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怡燕  李海 《肝脏》2009,14(3):256-258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是由位于线粒体内、外膜,多蛋白成分组成的小分子通道,由其介导线粒体与胞浆间蛋白及离子转运。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引起的质子转运导致线粒体膜电势崩塌,是引起ATP合成减少、能量失衡的重要原因;MPT的开放引起线粒体水肿及膜间隙促凋亡蛋白细胞色素c(cytochromec)等释放,一方面使线粒体呼吸链的完整性受损,加重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另一方面则激活了细胞死亡机制。  相似文献   

2.
线粒体通透性转运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是位于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多个蛋白质复合体.本文综述了MPTP生理病理学功能\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与缺血预处理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在生理情况下是细胞的能量转换器,支持细胞存活;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则中介细胞凋亡和坏死,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在此过程扮演了关键角色.抑制MPTP的开放是心肌保护最有前途的药物作用靶点之一,该文综述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玖  范全心 《山东医药》2006,46(33):72-73
线粒体在细胞的存活和死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是线粒体内外信息交流的中心枢纽其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其自身的开放状态。大量研究表明,MPTP在照血再灌注损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MPTP开放是照血再灌注后细胞坏死和凋亡的共同通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深低温停循环大鼠海马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闭情况的研究,从亚细胞水平探讨深低温脑保护的机制。方法取成年SD大鼠33只,3只作为供血动物,剩余30只随机分为深低温停循环组(n=10)、常温停循环组(n=10)、正常对照组(n=10)。采用闭胸式体外插管法建立大鼠体外循环模型。其后采用断头取脑法迅速取出大鼠双侧海马组织,提取线粒体后应用蛋白印记法测量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CytC)研究MPTP的开闭情况。结果常温停循环组的MPTP较正常对照组、深低温停循环组的开放明显增加(P<0.05);正常对照组的MPTP开放较深低温停循环组的开放少(P<0.05)。结论缺血缺氧可导致MPTP开放;深低温可抑制MPTP开放,保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从而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在大鼠心功能自然衰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按月龄随机分为3﹑6﹑9和12月龄组.左心室插管法检测各组大鼠心室功能;分离心肌线粒体,测定MPTP开放程度;HE染色法观察心肌形态结构;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随年龄增长,大鼠左室收缩压(LVSP)逐渐降低,左室收缩末压(LVEDP)逐渐升高(P<0.01),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线粒体MPTP开放程度随月龄增加而增加(P<0.01);HE染色显示,与3月龄组相比,12月龄组心肌细胞体积变小,胞核浓缩,胞质嗜酸性增强.9月龄、12月龄与3月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均升高(P<0.01),但这一现象未在6月龄组发现.结论 MPTP开放程度随鼠龄增加而逐渐增加,这种开放改变可能是随月龄增加心肌细胞逐渐出现凋亡、心功能自然衰退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前治疗肝衰竭的主要手段有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肝移植和干细胞移植治疗,虽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患者由于病情凶险及治疗时机延误而最终死亡。氧化应激损伤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抗氧化治疗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氧化应激损伤、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及其与肝衰竭疾病的相关性做综述,阐明氧化应激损伤在肝衰竭发病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进一步抗氧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思路。  相似文献   

8.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指缺血缺氧器官或组织细胞损伤在恢复血供氧供之后反而加重的现象.核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为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体系,是机体重要的自我防御系统,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可增加细胞抗氧化蛋白表达,通过抗凋亡、抑制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MPT)、减轻炎症等机制减轻IRI.现将Nrf2-ARE信号通路的调控方式及其减轻IRI的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异丙酚预处理对Ca2+诱导大鼠心肌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35只,体重220 g~235 g,雌雄各半,断头处死迅速取出心脏制备线粒体悬液后,随机均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组),CaCl2组加入CaCl2 100 nmol/(mg·prot),不同浓度异丙酚组(P25组、P50组、P100组)分别加入不同终浓度异丙酚25μmol/L、50μmol/L、100μmol/L,5min后加入CaCl2100 nmol/(mg·prot).分光光度法测540 nm处吸光度的改变反映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MPT)的程度,以罗丹明123为荧光探针测定线粒体跨膜电位(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Ψm).结果 与C组比较,其余各组线粒体膜MPT程度升高(P<0.01),线粒体△Ψm下降(P<0.05或P<0.01).与CaCl2组比较,P25组、P50组和P100组线拉体膜MPT程度降低(P<0.01),线粒体△Ψm上升(P<0.05或P<0.01).与P25纽比较,P50纽和P100组线粒体膜MPT程度降低(P<0.01),线粒体△Ψm上升(P<0.05).与P50组比较,P100组线粒体膜MPT程度降低(P<0.01),而线粒体△Ψ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异丙酚预处理可减轻Ca2+造成的线粒体膜MPT和△Ψm的降低,对Ca2+诱导的大鼠心肌线拉体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欧袁  杨双强 《心脏杂志》2010,22(4):620-623
线粒体在生理情况下是细胞的能量转化器,支持细胞的存活,在缺血/再灌注损伤(IR I)中可介导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是细胞内外信息交换的中心枢纽。目前认为,mPTP是IR I后细胞发生坏死或凋亡的共同通路,已成为研究心肌保护机制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预处理(B1P)中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及细胞色素C的变化,探讨缺血预处理引起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BIP组,每组1 2只。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细胞色素C水平变化;3组分别以无Ca~(2+)、低浓度Ca~(2+)(25μmol/L)和高浓度Ca~(2-)(150μmol/L)激发5 min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MPT的吸光度(A)值。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BIP组和脑缺血组大鼠细胞色素C表达明显升高(P<0.05);MPT A值明显降低(P<0.05)。BIP组细胞色素C表达明显低于脑缺血组(P<0.05);MPTA值明显高于脑缺血组(P<0.05);低浓度Ca~(2+)激发,BIP组MPT A值高于脑缺血组(P<0.05)。结论 BIP后,大鼠的脑组织耐受性明显增强,对再次缺血产生脑保护作用。BIP后线粒体对低浓度Ca~(2+)有抵抗。  相似文献   

12.
肝功能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肝细胞大量凋亡、坏死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病情危重,发展迅速,病死率高达60%~80%.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胞器,与肝脏的生物合成、代谢和解毒功能密不可分.三羧酸循环、脂肪酸β-氧化、氧化磷酸化及鸟氨酸循环等均在线粒体内进行.此外,线粒体在调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信息传递及细胞死亡等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线粒体是肝细胞内较敏感的细胞器之一,多种急、慢性肝病均存在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有研究结果显示,线粒体与肝衰竭的发病关系密切,可能的作用途径包括:呼吸链被抑制导致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ATP)耗竭、氧化应激、脂肪酸β-氧化的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MPT)所致肝细胞凋亡或坏死等,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现就目前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是介导心肌细胞系列生物学效应的重要分子结构,缺血再灌注时会产生大量活性氧及Ca2+诱导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开放,进而导致心肌细胞凋亡或坏死。大量研究发现,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是由一系列复杂的核心元件构成,其发挥调控作用的机制是通过各元件相互协调产生的。目前,对其核心元件的具体构成未予完全阐明。因此,深入了解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的生物学功能及各核心元件的关系,对开发抑制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细胞的损害作用的药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心脏病现居全球发达国家死亡原因之首。不管通过内科溶栓介入还是外科心脏手术,术后心肌都将面临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再灌注在恢复心肌血供的同时反而加重了心肌缺血所造成的损伤。七氟醚作为新型吸入麻醉剂的代表,除具有诱导快、苏醒快与麻醉平稳的优点外,还兼备心肌保护作用。研究发现再灌注早期给予七氟醚可以通过减轻钙超载、调控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RISK与SAFE信号通路、细胞凋亡因子、氧化应激以及线粒体融合与分裂来减轻心肌IRI,本文就再灌注早期七氟醚后处理抵御IRI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线粒体是细胞能量加工器,对维持细胞的正常能量代谢和存活有重要作用。线粒体功能紊乱可引起心肌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大量开放是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的关键,它与多种心脏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对mPTP的构成、调控、功能及与心脏病关系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线粒体钙与缺血性脑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钙离子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种组织中 ,在体内参与许多重要生理活动。在神经系统 ,兴奋性突触传递可使神经元胞体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 ,胞内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 ,通过多个途径的钙信号转导 (calciumsignaling) ,产生一系列反应。线粒体被认为是细胞内最大的钙池之一 ,生理状态下 ,可以有效地缓冲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脑缺血后 ,其损伤的发生、发展与线粒体内钙离子稳态失调关系密切。目前研究证实[1,2 ] ,在多数条件下 ,线粒体内钙离子的过度聚积使膜通透性转运孔 (MPTP)开放[3~ 5] ,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和与启动…  相似文献   

17.
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是近年来心血管疾病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现今对其损伤机制主要有以下认识:线粒体内膜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诱导了细胞的凋亡,但是否线粒体内膜通透性转换孔是细胞凋亡最终效应器仍在争议中;钙离子超载可以作用于钙敏感受体和钙调蛋白激酶II两个重要的钙离子生理靶点介导细胞的凋亡;大量活性氧释放介导氧爆发;内质网应激通路是不同于传统凋亡途径的新路径;中性粒细胞及炎症介质的浸润.而对其防治措施的研究主要包括: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药物治疗,干细胞移植.至今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机制及防治措施尚无明确统一的认定,此综述从分子水平讨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和防治.  相似文献   

18.
缺血后处理是最近提出的一种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的新方法,它能够显著减轻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损伤.缺血后处理被证实可能是通过早期引入氧、维持心肌组织酸中毒状态从而起到心肌保护作用.活性氧簇激活了类似缺血预处理的内源性信号转导途径,而酸中毒抑制了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在心肌保护机制中起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心肌组织缺血时,尽早恢复血供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当缺血的心肌组织再次恢复血流灌注时,心肌的组织结构、能量代谢、电生理及心功能反而会产生更加严重,甚至不可逆的损伤,这种损伤被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IRI的主要机制包括氧化应激反应、钙超载、炎症损伤及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lity transition pore,mP TP)开放等~([1])。这些机制在缺  相似文献   

20.
在急性心肌梗死时,过量产生的活性氧和细胞内钙积聚对启动程序性细胞死亡起重要作用。细胞死亡包括坏死、凋亡、自噬及其共同作用。在缺血过程中,肌浆网、肌丝之间的钙处理被中断,同时钙转移至线粒体导致其肿胀,再灌注激活能量传导和心肌收缩导致氧自由基释放及其他离子失衡,在急性缺血一再灌注过程中,主要的死亡途径是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和线粒体外膜通透性增加启动内源性程序性坏死和凋亡。尽管国内外学者做了深入的研究,但调节线粒体膜通透性的作用和机制尚未完全了解。外源性凋亡、坏死性凋亡和自噬也可能加重缺血一再灌注所致的损伤。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讨论心肌梗死时钙失调和氧自由基、Bcl一2蛋白、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在心肌细胞死亡途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