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呼吸窘迫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及传统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9.28%,对照组为92.08%,观察组疗效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确切,治疗相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NRDS患儿90例,采用黄蓝双色球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PS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和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S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RDS可有效促进血气指标恢复,改善肺功能,提升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Duo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儿均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模式,观察组患儿采取DuoPAP+NCPAP序贯模式,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和治疗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uoPAP联合PS治疗早产儿NRDS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能明显改善患儿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并研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1年7月-2013年8月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其治疗方法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机械通气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基础上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结果。结果:临床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气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借助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可消除患儿临床症状,改善血气情况,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生儿肺炎患儿60例,按照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心率、呼吸频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PaCO2、心率、呼吸频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PaO2、HCO-3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患儿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及心率、呼吸频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与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CPAP治疗,观察组予以HHFNC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及全量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为10.00 %低于对照组的2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治疗期间开展HHFNC干预,能改善患儿缺氧状况及预后,缩短患者全量喂养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小儿重症肺炎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抽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治疗的96例重症肺炎患儿,根据治疗差异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面罩式给氧疗法,观察组实施NCPAP,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症状消失时间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儿各项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各项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 %高于对照组79.1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小儿重症肺炎可采取NCPAP,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相关症状,使血气指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68例早产儿,随机分组,分别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加以评价。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12 h后,观察组pH和OI值均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76.47%,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47.06%,两组患儿在治疗成功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鼻双水平(N-Bi PAP)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RDS)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78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78例患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经鼻持续气道(NCPAP)通气治疗,实验组接受经鼻双水平(N-Bi PAP)通气治疗,同时给予两组患儿猪肺磷脂注射液及基础支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新生儿血气分析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儿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鼻双水平通气可以有效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状况,能降低p H、增加血氧分压同时降低血二氧化碳分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情况方面,能减少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双水平通气可以有效缓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周期短、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行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 SIMV)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8例肺透明膜病患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患儿予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研究组54例患儿予以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及相关数据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呼吸机通气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D行n SIMV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及二氧化碳排出情况,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行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8例肺透明膜病患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患儿予以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研究组54例患儿予以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及相关数据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呼吸机通气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D行nSIMV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及二氧化碳排出情况,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选取60例,以治疗方式为依据,分为两组,对照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观察组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治疗后6hFiO_2、PH值、PaO_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的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患者进行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则在前者的基础上采用NCPAP联合治疗,观察与比较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情况〔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观察组患儿联合治疗后,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3.1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治疗6 h、12 h、24 h后两组患者的PaO2均有提高,PaCO2均有降低,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明显,两组间的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对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分析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 效及预后。 方法:选取汉寿县人民医院 2018 年 11 月至 2020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 36 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 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18 例。对照组患儿单独采用 insure 技术和 PS 治疗,观察组患儿使用 insure 技术并采用 nCPAP 联合 PS 治疗,并比较两组患儿进行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临床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氧分压(PaO2)、氢离 子浓度指数(pH)高于对照组,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的 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 6.25 %,低于对照组 的 20.8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治疗时,采用 nCPAP 联合 PS 治疗能够优化患儿血气分析指标,缩短患儿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新生儿肺炎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新生儿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达原则进行分组,各2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分别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为96.0%,高于对照组的9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PaCO2、PaO2)、呼吸频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新生儿肺炎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改善患儿的各项血气指标,缩短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故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技术对患有呼吸衰竭的新生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患有呼吸衰竭的新生儿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技术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治疗;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技术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治疗。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呼吸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和呼吸衰竭治疗总时间、新生儿呼吸衰竭通气治疗效果、在通气治疗前后的不同时间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幅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和呼吸衰竭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呼吸衰竭通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通气治疗前后的不同时间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技术对患有呼吸衰竭的新生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0例重症肺炎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增加头罩和鼻导管吸氧,观察组增加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发绀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氧分压大于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氧分压大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的效果显著,既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又可以改善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期的最佳给氧方式。方法56例NRDS早期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NCPAP)给氧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头罩给氧,观察治疗后1h、6h血气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两组之间相互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1h与治疗前30min血气指标改善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6h与治疗前30min血气指标改善程度,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需要机械通气例数、住院天数,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NRDS早期患儿采用NCPAP给氧优于头罩给氧,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及危重病例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河南宏力医院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儿分为常规经鼻导管吸氧治疗组(对照组,n=40)和常规经鼻导管吸氧治疗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组(观察组,n=40)两组,对两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及危重病例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动脉血氧分压及危重病例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7.5%(3/4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2.5%(13/40)、10.0%(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能够有效降低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的呼吸频率,提升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及危重病例评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无创高频通气技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撤机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诊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中,选择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3),对照组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干预,观察组行无创高频通气,将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通气前两组患儿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通气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在用氧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脱机成功率等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通气方式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脱机过程中应用,能在减少用氧时间、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脱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