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中风偏瘫肢体痉挛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方法治疗;对照组64例采用常规西医康复理疗等综合康复方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患侧肢体痉挛消失,肢体功能恢复,肌力恢复程度、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状况、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7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较常规西医康复理疗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肌张力(MAS)、肢体功能状况(FMA)以及日常生活能力(BI)。结果:观察组肌体痉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痉挛与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自拟解痉止痛方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伴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伴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解痉止痛方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为95.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97%;观察组患者疼痛改善总有效率为91.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9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痉挛症状、肢体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解痉止痛方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伴疼痛患者可显著改善其肌张力、疼痛、生活质量、痉挛、肢体功能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中频导入改善因脑卒中所致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卒中后出现痉挛性偏侧瘫痪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脑卒中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中频导入,并于治疗前及治疗28 d后进行患侧运动能力、痉挛程度及患者生活能力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程度Ashworth分级比较,Hc=23.359,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Hc=21.43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BI指数升高,NIM下降,与治疗前比较,3种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BI指数及NI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ugl-Meyer评分、BI指数提高程度及NIM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中频导入能降低因脑卒中而引起的痉挛性瘫痪的痉挛程度,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45例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八段锦联合中医措施康复效果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中医措施干预治疗,观察组采取八段锦联合中医措施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改良巴氏指数(BI)、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临床N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BI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FCA评分明显提高,较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肢体功能治疗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为82.2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联合中医措施有助于改善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减轻患者抑郁程度,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温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运动功能及四肢动脉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取阳明经穴位,毫针刺法;试验组取拮抗肌侧穴位,采用针上加灸的治疗方法,同时结合Bobath康复技术.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四肢大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肱指数(ABI)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在缓解肢体痉挛、改善运动功能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健肢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肢PWV降低,ABI上升(p<0.05);对照组患肢治疗前后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能够缓解肢体痉挛状态,改善运动功能,加速四肢动脉血流状态,较单纯针刺治疗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联合督脉膀胱经中药熏蒸对脑卒中后患者肢体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康复护理以及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督脉膀胱经中药熏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痉挛程度使用Ashworth评分进行评价,运动功能使用MAS评分进行评价,日常生活能力使用Barthel指数评价。结果:两组治疗结束后上下肢Ashworth评分、MA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情况相对于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 0.05)。结论:康复护理联合督脉膀胱经中药熏蒸能够显著缓解脑卒中后患者肢体痉挛症状,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足踝矫正器对于脑卒中后患者足内翻的康复护理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94例脑卒中足内翻患者作为主要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额外开展踝关节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患侧踝关节的背伸活动度、10 m自由步行速度、患侧步频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患侧跨步长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runn strom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患者足内翻应用足踝矫正器能有效缓解患者足内翻严重程度,同时提高下肢功能恢复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干预联合偏瘫治疗仪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89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4)。对照组应用偏瘫治疗仪,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干预,包括盒灸治疗、整脊疗法、中药熏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干预前后肢体功能(Barthel指数判定)、干预前后生活质量(SS-QOL评分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39/45),高于对照组68.2%(3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3,P=0.0370.05)。两组干预前Barthel指数与SS-QOL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Barthel指数与SS-QOL评分均升高,提示肢体功能好转、生活质量提高,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干预后的Barthel指数与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组肢体功能与生活质量改善幅度更大。结论:中医综合干预联合偏瘫治疗仪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促进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大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解惑法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解惑法针刺,即患肢主动肌穴位用泻法,拮抗肌穴位用补法,并结合康复训练,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所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惑法针刺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痉挛程度,且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分析早期康复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于该院收治的108例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处理方案,观察组应用早期康复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患肢周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54例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患肢周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护理8周后,观察组骨折患者的患肢周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能够促进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康复联合中药解痉舒筋汤熏洗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解痉舒筋汤熏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痉挛程度(MAS)分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I)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痉挛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较之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效果较对照组明显,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联合中药解痉舒筋汤熏洗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医》2017,(12):1641-1642
目的:观察柔筋胶囊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柔筋胶囊组和盐酸乙哌立松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基础治疗,此外柔筋胶囊组加用柔筋胶囊4粒,3次/d,盐酸乙哌立松组加用盐酸乙哌立松片50mg,3次/d,两组均连续干预4周。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偏瘫侧肌力、肢体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偏瘫侧肌力、肢体痉挛程度、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后两组比较,偏瘫侧肌力、肢体痉挛程度、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柔筋胶囊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力、能显著降低偏瘫肢体的痉挛程度,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偏瘫肢体痉挛期脑卒中患者选择康复理疗+中药熏洗方法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94例偏瘫肢体痉挛期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脑卒中治疗方式的选择;参照组(47例):选择康复理疗方法展开疾病治疗;研究组(47例):选择康复理疗+中药熏洗方法进行疾病治疗;最终就两组偏瘫肢体痉挛期脑卒中患者BI评定结果以及生命体征情况展开对比。结果同参照组偏瘫肢体痉挛期脑卒中患者BI评分对比,研究组获得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参照组偏瘫肢体痉挛期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对比,研究组获得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人员对于偏瘫肢体痉挛期脑卒中患者选择康复理疗+中药熏洗方法进行疾病治疗,对于患者偏瘫肢体症状的改善可以获得确切效果,对于BI评定结果以及生命体征的改善均可以做出保证,从而促进偏瘫肢体痉挛期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致偏瘫肢体肌痉挛恢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脑卒中患者80例,分为2组,2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内容包括心理干预、健康教育、语言功能恢复、肢体功能锻炼以及电针治疗等等。4周后观察评价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I)、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治疗组和对照组BI评分分别为(87.16±7.02)、(71.91±6.85),组间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FMA评分为(83.20±8.89),对照组为(57.02±6.90),组间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67.5%,组间比较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的护理方法,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所致的偏瘫肢体肌痉挛具有更佳的恢复效果,可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疾病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肌肉运动点温针灸配合康复治疗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张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8例脑卒中后下肢肌张力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康复治疗,治疗组行肌肉运动点温针灸+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偏瘫侧膝部、髋部屈伸肌肌力、肌张力,痉挛指数(CSI)评分、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MI)评分,健侧步长、患侧步长、步速、步频等步态分析指标,偏瘫侧下肢胫神经潜伏期及Hmax/Mmax比值等肌电图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膝关节后伸(FKE)、前屈(FKF)及髋关节后伸(FHE)、前屈(FHF)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膝关节后伸(SKE)、前屈(SKF)及髋关节后伸(SHE)、前屈(SHF)肌张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CSI评分低于对照组,FMA、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健侧步长及患侧步长、步速、步频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偏瘫侧下肢胫神经潜伏期高于对照组,Hmax/Mmax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肉运动点温针灸配合康复治疗可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张力,增加肌力,改善肢体痉挛状态及肌电图指标,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1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在运动疗法、物理疗法、针灸治疗等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服用养阴活血通络中药解痉颗粒(白芍、生地、桃仁等),对照组则服用盐酸乙哌立松片(50mg,ti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肌张力改善情况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养阴活血通络法与盐酸乙哌立松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疗效相当,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可依据患者情况进行选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期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和对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中,上肢功能FMA积分、下肢功能FMA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按摩治疗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中医按摩,比较痉挛程度、运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按摩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现代康复运动疗法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0例。对照组给予现代康复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推拿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分级情况、Fugl-Meyer量表评分组间比较及治疗组Fugl-Meyer量表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推拿结合现代康复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