察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血清HBV-DNA的水平,及其与血清HBV抗原抗体等模式的关系。方法监测244例不同乙型肝炎病型患者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系统检测HBV-DNA的数量并进行比较,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结果不同病型的乙型肝炎与其HBV-DNA的含量无明显相关性。99例HBsAg(+)/HBeAg(+)/HBcAb(+)患者中,HBV-DNA检出率为100%(99/99);96例HBsAg(+)/HBeAb(+)/HBcAb(+)患者中,HBV-DNA检出率为67%(64/96);11例HBsAg(+)/HBcAb(+)患者中,HBV-DNA检出率为60%(7/11)。结论血清中HBV-DNA水平与乙肝病型无明显相关性,与HBV-M表现模式有关。荧光定量PCR可以检测HBV的真实感染和复制情况,对于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观察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笔者近几年应用四法三方治疗乙肝5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52例中男性35例,女性17例;14岁以下11例,15~20岁12例,21~55岁29例;有明显症状或体征者15例,肝功能异常者11例,所有病例均有血清学检查异常,就诊时HBsAg阳性52例,HBcAb阳性52例,HBeAg阳性43例,HBeAb阳性4例(HBsAg、HBeAg、HBcAb三阳者43例,HBsAg、HBeAb、HBeAb三阳者4例,HBsAg、HBcAb阳性者5例)。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前S1抗原检测在判断HBsAg和HBcAb阳性患者体内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作用。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66例乙肝标志物为HBsAg和HBcAb阳性患者血清前S1抗原,同时用PCR检测HBV-DNA。结果166例样本中检测出前S1抗原阳性78例,阳性率为46.99%;HBV-DNA阳性76例,阳性率为45.78%。说明这部分患者仍有病毒复制。结论对HBsAg和HBcAb阳性患者同时检测前S1抗原可反映其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情况,辅助临床对其病情作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8.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而我国又是高发地区.据报道,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占全国人口的10%,总数约1.2亿[1],数字庞大,值得重视.乙肝病毒感染后的主要检测指标有"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定量、谷丙转氨酶(ALT)等.而"乙肝两对半"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有HBsAg、HBeAg和HBcAb阳性(大三阳),以及HBsAg、HBeAb和HBcAb阳性(小三阳).现就所收集538例乙肝患者资料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9.
1 病历摘要 杨某某,男,39岁,2008年10月7日初诊.患者于1998年5月体检发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肝功能正常,且无不适症状,未予治疗.2007年1月患者出现口干、口渴,至当地医院查空腹血糖10.2mmol/L;肝功能异常(具体不详),B超提示:慢性肝损害,予以口服二甲双胍、消渴丸降血糖,及五脂滴丸降酶保肝治疗,空腹血糖可维持在7~8mmol/L之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母婴乙型肝炎病毒(HBV)采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与乙型肝炎疫苗联合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商丘市梁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78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孕妇在胎儿娩出后24 h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观察组孕妇在孕28周、孕32周与孕36周时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并在新生儿24 h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观察两组孕妇治疗前后HBV脱氧核糖核酸(DNA)水平、新生儿接种1年后HBsAg阳性率、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孕妇治疗前HBV–DNA水平差异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孕妇治疗后HBV–DNA水平、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HBsAb阳性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孕妇在产前采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乙型肝炎疫苗治疗,能降低其血清HBV–DNA水平,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可以防止胎儿感染HB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