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开封东方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状况,如疗效、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突出,使各指标得到更好的控制,但手术操作者需熟练掌握各手术指征,确保手术顺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2月周口人合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分组,每组各50例。开腹手术组采取开腹手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分析手术的相关操作指标以及恢复指标;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QOL)分值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组QOL分值、手术的相关操作指标(手术操作时间、失血量)、恢复指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开腹手术组相比较优势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与经阴道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颐和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等分为阴式组(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腹腔镜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各50例。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效果、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分析,与腹腔镜组比较,阴式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明显短,且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6.00 %)比较,阴式组的并发症(4.00 %)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阴道手术在子宫肌瘤切除中有着较好的效果,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少,明显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于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组和乙组。对甲组患者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乙组进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术中出血量甲组要少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恢复自理能力时间方面,甲组均少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评分甲组要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红蛋白两组差异较小(P0.05)。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情况来看,甲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乙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3%,甲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好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4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同期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死亡病例,两组术中均无并发症。腹腔镜组腹部切口甲级愈合率100%,经腹手术组有2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经清创换药后治愈;腹腔镜组有3例行中转开腹。腹腔镜组的术中失血量、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行,具备微创外科的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来重庆市北碚合美家医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的肌瘤残留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均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手段,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对子宫肌瘤(UM)患者疗效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人民医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进行治疗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由于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均25例,对照组采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记录两组患者各项激素、月经量、手术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激素、月经量与经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激素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相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月经量与经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可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手术时间较短,且术后出血量较少,月经情况明显好转,激素水平直接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腹腔镜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传统手术)、观察组(25例,腹腔镜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例数、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与阴式组,腹腔镜组60例患者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阴式组60例患者给予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阴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均是保留子宫治疗子宫肌瘤较安全可靠的术式,相比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更具优势,但费用相对较昂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总结双方优缺点和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11月107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案例资料,分为观察组(经阴道行子宫肌瘤剔除术)54例和对照组(经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53例,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情况等方面信息。结果:两组在剔除的肌瘤直径大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剔除的肌瘤数目方面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微创、安全性、费用及恢复时间等方面优于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效果及对术后复发情况和肌瘤残留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5月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37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6例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71例患者行腹腔镜手术配合使用阴道超声继续剔除残存的子宫肌瘤(观察组)。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肌瘤残留情况、术后1年子宫肌瘤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和生活质量问卷(QLQ)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肌瘤残留率和术后1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残留肌瘤平均直径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年的S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QL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阴道超声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明显减少肌瘤残留、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探讨其术后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镇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将两组术后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均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住院时间短、恢复较快、创伤小,并可保留子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不大(P>0.05)。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术后Ramsay评分,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更佳,能够缩短恢复时间,缓解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无禁忌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应用米非司酮预处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7例子宫肌瘤患者按随机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于术前用米非司酮进行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子宫肌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处理后子宫肌瘤直径与之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率、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与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预处理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可明显缩小子宫肌瘤体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中输血率,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子宫肌瘤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采取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30例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情况、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切口感染率、瘢痕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瘢痕发生率、术后疼痛镇痛泵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手术时间稍长,但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子宫肌瘤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7年3月在濮阳市红十字医院收治的16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和观察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各81例,对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手术治疗指标(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术后疼痛程度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8.64%、2.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63%、13.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桂枝茯苓丸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7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于术前加服桂枝茯苓丸3个月。比较治疗组用药前后子宫肌瘤直径的变化和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情况。结果:治疗组用药后子宫肌瘤直径较用药前明显缩小,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应用桂枝茯苓丸可明显缩小子宫肌瘤患者肌瘤体积,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开腹手术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和康复分析。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8月在该院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53例、实验组53例,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实验组采取腹腔镜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出院,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2%,明显低于对照的1.8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相对于开腹手术方式其在手术中的出血量较少,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患者更容易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山东省龙口市人民医院于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进行研究,采用单双数分组法,随机分成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各项指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胃肠道功能时间,对康复效果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预后性较高,值得各大医院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