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文峰  裴月湖 《中草药》2017,48(1):129-135
目的利用~1H-NMR为基础的代谢组学研究牛黄解毒片中人工牛黄、石膏、冰片3味中药对雄黄的配伍减毒作用。方法 42只大鼠随机分成6组:A组(对照组)、B组(雄黄组)、C组(牛黄解毒片组)、D组(牛黄解毒片去人工牛黄组)、E组(牛黄解毒片去石膏组)、F组(牛黄解毒片去冰片组)。对各组大鼠尿液及血清样品~1H-NMR谱图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结果雄黄组大鼠样品代谢轮廓和对照组差异明显,其他各组大鼠代谢轮廓同对照组相似,向对照组回归。结论牛黄解毒片中人工牛黄、石膏、冰片3味中药对雄黄配伍减毒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京制牛黄解毒片对火热内盛证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以牛黄解毒片为对照,共观察病人120例,其中治疗组90例,对照组30例。结果京制牛黄解毒片治疗火热内盛证总有效率95.56%;牛黄解毒片治疗火热内盛证总有效率96.67%。两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京制牛黄解毒片是治疗火热内盛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雄黄和含雄黄复方牛黄解毒片对发热模型大鼠应激蛋白(热休克蛋白HSP70、血红素氧合酶HO-1)、炎症介质(IL-1β、IL-6、TNF-α和NO)和补体(C3、C4)的影响,探讨雄黄在复方中"解毒"作用的机理.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5只/组):正常对照组、发热模型组、雄黄组(90 mg/kg)、牛黄解毒片组(1.404 g/kg);各组再设3个亚组(5只/组),分别于药后1、2、4 h取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HSP70含量、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HO-1活力;比色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及其同工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力;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补体C3、C4水平.结果:雄黄和牛黄解毒片均能显著提高血清HSP70水平;显著增强血清HO-1的活力,且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的HO-1活力升幅的变化趋势与血清中总砷浓度的变化趋势一致;雄黄和牛黄解毒片均能显著降低血清IL-1β水平,给药后4 h基本回复到正常水平;药后2 h,牛黄解毒片可显著降低血清NOS和iNOS的活力;对血清C3、C4水平均无明显影响.结论:一定剂量的雄黄和牛黄解毒片可诱导、激活发热大鼠体内某些应激蛋白(HSP70、HO-1);并且能抑制病理状态下过度释放的炎症介质(IL-1β),复方的抑制作用大于雄黄.提升机体的应激水平和抑制炎症介质可能是雄黄发挥"解毒"作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创建大鼠湿困脾胃证动物模型,观察大鼠湿困脾胃证动物模型胃肠功能的病理变化。方法建立大鼠湿困脾胃证动物模型,通过体重、饮食量、腹围指数、胃肠运动吸收功能、胃肠激素水平、病理组织等方面观察其胃肠功能的改变。结果模型动物饮食减少,体重下降,胃肠胀气明显,胃排空和小肠推动能力下降,胃肠吸收功能降低,胃肠激素水平紊乱,胃肠组织发生病理改变;经平胃散治疗后模型病变部分恢复,效果好于自然恢复组。结论大鼠湿困脾胃证动物模型胃肠功能异常,平胃散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牛黄解毒片不良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军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0):953-953
牛黄解毒片具有清热、降火解毒、通便作用 ,对于因上焦火旺 ,胃肠积热等引起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疖肿、牙龈炎等具有消炎止痛效果 ,是较常用的中成药之一。牛黄解毒片主要由牛黄、雄黄、石膏、大黄、冰片等组成。因为是较好的清热解毒药 ,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甚至有个别病人长期服用牛黄解毒片。由于服用牛黄解毒片引起的不良反应时有报道 ,为使其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现将牛黄解毒片的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1 血小板减少宝国章 [1 ] 报道 ,患者因感冒服牛黄解毒片 ,6片 /次 ,2次 /d。 3d后出现鼻衄及口腔粘膜溃疡 ,又连续服用 ,颜面、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四逆散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胃肠组织细胞形态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肝郁模型组,四逆散治疗组。通过运用模具加水浴方法制备肝气郁结证候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症状表现、胃肠组织形态学变化、胃肠超微结构变化,测定大鼠的智力、胃肠激素。结果:四逆散能使模型大鼠活动及体重均增加,学习记忆能力增强,使大鼠胃肠的病理改变得以很好的恢复,能提高血清中胃泌素、血浆中胃动素和血管活性肠肽的含量,降低血浆中生长抑素的含量。结论:四逆散通过保护胃肠黏膜,调节胃肠激素,使肝胆疏泄及脾胃升降恢复正常,气机调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藿朴夏苓汤干预对温病湿热证模型大鼠舌组织水通道蛋白-5(AQP-5)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湿热模型组、药物干预组。参照多因素复合造模方法复制湿热证大鼠模型。光镜下观察舌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QP-5的表达情况。结果:湿热模型大鼠有腻苔形成,药物干预组腻苔出现率较湿热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湿热模型组大鼠舌黏膜层的角质细胞层、棘细胞层增厚,不完全角化细胞增多;舌固有层组织充血水肿;药物干预组与正常对照组光镜下无明显差别。湿热模型组舌组织AQP-5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药物干预组AQP-5表达较湿热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加味藿朴夏苓汤能显著改善温病湿热证模型大鼠腻苔和舌组织病理改变,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舌组织炎症,降低AQP-5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观测胃肠积热合并肺炎大鼠脂肪组织变化情况,及脂肪因子和炎症因子的水平。方法 本研究选用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胃肠积热组、肺炎组、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进行造模。观察各组大鼠脂肪组织(附睾周脂肪、肩胛骨间脂肪、肾周脂肪)和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组织、肺组织的脂肪因子(瘦素、脂联素)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β1))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胃肠积热组大鼠肩胛骨间脂肪的脂肪分数升高(P<0.05);与肺炎组相比,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大鼠附睾周和肩胛骨间脂肪的脂肪分数升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胃肠积热组大鼠脂肪组织病理可见明显的脂肪细胞肥大、增生,细胞大小不均,排列不整齐;与肺炎组相比,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大鼠的脂肪细胞也出现类似的变化。与正常组相比,胃肠积热组大鼠附睾周脂肪TNF-α升高(P<0.05),肩胛骨间脂肪、肾周脂肪和肺中瘦素、TNF-α、TGF-β1升高(P&l...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大肠癌胃肠积热证量化标准。方法:在对311例肠癌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辨证,根据各相关中医症状在胃肠积热证组和非胃肠积热证组中出现状况的差异对这些症状进行赋分;根据专家辩证的结果。应用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iwe)曲线的方法选择最佳诊断阈值从而建立量化辨证标准;以专家组统一辨证作为“金标准”对建立的量化标准进行回顾性检验;结果:我们结合专家意见,分析了所有可能与胃肠积热证相关的中医症状,确定口千、口苦、口臭等34个中医症状为肠癌胃肠积热证的候选相关因素;经列联表分析,口苦、口臭等7项在胃肠积热证和非胃肠积热证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这7项中医症状作为logistic回归分析的变量进行筛选,最后确定口臭、苔黄、苔厚3项为胃肠积热中医相关因素;应用条件概率方法换算,这3个症状的赋分为7、17、11;经Roc方法分析,确定量化辨证标准为≥12分;回顾性检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在80%以上,阳性似然比5.44;结论:建立的量化标准的特点是:①较符合肠癌的临床特点;②符合中医辨证的临床实际;③数理统计方法的运用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0.
陈辉  罗钢  白雪  杨思进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2):4452-4455
目的:尝试建立偏头痛风湿夹瘀证动物模型。方法:使用人工气候箱风湿刺激加利血平化低5-HT伴局部脑血管痉挛协同诱导建立大鼠偏头痛风湿夹瘀证动物模型,通过观察动物一般生命体征(活动、体重、眼眵、毛发、进食、大便),挠头次数,图像采集、分析技术研究模型大鼠风湿夹瘀证生物表征(舌象RGB)的变化及动物凝血、五羟色胺等,观察模型动物是否符合风湿夹瘀症候特征。结果:利血平组与利血平加风湿造模组大鼠较对照组凝血时间明显缩短,痛阈降低,全血及脑内5-HT含量明显下降(P<0.01),利血平加风湿造模组大鼠眼眵增多,活动减少,进食减少,大便稀溏,舌象RGB值分析,对照组大鼠舌象淡红,利血平组舌象紫暗,利血平加风湿组舌质青灰,3组舌象RGB值有明显差异。结论:使用人工气候箱风湿刺激加利血平化低5-HT伴局部脑血管痉挛协同诱导可建立大鼠偏头痛风湿夹瘀证动物模型,但仍需进一步改进造模评价方法与流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制调胃承气汤证兔动物模型。方法:将6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调胃模型组、模型治疗组和模型验证组。在次碳酸铋、禁水的基础上,用大肠杆菌内毒素攻毒,观察家兔的体温、腹围、二便等一般状态、检测白细胞数量和NO含量、脏器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家兔体温升高,腹围增大,WBC和NO含量明显增高(P(0.01),部分脏器出现了明显的病理改变。治疗组和验证组则有明显的改善。结论:采用这种多因素联合造模方法研制出的调胃承气汤证兔动物模型,在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及病理改变上与调胃承气汤证有较强的相关性,可以认为该造模方法是比较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证病结合模型的复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复制大鼠CAG肝郁证、脾虚证、湿热证的证病结合模型,为CAG的辨证论治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在单纯CAG疾病造模的基础上,采用苦寒泻下法加饥饱失常法建立脾虚证候模型,采用夹尾加肾上腺素注射法建立肝郁证候模型,采用高脂高糖饮食+人工气候模拟建立湿热证候模型。观察大鼠饲养过程中的一般状况及体重,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炎症程度和萎缩程度。结果:各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变化符合中医脾虚证、肝郁证、湿热证表现。各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出现慢性炎症,各证候模型组中以脾虚CAG组大鼠胃黏膜炎症最重,各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变薄,以脾虚CAG组大鼠胃黏膜厚度最薄,药物干预后,各证候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炎症明显减轻,厚度较药物干预前都有明显增加。结论:大鼠CAG肝郁证、脾虚证、湿热证的证病结合模型复制成功。脾虚证CAG大鼠胃黏膜炎症和萎缩程度最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莱菔子对胃肠积热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60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胃肠积热组及莱菔子低、中、高、超高(0.015、0.03、0.06、0.12 g/mL)剂量组。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胃肠积热组、莱菔子各剂量组给予高热量饲料喂养及52%牛奶溶液,莱菔子各剂量组给予莱菔子混悬液灌胃干预。观察各组大鼠体征,取大鼠胃及结肠组织做HE染色,行小肠推进实验,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胃饥饿素(Ghrelin)、胃泌素(GAS)、P物质(SP)、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胃肠积热组及莱菔子各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 0.05)。胃肠积热组、莱菔子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小肠推进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 0.05),超高剂量组小肠推进率高于胃肠积热组(P 0.05)。胃肠积热组、莱菔子低剂量组、中剂量组血清中Ghrelin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及超高剂量组(P 0.05)。胃肠积热组血清中NO含量高于正常组、莱菔子高剂量组、超高剂量组(P 0.05);胃肠积热组、莱菔子低剂量组血清SP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P 0.05),而超高剂量组血清NO含量则明显高于胃肠积热组(P 0.05)。各组大鼠血清中GAS含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莱菔子可以升高胃肠积热大鼠血清中Ghrelin、SP含量,降低NO含量,增强小肠推进作用,从而促进胃肠积热大鼠的胃肠动力,但其作用与剂量有关,大剂量莱菔子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罗钢  白雪  陈辉  杨思进 《中医杂志》2014,(17):1502-1505
目的评价颅痛颗粒对偏头痛风湿夹瘀证模型大鼠的效果。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建立偏头痛风湿夹瘀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第2天治疗组予以颅痛颗粒2g/(kg·d)灌胃;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mg/(kg·d)灌胃,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蒸馏水,连续灌胃7天。于造模第1、14、21天观察大鼠体温、进食量、大便含水量、2h内的搔头次数,于造模第14、21天采用Image J 1.36b图像分析软件记录各组大鼠舌象绿色、蓝色、红色的成分数值。结果与空白组同时间点比较,模型组大鼠第14、21天时体温、进食量明显降低,大便含水量明显升高,搔头次数增加(P0.01);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治疗组第21天体温、进食量明显升高,大便含水量降低,搔头次数减少(P0.05或P0.01)。治疗组第21天舌象红色、绿色、蓝色成分数值较模型组同时间点显著降低,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或P0.01)。结论颅痛颗粒对偏头痛风湿夹瘀证模型大鼠有治疗作用,特别是中医证候特征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寒哮临床发病特点的动物模型。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西医对照组(B组)、中医模型1组(C组)、中医模型2组(D组)和中医模型3组(E组),每组10只。观测各组大鼠体重、肛温、舌像、哮喘发作症状变化。结果:(1)模型组大鼠均见明显消瘦,体重增长缓慢,比正常组和西医对照组B组体重降低,与正常组A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尤以C组,体重降低最明显,与中医模型D组、中医模型E组、西医对照组B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2)各组大鼠肛温实验前与实验后自身配对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3)模型组大鼠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哮病的症状和寒哮证寒的特点。结论:通过观测模型组大鼠的症状和体征,表明体重、舌像可能为寒哮动物模型的主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银莱汤对胃肠积热合并肺炎大鼠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水平,以及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 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阐明银莱汤治疗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的相关机制。方法 将30只4周龄SPF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胃肠积热组、肺炎组、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银莱汤组治疗组,每组6只。正常组给予大鼠维持饲料、纯水灌胃、纯水雾化;胃肠积热组给予高热量饲料配合牛奶灌胃制备胃肠积热模型;肺炎组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0.5 mg/mL)雾化吸入制备肺炎模型;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以特制高热量饲料联合LPS雾化制备胃肠积热合并肺炎模型;银莱汤治疗组在胃肠积热合并肺炎模型的基础上给予银莱汤(每100g体重按照0.56 g/mL)灌胃。每日监测大鼠进食量、体质量、肛温等指标。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5-HT及白细胞介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牛黄解毒片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选取88例发生牛黄解毒片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进行分析,观察服用剂量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牛黄解毒片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成瘾,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症状,用药过量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多于正常用药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牛黄解毒片的用量能够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医护人员要严格掌握药品适用症及禁忌症,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细辛、干姜配伍对COPD寒饮蕴肺证大鼠体温、肺功能、IL-2、IL-8、TNF-а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PD寒饮蕴肺证模型组、细辛组、干姜组、细辛干姜配伍组,每组各10只,采用烟熏加气管内滴入脂多糖联合冷冻等因素复制COPD寒饮蕴肺证动物模型。实验结束后,对各组大鼠体温、肺功能及血清IL-2、IL-8、TNF-а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温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可改善大鼠体温(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功能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可改善大鼠肺功能(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NF-а、IL-8含量明显升高、IL-2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TNF-а、IL-8含量明显下降;IL-2明显升高(P0.05)。结论:细辛、干姜配伍能降低COPD寒饮蕴肺证大鼠TNF-а、IL-8,升高IL-2含量,改善肺功能,减轻COPD气道炎症,延缓或打断COPD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采用四逆散治疗大鼠肝郁症的效果进行试验和分析。方法选择一批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为空白组;肝郁模型组;治疗组采用四逆散进行治疗。使用模具进行加水浴来制作肝气郁结候动物模型。对这几组的大鼠的表现情况以及胃肠超威结构的变化等进行仔细观察,最后对大鼠的智力和胃肠激素进行测试。结果试验组中:大鼠的体重和活动情况得到了增加,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得到提高,大鼠的病理得到了有效改善,大鼠血清中的胃泌素以及血浆中的胃动素等含量都得到了提高。同时,降低了血浆中的生长抑素含量。结论对大鼠采用四逆散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保护大鼠的胃肠黏膜。同时也使得大鼠的脾胃得到了回复,调节了大鼠的胃肠激素。  相似文献   

20.
雄黄及含雄黄复方对炎症介质IL-1β、IL-6、TNF-α和NO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雄黄和含雄黄复方对病理状态下(感染性脑损伤模型、发热模型)炎症介质IL-1β、IL-6、TNF-α和NO的影响,探讨雄黄的"解毒"作用机理。方法:用百日咳菌造成感染性大鼠脑损伤模型,用酵母菌造成大鼠发热模型,取血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比色法测定脑组织、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及其同工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力。结果:雄黄和安宫牛黄散均可显著降低脑损伤大鼠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其中IL-1β回复到正常水平,IL-6和TNF-α的降幅随雄黄剂量的增大而增大;雄黄和安宫牛黄散均可显著抑制脑组织中NOS和iNOS的活力,复方的抑制作用大于雄黄。雄黄和牛黄解毒片可显著降低发热大鼠血清IL-1β水平,药后4h基本回复到正常水平;药后2h牛黄解毒片可显著降低血清NOS和iNOS的活力。结论:抑制病理状态下过度释放的炎症介质(IL-1β、IL-6、TNF-α和NO)可能是雄黄在复方中发挥"解毒"功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