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头汤对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初步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研究乌头汤的镇痛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乌头汤高、中、低剂量组以及布洛芬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建立慢性炎症痛模型,造模时在SD大鼠右踝关节腔部位注入完全弗氏佐剂(CFA)。乌头汤高、中、低剂量组于造模当天分别给予乌头汤4,2,1 g·kg-1,ig,布洛芬组30 mg·kg-1,ig,每日1次,连续6 d。用游标卡尺测量大鼠患足踝关节肿胀度,冷板仪测量患足冷板痛阈值,爪触觉测试仪测量机械痛阈值,热测痛仪测量热辐射痛阈值,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中前列腺素E2(PGE2)和5-羟色胺(5-HT)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背根神经节中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瞬时感受器电位作用受体蛋白M8(TRPM8)的水平。结果:CFA致炎后,大鼠踝关节出现明显肿胀,冷板痛阈值、机械痛阈值和热辐射痛阈值明显降低;血浆中PGE2,5-HT含量明显升高;背根神经节中TRPV1的表达量明显升高,TRPM8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乌头汤高、中剂量组能降低大鼠关节肿胀度(P<0.05),乌头汤各剂量组能升高冷板痛阈值(P<0.01或P<0.05)、高、中剂量组能提高机械痛阈值(P<0.01,P<0.05),高剂量组对热辐射痛阈值也有一定的增高作用(P<0.05),同时,能降低血浆中的PGE2,5-HT和背根神经节中的TRPV1表达水平,提高TRPM8表达水平。结论:乌头汤具有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中PGE2和5-HT水平以及调节背根神经节中TRPV1和TRPM8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推拿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内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推拿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模拟神经病理性疼痛,推拿组于造模后第4天介入推拿点按手法,连续干预18天,观测各组大鼠自发痛、热痛改变以及右侧L_(4-5)节段背根神经节中P2X3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3d后,与同期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推拿组大鼠的自发痛评分显著升高、热痛阈值明显下降(P0.01);推拿干预之后,与同期模型组比较,推拿组大鼠的自发痛评分下降、热痛阈值升高(P0.05);与同期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推拿组和模型组DRG中P2X3受体在背根神经节的表达上升(P0.05);推拿干预后,与同期模型组比较,推拿组DRG中P2X3受体的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推拿可以减轻CCI模型大鼠自发痛和热痛觉过敏,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背根神经节内P2X3受体的表达水平,从而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引起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对铂蓄积的影响,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预防奥沙利铂慢性外周神经毒性可能机制。方法 45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奥沙利铂模型组、黄芪桂枝五物汤组,各15只。空白组予以腹腔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2 mL?kg -1,其余4组按照4 mg?kg -1,2 mL?kg -1予以腹腔注射奥沙利铂造模,一周2次,共4周。黄芪桂枝五物汤组灌胃给药2.48 g?mL -1,每日1次,空白组、奥沙利铂模型组予等量0.9%NaCl溶液灌胃,每日1次。每周测量大鼠体重,Von Frey试验检测大鼠机械性缩足阈值。第28 d处死大鼠,解剖分离双侧坐骨神经、L4-5背根神经节,光镜、电镜观察理形态变化,测量背根神经节核仁大小变化。ICP-MS法检测背根神经节细胞内铂含量,qPCR检测细胞铂蓄积相关因子OCT2和ATP7A 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P < 0.05),机械性缩足阈值下降(P < 0.05),随着剂量的累积越明显;坐骨神经神经纤维排列紊乱,背根神经节细胞核仁缩小,线粒体肿胀,背根神经节铂含量明显升高(P < 0.01),铂摄入关键蛋白OCT2mRNA表达量增加(P < 0.05),铂泵出关键蛋白ATP7A mRNA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 > 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桂枝五物汤组大鼠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未出现明显的机械性缩足阈值下降(P >0.05);坐骨神经、背根神经节细胞病理损伤轻,背根神经节铂含量明显降低(P < 0.05),OCT2mRNA表达量减少(P < 0.05),ATP7A mRNA表达量增加(P < 0.05)。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可能通过下调背根神经节细胞中OCT2的表达,减少铂摄入,上调ATP7A mRNA的表达,促进铂泵出,从而减少背根神经节铂蓄积,发挥预防奥沙利铂慢性外周神经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阿片受体角度观察电针(EA)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镇痛作用的外周机制.方法:以Freund's完全佐剂造成AA大鼠模型,在EA治疗后观测大鼠痛阈、炎症局部μ阿片受体(MOR)mRNA的表达.结果:EA治疗后,大鼠的痛阈提高,炎症局部的MOR mRNA表达增强.结论:EA对AA大鼠的镇痛作用与EA加强大鼠炎症局部MOR mRNA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6,(6)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的镇痛效果及其对腰5(L5)脊髓背根神经节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及趋化因子受体-2(chemokine receptor 2,CCR2)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的镇痛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内酯醇低、中、高剂量治疗组。模型组及治疗组右后足跖皮下注射0.1 m L弗氏完全佐剂造模,正常组注射0.1 m L生理盐水对照。造模后2周,治疗组大鼠采取不同剂量雷公藤内酯醇腹腔注射给药治疗(低剂量治疗组0.1 mg/kg,中剂量治疗组0.2 mg/kg,高剂量治疗组0.4 mg/kg),每天1次,共9 d。于造模前,造模后14 d,给药后9 d进行热痛阈的测定,用免疫组化检测腰5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中MCP-1、CCR2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热痛阈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经过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后,各治疗组热痛阈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0.0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模型组DRG中MCP-1及CCR2阳性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其中雷公藤内酯醇低剂量治疗组大鼠L5DRG中只有MCP-1阳性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而雷公藤内酯醇中高剂量治疗组大鼠L5DRG中MCP-1、CCR2阳性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佐剂性关节炎具有良好镇痛作用;雷公藤内酯醇可抑制AA大鼠DRG中MCP-1及CCR2的表达,这可能是雷公藤内酯醇产生镇痛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奥沙利铂所致大鼠周围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腹腔注射奥沙利铂4 mg·kg~(-1),同时分别灌胃给予溶媒或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定期检测机械和温度刺激下大鼠行为变化。规定时间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L_(4~5)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形态,Western Blot检测L_(4~5)背根神经节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从第7天开始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显著下降(P0.05),从第15天开始对冷刺激的缩足反射次数显著升高(P0.05),L_(4~5)背根神经节部分神经元核膜轮廓模糊甚至消失,核仁固缩明显,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而白藜芦醇可显著提高机械缩足反射阈值,降低冷刺激的缩足反射次数,且呈剂量依赖性;可改善奥沙利铂所致L_(4~5)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形态异常,显著提高L_(4~5)背根神经节Bcl-2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著降低L_(4~5)背根神经节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白藜芦醇能显著改善奥沙利铂所致大鼠周围神经毒性(机械刺激与冷刺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推拿按揉法对CCI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探讨推拿对神经病理痛大鼠的镇痛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假手术组、CCI模型组及CCI模型+推拿组。通过坐骨神经结扎制备神经病理痛模型,于造模后第4天开始推拿按揉法干预,连续14 d,观察造模前、造模后第1、3、7、10、14、17天大鼠机械痛阈(PWT)的改变;用HE染色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腓肠肌肌细胞横截面积;并观察血清、背根神经节及脊髓背角的P物质(SP)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CCI模型组大鼠PWT阈值逐渐降低(P0.01,P0.001);与CCI模型组相比,CCI模型+推拿组PWT阈值显著增加(P0.05)。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CCI模型组大鼠腓肠肌肌细胞横截面积显著降低(P0.01),CCI模型+推拿组腓肠肌肌细胞横截面积较模型组有增加(P0.05)。4组大鼠血清SP含量无差异(P0.05)。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CCI模型组大鼠背根神经节SP含量明显增加(P0.05);CCI模型+推拿组背根神经节SP含量较CCI模型组有降低(P0.05)。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CCI模型组及CCI模型+推拿组脊髓背角SP含量明显增加(P0.05),但两者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推拿按揉法能够降低CCI模型的机械痛阈,对神经病理痛起到镇痛的作用;推拿按揉法能够延缓CCI模型的腓肠肌萎缩程度。背根神经节及脊髓背角的SP参与了神经病理痛的发生和发展,推拿按揉法可能通过降低背根神经节的SP表达来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合谷对实验性牙髓痛大鼠三叉神经节和牙髓中P2X_4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对照组(C组)、牙髓痛组(M组)、拮抗剂组(A组)、电针组(E组)、拮抗剂+电针组(AE组),每组7只。N组不做任何处理;C组在钻好的牙髓腔内注入与M组等量的生理盐水,浸润后将牙洞封闭;M组在钻好的牙髓腔内注入大肠杆菌内毒素(LPS),浸润后牙洞封闭;A组造模方法同M组,在注入LPS时,将A-317491同时注射进牙髓;E组同M组造模后,电针双侧合谷,留针30 min,每日1次,共治疗3次;AE组按A组造模后按E组方法治疗。每日治疗后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及体质量变化,第4天处死所有大鼠,运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节和牙髓中P2X_4受体(mRNA)表达,比较各组P2X_4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A组、E组、AE组行为学变化均显著低于M组(P0.01);E组、AE组体质量差值均显著高于M组(P0.01);AE组体质量差值显著高于A组和E组(P0.01);E组体质量差值高于A组(P0.05);E组、AE组三叉神经节和牙髓中P2X_4受体mRNA表达量低于M组(P0.01)。结论 LPS诱导大鼠牙髓痛时三叉神经节和牙髓P2X_4受体mRNA表达量增加,电针合谷可降低LPS诱导牙髓痛大鼠P2X_4受体mRNA表达,这可能是电针合谷镇痛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甙(TWH)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模型大鼠L6背根节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影响。方法:用完全弗氏佐剂(FCA)诱导大鼠形成关节炎,经TWH预防和治疗处理后,观察大鼠足趾关节炎症指数、踝关节滑膜病理改变,并检测L6背根节VIP表达的变化。结果:TWH预防组能阻止大鼠继发性病变的发生,而治疗组能显著减轻大鼠足趾关节肿胀、关节炎症指数,减轻踝关节滑膜病理改变。同时TWH预防组和治疗组均能显著上调L6背根节VIP表达。结论:TWH能改善AA大鼠关节炎症状、抑制炎症反应,预防继发性病变的发生,其作用机理可能通过上调背根节VI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臭牡丹Clerodendron bungei Steud,CBS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SC)和背根神经节(DRG)COX-2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臭牡丹对神经病理性痛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trl)、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SNI)和给药组(SNI+CBS组)。在术后第7天开始,SNI+CBS组大鼠灌胃给予30 g/kg的CBS,以0.5 ml/100 g为给药体积,连续灌胃28天,其余组大鼠均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应用q PCR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臭牡丹对COX-2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Sham组比较,SNI组在术后脊髓和背根神经节COX-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而给予30g/kg CBS灌胃后可使SNI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COX-2 mRNA和蛋白含量的表达下调(P0.05,P0.01)。结论 CBS可下调模型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的COX-2表达水平,其镇痛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 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奥沙利铂所致大鼠周围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腹腔注射奥沙利铂4 mg·kg~(-1),同时分别灌胃给予溶媒或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定期检测机械和温度刺激下大鼠行为变化。规定时间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L_(4~5)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形态,Western Blot检测L_(4~5)背根神经节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从第7天开始机械缩足反射阈值显著下降(P0.05),从第15天开始对冷刺激的缩足反射次数显著升高(P0.05),L_(4~5)背根神经节部分神经元核膜轮廓模糊甚至消失,核仁固缩明显,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而白藜芦醇可显著提高机械缩足反射阈值,降低冷刺激的缩足反射次数,且呈剂量依赖性;可改善奥沙利铂所致L_(4~5)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形态异常,显著提高L_(4~5)背根神经节Bcl-2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著降低L_(4~5)背根神经节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白藜芦醇能显著改善奥沙利铂所致大鼠周围神经毒性(机械刺激与冷刺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ax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治伤巴布剂对福尔马林足底炎性疼痛大鼠模型背根神经节中辣椒素受体水平的影响,研究治伤巴布剂对大鼠炎性疼痛是否有镇痛作用。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2)、模型组(n=12)及治疗组(n=12);空白对照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左后足底注射0.1 mL5%福尔马林,治疗组大鼠造模前1 d于左后足外敷治伤巴布剂,然后左后足底注射0.1 mL5%福尔马林,再一直外敷治伤巴布剂,观察造模后大鼠疼痛行为学反应,并以Dubuisson评分方法进行记录比较。各组大鼠在指定时间点取出L3-6节段背根神经节,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辣椒素受体在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及治疗组呈典型的双相伤害性行为反应,但治疗组大鼠疼痛反应积分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检查结果显示模型组辣椒素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大于治疗组,治疗组辣椒素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大于空白对照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组内3个时相点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印迹法灰度扫描显示模型组辣椒素受体相对表达量大于治疗组,治疗组辣椒素受体相对表达量大于空白对照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组内3个时相点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伤巴布剂能缓解大鼠炎性疼痛反应,对大鼠炎性疼痛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可降低福尔马林足底炎性疼痛大鼠模型背根神经节中辣椒素受体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炎性痛大鼠镇痛作用及患侧背根神经节及脊髓背角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C(Mas-related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C,Mrgpr C)的调节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电针组,每组10只。右后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0.1 m L建立慢性炎性痛模型,分别测量大鼠造模前及干预第1、3、5、7日及干预后患侧足缩腿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干预后患侧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Mrgpr C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侧脊髓背角牛肾上腺髓质22肽(bovine adrenal medulla 22,BAM22)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同期比较,模型组各时点PWTs降低(P0.01)。与模型组同期比较,电针组干预第5日及干预后PWTs升高(P0.05,P0.01)。与针刺组同期比较,电针组干预后PWTs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患侧背根神经节Mrgpr C表达及患侧脊髓背角浅层BAM22阳性细胞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患侧背根神经节Mrgpr C表达及患侧脊髓背角浅层BAM22阳性细胞率升高(P0.05)。结论电针对CFA诱导的慢性炎性痛有良好的镇痛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患侧背根神经节Mrgpr C表达和患侧脊髓背角BAM22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阿片受体角度观察电针(EA)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产生镇痛的外周机制.方法:以Freund's完全佐荆造成AA大鼠模型,在EA治疗后观测大鼠痛阈、炎症局部κ阿片受体(KOR)mRNA的表达.结果:EA治疗后,大鼠的痛阈提高,炎症局部KOR mRNA的表达增强.结论:EA对从大鼠有明显镇痛效应,且镇痛效应的产生与大鼠炎症局部的KOR mRNA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筋脉通对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感觉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腹腔内注射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组、筋脉通组与牛磺酸组,每组6只大鼠,并设正常对照组6只。成模后每天1次灌胃给药,持续16周。药物干预16周后,用电子Von Frey仪检测机械痛阈值,取大鼠背根神经节,按常规方法制成切片后,在电镜下观察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病理学改变。结果糖尿病大鼠的机械痛阈值较正常组显著明显下降(P0.01),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超微结构出现重度损伤,神经元细胞中线粒体数量显著减少(P0.01),并且线粒体肿胀及空泡化比率、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中药筋脉通可显著提高机械痛阈值(P0.01),减轻神经元的损伤,提高神经元中线粒体的数量(P0.05),并且降低线粒体的肿胀及空泡化比率及凋亡率(P0.01),且中药筋脉通的疗效优于牛磺酸(P0.01)。结论中药筋脉通对抑制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及其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损伤而对糖尿病所致周围神经病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肾舒脊颗粒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观察补肾舒脊颗粒对模型大鼠不同时间点注射侧足趾容积、对侧足趾容积及血清TNF-α含量的影响;采用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观察补肾舒脊颗粒对棉球肉芽肿质量的影响;采用醋酸腹腔疼痛刺激及热板疼痛刺激模型,观察补肾舒脊颗粒的镇痛作用。结果:补肾舒脊颗粒可降低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注射侧及对侧足趾肿胀度,降低血清TNF-α含量;抑制大鼠棉球肉芽增生;延长醋酸致小鼠腹腔疼痛刺激的潜伏期,减少扭体反应次数;提高热板法致小鼠足趾疼痛刺激不同时间点的痛阈值。结论:补肾舒脊颗粒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为该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当归拈痛汤对风湿热痹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对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Beclin1),p6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风湿热痹模型组,当归拈痛汤低、中、高剂量组(5.67,11.34,22.68 g·kg-1),甲氨蝶呤(MTX)组(1.35 mg·kg-1),每组10只,通过对大鼠尾根部皮下注射灭活结核分支杆菌佐剂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用人工气候箱进行风湿热痹证模型造模16 d,于免疫当天灌胃给药,持续28 d。进行大鼠一般情况观察及足趾肿胀度、关节炎指数(AI)检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滑膜组织LC3,Beclin1,p62的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大鼠滑膜组织LC3,Beclin1,p6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风湿热痹模型组大鼠给药16,20,24,28 d时足趾肿胀度显著升高(P<0.01),AI显著升高(P<0.01),滑膜细胞增生显著,自噬蛋白LC3,Beclin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p62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风湿热痹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足趾肿胀度减轻,滑膜增生情况有不同程度改善,LC3,Beclin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6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且当归拈痛汤中剂量组防治效果最佳。结论:当归拈痛汤对风湿热痹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有明显的防治作用,且这种防治作用可能与调控滑膜组织中自噬相关因子LC3,Beclin1,p62的表达,抑制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模型(CCI)大鼠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2B亚单位(NR2B)的表达和推拿手法干预对其的影响,探讨推拿手法干预神经病理痛的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假手术组、CCI模型组、CCI模型+推拿组,每组8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只分离坐骨神经但不进行结扎; CCI模型组及CCI模型+推拿组均参照Bennett G J的方法稍作改进制备神经病理痛模型; CCI模型+推拿组于造模后第4~17天实施每天1次、每次10 min的推拿干预。疗程结束后Western blot检测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组织NR2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CCI模型组、CCI+推拿组的背根神经节NMDAR2B的表达量均上调(P 0. 01); CCI模型组、CCI+推拿组的背根神经节NMDAR2B的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CCI模型组的脊髓背角NMDAR2B的表达量上调(P 0. 01);与CCI模型组比较,CCI+推拿组的脊髓背角NMDAR2B的表达量被逆转(P 0. 05)。结论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NMDA受体亚单位NR2B参与大鼠神经病理痛的形成和维持,推拿手法可通过抑制脊髓NR2B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脊髓背角中枢敏化以发挥镇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阿片受体角度观察电针(EA)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产生镇痛的外周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EA组和单针组。于实验第1天在模型组、EA组大鼠右后足垫部向踝关节方向注入弗氏(Freund s)完全佐剂0.1 mL造模。以“悬钟”“昆仑”为EA穴位,刺激参数为2~4 V,20~100 Hz,每天1次,每次20 min,连续6 d。以原位杂交等为检测方法,在EA治疗后观测大鼠痛阈、炎症局部δ阿片受体(DOR)mRNA的表达。结果:①EA可明显提高炎症痛大鼠的痛阈,EA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EA组炎症局部DOR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EA对AA大鼠有明显镇痛效应,且镇痛效应的产生与大鼠炎症局部的DOR mRNA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针刀疗法对肌张力增高大鼠背根神经节内PN3和NaN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针刀组,采用类似股薄肌肌张力增高方法进行造模。对大鼠0~14天的机械痛阚进行连续测定,间断测量热痛阈。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大鼠背根神经节PN3和NaN基因mRNA转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针刀组第9天以后的机械痛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针刀疗法明显改善了肌张力增高大鼠的机械痛阈。与对照组比较,针刀组第10天热痛阈改善明显(P〈0.05)。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PN3mRNA明显上调(P〈0.01),小针刀针刺之后,PN3mRNA上调趋势得到阻止(P〈0.05)。结论小针刀疗法镇痛的分子通路与阻止电压门控钠通道PN3mRNA的上调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